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七 (4)
卷第二十七 (4)
1. 勞淋方三首
病源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腎氣通於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出第十四卷中)
千金夫勞淋之為病,勞倦即發,痛引氣衝,灸之方。
灸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療與氣淋同。
又療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以為淋,勞結為血淋,熱結為肉淋,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少腹急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三分),王不留行,冬葵子,車前子,桂心,甘遂,通草(各二分),石葦(四分去毛)
上八味搗篩為散,以麻子粥五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尿清瘥。(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古今錄驗療石淋勞淋熱淋,小便不利,胞中滿急痛,石葦散方。
通草(二兩),石葦(二兩去毛),王不留行(一兩),滑石(二兩),甘草炙,當歸(各二兩),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上十味搗篩為散,先食以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二十六卷中)
白話文:
勞淋的病因 所謂的「勞淋」,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腎氣,導致體內生熱而形成的淋症。腎氣與陰部相通,這種病症的表現是尿液滯留在陰莖內,頻繁想尿卻尿不出來,並牽引著小腹疼痛,小便不順暢,只要勞累就會發作。
治療勞淋的方法 「千金方」認為,勞淋這種病,勞累就會發作,疼痛會牽引著氣往上衝,用艾灸來治療的方法如下: 在足太陰經的穴位(內踝上三寸處)艾灸一百壯,分三次進行,這個方法可以治療與氣淋相同的症狀。
其他治療方法 另外,對於因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痺而引起的淋症,以及因過勞導致血淋、因熱導致肉淋,小便不通暢,陰莖中疼痛,以及小腹急痛到無法忍受的症狀,有以下藥方:
滑石(三分)、王不留行、冬葵子、車前子、桂心、甘遂、通草(各二分)、石葦(四分,去除毛)。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篩成散劑,用五合的麻子粥調和服用一勺(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小便清澈後就會痊癒。
石淋、勞淋、熱淋的治療 古代和現代的驗方記載,對於治療石淋、勞淋、熱淋,小便不順暢,膀胱脹滿、疼痛的症狀,有以下「石葦散」的藥方: 通草(二兩)、石葦(二兩,去除毛)、王不留行(一兩)、滑石(二兩)、炙甘草、當歸(各二兩)、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篩成散劑,先吃飯,再用麥粥送服一勺(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
2. 氣淋方五首
病源氣淋者,腎虛膀胱熱氣脹所為也,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熱,熱氣流入胞,熱則生實,令胞內氣脹,則少腹滿,腎氣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耳,其狀膀胱小便皆滿,尿澀常有餘瀝是也,亦曰氣癃,診其少陰脈數者,男子則氣淋。(出第十四卷中)
千金療氣淋方。
灸關元五十壯。
又方
挾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又方
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納鹽一合,頓服之。
又方
搗葵子末,湯和服方寸匕。
又方
空腹單茹蜀葵一滿口。
白話文:
氣淋這種病,病因是腎虛和膀胱有熱氣腫脹所造成的。膀胱和腎臟是互為表裡的關係,當膀胱有熱,熱氣就會流入膀胱,熱就會產生實邪,使得膀胱內氣體脹滿,導致下腹部脹滿。腎氣如果無法控制小便,就會形成淋病。這種病症的表現是膀胱和小便都脹滿,排尿不順暢,常常會有尿液殘留,也叫做「氣癃」。診斷時如果發現少陰脈搏數快,如果是男性,就是氣淋。
以下是《千金方》中治療氣淋的方子:
灸關元穴五十壯。
另一個方子:
在玉泉穴旁邊一寸半的地方,灸三十壯。
另一個方子:
用水三升,煮豆豉一升,煮滾一次後去除豆豉渣,加入鹽一合,一次全部喝下。
另一個方子:
把葵子搗成粉末,用湯調和後服用,每次服用一方寸匕(古代量具)。
另一個方子:
空腹的時候,直接吃蜀葵一滿口。
3. 膏淋方二首
病源膏淋者,淋而有肥狀如膏,故謂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故與小便俱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千金療膏淋方。
