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4)

1. 天行衄血方四首

《病源》天行衄血者,五臟熱結所為,心主於血,邪熱中於手少陰之經,客於足陽明之絡,故衄血。衄者,血從鼻出也。(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病源論》中記載,天行性鼻出血是由人體五臟內有熱而導致的。心臟主宰血液,如果邪熱侵犯心臟所在的手少陰經脈,並停留在腳部陽明經脈的絡脈中,就會導致鼻出血。鼻出血指血液從鼻子流出的症狀。(摘自《病源論》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毒病,鼻衄是熱毒,血下數升者方。

勿療自瘥,亦無所苦。亦可取好松煙墨搗之,以雞子白和丸,丸如梧桐子大。水下一服十丸。並無所忌。

白話文:

不治療,自己就能痊癒,不需要煩惱。也可以取上好的松煙墨搗碎,用雞蛋白和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用水送服十丸。沒有什麼禁忌。

黃土湯,療鼻衄,去五臟熱氣結所為,或吐血者方。

當歸甘草(炙),芍藥,黃芩,芎藭(各三兩),桂心(一兩),生地黃(一斤),釜月下焦黃土(如雞子一枚碎,綿裹),青竹皮(五兩)

白話文:

  • 當歸:3兩
  • 甘草(炙):3兩
  • 芍藥:3兩
  • 黃芩:3兩
  • 川芎:3兩
  • 桂心:1兩
  • 生地黃:1斤
  • 釜底的焦黃土(如雞蛋大小,用棉布包裹):1顆
  • 青竹皮:5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竹皮減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白話文:

取上述九味藥材切片,用一斗三升水浸泡,煮沸後以竹皮減去三升水,取出藥渣,加入剩下的藥物,再煮沸取三升藥液,分四次服用。忌食海帶、白菜、生蔥。

又方

黃芩(四兩)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療婦人漏下血。

又療脈浮大,鼻中燥,如此必去血鼻衄方。

灸兩臂中脈取止。取臂脈法:以鼻嗅臂,點其鼻尖所著處是穴,兩臂皆爾。(出第十四卷中)

2. 天行口瘡及口乾苦方四首

《病源》發汗下後,表裡俱虛,而毒氣未盡,熏於上焦,故喉口生瘡也。(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熱盛,口中生瘡。酪酥煎丸

酪酥(三合),蜜(三合),大青(一兩)

上三味,合煎三沸,稍稍敷口,以瘥為度。

又口瘡方

蛇莓五升,搗,絞取汁,稍稍飲之。(並出第十四卷中)

《集驗》療天行熱病口瘡。升麻湯方。

升麻(二兩),通草(四兩),射干(二兩),羚羊角(三兩屑),芍藥(三兩),生蘆根(切一升)

白話文:

升麻(60 克),通草(120 克),射干(60 克),羚羊角(90 克,研磨成細末),芍藥(90 克),蘆根(切碎,一碗)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古今錄驗》同)

又療天行熱病口苦,下氣除熱,喉中鳴。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納蜜復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棗核許,盡更含。(《千金》同,並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上述兩味藥材,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然後加入蜂蜜再煮,取一升。濾去渣滓,含服如棗核大小的量,含完再含。

3. 天行咳嗽方五首

《病源》熱邪氣客於肺,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上乘於肺,故上氣而咳也。(出第九卷中)

《廣濟》療天行壯熱咳嗽,頭痛心悶。前胡湯方。

前胡升麻(各八分),貝母,紫菀(各六分),石膏(十二分碎,綿裹),麥門冬(八分去心),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兩仁),竹葉(切一升),甘草(二分炙)

白話文:

前胡:8 分 升麻:8 分 貝母:6 分 紫菀:6 分 石膏:12 分(敲碎,用棉花包起來) 麥門冬:8 分(去心) 杏仁:30 粒(去尖、皮、兩仁) 竹葉:1 升(切碎) 甘草:2 分(炙甘草)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不吐利瘥。忌海藻菘菜、油膩、豬、魚等。

白話文:

