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7)

1. 天行䘌瘡方八首

《病源》毒熱結在腹內,穀氣衰,毒氣盛,三蟲動作,食人五臟,多令泄痢,下部瘡癢,若下唇內生瘡,但欲寐者,此蟲食下部也,重者肛爛,見五臟。(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下部瘡爛方。

白話文:

當有毒熱積聚在腹部時,脾胃之氣虛弱,毒氣旺盛,寄生蟲蠢蠢欲動,侵蝕人的五臟六腑。這會導致腹瀉、下痢,以及肛門、生殖器部位瘙癢。如果下嘴脣內長瘡,而且總是想睡覺,說明寄生蟲正在侵蝕下腹部。病情嚴重者,肛門會潰爛,甚至可以看到內臟。

烏梅(二七枚去核),大蒜(二七枚),屋塵(半升篩取細者)

白話文:

**烏梅:**27顆,去掉核 大蒜: 27顆 屋塵: 半升,篩選出細小的部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苦酒一升,和調於銅器中,煎成丸,作長挺,納下部。(《範汪》同,出第十四卷中)

《範汪》療人下部中癢方。

白話文:

治療熱病康復後痢疾帶膿血不止的方子:使用龍骨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用米湯送服一錢,不限時間,每日三次。

蒸棗取膏,以水銀熟研丸之,令相得,長二三寸,以綿薄裹,納大孔中,蟲出瘥。

白話文:

把棗子蒸熟,取出棗膏,和水銀一起研磨成丸狀,讓它們充分混合。丸子長二三寸左右,用薄棉布包裹,塞入大孔中。這樣就能把蟲子逼出來,治癒疾病。

又療穀道中瘡方。

以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肘後》同)

又療天行䘌蟲食下部生瘡。雄黃兌散方。

白話文:

以下是治療肛門部位瘡癤的方法。

使用水中生長的荇菜葉細細搗碎,用布包裹起來,放入肛門處,每天三次。

另外,對於因感染而導致下體生瘡的情況,有以下的雄黃粉劑配方。

雄黃(半兩),青葙子(三兩),苦參,黃連(各三兩),桃仁(一兩半去皮、尖及兩仁,熬)

白話文:

雄黃:半兩 青葙子:三兩 苦蔘:三兩 黃連:三兩 桃仁:一兩半(去皮、去尖、取兩枚仁,煮熬)

上五味,合搗篩,綿裹如半棗核大。內下部。亦可米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肉、冷水及熱面、炙肉、蒜等物。

又桂枝湯,療天行䘌病方。

桂心(二兩),小藍(二兩)

白話文:

將上方的五種食材研磨並過篩,用棉布包覆成半棗核大小的丸劑。放入下體內。或以米湯送服一小匙,每日三次。忌諱食用豬肉、冷水、熱麵、烤肉和蒜頭等食物。

上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納豬肝十兩,去上膜,細研,著湯中,和令相得,臨時小溫。若毒悉在腹內,盡服之。在下部者,三分藥中用一分,竹筒納下部中,服藥一時間,當下細蟲如發大五六升,小兒半作之。忌生蔥。(並出第三十三卷中)

白話文:

取上兩味藥,搗碎後用水一斗煎煮,煎到剩下二升半的藥液,加入十兩豬肝(去掉外膜),研磨細緻,加入藥液中攪拌均勻,適時加熱到微溫。如果毒性全部在腹內,將所有藥液全部服用。如果毒性在腹腔以下,將藥液分為三份,取一份用竹筒灌入腹腔以下,服用藥液後一會兒,即可將大量的細蟲排下,宛如人的頭髮,成年人約排出五六升,小孩子減半。服藥期間忌食生蔥。(此方出自《第33卷》)

文仲、姚氏療天行病䘌,下部生瘡方。

濃煮桃皮煎如糖,以綿合導下部中。若口中生瘡,含之。(《肘後》、《範汪》同,出第二卷中)

《甲乙方》療天行病有䘌蟲,蝕下部生瘡。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一兩),雚蘆(二兩),狼牙(一兩),橘皮(一兩),苦參(三兩)

上五味,搗篩為散。米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未瘥更服,以瘥為度。

又療天行痢膿血,下部生䘌蟲。黃連丸方。

黃連(二兩末,生用),蠟(一兩),烏梅肉(三兩熬,末)

上三味,熔蠟和蜜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再服加至四十丸,瘥。忌豬肉、冷水。

白話文:

文仲和姚氏治疗天行病发热,下部生疮的方子。

将桃皮浓煮成糖浆,用棉花蘸取涂抹在患处。如果口中生疮,可以含着桃皮糖浆。

治疗天行病有䘌虫,腐蚀下部生疮的方子,名为青葙子散。

青葙子一两,萆薢二两,狼牙一两,橘皮一两,苦参三两。

将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用米汤调和,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未痊愈可继续服用,以痊愈为度。