搗葎草汁三升,醋三合和,空腹頓服,當如大豆汁下,一名葛葎也。
又膏淋之為病,尿似膏自出,療之一如氣淋也。(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白話文:
膏淋這種病,是因為小便時排出像油脂一樣肥厚的東西,所以叫做膏淋,也叫做肉淋。這是因為腎虛,無法控制體內的脂液,導致它隨著小便一起排出。(出自第十四卷中)
《千金方》治療膏淋的藥方:
將葎草搗爛取汁三升,加入醋三合調和,在空腹時一次喝完,喝下後會像大豆汁一樣排出。葎草又名葛葎。
另外,膏淋這種病,小便像油脂一樣自行流出,治療方法和氣淋一樣。(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4. 許仁則淋方二首
許仁則療小便淋澀方,此病有數種,有石淋,有熱淋,有氣淋,氣淋者,氣壅塞,小便不通,遂成氣淋,此病自須依前療水氣法,石淋者,緣先服石,石氣不散,壅遏生熱,故成石淋,熱淋者,體氣生熱,更緣食飲將息傷熱,熱氣灼灼,遂成熱淋,更無餘候,但若體氣熱,小便澀,出處酸灑,宜依後瞿麥等六味湯,大蟲魄等五味散,三淋俱服之方。
瞿麥穗(三兩),冬葵子(一升),榆白皮(切一升),桑根皮(六兩),白茅根(切一升),石葦(四兩去毛)
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三五劑後,宜合大蟲魄五味散服佳。
又方
大蟲魄(六兩),石葦(三兩去毛),瞿麥穗(四兩),冬葵子(一升),茯苓(六兩)
上藥搗篩為散,煮桑白皮作飲子,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三匕。忌酢物。(吳升同出下卷中)
白話文:
許仁則治療小便淋澀的藥方,這種病有好幾種,有石淋、熱淋和氣淋。氣淋是因為氣不順暢,小便排不出來,因而形成氣淋。這種病需要按照之前治療水腫的方法處理。石淋是因為之前服用了含有礦物成分的藥物,礦物氣滯留在體內無法散去,鬱積產生熱,所以形成石淋。熱淋則是因為體內產生熱氣,加上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注意,導致熱氣旺盛,灼熱小便,因此形成熱淋。除了這些,沒有其他的症狀。但如果體內有熱氣,小便不順暢,排尿時感到酸痛,就應該服用後面的瞿麥等六味湯,以及大蟲魄等五味散,這兩種藥方可以同時治療三種淋病。
瞿麥穗(三兩),冬葵子(一升),榆樹白皮(切碎一升),桑樹根皮(六兩),白茅根(切碎一升),石葦(四兩,去除毛)
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約十升)煮,取三升藥汁,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大約走十里路的時間才再服用。服用三到五劑後,可以配合服用大蟲魄五味散,效果更好。
另一個藥方:
大蟲魄(六兩),石葦(三兩,去除毛),瞿麥穗(四兩),冬葵子(一升),茯苓(六兩)
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煮過的桑白皮水送服。開始時服用一小匙,每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稍微增加到三小匙。服用期間忌食酸性食物。(這個藥方在《吳升》的下卷中也有記載)
5. 大便難方六首
病源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冷熱虛實,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胃為五穀之海,水穀之精,化為營衛,其糟粕行之於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塞,結在腸胃之間,其腸胃本實,而又為冷熱之氣所並,結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又云邪在腎,亦令大便難,所以爾者,腎臟受邪,虛而不能制小便,則小便利,津液枯燥,腸胃乾澀,故大便難,又渴利之家,大便亦難,所以爾者,為津液枯竭,致令腸胃乾燥,診其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也,脈沉為陰,陰實者,病苦閉悶,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若胃脹,右手關上脈陰實者,脾實也,病苦腸中怵怵(一作伏伏)如牢狀,大便難,脈緊而滑直,大便亦難,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大便難而腳痛,此虛寒從下而上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直兩手捻左右脅,除大便難,腹痛脹中寒,口納氣,鼻出氣,溫氣咽之,數十病愈。(出第十四卷中)
肘後療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方。
大黃,芍藥,厚朴(炙各二兩),枳實(六枚炙),麻子(別研五合)
上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可常將之。(集驗備急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大便難方。
