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四 (21)
卷第十四 (21)
1. 許仁則療諸風方七首
許仁則療諸風病方。此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語。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運用者。有能言語。手足不廢。精神昏恍;不能對人者。有不能言語。手足廢;精神昏亂者。有言語手足精神俱不異平常。而發作有時。每發即狂言浪語。高聲大叫。得定之後。都不自醒者;有諸事不異尋常。
發作有時。每發即狂走叫喚者。有時每發即作牛羊禽獸聲;醒後不自覺者。有諸事不異尋常。發作有時。發即頭旋目眩。頭痛眼花。心悶輒吐;經久方定者。有諸事不異平常。發作有時。每發即熱。頭痛流汗;不能自勝舉者。此等諸風。形候雖別。尋其源也。俱失於養生。本氣既羸。
偏有所損。或以男女。或以飲食。或以思慮。或以勞役。既極於事。能無敗乎。當量已所歸而舍割之。靜思息事。兼助以藥物。亦有可復之理。風有因飲酒過節。不能言語。手足不隨。精神昏恍。得病經一兩日。宜合生葛根等三味湯服之方。
生葛根(一挺長一尺徑三寸),生薑(汁一合),竹瀝(二大升。如不可得宜用䈽竹根一大升切。以水一大斗緩少。煎取二大升。以代竹瀝如竹根不可得以䈽竹葉繃切一大升。以水一大斗如上法煎取二大升。以代竹瀝如無竹葉宜細切弩條一大升。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代之)
上藥先取生葛根淨洗刷。使搗極碎且空。榨取汁令盡訖。又搗。即以竹瀝潑灑極榨取汁。汁盡又搗。潑灑。不限遍數。以葛根粉汁盡為度。用生薑汁綿濾之。細細緩服之。不限遍數。及食前食後。如覺腹內。轉作聲又似痛。即以食後溫服之。如此經七日以後。服附子等十味湯。
又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共秤重一兩半者炮),生薑,乾薑(各三兩),桂心(一兩),石膏(六兩碎綿裹),生犀角(屑),地骨白皮,白朮,獨活,芎藭(各二兩)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服。服湯後如覺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須臾歇汗後。以藥末粉身。其湯須服五六劑。間三四日服一劑。其方一劑後量患進退。臨時加減藥物。熱多加生麥門冬一兩。去心。冷多加桂心一兩。有痛加當歸二兩。不能食加人參二兩。大便澀加檳榔七枚。合皮子用之。忌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
又療風熱未退。服湯日數未滿。病後未堪服丸。宜合薏苡仁等十二味飲服之方。
薏苡仁(一升),葳蕤(五兩),生麥門冬(二兩去心),石膏(八兩碎綿裹),杏仁(六兩去尖皮兩仁碎)烏梅(四十枚掰),生薑(八兩),生犀角(屑),地骨皮(各三兩),人參(二兩),竹瀝(一升)白蜜(二合)
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十味。取三升。去滓。納竹瀝白蜜攪調。細細飲之。不限冷暖。及食前後。若熱多即食前冷飲。冷多即食後暖飲。如服丸藥。以飲送彌佳。
白話文:
許仁則治療各種風病的七個處方。
風病有多種表現。有的會失聲說不出話,精神恍惚像喝醉酒的人,手腳都不能動彈。有的能說話,手腳也沒廢,但精神昏昏沉沉,無法與人交流。有的不能說話,手腳癱瘓,精神錯亂。有的說話、手腳、精神都和正常人一樣,但發作起來卻有時,每次發作就胡言亂語、大聲叫喊,清醒後什麼都不記得。有的各方面都和尋常一樣,但發作有時,每次發作就瘋狂奔走、大喊大叫。有的時候每次發作就會發出牛羊禽獸的叫聲,醒來後自己不曉得。有的各方面都和尋常一樣,但發作有時,每次發作就頭暈目眩、頭痛眼花、胸悶想吐,很久才能平靜下來。有的各方面都和尋常一樣,但發作有時,每次發作就發熱、頭痛流汗,難以控制自己。這些風病,症狀雖然各不相同,但追溯根源,都是因為沒有好好保養身體,導致身體的元氣虛弱,加上偏頗的損傷,可能是因為房事,可能是因為飲食,可能是因為思慮過度,也可能是因為勞累過度。既然已經到了極點,怎麼可能不生病呢?應該好好衡量自己,捨棄那些不良習慣,靜心休養,輔以藥物,或許還有恢復健康的可能。
有一種風病是因為飲酒過量,導致不能說話,手腳不聽使喚,精神昏沉。得病一兩天左右,適合服用葛根等三味藥材製成的湯藥。
- 葛根湯
- 生葛根(一根,長約一尺,直徑約三寸)
- 生薑汁(一合)
- 竹瀝(二大升,如果沒有,可以用箬竹根一大升切碎,加水一大斗,慢慢煎煮,取二大升,代替竹瀝。如果沒有竹根,可以用箬竹葉切碎一大升,加水一大斗,按上述方法煎煮取二大升代替。如果沒有竹葉,可以用細細切碎的弩條一大升,加水一大斗,煎煮取二大升代替)
