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四 (15)
卷第十四 (15)
1. 風半身不隨方八首
病源風半身不隨者。脾胃氣弱。血氣偏虛。為風邪所乘故也。脾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潤養身體。脾既弱。水穀之精。潤養不周。致血氣偏虛。而為風邪所侵。故半身不隨也。診其脈寸口沉細。名陽中之陰。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汗出。臂偏不舉。又寸口偏絕者。則不隨其兩手。盡絕者不可療。(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風半身不隨。口不能言。十物獨活湯方。
獨活(四兩),桂心(五兩),生葛根(八兩),甘草(炙),防風,當歸(各二兩),生薑(十兩),芍藥,附子(一兩炮),半夏(一升洗)
右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大驗。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羊肉餳。(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卒暴風口面僻。半身不隨不轉。竹瀝湯方。
竹瀝(三升),防風,防己,升麻,桂心,芎藭,羚羊角(屑各二兩),麻黃(四兩去節)
上八味切。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三日服一劑。常用。忌生蔥。(廣濟同集驗無羚羊角余同)
又療心虛寒風。半身不隨。骨節離解。緩弱不用。便利無度。口面喎斜。姜附湯方。
乾薑,附子(炮各八兩),麻黃(去節),芎藭,桂心(各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三日一劑。忌豬肉生蔥冷水。(崔氏同)
又療大風半身不隨方。
蠶砂(兩石)
上一味熟蒸。作直袋三枚。各受七斗。即熱盛一袋著患處。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數數換。百不禁。瘥止。須羊肚釀粳米蔥白姜豉椒等爛煮熟吃。日食一枚。十日止。千金不傳。(並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療大痹。一身不隨。或半身一手一臂。口不能言。習習不知人。不覺痛癢。續命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防風(二兩),石膏(碎綿裹),黃芩,乾地黃,芎藭,當歸,甘草(炙各一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雙仁),桂心(二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再服之。當汗出。氣下自覆。當慎護風寒。不可見風。並療上氣咳逆。面目大腫。但得伏不得臥更善。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
又獨活湯。療風。半身不隨。口不能語方。
獨活(四兩),生葛根(半斤),芍藥(三兩),防風(二兩),半夏(一斤洗),桂心(五兩),當歸,附子(炮),甘草(炙各二兩),生薑(十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一方去半夏。用麻黃三兩去節。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
又八風續命湯。療半身不隨。手腳拘急。不得屈伸體冷。或癡或智。身強直不語。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狀。或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療之方。
麻黃(八分去節),人參,桂心,當歸,獨活,甘草(炙各三兩),石膏(六分碎綿裹),黃芩,乾薑(各三分),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白話文:
風半身不隨的八個處方
病因:
半身不遂,是因為脾胃虛弱,氣血偏於虛弱,才讓風邪入侵所導致。脾胃是水穀消化吸收的場所,水穀的精華轉化成氣血,滋養全身。如果脾胃虛弱,水穀精華無法充分滋養身體,就會造成氣血虛弱,風邪就容易侵入,導致半身不遂。觀察病人的脈象,寸口脈沉細,這屬於陽中帶陰的表現。患者會感到悲傷不快樂,不喜歡聽到人聲,氣短,時常出汗,手臂抬不起來。如果寸口脈偏於斷絕,表示兩手都會有不隨的狀況。如果寸口脈完全斷絕,就難以治療。(出自第一卷中)
深師治療風半身不遂,口不能言的處方:
十物獨活湯:
