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4)

1. 勞淋方三首

病源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腎氣通於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所謂勞淋,是指因過度勞累損傷腎氣,導致腎氣過熱而產生淋病。腎氣與陰分相通,因此患上勞淋的人會有以下症狀:尿液停滯在膀胱和尿道內,屢次嘗試小便都排不出來,伴有小腹疼痛和排尿困難。勞累過後症狀就會發作。(節選自第十四卷中)

千金夫勞淋之為病,勞倦即發,痛引氣衝,灸之方。

灸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療與氣淋同。

又療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以為淋,勞結為血淋,熱結為肉淋,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少腹急痛,不可忍者方。

白話文:

千金夫勞淋這種病,一劳累就发作,疼痛會牵引到氣衝,治療可用灸法,這是灸治的方法。

灸足太陰這個位置,位於內踝骨上方三寸處,要灸三次,每次一百壯,治療方式和氣淋相同。

另外,這也用來治療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導致的淋症,勞累形成的血淋,熱邪形成的肉淋,以及小便不暢、尿道疼痛,還有下腹部劇烈疼痛難忍的情況,這是治療的方法。

滑石(三分),王不留行,冬葵子,車前子,桂心,甘遂,通草(各二分),石葦(四分去毛)

白話文:

滑石(15克) 王不留行(10克) 冬葵子(10克) 車前子(10克) 桂心(10克) 甘遂(10克) 通草(10克) 石葦(20克,去毛)

上八味搗篩為散,以麻子粥五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尿清瘥。(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古今錄驗療石淋勞淋熱淋,小便不利,胞中滿急痛,石葦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五合麻子粥送服一湯匙,每天服三次,等到尿液清澈即表示痊癒。(另見第 21 卷)

通草(二兩),石葦(二兩去毛),王不留行(一兩),滑石(二兩),甘草炙,當歸(各二兩),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上十味搗篩為散,先食以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二十六卷中)

白話文:

  • 通草:2 兩
  • 石葦(去除毛):2 兩
  • 王不留行:1 兩
  • 滑石:2 兩
  • 甘草(炙):2 兩
  • 當歸:2 兩
  • 白朮:3 兩
  • 瞿麥:3 兩
  • 芍藥:3 兩
  • 葵子:3 兩

2. 氣淋方五首

病源氣淋者,腎虛膀胱熱氣脹所為也,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熱,熱氣流入胞,熱則生實,令胞內氣脹,則少腹滿,腎氣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耳,其狀膀胱小便皆滿,尿澀常有餘瀝是也,亦曰氣癃,診其少陰脈數者,男子則氣淋。(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患有氣淋病,是由於腎虛和膀胱熱氣上沖所引起的。膀胱和腎臟是表裡相通的,膀胱有熱時,熱氣會流入膀胱,熱氣會導致膀胱內產生實熱,使得膀胱內氣體膨脹,從而導致下腹部腫脹。腎氣無法控制小便,所以會形成氣淋。具體症狀是膀胱和小便都很滿,尿液排泄不暢,常有殘餘。也稱為氣癃。檢查少陰脈,如果脈搏跳動較快,男性則為氣淋。

千金療氣淋方。

灸關元五十壯。

又方

挾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又方

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納鹽一合,頓服之。

又方

搗葵子末,湯和服方寸匕。

又方

空腹單茹蜀葵一滿口。

白話文:

治療氣淋的千金方。

灸治關元穴,共五十壯。

另一個方法,

在距離玉泉穴一寸半的位置灸治,共三十壯。

另一個方法,

取三升水來煮一升豆豉,煮沸後去掉渣滓,加入一合鹽,一次全喝下。

另一個方法,

將葵子研磨成粉末,用熱水調和後服用約方寸匕的量。

另一個方法,

空腹時單獨食用滿一口的蜀葵。

3. 膏淋方二首

病源膏淋者,淋而有肥狀如膏,故謂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故與小便俱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膏淋這種病,小便中有油脂狀的物質,因此稱為膏淋,又稱肉淋。這是因為腎虛,無法控制體內的肥液,所以肥液和尿液一起排出。