另外,治疗天行病导致痢疾带脓血,下部生䘌虫的方子,名为黄连丸。

黄连二两,研磨成粉,生用;白蜡一两;乌梅肉三两,熬制成粉。

将以上三味药混合,用蜡熔化后加入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用米汤服用三十丸,第二次服用可加至四十丸,直到痊愈。忌食猪肉和冷水。

2. 天行陰陽易方二首

《病源》天行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天行病新瘥未平復,而與交接得病者,名為陰陽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為陽易;其婦人新病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為陰易。若二男二女並不相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著於人,如換易也。

白話文:

該病的症狀:全身發熱上衝胸部,頭重得抬不起來,眼睛生翳,四肢僵硬,小腹絞痛,手腳蜷縮成拳,這些症狀出現後,很快就會死亡。也有不馬上死亡的,病情表現為小腹急劇疼痛,熱氣上衝胸部,頭重得不想抬起來,全身關節鬆散,經脈軟弱無力,氣血虛弱,骨髓枯竭,呼吸急促,力氣越來越弱,上牀後不能轉身,起坐都需要人攙扶,有的拖上好幾年才死亡。(出自第九卷中) 其病狀,身體熱沖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絞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裡急,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血氣虛,骨髓竭,便噓噓吸吸,氣力轉少,著床不能搖動,起止仰人,或歲月方死。(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丈夫得婦人陰易之病,若因房室及諸虛勞,少腹堅,絞痛陰縮,困篤欲死方。

灸陰頭一百壯便瘥,可至三百壯皆愈,良無比。後生子如故無妨。(《範汪》同,無所忌)

又療陰陽易病方。

取豚卵二枚,溫令熱酒吞之,則瘥。(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深師》治療男性得到的婦人陰易之病,如果因為性生活或者各種虛弱勞損,出現小腹堅硬、絞痛、陰部收縮,病情嚴重到快要死亡的情況。

可以用艾灸治療陰部前端一百次就會好,甚至可以增加到三百次都會痊癒,效果非常好。之後生育孩子方面不會有影響。

另外治療陰陽易病的方法。

取兩顆豬蛋(睾丸),加溫後用熱酒吞服,就可以痊癒。

3. 天行虛羸方二首

《病源》夫人營衛先虛,復為邪熱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損傷,陰陽竭絕,虛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穀神未復,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眾病焉。(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循環系統受損後,又遇上外來的熱邪侵襲。出汗、嘔吐後,經絡受損,陰陽之氣耗盡。虛弱的病邪開始散去,但正氣仍很弱,五臟也還虛弱,脾胃功能尚未恢復,體內缺乏津液滋養,因此身體虛弱,容易滋生各種疾病。(出自第九卷中)

崔氏療煩躁而渴不止,惡寒,仍熱盛者,竹葉湯常用亦佳,不徒療天行,凡虛羸久病,及瘧後胸上痰熱者,服之皆妙方。

白話文:

崔氏用來治療煩躁不安且口渴不止、怕冷卻仍發熱的方子,竹葉湯通常也會使用且效果很好。這個方子不只可以用來治療流行性感冒,對於虛弱體虛、生病很久的人,以及瘧疾痊癒後胸部有痰有熱的人,都是很好的方劑。

甘草(二兩炙),棗(十五枚擘),半夏(一兩洗),芍藥(三兩),前胡(一兩),黃芩(一兩),小麥(五合),人參(二兩),粳米(一升),知母(二兩),麥門冬(四合去心),栝蔞(一兩),生薑(四兩),竹葉(一把須以竹蓧飲代水煮湯,不用其葉)

白話文:

甘草(40 克,烤炙過) 紅棗(15 枚,掰開) 半夏(20 克,洗淨) 芍藥(60 克) 前胡(20 克) 黃芩(20 克) 小麥(100 克) 人參(40 克) 粳米(200 克) 知母(40 克) 麥門冬(80 克,去心) 栝蔞(20 克) 生薑(80 克) 竹葉(一把,用竹根煮水代替水煮湯,不用竹葉)

上十四味,切,以竹蓧飲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三服。若非天行,而虛羸久病,胸生痰熱,亦可服之,加黃耆二兩,除黃芩,減知母一兩,除栝蔞,用之大效。忌羊肉、海藻、菘菜、餳。(出第一卷中,通按,蓧乃小竹,即箭竹也)

《千金》補虛,大病後不足,萬病虛勞同此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材,切碎後,用小竹竿盛裝,放入一斗五升的水中煮沸,熬煮至剩五升藥液,分三次服用。

如果非因時令流行疾病,而是體質虛弱、患病已久,胸中生痰發熱,也可以服用此方。此時,加入二兩黃耆,去除黃芩,減少知母一兩,去除栝蔞,藥效顯著。

服用此方期間,應忌食羊肉、海藻、菘菜、餳等食物。(出自第一卷中,註:「蓧」指小竹子,即箭竹)

取五歲以上、七歲以下黃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肌,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十日不住服,佳。(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取五至七歲黃牛剛生產的牛奶一升,加水四升,熬煮至剩下一升。像人喝水一樣,一小口一小口喝,不要喝太多。連續喝十天,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