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2)

1. 天行病方七首

(此方兼療傷寒,為題雲天行,所以入天行部)

白話文:

(這個藥方也能用來治療傷寒,因為標題提到是因為天氣流行所致,所以被歸類在治療因天氣引起的疾病部分)

許仁則云,此病方家呼為傷寒,有二種,有陰有陽,陰傷寒者反於陽是也。陽傷寒狀,表裡相應,心熱則口乾苦,肝熱則眼赤暈,脾熱則穀道稍澀,腎熱則耳熱赤,肺熱則鼻乾渴,胃熱則嘔逆,大腸熱則大便秘澀,小腸熱則小便赤少,皮膚熱則脈洪數,身體熱。反此者,乃陰傷寒。

夫傷寒者,則為寒所傷也,寒生陰,陰主殺,凡人陰陽調則無病。氣既為寒所傷,便致斯疾也。

白話文:

許仁則說,這種病方家稱為傷寒,有兩種,有陰有陽。陰傷寒是指症狀與陽傷寒相反。陽傷寒的症狀包括:表裡相應,心熱時口乾發苦,肝熱時眼睛發紅發暈,脾熱時大便稍有不通暢,腎熱時耳朵發熱發紅,肺熱時鼻子發乾發渴,胃熱時嘔吐反胃,大腸熱時大便乾燥不通暢,小腸熱時小便發紅發少,皮膚發熱時脈搏洪大而數,身體發熱。與此相反的,就是陰傷寒。

又論陰陽傷寒者,則毒氣傷陰陽氣也。人身中有陰陽之氣,陰陽者則寒熱也,本以陰為毒所傷,則不能流行,陽熱獨王,故天行多熱者也。以病於諸病之中,最難為療。陰陽二病,陰尤可憂耳,時聞有此病而多倉卒死者不少,或由診候不能精審,方藥未達指歸,飲食乖宜,寒溫失節,故致爾,自心不全甄別,他醫難得精妙,與其療也,寧可任之。但能滋味適寒溫,將理中間冷暖,守過七日,此最為得計。

白話文:

再論陰陽傷寒,是外邪毒氣損傷人體陰陽之氣所致。人體具有陰陽之氣,陰陽即寒熱,本來陰氣被毒邪所傷,無法正常運行,陽熱之氣獨盛,因此外邪入侵多以熱象為主。在各種疾病中,陰陽傷寒最為難治。陰陽兩氣失衡,以陰虛尤為嚴重,往往聽到有人患此病而倉促死亡的人不少,有的可能是診斷不夠精準,用藥不對症;有的則是飲食不當,寒溫失調導致的。所以,這種病自己無法完全分辨診斷,其他醫生也未必能掌握精妙的治療方案。與其強行治療,不如順其自然。只要在飲食上適當偏寒涼,調節好身體的寒暖平衡,堅持七天,這樣纔是最妥當的處理方式。

其中事須服藥,不可徒然者,唯多日大便不通,暫須一轉泄耳,病經一二日,覺身體壯熱頭痛,骨肉酸楚,背脊強,口鼻乾,手足微冷,小便黃赤,此是其候,若如是,宜先合煮桃柳等三物湯浴之方。

白話文:

僅有以下情況需要服用藥物,不能只等著:

  1. 幾天大便不通,暫時需要導瀉一下。
  2. 病了幾天,感覺身體發熱、頭痛、肌肉痠痛、背部僵硬、口鼻乾燥、手腳微冷、小便發黃或發紅。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先用桃樹、柳樹等三種藥物煮水洗澡。

桃枝(細切五斗),柳葉(細切五斗),酢漿水(一斗)

白話文:

細切桃枝五斗, 細切柳葉五斗, 加入一斗酢漿水。

上藥先以水一石,煮桃柳枝葉二物,取七斗汁,去滓,納醋漿水攪,帶熱以浴,浴訖拭身體令乾,以粉摩之,勿觸風,則於密處刺頭眼後兩邊,及舌下,血斷以鹽末厭刺處,則入被臥。

又後服解肌乾葛等五物飲,微覆取汗,如病根輕者,因此或歇方。

白話文:

取上等的藥物,先用一斗水煮桃子和柳樹的枝葉,取七鬥藥汁,去除渣滓,加入醋漿水攪拌均勻,趁熱洗澡。洗完後擦乾身體,用粉末塗抹,避免接觸風。然後在隱蔽處刺破頭部兩側以及舌下,流血時用鹽末堵住刺口,然後蓋上被子休息。