取上九味藥材切開,加入八升水煮,煮成兩升五合,過濾掉渣滓,分三次溫服,服用間隔約為走路六七里的時間,如果沒有嘔吐或腹瀉,即可痊癒。忌食海藻、青菜、油膩食物、豬肉、魚肉等。

又療天行肺熱咳嗽,喉有瘡。地黃湯方。

生地黃(切一升),升麻,玄參,芍藥,柴胡,麥門冬(去心各八分),貝母(六分),竹葉(切一升),白蜜(一合)

白話文:

生地黃(切成一升) 升麻 玄參 芍藥 柴胡 麥門冬(去掉心,各八分) 貝母(六分) 竹葉(切成一升) 白蜜(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納蜜,再上火煎三沸,含咽其汁勿停,中間不妨食,不利。忌蕪荑、熱面、豬犬肉、油膩。

白話文:

取上好的九種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開後,煮到只剩下三升。將藥渣過濾掉,加入蜂蜜。再放回火上煎煮三次,翻滾後即可。緩慢含服藥汁,不斷下嚥。中間可以飲食,但不要吃不利於病情的食物。忌食蕪荑、熱麵、豬肉、狗肉、油膩食物。

又療天行後,乍寒乍熱,昏昏不省覺,脅下痛,百節骨痛,咳不能下食,兼口舌乾生瘡。柴胡湯方。

白話文:

在遭受傳染病後,出現忽冷忽熱、神志不清、脅痛、全身骨頭疼痛、咳嗽無法進食、口乾舌燥並生瘡。使用柴胡湯治療。

柴胡(八分),升麻(六分),芍藥(六分),黃芩(六分),甘草(五分),石膏(十二分碎,綿裹),生麥門冬(六分去心),蔥白(半分),香豉(六合綿裹),生薑(六分),竹葉(切一升洗)

白話文:

柴胡(8 克) 升麻(6 克) 芍藥(6 克) 黃芩(6 克) 甘草(5 克) 石膏(12 克,搗碎,用棉布包裹) 生麥門冬(6 克,去除中心) 蔥白(0.5 克) 香豉(6 克,用棉布包裹) 生薑(6 克) 竹葉(洗淨,取 1 升切碎)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不吐不利瘥。忌海藻、菘菜、熱面、油膩。(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上述 11 種藥材,切成小塊,用 9 升水煮,煮到剩下 2.5 升,過濾去除渣滓,分三次溫熱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為步行六七里路的時間。如果服用後沒吐也沒瀉藥,說明病情已好轉。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大白菜、熱麵條和油膩食物。(引自第一卷中)

《集驗》療天行病上氣咳嗽,多唾黏涎,日夜不定。生薑煎方。

生薑(三兩去皮,切如豆粒大)

上一味,以餳半斤和,微煎令爛,每日無問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時咽之。

《必效》療天行病後,因食酒面,肺中熱擁,遂成咳不止方。

桑白皮(十二分),桔梗(十分),肥干棗(二十一枚擘),麻黃(六分去節),曹州葶藶子(十分熬令紫色,令為膏,湯成珠)

白話文:

桑白皮(12 克),桔梗(10 克),肥大棗(21 顆,剝開),麻黃(6 克,去除節部),曹州葶藶子(10 克,熬煮至紫色,製成膏狀,與湯液混合成珠)

上五味,切,先以水四升煮桑白皮等四味,可取一升半,去滓,下葶藶子膏,更煎三五沸,去滓,分溫五服,空心食後服,或利勿怪。忌豬肉、油膩、生冷、果子等物。

白話文:

配製五味藥湯:

  1. 先用四升水煮沸桑白皮等四味藥材,直到煮成一升半的水。
  2. 過濾掉藥渣,加入葶藶子膏。
  3. 再煎煮沸騰三到五次。
  4. 過濾掉藥渣,分五次服用,每次溫服。
  5. 空腹或飯後半小時服用。如果服用後有瀉下現象,請勿驚慌。

服藥期間忌口:

  • 豬肉
  • 油膩食物
  • 生冷食物
  •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