千金療膏淋方。

搗葎草汁三升,醋三合和,空腹頓服,當如大豆汁下,一名葛葎也。

又膏淋之為病,尿似膏自出,療之一如氣淋也。(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白話文:

治療膏淋的方子如下:

取葎草搗成汁三升,再加入醋三合調匀,空腹時一次服下,藥效會像大豆汁一樣流動,葎草另一個名稱是葛葎。

另外,膏淋這種病症的特徵是小便像膏狀自行流出,其治療方式與氣淋相同。(以上內容出自第二十一卷)

4. 許仁則淋方二首

許仁則療小便淋澀方,此病有數種,有石淋,有熱淋,有氣淋,氣淋者,氣壅塞,小便不通,遂成氣淋,此病自須依前療水氣法,石淋者,緣先服石,石氣不散,壅遏生熱,故成石淋,熱淋者,體氣生熱,更緣食飲將息傷熱,熱氣灼灼,遂成熱淋,更無餘候,但若體氣熱,小便澀,出處酸灑,宜依後瞿麥等六味湯,大蟲魄等五味散,三淋俱服之方。

白話文:

許仁則治療小便淋澀的方劑,這種病有幾種,有石淋、熱淋、氣淋。氣淋是由氣鬱結而引起,小便不通,於是造成氣淋。這種病必須按照前面治療水氣的方法治療。石淋是由於先服用了石藥,石氣不散,鬱結生熱,所以形成石淋。熱淋是由於體內氣血生熱,再因飲食不節制而損傷了熱,熱氣灼熱,於是形成熱淋。此外沒有其他症狀,但如果體內氣血熱,小便澀,排尿時痠痛,應當服用後文中的瞿麥等六味湯和大蟲魄等五味散,三種淋病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劑。

瞿麥穗(三兩),冬葵子(一升),榆白皮(切一升),桑根皮(六兩),白茅根(切一升),石葦(四兩去毛)

白話文:

瞿麥穗(150 克) 冬葵子(500 克) 榆白皮(已切碎的 500 克) 桑根皮(300 克) 白茅根(切碎的 500 克) 石葦(去毛後的 200 克)

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三五劑後,宜合大蟲魄五味散服佳。

又方

白話文:

將中藥材切片,加一斗水煎煮至剩三升,過濾後,溫熱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後,運動量約相當於步行十里路。服用三到五劑後,建議配合服用大蟲魄五味散,效果更佳。

大蟲魄(六兩),石葦(三兩去毛),瞿麥穗(四兩),冬葵子(一升),茯苓(六兩)

白話文:

老虎的魂魄(六兩),石斛(三兩,去除毛根),瞿麥穗(四兩),冬葵子(一升),茯苓(六兩)

上藥搗篩為散,煮桑白皮作飲子,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三匕。忌酢物。(吳升同出下卷中)

白話文:

將上等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桑白皮煮水當飲品。一開始服用的劑量是一湯匙,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三次。服藥期間忌食酸醋類食物。(吳升也提出類似的說法,記載在下卷中)

5. 大便難方六首

病源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冷熱虛實,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胃為五穀之海,水穀之精,化為營衛,其糟粕行之於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塞,結在腸胃之間,其腸胃本實,而又為冷熱之氣所並,結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又云邪在腎,亦令大便難,所以爾者,腎臟受邪,虛而不能制小便,則小便利,津液枯燥,腸胃乾澀,故大便難,又渴利之家,大便亦難,所以爾者,為津液枯竭,致令腸胃乾燥,診其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也,脈沉為陰,陰實者,病苦閉悶,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若胃脹,右手關上脈陰實者,脾實也,病苦腸中怵怵(一作伏伏)如牢狀,大便難,脈緊而滑直,大便亦難,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大便難而腳痛,此虛寒從下而上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直兩手捻左右脅,除大便難,腹痛脹中寒,口納氣,鼻出氣,溫氣咽之,數十病愈。(出第十四卷中)

肘後療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方。

白話文:

大便困難是由於五臟功能不調,陰陽偏頗,寒熱虛實,三焦失調,導致寒熱交結所造成的。胃是食物的倉庫,水穀的精華轉化為營衛之氣,其糟粕由大腸排出。五臟三焦不調和,寒熱壅塞,積結在腸胃中,腸胃本身已實,又受到寒熱之氣的夾擊,結聚不通,所以導致大便困難。

另外,邪氣在腎中也會引起大便困難。原因是腎臟受到邪氣侵犯,虛弱無力控制小便,導致小便頻繁,體液枯竭,腸胃乾燥,所以大便困難。此外,患有口渴多喝水的人,大便也容易困難。這是因為體液枯竭,導致腸胃乾燥。

診斷時,左手寸口脈人迎脈以前,是手少陰經的脈絡。脈沉為陰,陰實表示病邪壅滯,大便不利,腹滿,四肢沉重,身熱。如果胃脹,右手關脈陰實,表示脾臟實證,病苦腸中絞痛,如石頭壓迫,大便困難。脈緊而滑直,大便也困難。趺陽脈微弱而弦,按理應當腹滿,但如果不滿,則必定有大便困難和腳痛的症狀,這是虛寒從下而上引起的。

對於大便困難的治療,有專門的正方,包括湯藥、熨療法、針灸等,以及後附的養生導引法。養生導引法中記載:仰臥,伸直兩手按壓左右脅部,可以除大便困難、腹痛腹脹和腹中寒氣。口鼻吸氣,溫暖之氣嚥下,可治癒多種疾病。

大黃,芍藥,厚朴(炙各二兩),枳實(六枚炙),麻子(別研五合)

白話文:

大黃(2 兩) 芍藥(2 兩) 厚朴(各 2 兩,炙用) 枳實(6 枚,炙用) 麻子(5 合,另研)

上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可常將之。(集驗備急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麻子油和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粒,每日三次。逐漸增加服用數量,以通利為度,可以長期服用。(引自《集驗備急古今錄驗》第二卷中)

千金療大便難方。

灸承筋二穴三炷,在腨中央陷中。

又方

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並單灌之,立出。(範汪同)

又練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難方。

白話文:

治療大便不通的秘方:

在承筋穴灸三炷艾條,承筋穴位於小腿後側,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交界處的凹陷中。

另外,單獨服用豉清、醬清、羊奶和土瓜根汁,也可以立刻通便。

還有練中丸,主治宿食不消、大便不通。

大黃(八兩),葶藶(熬),杏仁(去皮尖熬),芒硝(各四兩)

白話文:

大黃:八兩 葶藶:四兩,熬製 杏仁:四兩,去皮去尖,熬製 芒硝: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之。(並出第十五卷中)

備急不得大便,或十日一月方。

白話文:

將以下四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藥,每個丸藥大小像梧桐籽一樣,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劑量。此方也記載在第十五卷中。

用於應急治療大便不通的情況,有的情況可能十天或一個月才需要用一次這個方子。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不愈,重作,服良。忌蒜,炙肉。(古今錄驗文仲範汪同姚方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麻子仁丸,療大便難,小便利而反不渴者,脾約方。

白話文:

取向葵子兩升,加入四升水煮沸,取液一升,濾去渣滓,服用。第一次服用後症狀未好轉,就再煮一劑服用,效果良好。服用期間忌食大蒜和炙烤肉類。(出自《古今錄驗》的第六卷,方子由文仲範和汪同姚提供)

麻仁(二升別為膏),枳實(半斤炙),芍藥(半斤),大黃(一斤),厚朴(一尺炙),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為脂)

白話文:

麻仁(取兩升,另炒製成膏) 枳實(取半斤,炙烤) 芍藥(取半斤) 大黃(取一斤) 厚朴(取一尺,炙烤) 杏仁(取一升,去皮去尖,熬製成脂)

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日三服。(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二十六卷中)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味藥搗碎篩過,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每粒大小如梧桐子。服用時,先服用十粒,再逐漸增加至三十粒,每天服用三次。(這段話出自仲景的《傷寒論》,第二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