獨活(16克),桂心(20克),生葛根(32克),甘草(炙),防風,當歸(各8克),生薑(40克),芍藥,附子(炮)(各4克),半夏(1升,洗過)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水一斗(約2000毫升),煮取三升(約600毫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效果顯著。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羊肉和麥芽糖。 (出自第九卷中)
千金治療突然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處方:
竹瀝湯:
竹瀝(3升),防風,防己,升麻,桂心,芎藭,羚羊角(磨成粉末,各8克),麻黃(16克,去除節)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水四升(約800毫升),與竹瀝混合煮取二升半(約500毫升)。分三次服用,三天服用一劑,可長期服用。忌食生蔥。(《廣濟》中此方無羚羊角,其餘相同)
治療心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鬆散,肢體軟弱無力,大小便失禁,口眼歪斜的處方:
姜附湯:
乾薑,附子(炮)(各32克),麻黃(去節),芎藭,桂心(各16克)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入水九升(約1800毫升),煮取三升(約600毫升)。三日服用一劑。忌食豬肉、生蔥和冷水。(崔氏同)
治療大風半身不遂的處方:
蠶砂(兩石)
將蠶砂蒸熟,製作成三個布袋,每個裝入七斗蠶砂。趁熱將一個布袋敷在患處,如果冷了就換另一個,依照相同方法不斷更換,效果顯著,直到痊癒為止。痊癒後,需要用羊肚包裹粳米、蔥白、薑、豆豉、花椒等煮熟後食用,每天吃一個,持續十天即可。此方為千金不傳之秘。(均出自第八卷中)
古今驗方治療大痹,全身或半身不遂,口不能言,感覺遲鈍,不知疼痛或發癢的處方:
續命湯:
麻黃(12克,去除節),防風(8克),石膏(打碎,用棉布包好),黃芩,乾地黃,芎藭,當歸,甘草(炙)(各4克),杏仁(40個,去皮尖,雙仁),桂心(8克)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入水一斗(約2000毫升),煮取四升(約800毫升),每次服用一升(約200毫升),每天兩次。服藥後應當發汗,使氣下行,全身溫暖,要注意避風寒,不可吹到風。此方也可用於治療氣逆咳嗽、臉部腫脹。病人宜伏臥,不可仰臥,這樣會比較舒服。忌食海藻、菘菜、生蔥和蕪荑。
又一方獨活湯:治療風邪引起的半身不遂,口不能言:
獨活(16克),生葛根(200克),芍藥(12克),防風(8克),半夏(500克,洗過),桂心(20克),當歸,附子(炮),甘草(炙)(各8克),生薑(40克)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入水一斗五升(約3000毫升),煮取三升(約600毫升)。每次服用一升(約200毫升),每天三次。另一種用法是去掉半夏,改用麻黃12克(去除節)。忌食羊肉、麥芽糖、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和冷水。
又一方八風續命湯:治療半身不遂,手腳抽筋,不能彎曲伸展,身體冰冷,或癡呆或清醒,身體僵直不能說話,或者病情時好時壞,胡言亂語,或角弓反張,或想吃東西,或不想吃東西,或大小便不暢通的處方:
麻黃(3.2克,去除節),人參,桂心,當歸,獨活,甘草(炙)(各12克),石膏(2.4克,打碎,用棉布包好),黃芩,乾薑(各1.2克),杏仁(40個,去皮尖,雙仁)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入井水九升(約1800毫升),煮取三升(約600毫升)。分兩次服用,每天兩次。服藥後蓋被子發汗,汗出病就會好轉,如果沒有發汗就再服用。只有發汗才能痊癒。忌食生蔥、海藻和菘菜。
又一方八風九州湯:治療男子婦人因寒冷不注意保養,當風解衣,汗出後臥於冰冷潮濕之地,導致半身不遂,手腳冰冷,或不靈活,或俯仰彎曲困難,全身麻木,四肢無力,狀似瘋狂,食慾不佳的處方:
麻黃(16克,去除節),甘草(炙),乾薑,附子(炮),防風,獨活(各12克),石膏(用棉布包好),茯苓,白朮,芎藭,柴胡,當歸,人參(各8克),杏仁(40個,去皮尖,雙仁),細辛(8克)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切碎,加入水一斗(約2000毫升),清酒五升(約1000毫升)浸泡三夜,然後煮取四升(約800毫升)。分三次服用,一天內服完。如果病人身體虛弱,可以用水煎服,服藥後蓋上被子,使其微微發汗,去掉上衣,等汗消退後用粉撲拍在身上。忌食生菜、海藻、菘菜、醋、桃子、李子、豬肉和雀肉。(均出自第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