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 (4)
卷第三 (4)
1. 天行衄血方四首
《病源》天行衄血者,五臟熱結所為,心主於血,邪熱中於手少陰之經,客於足陽明之絡,故衄血。衄者,血從鼻出也。(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毒病,鼻衄是熱毒,血下數升者方。
勿療自瘥,亦無所苦。亦可取好松煙墨搗之,以雞子白和丸,丸如梧桐子大。水下一服十丸。並無所忌。
又黃土湯,療鼻衄,去五臟熱氣結所為,或吐血者方。
當歸,甘草(炙),芍藥,黃芩,芎藭(各三兩),桂心(一兩),生地黃(一斤),釜月下焦黃土(如雞子一枚碎,綿裹),青竹皮(五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竹皮減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方
黃芩(四兩)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療婦人漏下血。
又療脈浮大,鼻中燥,如此必去血鼻衄方。
灸兩臂中脈取止。取臂脈法:以鼻嗅臂,點其鼻尖所著處是穴,兩臂皆爾。(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天行衄血的四種治療方法
《病源論》說,天行衄血是因為五臟熱邪鬱結所導致。心主血脈,邪熱侵入手少陰心經,又停留在足陽明胃經的絡脈,所以才會流鼻血。衄,指的是血從鼻子流出來。(出自第九卷中)
《深師方》記載,治療天行性的毒病,如果出現流鼻血,是因為熱毒引起的,出血量達到好幾升,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如果流鼻血的情況不嚴重,不治療也會自己好,而且不會有什麼痛苦。也可以用好的松煙墨搗碎,加入雞蛋白調和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用水服用,一次十丸。沒有其他禁忌。
另一個方子是黃土湯,可以治療流鼻血,去除五臟熱邪鬱結所導致的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吐血。
藥材包含:當歸、炙甘草、芍藥、黃芩、川芎(各三兩),桂心(一兩),生地黃(一斤),鍋底下的黃土(像雞蛋大小的一塊,搗碎,用棉布包好),青竹皮(五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三升煮青竹皮,煮到剩下三升時,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四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生蔥。
另外一個方子:
黃芩(四兩)
將黃芩切碎,用水五升煮到剩下二升,分三次服用。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婦女漏血不止的症狀。
還有一個治療方法,如果脈象浮大,鼻子乾燥,這種情況必定會流鼻血,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在兩臂中脈處進行艾灸,可以止血。尋找臂脈的方法是:將鼻子靠近手臂聞,鼻子尖碰到的地方就是穴位,兩隻手臂都要這樣做。(出自第十四卷中)
2. 天行口瘡及口乾苦方四首
《病源》發汗下後,表裡俱虛,而毒氣未盡,熏於上焦,故喉口生瘡也。(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熱盛,口中生瘡。酪酥煎丸。
酪酥(三合),蜜(三合),大青(一兩)
上三味,合煎三沸,稍稍敷口,以瘥為度。
又口瘡方
取蛇莓五升,搗,絞取汁,稍稍飲之。(並出第十四卷中)
《集驗》療天行熱病口瘡。升麻湯方。
升麻(二兩),通草(四兩),射干(二兩),羚羊角(三兩屑),芍藥(三兩),生蘆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古今錄驗》同)
又療天行熱病口苦,下氣除熱,喉中鳴。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納蜜復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棗核許,盡更含。(《千金》同,並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天行口瘡及口乾苦方四首
病因分析: 《病源》認為,發汗或瀉下之後,身體內外都變得虛弱,但毒氣尚未完全清除,向上熏蒸到上焦部位,就會導致喉嚨和口腔長瘡。
治療口瘡方(一): 《深師》治療天行熱病引起的口腔生瘡,使用酪酥煎丸。 藥方:酪酥(三合)、蜂蜜(三合)、大青(一兩)。 用法: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煎煮三次,稍稍塗抹在口腔內,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口瘡方(二): 又有一種治療口瘡的方子。 藥方:取蛇莓五升,搗爛,擠出汁液,慢慢飲用。
治療口瘡方(三): 《集驗》記載治療天行熱病引起的口瘡,使用升麻湯。 藥方:升麻(二兩)、通草(四兩)、射干(二兩)、羚羊角屑(三兩)、芍藥(三兩)、新鮮蘆根(切一升)。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藥後,就像走五里路一樣,再繼續服用。
治療口苦方(四): 治療天行熱病引起的口苦、下氣、消除熱氣、喉嚨發出聲音的狀況,使用石膏蜜煎方。 藥方:石膏(半斤,搗碎)、蜂蜜(一升)。 用法:先用三升水煎煮石膏,取二升藥液,加入蜂蜜,再次煎煮,取一升藥液,去除藥渣,含在口中,如棗核大小,含完再含。
