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2)

1. 膽實熱方二首

刪繁療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梔子煎方。

梔子(二十一枚),甘竹茹(一兩熬),香豉(六合熬綿裹),大青,橘皮(去脈各二兩),赤蜜(三合)

上六味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更微火上煎兩三沸。分再服。(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半夏千里水湯方。

半夏(洗),宿姜(各三兩),酸棗(五合),黃芩(一兩),遠志(去心),茯苓(各二兩),生地黃(五兩),秫米(一斗)

上八味細切。取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揚之三千下。澄清取五升。煮藥取二升半。分為三服。忌羊肉餳酢物蕪荑。(出第十二卷中)

白話文:

膽實熱方二首

第一個方子:瀉熱梔子煎

這個方子是治療膽腑實熱導致精神不寧的。

藥材有:梔子(二十一顆)、甘竹茹(一兩,要熬過)、香豉(六合,要熬過並用棉布包好)、大青、橘皮(去掉白色內膜,各二兩)、赤蜜(三合)。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細,加入六升水煮,煮到剩下一升七合時,撈出藥渣,加入赤蜜,再用小火煮開兩三次即可。分兩次服用。

第二個方子:瀉熱半夏千里水湯

這個方子也是治療膽腑實熱導致精神不寧的。

藥材有:半夏(洗過)、宿姜(各三兩)、酸棗(五合)、黃芩(一兩)、遠志(去掉中心)、茯苓(各二兩)、生地黃(五兩)、秫米(一斗)。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細,取五斗流動的水煮秫米,煮到像螃蟹眼睛冒泡時,用勺子揚起水三千下,靜置澄清後取五升水,加入藥材煮到剩下二升半。分為三次服用。服藥期間要忌食羊肉、麥芽糖、酸醋和蕪荑。

2. 髓虛實方二首

刪繁論曰:髓虛者。腦痛不安。髓實者勇悍。凡髓虛實之應。主於肝膽。若其腑臟有病。從髓生熱則應藏。寒則應腑。(千金同出第三卷中)

千金療髓虛腦痛不安。膽腑中寒。羌活補髓丸方。

羌活,芎藭,當歸(各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酥(一升),棗肉(一斤研為脂),牛髓(一升),羊髓(一升),大麻仁(二升熬研為脂)

上十味。先搗五種干藥為散。下棗膏麻仁。又搗相濡為一家。下二髓並酥。納銅缽中。重湯煎之取好。為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忌生蔥。

又療髓實勇悍驚熱。主肝熱。柴胡發泄湯方。

柴胡,升麻,黃芩,細辛,枳實(炙),梔子仁,芒硝(各三兩),澤瀉(四兩),淡竹葉(切一升),生地黃(切一升)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為三服。忌生菜蕪荑。(並出第十二卷中)

白話文:

簡化來說:髓虛指的是腦部疼痛不適,髓實指的是人會變得勇敢強悍。髓的虛實變化,主要與肝膽相關。如果其他內臟有病,導致髓產生熱象,那熱會藏在體內;如果產生寒象,則會影響到內臟。

治療髓虛導致的腦部疼痛不適,以及膽腑中寒,使用羌活補髓丸:

藥材包含:羌活、川芎、當歸各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酥一升,棗肉一斤搗成膏狀,牛髓一升,羊髓一升,大麻仁二升熬煮後搗成膏狀。

將以上十種藥材,先將羌活等五種乾燥藥材搗成粉末,加入棗膏與麻仁膏,再次搗勻混合。接著加入牛髓、羊髓和酥油,放入銅缽中,隔水加熱煎煮至均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三十顆,一天兩次。可逐漸增加至每次四十顆。忌食生蔥。

另一種情況,治療髓實導致的勇悍、容易驚恐發熱,這主要是肝熱引起的,使用柴胡發泄湯:

藥材包含:柴胡、升麻、黃芩、細辛、枳實(炙)、梔子仁、芒硝各三兩,澤瀉四兩,淡竹葉切碎一升,生地黃切碎一升。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至三升,過濾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忌食生菜和蕪荑。

3. 咽門論並傷破聲嘶方二首

千金論曰:夫咽門者。應五臟六腑。往還神氣。陰陽通塞之道也。喉嚨胞囊舌者。並津液調五味之氣本也。不可不研乎咽門者。肝膽之候也。其重十兩。廣二寸五分。至胃管長一尺六寸。主通五臟六腑津液神氣。應十二時。若臟熱咽門則閉而氣塞。若腑寒咽門則破而聲嘶。母姜酒主之。熱則通之。寒則補之。若寒熱調和病不生矣。(刪繁同出第十二卷中)

又療咽閉主膽腑。咽門傷破聲嘶母姜酒方。

母薑汁(二升),牛髓,酥,油(各一升別煎取熱),桂心,秦椒(各四分),芎藭,獨活(各五分),防風(六分)

上九味。將五物合搗下篩為散。納薑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攪令調。微火上三上三下。平旦溫清酒一升下二合膏。細細吞之。日三服。忌生蔥。(刪繁同此方今錄附此論後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千金方》的論述提到:咽喉是聯繫五臟六腑,使精氣流通的通道,也是陰陽調和的關鍵。喉嚨、胞囊和舌頭,都是調節體液和辨別五味的基礎,因此不能不重視咽喉。咽喉的狀況與肝膽的健康息息相關,它的重量約十兩,寬度約二寸五分,到胃管的長度約一尺六寸,主要功能是傳輸五臟六腑的津液精氣,並應對一天十二個時辰的變化。如果內臟有熱,咽喉就會閉塞而導致氣滯;如果腑臟有寒,咽喉就會損傷而導致聲音嘶啞。可以用母薑酒來治療。熱就疏通它,寒就補益它。如果能讓寒熱調和,就不會生病。(以上內容省略了重複部分)

另一個治療咽喉閉塞,主要針對膽腑的方子是「咽門損傷聲音嘶啞母薑酒方」:

使用母薑汁兩升,牛髓、酥油、麻油各一升(分開煎煮取熱),桂心、秦椒各四分,芎藭、獨活各五分,防風六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中的後五種混合搗碎過篩成為散劑,加入母薑汁中煎煮,讓藥粉充分浸潤,再加入煎好的牛髓、酥油、麻油等攪拌均勻。用小火加熱,重複三次煮沸又三次冷卻。在早上,用溫熱的清酒一升送服二合藥膏,慢慢吞嚥。每天服用三次,忌吃生蔥。(以上內容省略了重複部分)

4. 六極論一首

刪繁論曰:夫六極者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應於肝。雷氣動於心。榖(素問作谷)氣感於脾。雨氣潤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於氣。所以竅應於五臟。五臟邪傷則六腑生極。故曰五臟六極也。(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精簡論說:所謂的六極,是指天氣與肺相通,地氣與咽喉相通,風氣與肝相應,雷氣與心相應,穀物之氣與脾相感應,雨水之氣與腎相滋潤。六經如同河流,腸胃如同大海,九竅如同水的出口,這些都將精氣注入其中。因此,九竅與五臟相互呼應。五臟如果受到邪氣侵擾,六腑就會產生極端的病變。所以說,這是五臟導致六極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