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16)

1. 風搔身體癮疹方五首

病源。邪氣客於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搔癮疹。若赤胗者。由涼濕搏於肌中之熱。熱結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取冷則滅也。白疹者。由風氣搏於肌中之熱。熱與風相搏為白疹也。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暖則滅。厚衣身暖亦瘥也。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

風氣相搏。即成癮疹。身體為癢。養生方云:汗出不可露臥及浴。使人身振寒熱風疹也。(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風搔癮疹如漆瘡。連心中悶方。

天雄(炮),蝭母(知母也),牛膝(各四分),防風(六分),桂心,干藍,細辛,人參(各三分),栝蔞(五分),白朮(八分)

上十味搗篩。先食服半錢匕。日再。不知稍增之。忌豬肉生蔥生菜桃李雀肉等。

又療風搔身體癮疹。粉散方。

烏頭(炮),桔梗,細辛,白朮(各一兩)

上四味搗篩。以鉛朱為色粉四升和令調。以粉身。(範汪同並出第十卷中)

千金療風搔癮疹方。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並主骨肉疽癲病及㾦瘰。(出第二十三卷中)

延年蒴藋膏。主身癢風搔癮疹方。

蒴藋根(切),蒺藜子(各一升),附子,獨活,犀角(屑),薔薇根,白芷,防風,苦參,及己,升麻,白蘞,防己(各三兩),川椒,莽草,青木香,蛇床子,蛇銜草(各二兩),茺蔚子(切一升),枳實(五枚炙),茵芋(二兩半切)

上二十一味切。以苦酒漬令淹匝一宿。明旦銅器中炭火上。用豬膏五升煎。令三上三下。以候白芷色黃。膏成。絞去滓。納不津器中。用摩風疹。(張文仲同)

又茺蔚浴湯。主身癢風搔或生癮疹方。

茺蔚,蒺藜,羊桃,蒴藋根(苗亦得),漏蘆蒿(各一斤),鹽(三斤)

上六味切。以水三石。煮取二石五斗。去滓。納鹽令消。適寒溫。先飽食。即入浴。能良久浸最好。每至夜即浴。浴訖即臥。慎風如法。(並出第十三卷中)

白話文:

風搔身體癮疹的病因:

當邪氣侵入皮膚,又遇到風寒侵襲時,就會引起風搔癮疹。如果出現紅色疹子,是因為寒濕侵入體內,與體內熱氣相結合,熱結成紅色疹子。天氣熱時會更嚴重,遇到冷就消退。如果出現白色疹子,是因為風氣侵入體內,與體內熱氣相結合,風熱相搏形成白色疹子。天氣陰冷或下雨時會加重,吹風也會加重,天氣晴朗溫暖就消退,穿厚衣服身體溫暖也會好轉。脈象呈現浮大,浮代表風虛,大代表氣盛。

風邪與氣相搏,就會形成癮疹,身體會感到瘙癢。養生書上說:出汗後不可以露天睡覺或洗澡,這樣會使人身體發冷發熱,並產生風疹。(出自第二卷中)

深師治療風搔癮疹像漆瘡,連帶心中鬱悶的藥方:

將炮製過的天雄、知母、牛膝各取四分,防風六分,桂心、乾薑、細辛、人參各取三分,栝樓五分,白朮八分。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過篩。先吃半錢匙,一日兩次。如果效果不佳,可稍微增加劑量。忌吃豬肉、生蔥、生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等食物。

另一個治療風搔身體癮疹的粉散藥方:

將炮製過的烏頭、桔梗、細辛、白朮各取一兩。

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用鉛朱作為紅色顏料,取四升和勻,用來塗抹全身。(範汪的方子,出自第十卷)

《千金方》治療風搔癮疹的藥方:

將牛膝磨成粉,用酒送服一寸匙,一日三次。此方也主治骨肉疽癲病和瘰癧。(出自第二十三卷)

延年蒴藋膏,主治身體瘙癢、風搔癮疹的藥方:

取切好的蒴藋根、蒺藜子各一升,附子、獨活、犀角屑、薔薇根、白芷、防風、苦參、及己、升麻、白蘞、防己各三兩,川椒、莽草、青木香、蛇床子、蛇銜草各二兩,切好的茺蔚子一升,炙過的枳實五枚,茵芋二兩半(切)。

將以上二十一種藥材切好,用苦酒浸泡,使其完全浸沒,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用銅器在炭火上,加入豬油五升煎熬,反复煎熬三次,直到白芷變成黃色,膏藥就做成了。用布絞去藥渣,將膏藥裝入不透水的容器中,用來塗抹風疹。(張文仲的方子)

茺蔚浴湯,主治身體瘙癢、風搔或產生癮疹的藥方:

取茺蔚、蒺藜、羊桃、蒴藋根(苗也可以)、漏蘆蒿各一斤,鹽三斤。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好,用水三石煮,取二石五斗,去渣,加入鹽溶解。水溫適宜後,先吃飽飯,然後進入浴池浸泡,時間越長越好。每天晚上洗一次,洗完就睡覺,要像平常一樣注意避風。(出自第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