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2)

1. 瀉脾丸主脾氣不調及腹滿方三首

深師調中利飲食。除胃中積聚寒熱。老人將服。長肌肉。令人光澤瀉脾丸方。

黃芩,杏仁(去尖皮兩仁熬),澤瀉,通草,芎藭,桂心,白朮,乾薑(各五分),茯苓,黃耆,乾地黃(各六分),附子(二分炮),麥門冬(四分去心)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服。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酢蕪荑等物。(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翼瀉脾丸。主脾氣不調。有寒熱或下閉塞。調五臟不利。嘔逆飲食者方。

大黃(六分),杏仁(去尖皮兩仁熬),附子(炮),當歸,乾薑,桂心(各四分),人參,細辛,芍藥,茯苓,半夏洗,黃芩,蜀椒(各三分汗),玄參(三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忌豬羊肉冷水餳生蔥生菜酢等物。(深師無半夏附子)

又瀉脾丸。主毒風在脾中。流腫腹滿。短氣食輒響。響不消。時時微下方。

當歸(三分),吳茱萸(二分),乾薑(二分),大黃(二分),狼毒(炙一分),桂心(三分),芎藭(二分),蜀椒(汗二分),白薇(一分),甘遂(熬一分),附子(炮二分),葶藶(熬令紫色三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蔥。(並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瀉脾丸,共三種方劑,主要針對脾氣不調及腹脹等問題:

第一種瀉脾丸:

此方能調理中焦、幫助消化,消除胃中積聚的寒熱。年長者服用,能增長肌肉,使皮膚有光澤。

藥材組成:黃芩、杏仁(去皮尖,取兩枚炒過)、澤瀉、通草、川芎、桂心、白朮、乾薑(各五分),茯苓、黃耆、乾地黃(各六分),炮附子(二分),麥門冬(去心,四分)。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每日三次。服藥期間應忌食豬肉、冷水、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醋、蕪荑等食物。

第二種瀉脾丸(千金翼瀉脾丸):

此方主治脾氣不調,有寒熱往來,或大便不通,調和五臟功能失調,嘔吐或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組成:大黃(六分),杏仁(去皮尖,取兩枚炒過)、炮附子、當歸、乾薑、桂心(各四分),人參、細辛、芍藥、茯苓、半夏(洗過)、黃芩、蜀椒(去汗,各三分),玄參(三分)。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服用六丸,每日可增加至十丸。服藥期間應忌食豬肉、羊肉、冷水、餳(麥芽糖)、生蔥、生菜、醋等食物。此方(據深師的記載)不使用半夏和附子。

第三種瀉脾丸:

此方主治毒風侵襲脾臟,導致身體浮腫、腹脹、呼吸短促、食後腸鳴聲大且不消退,時常有微微下墜的感覺。

藥材組成:當歸(三分),吳茱萸(二分),乾薑(二分),大黃(二分),狼毒(炙過,一分),桂心(三分),川芎(二分),蜀椒(去汗,二分),白薇(一分),甘遂(熬過,一分),炮附子(二分),葶藶(熬至紫色,三分)。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服藥期間應忌食豬肉、冷水、生蔥。

2. 溫脾湯主脾氣不足及不調下痢方六首

深師厚朴湯。療冷實。服溫脾湯不瘥。乃服此湯方。

厚朴(四兩炙),桂心(二兩),枳實(三兩炙),生薑(五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相去五里久。不過五劑。忌生蔥。

又溫脾湯。療脾胃中冷結實。頭痛壯熱。但苦下痢。或冷滯赤白如魚腦方。

人參(一兩半),乾薑,附子(炮各二兩),大黃(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忌豬肉冷水。

又大溫脾湯。療脾胃中冷。不得食。又谷不消。響響脹滿。時苦下痢方。

黃芩,人參,芍藥,附子(炮各一兩),甘草(炙),乾薑,大黃,厚朴(炙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分為三服。亦可四服。得下佳。不下須臾復服。甚良。忌豬肉海藻菘菜。(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千金翼溫脾湯。主脾氣不足。虛弱下痢。上入下出方。

乾薑,大黃(各三兩),人參,附子(炮),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深師文仲同)

又溫脾湯。主脾氣不足水穀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半夏(四兩洗),乾薑,赤石脂,白石脂,厚朴(炙),桂心(各三兩),當歸,芎藭,附子(炮),甘草(炙),人參(各二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羊肉餳生蔥。

又建脾湯。主脾氣不調。使人身重如石。飲食即嘔。四肢酸削不收方。

芍藥,甘草(炙),黃耆(各一兩),生薑(二兩),生地黃(一兩),白蜜(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蜜攪令調。煎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蕪荑。(深師同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深師厚朴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寒冷引起的實證病症。如果服用溫脾湯沒有效果,就改用這個藥方。

藥材:厚朴(炙烤過的,16克),桂心(8克),枳實(炙烤過的,12克),生薑(20克)

製法: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1000毫升的水,煮到剩400毫升。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約2.5公里路程的時間。最多服用五劑。服藥期間忌吃生蔥。

又溫脾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凝結導致腹部脹實,以及頭痛發熱,但卻不斷腹瀉,或者拉出像魚腦一樣的紅白相間的黏液便的病症。

藥材:人參(6克),乾薑,附子(炮製過的,各8克),大黃(12克)

製法: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1200毫升的水,煮到剩300毫升。分三次服用。服藥期間忌吃豬肉和飲用冷水。

又大溫脾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胃虛寒,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部脹滿,以及時常腹瀉的病症。

藥材:黃芩,人參,芍藥,附子(炮製過的,各4克),甘草(炙烤過的),乾薑,大黃,厚朴(炙烤過的,各8克)

製法: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加入1600毫升的水,煮到剩560毫升。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分四次服用。如果服藥後能排便最好,如果沒排便,過一會兒再服藥,效果會很好。服藥期間忌吃豬肉、海藻和菘菜。(以上藥方都出自第二十一卷)

千金翼溫脾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氣虛弱,導致虛弱性腹瀉,吃下去的東西很快就排出來的病症。

藥材:乾薑,大黃(各12克),人參,附子(炮製過的),甘草(炙烤過的,各8克)

製法: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入1600毫升的水,煮到剩500毫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服用。服藥期間忌吃海藻、菘菜、豬肉和飲用冷水。(深師和文仲的藥方相同)

又溫脾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氣虛弱,導致消化不良、腹痛、吃下去的食物很快就排出來的腹瀉病症。

藥材:半夏(洗過的,16克),乾薑,赤石脂,白石脂,厚朴(炙烤過的),桂心(各12克),當歸,川芎,附子(炮製過的),甘草(炙烤過的),人參(各8克)

製法: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1800毫升的水,煮到剩600毫升。分三次服用。服藥期間忌吃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羊肉、麥芽糖和生蔥。

又建脾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脾氣不調和,導致身體沉重像石頭一樣,吃東西就想吐,四肢酸軟無力的病症。

藥材:芍藥,甘草(炙烤過的),黃耆(各4克),生薑(8克),生地黃(4克),白蜜(200毫升)

製法: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入1800毫升的水,煮到剩600毫升。去掉藥渣,加入白蜜攪拌均勻,再稍微煮一下。每次服用160毫升,每天三次,晚上一次。服藥期間忌吃海藻、菘菜和蕪荑。(深師的藥方也出自第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