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六 (10)
卷第十六 (10)
1. 脾勞實熱方四首
刪繁療脾勞熱。身體眼目口唇悉痿黃。舌木強直。不能得嚥唾。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三升),赤蜜,石膏(各一升碎綿裹),升麻,射干,子芩(各三兩),生玄參(八兩),梔子仁,葳蕤(各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七升。先煮石膏等取二升。去滓。下生地黃汁。更煎取四升。綿捩。分為四服。若須利泄。加芒硝三兩。分為三服。餘一服停下芒硝。留晚。若熱不止。更進服之。得利泄。止後一服也。忌海藻菘菜蕪荑。
又療脾勞熱。有白蟲長一寸。在脾為病。令人好嘔。胸中塞。嘔而不出。前胡吐熱湯方。
前胡,白朮,赤茯苓,枳實(炙),細辛,旋覆花,龍膽,杏仁(去尖皮雙仁),常山,松蘿(各三兩),竹葉(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若腹中熱滿。加芒硝。山梔子仁。黃芩各三兩。苦參二兩。加水二升。忌酢物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又療脾勞熱。有白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茱萸根下蟲酒方。
東行茱萸根(大者一尺),大麻子(八升),橘皮(二兩切)
上三味。銼茱萸根。搗麻子。並和以酒一斗漬一宿。微火上薄暖之。三上三下。絞去滓。平旦空腹為一服取盡。蟲便下出。或死或半爛。或下黃汁。凡作藥法。禁聲勿語道作藥。蟲便下驗。(並出第七卷中)
千金療脾勞實熱。四肢不用。五臟乖。皮脹滿。肩息氣急不安。承氣泄實熱。半夏湯方。
半夏(洗),宿姜(各八兩),橘皮,芍藥(各八兩),茯苓,白朮,杏仁(各三兩去皮尖兩仁研),大棗(二十枚擘),竹葉(切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羊肉餳大酢桃李雀肉等。(刪繁同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脾勞實熱方四首
針對脾臟勞損導致的實熱症狀,身體、眼睛、嘴唇都出現萎黃,舌頭僵硬,難以吞嚥口水。用生地黃煎煮的藥方:
生地黃汁(三升),紅糖蜜,石膏(各一升,搗碎用棉布包好),升麻,射干,黃芩(各三兩),生玄參(八兩),梔子仁,萎蕤(各四兩),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七升水,先煮石膏等藥材,煮至剩二升時,去除藥渣。再加入生地黃汁,繼續煎煮至剩四升,用棉布過濾。分四次服用。如果需要通利排泄,可以加入芒硝三兩,分三次服用,剩下的最後一次服用則不加芒硝,留到晚上服用。如果熱症沒有停止,可以繼續服用,直到腹瀉後,停止服用最後一服。忌吃海藻、菘菜、蕪荑。
又一個治療脾臟勞損發熱的方子,這種情況是有約一寸長的白蟲在脾臟裡作怪,導致病人想吐,胸口悶,想吐又吐不出來。用前胡湯來清熱:
前胡,白朮,赤茯苓,枳實(炙過),細辛,旋覆花,龍膽,杏仁(去尖皮取雙仁),常山,松蘿(各三兩),竹葉(切碎,一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一斗水煮至剩三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如果腹中脹熱,可以加入芒硝、山梔子仁、黃芩各三兩,苦參二兩,並多加二升水一起煮。忌吃酸的東西、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另一個治療脾臟勞損發熱,同樣是有白蟲在脾臟裡作怪,導致病人想吐的情況。用茱萸根的藥酒來驅蟲:
向東生長的茱萸根(大約一尺長),大麻子(八升),橘皮(切碎,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把茱萸根挫碎,搗碎大麻子,全部和一斗酒混合,浸泡一個晚上,然後用微火溫熱,加熱三次後取出,絞汁去渣。早上空腹一次性服完。蟲會被排出,可能死的、半爛的,或者排出黃色的液體。凡是製作藥物時,都要保持安靜不說話,這樣做藥才會有效驗,蟲子才能順利排出。