灸承筋二穴三炷,在腨中央陷中。
又方
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並單灌之,立出。(範汪同)
又練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難方。
大黃(八兩),葶藶(熬),杏仁(去皮尖熬),芒硝(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之。(並出第十五卷中)
備急不得大便,或十日一月方。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不愈,重作,服良。忌蒜,炙肉。(古今錄驗文仲範汪同姚方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麻子仁丸,療大便難,小便利而反不渴者,脾約方。
麻仁(二升別為膏),枳實(半斤炙),芍藥(半斤),大黃(一斤),厚朴(一尺炙),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為脂)
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日三服。(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二十六卷中)
白話文:
大便難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六種
大便困難的病因,是由於五臟功能失調、陰陽偏盛或偏衰、體內有寒熱虛實之分、三焦功能不和諧等原因造成的。當這些情況導致體內寒熱之氣互相糾結時,就容易造成大便困難。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負責將水穀精華轉化為營養物質,剩餘的糟粕則通過大腸排出體外。如果五臟和三焦功能失調,寒熱之氣阻塞,就會在腸胃之間積聚。如果腸胃本來就比較強壯,又受到寒熱之氣的侵襲,氣機鬱結不暢,就會導致大便困難。
此外,如果邪氣侵入腎臟,也會引起大便困難。這是因為腎臟受邪氣侵襲後會變得虛弱,無法控制小便,反而導致小便頻繁,體內津液減少,腸胃變得乾燥,從而引起大便困難。另外,經常口渴卻小便頻繁的人,也容易出現大便困難,這是因為津液枯竭,導致腸胃乾燥所致。
診斷時,如果左手寸口(手腕處)人迎穴(頸部)之前的脈搏沉而有力,表示體內陰氣過盛,患者會感到胸悶不舒,大便不通暢、腹脹、四肢沉重、發熱。如果胃部脹滿,右手關脈(手腕處)沉而有力,表示脾臟功能亢進,患者會感到腸鳴如牢獄般,大便困難。如果脈象緊而滑,也表示大便困難。如果足背脈(趺陽脈)微弱而弦,通常表示腹部脹滿,若沒有腹脹,則表示大便困難並且腳痛,這是虛寒之氣由下往上所致。
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其他方法,例如湯藥、熨敷、針灸等,都有各自的治療方式,主要目的是補益氣血、疏導腸道。以下附上一些養生導引方法:平躺在床上,雙手分別按揉兩側脅肋(腋下到腰部的部位),可以緩解大便困難、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用嘴吸氣,用鼻子呼氣,然後將溫熱的氣體吞下去,重複幾十次,可以改善病情。
以下介紹幾種治療大便難的藥方:
1. 肘後方
針對脾胃不和、經常大便乾硬難解的情況:
- 藥材:大黃、芍藥、厚朴(炙過)、枳實(炙過)各二兩,麻子(研磨)五合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加入麻子和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
- 用法: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劑量,以排便通暢為度,可長期服用。
2. 千金方
治療大便困難:
- 方法:艾灸承筋穴(小腿肚中央凹陷處)兩穴,各灸三炷。
- 另一種方法:單獨使用豆豉汁、醬油汁、羊奶酪、土瓜根汁,直接灌入肛門,可以立即見效。
3. 練中丸
治療宿食不化、大便困難:
- 藥材:大黃八兩,葶藶(炒過)、杏仁(去皮尖炒過)、芒硝各四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成丸,如桐子大小。
- 用法: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劑量。
4. 備急方
治療長時間(數天至數月)無法排便的情況:
- 藥材:葵子二升
- 製法:將葵子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去渣。
- 用法:一次服用,若無效,可再次服用,效果良好。服用期間忌食大蒜和烤肉。
5. 古今錄驗麻子仁丸
治療大便困難,小便正常但口不渴的情況(脾約證):
- 藥材:麻仁二升(搗成膏狀),枳實(炙過)半斤,芍藥半斤,大黃一斤,厚朴(炙過)一尺,杏仁一升(去皮尖,搗成油脂狀)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成丸,如梧桐子大小。
- 用法:每次服用十丸,用溫水送服,逐漸增加到三十丸,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