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 (7)
卷第三 (7)
1. 天行䘌瘡方八首
《病源》毒熱結在腹內,穀氣衰,毒氣盛,三蟲動作,食人五臟,多令泄痢,下部瘡癢,若下唇內生瘡,但欲寐者,此蟲食下部也,重者肛爛,見五臟。(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下部瘡爛方。
烏梅(二七枚去核),大蒜(二七枚),屋塵(半升篩取細者)
上三味,搗篩為散,苦酒一升,和調於銅器中,煎成丸,作長挺,納下部。(《範汪》同,出第十四卷中)
《範汪》療人下部中癢方。
蒸棗取膏,以水銀熟研丸之,令相得,長二三寸,以綿薄裹,納大孔中,蟲出瘥。
又療穀道中瘡方。
以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肘後》同)
又療天行䘌蟲食下部生瘡。雄黃兌散方。
雄黃(半兩),青葙子(三兩),苦參,黃連(各三兩),桃仁(一兩半去皮、尖及兩仁,熬)
上五味,合搗篩,綿裹如半棗核大。內下部。亦可米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肉、冷水及熱面、炙肉、蒜等物。
又桂枝湯,療天行䘌病方。
桂心(二兩),小藍(二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納豬肝十兩,去上膜,細研,著湯中,和令相得,臨時小溫。若毒悉在腹內,盡服之。在下部者,三分藥中用一分,竹筒納下部中,服藥一時間,當下細蟲如發大五六升,小兒半作之。忌生蔥。(並出第三十三卷中)
文仲、姚氏療天行病䘌,下部生瘡方。
濃煮桃皮煎如糖,以綿合導下部中。若口中生瘡,含之。(《肘後》、《範汪》同,出第二卷中)
《甲乙方》療天行病有䘌蟲,蝕下部生瘡。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一兩),雚蘆(二兩),狼牙(一兩),橘皮(一兩),苦參(三兩)
上五味,搗篩為散。米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未瘥更服,以瘥為度。
又療天行痢膿血,下部生䘌蟲。黃連丸方。
黃連(二兩末,生用),蠟(一兩),烏梅肉(三兩熬,末)
上三味,熔蠟和蜜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再服加至四十丸,瘥。忌豬肉、冷水。
白話文:
天行䘌瘡方八首
《病源》提到,體內毒熱積聚在腹部,導致消化功能衰退,毒氣旺盛,體內的三種寄生蟲開始活動,啃食人的五臟,常常會引起腹瀉痢疾,下體陰部搔癢。如果下嘴唇內側生瘡,而且總是想睡覺,這就表示蟲子正在啃食下體,嚴重的話會導致肛門潰爛,甚至能看到五臟六腑的情況。
《深師》的方子,治療流行病導致下體潰爛的:
烏梅(去核27枚)、大蒜(27枚)、屋頂灰塵(半升,篩取細末)。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末,用一升苦酒調和,在銅器中熬煮成丸狀,做成細長條,塞入下體陰部。 (《範汪》的記載相同)
《範汪》的方子,治療下體搔癢的: 將紅棗蒸熟取膏,與水銀充分研磨成丸,讓兩者融合,做成二三寸長,用薄綿布包裹,塞入肛門,讓蟲子出來病就好了。
另一個治療肛門內生瘡的方子: 將水中荇菜葉搗碎,用棉布包裹,塞入下體陰部,每天三次。(《肘後》的記載相同)
又一個治療流行病導致寄生蟲啃食下體而生瘡的方子,雄黃外敷散:
雄黃(半兩)、青葙子(三兩)、苦參(三兩)、黃連(三兩)、桃仁(去皮、尖,及兩個桃仁的部份,熬過,一兩半) 將以上五味藥材混合搗碎過篩,用棉布包裹成半個棗核大小,塞入下體陰部。也可以用米湯送服一小匙,每天三次。忌吃豬肉、冷水、熱麵食、烤肉、大蒜等食物。
桂枝湯,治療流行病:
桂心(二兩)、小藍(二兩) 將以上二味藥材粗略搗碎,用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加入豬肝十兩,去除表面薄膜,搗成泥,放入湯中攪拌均勻,稍微溫熱後服用。如果毒素全在腹部,就全部服用。如果毒素在下體,就取三分之一藥量,用竹筒塞入下體陰部,服藥後約一個小時,會排出像頭髮一樣細小的蟲子五六升之多,小孩用量減半。忌吃生蔥。
文仲、姚氏的方子,治療流行病導致下體生瘡:
將桃皮濃煎成膏狀,像糖一樣,用棉布沾上,塞入下體陰部。如果口中生瘡,可以用來含漱。(《肘後》、《範汪》的記載相同)
《甲乙方》的方子,治療流行病導致寄生蟲啃食下體而生瘡:
青葙子(一兩)、雚蘆(二兩)、狼牙(一兩)、橘皮(一兩)、苦參(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末,用米湯送服一小匙,每天三次。如果沒好就繼續服用,直到痊癒。
又一個治療流行性痢疾膿血,下體長寄生蟲的方子,黃連丸:
黃連(生用,磨成粉末,二兩)、蜂蠟(一兩)、烏梅肉(熬過,磨成粉末,三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熔化的蜂蠟和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十丸,再次服用加到四十丸,病好就停藥。忌吃豬肉、冷水。
2. 天行陰陽易方二首
《病源》天行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天行病新瘥未平復,而與交接得病者,名為陰陽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為陽易;其婦人新病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為陰易。若二男二女並不相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著於人,如換易也。