葛根(切五合),蔥白(切一升),生薑(切一合),豉心(一升綿裹),粳米(二合研碎)

白話文:

葛根(切五小碗),蔥白(切一大碗),生薑(切一小碗),豆豉(一碗用紗布包好),粳米(研碎成小碗的兩倍)

上藥切,以水五升,煮取豉心以上四味,取三升半汁,去滓,納粳米屑,煮令米爛。帶熱頓啜候盡,微覆取汗。無所忌。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切片,用五升水熬煮,取豉心以上的四種藥材,加入三升半的藥汁,濾去渣滓,加入粳米粉,煮到米飯軟爛。趁熱一次喝完,蓋上薄被等待出汗。飲食上沒有什麼禁忌。

又依前浴等法,不覺歇,宜更作雞子湯重泄之方。

新殼產雞子五枚

白話文:

又按照先前的沐浴等方法處理後,如果還沒有感到緩解,應該再製備雞子湯來進行強烈的排泄。

需要新鮮的雞蛋五個。

上各破頭,瀉置一盞中,別加一雞子水,以箸攪令極渾,別用水一升,煮極沸,則投雞子於湯中微攪,才似熟則瀉置碗中,納少醬清,似變腥氣。帶熱啜令盡,覆使汗出。

又依前雞子湯出汗,汗泄當歇,如不覺退,合梔子等六味散以下之方。

白話文:

處理以上頭部受傷:

先將傷口出血止住後,將口內的淤血吐入一個小碗中,再打入一個雞蛋,用筷子攪拌均勻。

另外準備一升開水,煮沸後將雞蛋液緩慢倒入沸水中,輕輕攪拌,等蛋液熟了之後,倒入一個碗中。

加入少許醬油,如果聞到有腥味,就要倒掉重做。

趁熱喝光雞蛋湯,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

梔子(三十枚擘),乾葛(五兩),茵陳(二兩),蜀升麻(三兩),大黃(五兩),芒硝(五兩)

白話文:

梔子(30顆,切成兩半),乾葛(250克),茵陳(100克),蜀升麻(150克),大黃(250克),芒硝(250克)

上藥切,合搗為散。以飲服三方寸匕。服之須臾,當覺轉則利也。如經一兩食頃不利,且以熱飲投,又不利,即斯須臾服一方寸匕,還以飲投,得利為度。後適寒溫將息,更不須服此也。

白話文:

把上等的藥材切碎,一起搗成粉末。取三方寸匙的粉末用溫水送服。服用後不久,會感到腹中氣血運行暢通,大便通暢。如果服用後一兩頓飯的時間內還未通便,先喝一些熱飲;如果仍未通便,立即再服一方寸匙粉末,再喝下溫水,直到腹瀉為止。之後適當休息,避免受寒或過於溫熱,一般不需要再服用此藥。

又依前梔子等六味散取利,復不覺退,加嘔逆食不下,口鼻喉舌乾燥。宜合生蘆根八味飲子,細細服之方。

白話文:

按照前面梔子等六味散的用藥比例,再次服用,依然不見好轉,反而增加了嘔吐,進食困難,口鼻喉舌乾燥。這時建議服用生蘆根八味飲,需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服。

生蘆根(切一升),生麥門冬(二升去心),生薑(五兩),人參(二兩),知母(二兩),烏梅(十顆),白蜜(一合),竹瀝(三合)

白話文:

新鮮蘆根(切一升),新鮮麥門冬(兩升,去除中心),新鮮生薑(五兩),人參(兩兩),知母(兩兩),烏梅(十顆),白蜂蜜(一合),竹瀝汁(三合)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蜜瀝等攪令調。細細飲,不限遍數冷暖,亦不限食前後服。此飲子,雖不能頓除熱病,然於諸候,不覺有加體氣,安穩心腹不冷意。又欲得此飲,任重合,但依前服之。如熱勢不退,心腹妨滿,飲食漸少,心上痞結,則不可重服之。

白話文:

上好的藥材切片,用八升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去除渣滓,加入等量的蜂蜜,攪拌均勻。分多次慢慢飲用,不限時間、冷熱,也不受餐前餐後影響。這款藥飲雖然不能立即消除熱病,但在治療過程中,不會覺得體質虛弱,而且能安撫心腹,不會產生虛冷的感覺。如果希望增加藥飲的功效,可以加入重合丸一起服用,做法與之前相同。如果熱症沒有減緩,心腹妨礙飽脹,食慾減退,心口脹滿,則不可繼續服用這款藥飲。