3. 天行咳嗽方五首
《病源》熱邪氣客於肺,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上乘於肺,故上氣而咳也。(出第九卷中)
《廣濟》療天行壯熱咳嗽,頭痛心悶。前胡湯方。
前胡,升麻(各八分),貝母,紫菀(各六分),石膏(十二分碎,綿裹),麥門冬(八分去心),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兩仁),竹葉(切一升),甘草(二分炙)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不吐利瘥。忌海藻、菘菜、油膩、豬、魚等。
又療天行肺熱咳嗽,喉有瘡。地黃湯方。
生地黃(切一升),升麻,玄參,芍藥,柴胡,麥門冬(去心各八分),貝母(六分),竹葉(切一升),白蜜(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納蜜,再上火煎三沸,含咽其汁勿停,中間不妨食,不利。忌蕪荑、熱面、豬犬肉、油膩。
又療天行後,乍寒乍熱,昏昏不省覺,脅下痛,百節骨痛,咳不能下食,兼口舌乾生瘡。柴胡湯方。
柴胡(八分),升麻(六分),芍藥(六分),黃芩(六分),甘草(五分),石膏(十二分碎,綿裹),生麥門冬(六分去心),蔥白(半分),香豉(六合綿裹),生薑(六分),竹葉(切一升洗)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不吐不利瘥。忌海藻、菘菜、熱面、油膩。(並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天行病上氣咳嗽,多唾黏涎,日夜不定。生薑煎方。
生薑(三兩去皮,切如豆粒大)
上一味,以餳半斤和,微煎令爛,每日無問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時咽之。
《必效》療天行病後,因食酒面,肺中熱擁,遂成咳不止方。
桑白皮(十二分),桔梗(十分),肥干棗(二十一枚擘),麻黃(六分去節),曹州葶藶子(十分熬令紫色,令為膏,湯成珠)
上五味,切,先以水四升煮桑白皮等四味,可取一升半,去滓,下葶藶子膏,更煎三五沸,去滓,分溫五服,空心食後服,或利勿怪。忌豬肉、油膩、生冷、果子等物。
白話文:
天行咳嗽方五首
《病源》
熱邪侵入肺部,導致上焦(身體上半部)有熱,這樣的人一定會想喝水。水停留在心下(胃部附近),就會向上影響到肺,所以會出現氣喘和咳嗽的症狀。
《廣濟》
治療因流行性疾病引起的發高燒、咳嗽、頭痛、胸悶。使用前胡湯。
藥方組成:前胡、升麻(各八分),貝母、紫菀(各六分),石膏(十二分,搗碎後用棉布包好),麥門冬(八分,去心),杏仁(三十枚,去尖端和外皮,取雙仁),竹葉(切碎,一升),甘草(二分,炙烤過)。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煮到剩下二升五合,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約為行走六七里的路程。服藥後若無嘔吐或腹瀉,病就會痊癒。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油膩食物以及豬肉、魚肉等。
又,治療流行性疾病引起的肺熱咳嗽,並伴有喉嚨潰瘍。使用地黃湯。
藥方組成:生地黃(切碎,一升),升麻、玄參、芍藥、柴胡、麥門冬(各八分,去心),貝母(六分),竹葉(切碎,一升),白蜂蜜(一合)。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煮到剩下三升,濾掉藥渣,加入蜂蜜,再加熱煮沸三次。慢慢含在口中吞咽藥汁,不要停頓。期間可以正常進食,但不會有腹瀉的情況。服藥期間忌食蕪荑、熱麵食、豬肉、狗肉、油膩食物。
又,治療流行性疾病痊癒後,出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意識模糊不清、肋下疼痛、全身關節疼痛、咳嗽難以進食,同時伴有口舌乾燥生瘡等症狀。使用柴胡湯。
藥方組成:柴胡(八分),升麻(六分),芍藥(六分),黃芩(六分),甘草(五分),石膏(十二分,搗碎後用棉布包好),生麥門冬(六分,去心),蔥白(半分),香豉(六合,用棉布包好),生薑(六分),竹葉(切碎,一升,洗淨)。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煮到剩下二升五合,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約為行走六七里的路程。服藥後若無嘔吐或腹瀉,病就會痊癒。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熱麵食、油膩食物。
《集驗》
治療流行性疾病引起的氣喘咳嗽,伴隨大量黏稠痰液,並且咳嗽時間不固定。使用生薑煎。
藥方組成:生薑(三兩,去皮,切成豆粒大小)。
將以上生薑與半斤麥芽糖混合,微微煎煮至軟爛。每天不論早晚,少量含在口中,並咀嚼薑渣,隨後一起吞下。
《必效》
治療流行性疾病痊癒後,因食用酒和麵食,導致肺部積熱,引起咳嗽不止。
藥方組成:桑白皮(十二分),桔梗(十分),肥大的乾棗(二十一枚,掰開),麻黃(六分,去節),曹州葶藶子(十分,炒至紫色,再製成膏狀,煮湯後會呈現小珠狀)。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先將桑白皮等四味藥材加水四升煮,煮到剩下一升半,濾掉藥渣,加入葶藶子膏,再煮三到五個沸騰。濾掉藥渣,分五次溫服。宜在空腹或飯後服用,若有腹瀉無需驚慌。服藥期間忌食豬肉、油膩、生冷食物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