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2)

1. 中風及諸風方一十四首

千金翼中風論:聖人以為風是百病之長。深為可憂。故避風如避矢。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至於火艾。特有奇能。雖曰針湯散皆所不及。灸為其最要。昔者華佗為魏武帝針頭風。但針即瘥。華佗死後數年。魏武帝頭風再發。佗當時針訖即灸。頭風豈可再發。

只由不灸。其本不除。所以學者不得專恃於針及湯藥等。⿰口頼病畢瘥。既不若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藥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初得風之時。當急下火。火下即定。此煮湯熟。已覺眼明。豈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會。次灸風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

次灸間使。各三壯。次灸三里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從此以後。日別灸之。至隨年壯止。凡人稍覺心神不快。即須灸此諸穴各三壯。不得輕之。苟度朝夕。以致殞斃。誡之哉。誡之哉。

又論曰:學者凡將欲療病。先須灸前諸穴。莫問風與不風。皆先灸之。此之一法。醫之大術。宜深體之。要中之要。無過此術。是以常預收三月三日艾。最救急危。其五月五日亦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風不得語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氣入五臟。為生平風發。強忍怕痛不灸。忽然卒死。謂是何病。所以皆必灸之。是大要也。

又論曰:夫得風之時。則依此次第療之。不可違越。若不依此。當失機要。性命必危。

又凡初得風。四肢不收。心神惛憒。眼不識人。言不出口。凡中風多由熱起。服藥當須慎酒面羊肉生菜冷食豬魚雞牛馬蒜。乃可瘥。得患即服此竹瀝湯方。

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訖。覺四體有異似好。以進後方。(土弱日一云有荊瀝一升)

又方

麻黃(去節),防風(各一兩半),芎藭,防己,附子(炮),人參,芍藥,黃芩,桂心,甘草(炙各一兩)生薑(四兩),杏仁(四十枚去尖皮兩仁者),羚羊角(二兩屑),竹瀝(一升),生葛汁(五合一云地黃汁),石膏(六兩碎綿裹)

上十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半。乃下瀝汁。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五日更服一劑。頻與三劑。慎如上法。漸覺稍稍損。次進後方。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

又方

竹瀝(二升),防己(一兩),麻黃(三兩去節),防風,升麻,桂心,芎藭,獨活,羚羊角(各二兩屑)

上九味切。以水四升。並瀝。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兩日進一劑。進三劑。若手足冷。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次進後方。忌生蔥等如前。

又方

防風,麻黃(去節),芍藥(各一兩半),防己,桂心,黃芩(各一兩),附子(三分炮),甘草(炙),白朮人參,芎藭,獨活(各一兩),竹瀝(一升),羚羊角(二兩屑),升麻(一兩),石膏(二兩碎綿裹),生薑(二兩)

白話文:

中風及諸風的十四個治療方法

《千金翼》中關於中風的論述:古人認為風邪是許多疾病的根源,非常值得憂慮。所以要像躲避箭矢一樣躲避風邪。因此,運用湯藥、針灸、蒸熨等方法來抵禦風邪,只要運用其中一種方法,都能夠治好疾病。至於火艾(艾灸),尤其具有特殊功效,即使是針刺、湯藥都比不上。艾灸尤其重要。過去,華佗為魏武帝針刺治療頭痛,針刺後立刻痊癒。華佗死後幾年,魏武帝頭痛再次發作。華佗當時針刺後就接著艾灸,頭痛怎麼可能再發作呢?

只是因為沒有艾灸,病根沒有去除,所以學習醫術的人不能只依賴針刺和湯藥等,就想完全治好疾病。既然比不上艾灸,又怎麼能拔除病根、堵塞疾病的源頭呢?所以,即使藥物豐盛,所有治療的要點還是在於使用火艾為最好。剛開始得風病時,應當馬上用火來降低體內的熱邪,熱邪降下後病情就穩定了。用煮好的湯藥服用後,如果感覺眼睛明亮,這不是非常重要的嗎?艾灸的方法是,先灸百會穴,其次灸風池穴,再次灸大椎穴,再灸肩井穴,接著灸曲池穴,最後灸間使穴,每個穴位灸三壯(壯:艾灸的單位,一壯指一次艾炷燃燒完畢)。然後灸足三里穴五壯。艾炷的大小要像蒼耳子那麼大,一定要做得很紮實。艾絨也要用很成熟的。從此以後,每天要分開灸,直到按年齡增加灸的壯數為止。凡是稍稍感覺心神不快時,就要灸這些穴位,每個穴位灸三壯,千萬不能輕視。如果輕忽大意,可能會導致早晚死亡,一定要引以為戒啊!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又有一種論述說:學習醫術的人,凡是想要治療疾病,必須先灸前面提到的這些穴位,不要管是不是風病,都要先灸這些穴位。這是醫術中的大法,應該深刻體會。最重要的重點,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所以,平常要預先收集三月三日的艾草,這是用來急救危重病情的最好藥材。五月五日的艾草也好,但是比不上三月三日的。還有,如果遇到突然死亡的人,或是中風說不出話的人,都要趕快艾灸。那些突然死亡的人,是因為氣進入五臟,這是因為平時風邪發作,強忍著怕痛而不艾灸,忽然就暴死了,說這是什麼病呢?所以都要艾灸,這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種論述說:當得了風病的時候,要按照上述順序治療,不可以違背。如果不按照這個順序,就會錯失治療的關鍵,性命一定會危險。

還有,凡是剛得風病,四肢無力,神志昏亂,眼睛認不出人,說不出話,一般中風多是因熱邪引起的。服藥時一定要禁酒、麵食、羊肉、生菜、冷食、豬肉、魚肉、雞肉、牛肉、馬肉、蒜等食物,病才可以痊癒。剛發病時就要服用這個竹瀝湯的藥方。

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薑汁(三合)

將以上三種藥汁混合在一起,溫熱服用,分三次服下,早、中午、晚上各服一次。如果覺得身體有異樣,像是好轉的跡象,就服用後面的藥方。(有說土弱的人,可以用荊瀝一升代替生葛汁)

另一個藥方:

麻黃(去節),防風(各一兩半),芎藭,防己,附子(炮製過的),人參,芍藥,黃芩,桂心,甘草(炙過的,各一兩),生薑(四兩),杏仁(四十枚,去尖皮,取兩瓣的),羚羊角(二兩,磨成粉末),竹瀝(一升),生葛汁(五合,也有說是地黃汁的),石膏(六兩,打碎後用棉布包起來)

以上十六味藥材切碎,加七升水煮,煮到剩下一半,然後加入藥汁,再煮到剩下二升七合,分溫熱三次服用,五天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三劑。禁忌食物要和前面一樣。如果感覺病情逐漸減輕,就服用下一個藥方,禁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等食物。

又一個藥方:

竹瀝(二升),防己(一兩),麻黃(三兩,去節),防風,升麻,桂心,芎藭,獨活,羚羊角(各二兩,磨成粉末)

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四升水和竹瀝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為三次服用。兩天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三劑。如果手腳冰冷,可以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如果沒有痊癒,就服用下一個藥方,禁忌生蔥等食物和前面一樣。

又一個藥方:

防風,麻黃(去節),芍藥(各一兩半),防己,桂心,黃芩(各一兩),附子(三分,炮製過的),甘草(炙過的),白朮,人參,芎藭,獨活(各一兩),竹瀝(一升),羚羊角(二兩,磨成粉末),升麻(一兩),石膏(二兩,打碎後用棉布包起來),生薑(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