又依前生蘆根等八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硬,不得手近,有時觸著痛不可忍,既是熱病,體氣合熱,骨肉疼痛,脈合洪數,口合苦爽,食合嘔逆,體氣反涼,脈反沉細,飯食反下,反不知痛惱,大小便秘塞,心上如石,痛不可近,視唇急鼻張,手眼尋繹,狂言妄語,此由熱極,將息酷冷,飲食寢寐,唯冷是求,熱結在心,無因通泄,如有此者,十不救二三,更不可以常途守之,當須作成敗計耳。

白話文:

接著用前次開的蘆根等八味藥飲,服用後各種症狀沒有好轉,逐漸進不了食,肚子脹硬,無法觸碰,偶爾碰著會痛到不行。既是熱病,身體氣血都過熱,骨頭肌肉疼痛,脈搏浮快,口中感到苦澀,吃東西會嘔吐,但身體氣血又突然變涼,脈搏反而沉細,吃東西又可以下嚥,也不再感到疼痛,大小便都便祕,心口像壓著一塊石頭,痛得靠近也不行。看病人的嘴脣緊縮、鼻孔張大,手腳亂動,胡言亂語。這是因為過度燥熱,休息時極度怕冷,飲食睡眠都只想要冷的。熱氣積聚在心臟裡,沒有管道可以宣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十個病人中有六、七個救不回來。不能再用平常的方式來應對,必須要有成敗的決策。

此非半夏等十味湯,無奈之何,其中有諸狀與此無別,但加身體黃,眼白睛色如黃柏,此是急黃,如有,亦不可守常法,還宜合後湯救之方。

白話文:

這個不是半夏等十味藥的方子,實在沒有辦法,因為其中的一些症狀和半夏十味湯很相似,只是多了身體發黃、眼白像黃柏一樣黃的症狀。這是急黃症,如果有這種情況,也不可以照常服用半夏十味湯,還要加上後面的方劑才能治療。

半夏(五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疑熊宇),乾薑(三兩),吳茱萸(二兩),桂心(一兩),白朮(三兩),細辛(三兩),柴胡(三兩),牡丹皮(三兩),大黃(五兩),芒硝(二兩)

白話文:

半夏(五兩,用來自熊州的,先用湯洗淨滑膩,再榨乾汁液,留至僅有熊宇) 乾薑 (三兩) 吳茱萸 (二兩) 桂心 (一兩) 白朮 (三兩) 細辛 (三兩) 柴胡 (三兩) 牡丹皮 (三兩) 大黃 (五兩) 芒硝 (二兩)

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攪令消盡,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若服一服利後,須伺候將息,勿更進湯藥,但研好粟米作汁飲,細細與之。如覺利傷多,可以酢飯止,稠酢漿粥亦得。忌羊肉、餳、生蔥、生菜、桃、李、雀肉、胡荽等。

白話文:

將上好的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沸,煮到只剩三升水。去除藥渣,加入芒硝,攪拌溶解。將藥液分為三份,每次服用三分之一,每次服用後如行走了十里路那麼久。如果服用一劑後通便效果很好,不要接著服用其他藥湯,只需將粟米磨成汁飲用,慢慢地少量給予病人。如果感覺通便反應過大,可以用醋飯或濃稠的醋漿粥止瀉。忌食羊肉、麵條、生蔥、生菜、桃子、李子、雀肉、香菜等。

又依前成敗計,服半夏等十味湯後,雖得毒熱勢退,利尚不休,體力漸弱。宜合人參等五味散細細服之方。

白話文:

根據先前的成敗經驗,服用半夏等十味湯後,雖然毒熱之勢減退,但腹瀉尚未停止,體力逐漸虛弱。此時,宜將人參等五味散細細服用之方。

人參(五兩),生犀角(末二兩),烏梅肉(三兩熬),生薑屑(三兩),黃連(三兩去毛,無,亦可以龍骨四兩代之)

白話文:

人參(250 克),生犀牛角(研磨成粉末,100 克),烏梅肉(150 克,熬製),生薑末(150 克),黃連(150 克,去除毛絮,若無黃連,可用龍骨 200 克替代)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服一方寸匕,日三服,稍加至二匕。忌豬肉、冷水等。(吳升同)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一湯匙,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到兩湯匙。服用期間忌食豬肉、冷水等。(吳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