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五 (13)
卷第十五 (13)
1. 風頭眩方九首
病源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於腦。而引目系故也。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血氣與脈並上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逢身之虛。則為風邪所傷。入腦則腦轉而目系急。目系急故成眩也。診其脈洪大而長者。風眩又得陽維浮者。暫起目眩也。風眩久不瘥。則變為癲。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兩手拘右膝著膺。除風眩。又云:凡人常覺脊背倔強。不問時節。縮咽膊內。仰面努膊。並向上頭。左右兩向挼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氣動住。然始更用。初緩後急。不得先急後緩。若無病人。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
別二七。徐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口內生瘡。牙齒風頸頭眩。眾病盡除。又云: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病。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也。又云:低頭不息六通。治耳聾目癲眩。咽喉不利。又云:大前側牢。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隨左右聲伏。並兩膝耳著地。
牢強意多。用力至大。極愈耳聾目眩病。久行不已。耳聞十方亦能。倒頭則不眩也。(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風頭眩口喎目痛耳聾。大三五七散方。
天雄,細辛(各三兩),山茱萸,乾薑(各五兩),薯蕷,防風(各七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稍加之。忌豬肉生菜。
又療頭風目眩耳聾。小三五七散方。
天雄(三兩炮),山茱萸(五兩),薯蕷(七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並出第十三卷中)
崔氏療忽頭眩暈。經久不瘥。四體漸羸食無味。好食黃土方。
白朮(三斤),曲(三斤)
上二味搗篩酒和。並手捻丸如梧子。曝乾。飲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
又療風眩翻倒無定方。
獨活(六兩),枳實(炙三兩),石膏(碎綿裹),蒴藋(各四兩)
上四味切。清酒八升。煮取四升。頓服之。以藥滓熨覆取汗。覺冷又納鐺中溫令熱。熱又熨之。即瘥。(文仲肘後千金同)
又療頭痛眼眩心悶。陰雨彌甚方。
當歸,山茱萸(各一兩),防風,柴胡,薯蕷(各二兩),雞子(二枚熟去皮打黃碎)
上六味搗下篩。用前雞黃和散。令調酒服方寸匕。日三。(並出第六卷中)
延年薯蕷酒。主頭風眩不能食。補益氣力方。
薯蕷,白朮,五味子(碎),丹參(各八兩),防風(十兩),山茱萸(二升碎),人參(二兩),生薑(屑六兩)
上八味切。以絹袋盛。酒二斗五升浸五日。溫服七合。日二。稍加。忌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卷中)
古今錄驗九江太守獨活散。療風眩厥逆。身體疼痛。百節不隨。目眩心亂。反側若癲。發作無常方。
獨活(四分),白朮(十二分),防風(八分),細辛,人參,乾薑(各四分),蜀天雄(炮),桂心(各一分),栝蔞(六分)
白話文:
風頭眩(頭暈)的九個處方
頭暈的原因,是因為血氣虛弱,風邪侵入腦部,牽引到眼部脈絡所致。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向上注入眼睛,血氣與脈搏一同上升,連接到腦後,從頸部出來。當身體虛弱時,就會被風邪所傷。風邪進入腦部,就會導致腦部轉動,眼睛脈絡緊張。眼睛脈絡緊張,就會產生頭暈。如果診斷時發現脈象洪大而長,代表是風邪引起的頭暈,如果脈象又呈現陽維脈浮的狀態,表示只是暫時性的頭暈。風邪引起的頭暈如果久久不好,就會變成癲癇。
治療的方法,包含湯藥、熱敷、針灸等,另外有正統的處方。現在將補養和疏導的方法附在後面。養生導引的方法說:用雙手抱住右膝貼近胸口,可以去除風邪引起的頭暈。又說:如果經常感覺脊背僵硬,不論什麼季節,都要縮著脖子,抬頭挺胸,向上看,然後左右兩邊各按摩三七次,等血氣運行後再繼續。剛開始按摩要輕緩,之後再逐漸加重力道,不能先重後輕。如果沒生病,也要在早上、中午、傍晚三個時間點按摩。