製法: 先將生葛根洗淨刷乾淨,搗爛至極碎,榨取汁液,直到榨不出汁為止。再次搗爛,用竹瀝潑灑,繼續榨汁,如此反覆多次,直到榨盡葛根中的汁液。用棉布過濾生薑汁。慢慢小口服用,次數不限,飯前飯後都可服用。如果感覺腹內咕嚕作響,或是腹痛,就在飯後溫服。這樣服用七天後,服用附子等十味藥材製成的湯藥。
- 附子湯
- 炮附子(二枚,共重一兩半)
- 生薑、乾薑(各三兩)
- 桂心(一兩)
- 石膏(六兩,搗碎用棉布包好)
- 生犀角屑、地骨白皮、白朮、獨活、芎藭(各二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煎煮取二升半,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間隔約為人步行十里路的時間。服藥後如果感覺要出汗,稍稍蓋上被子,讓汗出透。汗止後,用藥末塗抹全身。這個湯藥需要服用五六劑,每間隔三四天服用一劑。每次服藥後根據病情進展,臨時增減藥物。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麥門冬一兩(去除內核),如果怕冷,可以加桂心一兩。如果疼痛,可以加當歸二兩。如果食慾不振,可以加人參二兩。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檳榔七枚(連皮一起用)。忌食豬肉、生蔥、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又有一種情況,風熱未退,服藥時間不夠,病後還不適合服用藥丸,適合服用薏苡仁等十二味藥材製成的飲品。
- 薏苡仁飲
- 薏苡仁(一升)
- 葳蕤(五兩)
- 生麥門冬(二兩,去心)
- 石膏(八兩,搗碎用棉布包好)
- 杏仁(六兩,去尖皮取雙仁,搗碎)
- 烏梅(四十枚,掰開)
- 生薑(八兩)
- 生犀角屑、地骨皮(各三兩)
- 人參(二兩)
- 竹瀝(一升)
- 白蜜(二合)
製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煮取三升,去除藥渣,加入竹瀝和白蜜,攪拌均勻,慢慢飲用,不限冷熱,飯前飯後都可飲用。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在飯前冷飲;如果怕冷,可以在飯後溫飲。如果服用藥丸,用此飲品送服效果更佳。
又有一種情況,風熱未退,頻繁服用湯藥,藥力不足,適合服用苦參等十二味藥材製成的藥丸。
- 苦參丸
- 苦參、乾薑、芎藭(各六兩)
- 玄參、丹參、人參、沙參、白朮(各五兩)
- 地骨白皮、獨活(各四兩)
- 薏苡仁、蜀升麻(各二升)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用薏苡仁飲送服。開始服用十五丸,一天兩次,逐漸加量至三十丸,藥丸大小如梧桐子。如果感覺冷,就去除玄參和沙參,加入桂心四兩、細辛三兩;如果感覺熱,另加生地黃十兩。如果感覺疼痛,去除沙參,加入當歸六兩。如果感覺氣悶,去除玄參,加入橘皮四兩。如果大便不通暢,加大檳榔仁二十枚。忌食桃子、李子、生蔥、生菜、蕪荑。
到了九月以後,二月以前,適合服用五加皮等藥材浸泡的藥酒,慢慢用來送服之前的藥丸。
- 五加皮酒
- 五加皮、薏苡仁、大麻仁(炒熟,各五升)
- 丹參(五兩)
- 生薑、生地黃(各四斤)
- 桂心(五兩)
- 大豆(一斗,炒熟)
製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無灰的清酒六斗中浸泡六七天,慢慢取出服用,送服之前的藥丸。開始服用一二合,逐漸加量至五六合,能喝到一升更好。忌食生蔥和蕪荑。
還有一個預防熱病、急黃病、賊風的乾葛散。
- 乾葛散
- 乾葛、乾地黃(各三斤)
- 新香豉心(一升)
製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曬乾,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飯後服用一小勺,一天兩次,逐漸加量至三小勺。可以用牛奶、蜜湯、竹瀝粥、梅漿等送服。
依據之前的乾葛等三味藥材製成的散劑服用,即使感覺熱氣有所消退,但熱氣沒有完全去除,適合服用黃連等八味藥材製成的散劑。
- 黃連散
- 黃連、黃芩、乾薑、蜀升麻、知母、乾地黃(各一斤)
- 梔子仁、大青(各半斤)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飯後飲用一小勺,一天兩次,逐漸加量至二小勺。如果能正常飲食、注意寒溫,男女節制勞逸,按照體質服用之前的藥方,就可以終身免受熱病、急黃病、暴風病的困擾。忌食豬肉、冷水、蕪荑。
(吳升也把以上內容收錄在他的醫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