《千金方》記載,治療脾臟勞損導致的實熱症,四肢無力,五臟不調,皮膚脹滿,呼吸急促,坐立不安。用承氣湯來通利排泄實熱,並用半夏湯輔助:
半夏(洗過),老薑(各八兩),橘皮,芍藥(各八兩),茯苓,白朮,杏仁(各三兩,去皮尖取雙仁,研磨),大棗(二十枚,擘開),竹葉(切碎,一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一斗水煮至剩三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忌吃羊肉、餳、太酸的東西、桃李、雀肉等。
2. 脾勞虛寒方三首
刪繁療脾勞虛損消瘦。四肢不舉。毛悴色夭。牛髓補虛寒丸方。
牛髓,鹿髓,羊髓,白蜜,酥,棗肉(研為脂各一升),人參(四分),生地黃(十斤切酒二升漬三宿出曝還內酒中取盡曝乾),桂心,茯苓(各四分),乾薑,白朮,芎藭(各五分),甘草(六分)
上十四味搗篩。納五髓中微火煎攪。可為丸如梧子。初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為劑。日再服。溫清酒進之。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桃李雀肉酢。(髓字恐誤並酥蜜為五物爾)
又療脾虛勞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恚不解。人參消食八味等散方。
人參,茯苓,陳麥曲(熬),麥櫱(熬),白朮,吳茱萸,厚朴(炙),檳榔仁(炙各八分合子用)
上藥搗篩為散。食後服方寸匕。日再服。清酒進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千金同並出第七卷中)
千金療脾虛寒勞損。氣脹噫滿。食不下。通噫消食膏酒方。
豬膏(二升),宿薑汁(五升),吳茱萸(一升),白朮(一斤)
上四味。搗篩茱萸術等二物為細散。納薑汁膏中。煎取六升。溫清酒一升。進方寸匕。日再。忌桃李雀肉等。(刪繁同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脾勞虛寒方三首
牛髓補虛寒丸方
這個方子能治療因脾臟勞損導致的虛弱消瘦,四肢無力,毛髮枯槁沒有光澤。
配方:
牛髓、鹿髓、羊髓、白蜂蜜、酥油、棗肉(搗成脂狀,各一升),人參(四分),生地黃(十斤切片後用二升酒浸泡三天,取出曬乾,再放回酒中浸泡,直到酒都吸乾,然後曬乾),桂心、茯苓(各四分),乾薑、白朮、川芎(各五分),甘草(六分)。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篩成細粉。加入五種髓(牛、鹿、羊髓,以及酥油和蜂蜜)中,用小火煎煮並攪拌均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開始服用時每次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四十丸,每日服用兩次,用溫熱的清酒送服。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蕪荑、桃李、雀肉和酸味食物。(這裡的髓字可能是筆誤,應將酥油和蜂蜜算作五物。)
人參消食八味等散方
這個方子能治療因脾臟虛弱、受寒而引起的勞損,導致飲食不消化、疲勞倦怠、腹脹、打嗝、胸悶、憂愁煩悶等症狀。
配方:
人參、茯苓、陳麥芽(炒過)、麥芽(炒過)、白朮、吳茱萸、厚朴(炙過)、檳榔仁(炙過,各八分,合在一起用)。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飯後服用一湯匙,每日服用兩次,用清酒送服。忌食酸味食物、桃李、雀肉等。(此方出自《千金方》第七卷)
通噫消食膏酒方
這個方子出自《千金方》,可以治療因脾臟虛寒、勞損引起的腹脹、打嗝、吃不下東西等症狀。
配方:
豬油(二升)、隔夜的薑汁(五升)、吳茱萸(一升)、白朮(一斤)。
將吳茱萸和白朮搗碎篩成細粉,加入薑汁和豬油中,煎煮至剩下六升。每次服用一湯匙,用溫熱的清酒一升送服,每日服用兩次。忌食桃李、雀肉等。(此方出自《千金方》第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