早晚各做兩次,可以去除寒熱病、脊椎腰頸疼痛、風濕麻痺、口內生瘡、牙齒疼痛、頸部和頭部暈眩等各種疾病。又說:如果大寒時感覺不到溫暖,長期虛冷,有耳聾、頭暈等病,可以長期練習這個方法,身體就能五六十年不變。又說:低頭閉氣六次,可以治療耳聾、頭暈、咽喉不利等問題。又說:將頭向兩側用力,閉氣六次,可以治療耳聾、頭暈。隨著左右兩側的聲音彎曲身體,讓兩膝和耳朵都著地。
用力加大,能徹底治療耳聾頭暈,長期練習效果更好,甚至能聽到四面八方的聲音。如果倒著頭就不會頭暈。(出自第二卷中)
千金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口歪、眼痛、耳聾的「大三五七散」處方
天雄、細辛(各三兩),山茱萸、乾薑(各五兩),薯蕷、防風(各七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清酒服用五分匕,一天兩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稍微增加劑量。禁忌食用豬肉和生菜。
治療頭風、頭暈、耳聾的「小三五七散」處方
天雄(三兩,炮製過),山茱萸(五兩),薯蕷(七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清酒服用五分匕,一天兩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稍微增加劑量,直到有效為止。禁忌食用豬肉和冷水。(都出自第十三卷中)
崔氏治療突然頭暈,久治不癒,身體逐漸虛弱,食慾不振,「好吃黃土」的處方
白朮(三斤),麴(三斤)
將以上兩味藥材搗碎過篩,用酒調和,用手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曬乾。每次服用二十枚,一天三次。禁忌食用桃子、李子和麻雀肉等。
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昏倒、沒有固定方向的處方
獨活(六兩),枳實(炙過,三兩),石膏(搗碎用棉布包好)、蒴藋(各四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清酒八升煎煮至四升。一次性服用。然後用藥渣熱敷,出汗後效果會更好。如果感覺藥渣冷了,就放回鍋中加熱後再敷。馬上就會好。(出自文仲《肘後方》和《千金方》)
治療頭痛、眼花、心悶,陰雨天更嚴重的處方
當歸、山茱萸(各一兩),防風、柴胡、薯蕷(各二兩),雞蛋(兩個,煮熟去殼,將蛋黃搗碎)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過篩。用搗碎的雞蛋黃將藥粉調勻,用酒服用一湯匙,一天三次。(出自第六卷中)
「延年薯蕷酒」治療頭風、頭暈、食慾不振,補益氣力的處方
薯蕷、白朮、五味子(搗碎)、丹參(各八兩),防風(十兩),山茱萸(二升,搗碎),人參(二兩),生薑(切成碎屑,六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二斗五升酒中浸泡五天。每次溫服七合,一天兩次,可逐漸增加劑量。禁忌食用桃子、李子和麻雀肉等。(出自第十卷中)
古今記錄驗方的「九江太守獨活散」,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昏厥、身體疼痛、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心煩意亂、煩躁不安,發作時間不定
獨活(四分),白朮(十二分),防風(八分),細辛、人參、乾薑(各四分),蜀天雄(炮製過)、桂心(各一分),栝蔞(六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早上用清酒服用半湯匙,一天兩次。禁忌食用桃子、李子、麻雀肉、豬肉、冷水、生菜、生蔥等物。
「防風湯」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嘔吐、喝不下水、吃飯就吐、站起來就頭暈,發作時間不定,手腳冰冷
防風、白朮、防己、乾薑、甘草(炙過,各一兩),附子(炮製過)、桂心(各半兩),蜀椒(一百枚,炒出汗)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水四升煎煮至一升半。分為三次服用。禁忌食用豬肉、冷水、生蔥、海藻、菘菜、桃子、李子和麻雀肉等。(出自第四卷中)
「近效白朮附子湯」治療風邪引起的虛弱、頭重暈眩、食不知味,能溫暖肌肉、補益中氣、增強精力。也能治療風濕病,關節疼痛、無法屈伸,靠近就痛,大量出汗、呼吸短促、小便不暢、怕風、不想穿衣服、身體輕微腫脹
白朮(三兩),附子(炮製過,二枚),甘草(炙過,二兩),桂心(四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分為三次服用,一天三次。第一次服藥後微微出汗就會緩解。如果能吃東西但又感到煩躁,可以將藥量增至五合以上,就能痊癒。禁忌食用海藻、菘菜、豬肉、生蔥、桃子、李子和麻雀肉等。(這個方子原本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