其病狀,身體熱沖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絞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裡急,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血氣虛,骨髓竭,便噓噓吸吸,氣力轉少,著床不能搖動,起止仰人,或歲月方死。(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丈夫得婦人陰易之病,若因房室及諸虛勞,少腹堅,絞痛陰縮,困篤欲死方。
灸陰頭一百壯便瘥,可至三百壯皆愈,良無比。後生子如故無妨。(《範汪》同,無所忌)
又療陰陽易病方。
取豚卵二枚,溫令熱酒吞之,則瘥。(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病源》所說的「天行陰陽易病」,指的是男女在罹患流行病剛痊癒、身體還沒完全恢復的時候發生性行為而導致的疾病,這種病就叫做「陰陽易」。其中,如果男性剛生病痊癒、身體還沒恢復,就和女性發生性行為而染病的,叫做「陽易」;如果女性剛生病痊癒、身體還沒恢復,就和男性發生性行為而染病的,叫做「陰易」。如果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發生性行為並不會互相傳染,之所以稱為「易」,是因為陰陽之氣互相感應激盪,病邪侵入人體,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這種病的症狀是:身體發熱、熱氣直衝胸口,頭部沉重抬不起來,眼睛裡有眼屎,四肢抽搐、僵硬,小腹絞痛,手腳蜷曲,這些症狀出現通常會立即死亡。但也有不會立即死亡的,病人會感到小腹裡面急迫不適,熱氣向上衝到胸口,頭部沉重不想抬起,全身關節鬆散無力,經脈緩弱,氣血虛弱,骨髓衰竭,呼吸微弱,氣力越來越少,臥床不起,需要別人扶持才能行動,有的甚至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死亡。
《深師》記載治療男子因和剛痊癒的婦人性交而感染陰易的方法,如果這個病是因房事或身體虛弱所引起,出現小腹硬結、絞痛、陰囊收縮,病情嚴重到快要死亡的時候,可以灸陰莖頭一百壯,病就會痊癒,灸到三百壯都會好,效果非常好。治癒後,生育功能也不會受到影響,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育。
另一個治療陰陽易病的方子:取兩個豬睪丸,用溫熱的酒送服,就能治好。
3. 天行虛羸方二首
《病源》夫人營衛先虛,復為邪熱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損傷,陰陽竭絕,虛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穀神未復,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眾病焉。(出第九卷中)
崔氏療煩躁而渴不止,惡寒,仍熱盛者,竹葉湯常用亦佳,不徒療天行,凡虛羸久病,及瘧後胸上痰熱者,服之皆妙方。
甘草(二兩炙),棗(十五枚擘),半夏(一兩洗),芍藥(三兩),前胡(一兩),黃芩(一兩),小麥(五合),人參(二兩),粳米(一升),知母(二兩),麥門冬(四合去心),栝蔞(一兩),生薑(四兩),竹葉(一把須以竹蓧飲代水煮湯,不用其葉)
上十四味,切,以竹蓧飲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三服。若非天行,而虛羸久病,胸生痰熱,亦可服之,加黃耆二兩,除黃芩,減知母一兩,除栝蔞,用之大效。忌羊肉、海藻、菘菜、餳。(出第一卷中,通按,蓧乃小竹,即箭竹也)
《千金》補虛,大病後不足,萬病虛勞同此方。
取五歲以上、七歲以下黃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肌,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十日不住服,佳。(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第一種藥方:
《病源》這本書說,人體內的營氣和衛氣本來就虛弱,又被外來的邪熱侵襲,經過發汗、嘔吐、瀉下等治療後,經絡受到損傷,體內的陰陽之氣都耗盡了,雖然虛弱的邪氣已經散去,但身體的元氣仍然不足,五臟六腑都還很虛弱,消化功能還沒恢復,沒有足夠的津液來滋養身體,所以身體虛弱而產生各種疾病。
崔氏治療煩躁口渴不止、怕冷、但又發高燒的病症,用竹葉湯這個常用的方子效果很好,不只是治療流行病,凡是身體虛弱久病的人,以及瘧疾過後胸腔有痰熱的人,服用這個方子都非常有效。
藥方組成:炙甘草(80克)、大棗(15枚,剝開)、洗過的半夏(40克)、芍藥(120克)、前胡(40克)、黃芩(40克)、小麥(約500毫升)、人參(80克)、粳米(約1000毫升)、知母(80克)、去心的麥門冬(約400毫升)、栝蔞(40克)、生薑(160克)、竹葉(一把,但要用竹子嫩枝煎煮的湯代替水,不用竹葉本身)。
以上十四味藥材切碎,用約15000毫升的竹子嫩枝煎煮的湯,煎煮至剩約5000毫升,分三次服用。如果不是流行病,而是身體虛弱久病,胸腔產生痰熱,也可以服用此方,但要加入黃耆(80克),去掉黃芩,知母減半(40克),去掉栝蔞,這樣用效果更好。忌吃羊肉、海藻、大白菜、麥芽糖。
(按:這裡說的“蓧”是指小竹子,也就是箭竹。)
第二種藥方:
《千金方》認為此方可以補虛,大病過後身體虛弱,各種虛勞的病症都可以用這個方子。
取五歲以上、七歲以下黃牛剛出生時的乳汁約1000毫升,加入約400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約1000毫升。像人喝水一樣慢慢地喝,不要喝太多,每天都喝,連續喝十天,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