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

1. 天行病發汗等方四十二首

《病源》,夫天行時氣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者,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從立春節後,其中無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壯熱為病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也;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一名時行傷寒,此是節候有寒傷於人,非觸冒之過也。

白話文:

在《病源》中提到,因季節氣候異常所致的疾病,是春天的時候應該溫暖,卻反常地特別寒冷;夏天的時候應該炎熱,卻反常地特別涼爽;秋天的時候應該涼爽,卻反常地特別炎熱;冬天的時候應該寒冷,卻反常地特別溫暖。這是因為在不適當的季節出現了與季節不符的氣候,所以一年四季中,疾病沒有旺季淡季,大多數情況下都很相似,這就是受季節氣候影響的疾病。從立春開始,如果沒有突然降溫或冰雪,而人們出現發燒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春天的陽氣在冬天出現,潛伏的寒氣轉變為溫熱性的疾病。從春分到秋分之前,如果天氣突然變得寒冷,都是時令性寒疫造成的。另一種說法是時行傷寒,這是因為季節性寒冷傷害了人體,而不是因為接觸風寒所致。

若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熱猶小輕也。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也。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小微也。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白話文:

如果在三月或四月出現劇烈寒流,此時人體陽氣仍然較弱,被寒邪侵襲後,發熱症狀會比較輕微。而在五月或六月,人體陽氣已經旺盛,若受寒邪侵襲,發熱症狀就會較為嚴重。到了七月或八月,人體陽氣開始衰弱,如果此時受寒邪所傷,發熱症狀也會較為輕微。這些疾病的症狀與溫病和暑病相似,但治療方法卻有所不同。

然得時行病,一日在皮毛,當摩膏火灸愈;不解者,二日在膚,可法針,服解肌散,汗出愈;不解,三日復發汗,若大汗則愈,不解者止,勿復發汗也;四日在胸,服藜蘆丸,微吐之愈,若病固,服藜蘆丸不吐者,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即愈,視病者尚未了了,復一法針之,當解;不愈者,六日熱已入胃,乃與利湯下之愈,百無不如意,但當諦視節度與病耳。若食不消病,亦與時行病,俱發熱頭痛,食病當速下之,時行病當待六七日下之。

白話文:

當遇上時令流行病時:

第一天,病在皮膚上,可以用膏藥或艾灸治療;如果沒有改善,

第二天,病入皮膚,可以針灸,並服用解肌散,發汗後康復;如果沒有改善,

第三天,再次發汗,出大汗則康復,否則停止發汗;

第四天,病在胸部,服用藜蘆丸,小吐即可康復;如果病情嚴重,服用藜蘆丸不吐的,服下赤小豆瓜蒂散吐即可康復;如果病情還不明顯,再針灸一次即可緩解;

未見好轉的,第六天,熱邪已入胃,服用瀉藥通便後康復;屢試不爽,但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病情和身體狀況。

如果是不消化引起的疾病,也是與時令流行病一樣,會發熱頭疼,食病應及時通便,時令流行病則應等到六七天後再通便。

時行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膚、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熱在胃外而下之,則熱乘虛便入胃,然病要當復下去之,不得留於胃中也。胃若實熱,致此為病,三死一生,此輩皆多不愈,胃虛熱入爛胃也。其熱微者赤斑出,劇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但論人有強弱、病有難易,功效相倍耳。病者過日,不以時下之,熱不得泄,亦胃爛斑出矣。

白話文:

傳染病如果剛發病,第一天在皮膚表層,第二天在皮膚中層,第三天在肌肉,第四天在胸腔,第五天進入胃部,進入胃部後纔能夠往下泄。如果在熱氣在胃部外部時就將它往下泄掉,那麼熱氣就會趁機進入胃部,不過病症仍然需要進一步往下泄,不能留滯在胃中。如果胃中已經有熱邪,導致這種疾病,那麼十個人中有九個無法痊癒,因為熱邪會使胃部腐爛。熱氣輕微的會出現紅斑,嚴重的會出現黑斑,出現紅斑的死亡率是五分之一,出現黑斑的死亡率是十分之一,不過這也要看病人的體質強弱和疾病的輕重程度,效果會相差很大。如果病人拖延天數,不按照時機往下泄,熱氣無法排出,也會導致胃部腐爛出現斑點。

若得病無熱,但狂言煩躁不安,精采言語與人不相主當者,勿以火迫之,但以豬苓散一方寸匕,水和服之,當以新汲冷水令強飲一升,若一升半可至二升,益佳,以指刺喉中吐之,隨手愈,不即吐者,此病輩多不善,勿強與水,水停即結心下也,更當以余藥吐之,皆令相主當者,不爾必危。若此病不急以豬苓散吐解之者,其死殆速矣,亦可先以去毒物及法針之,尤佳。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白話文:

如果碰到生病沒有發熱,但是狂叫煩躁不安,言語失常且不合邏輯,不要用熱性藥物治療,只用豬苓散一茶匙,用冷水送服。然後讓他多喝一升新打上來的冷水,如果能喝到一升半甚至兩升更好。用手指刺激喉嚨,使水吐出來,然後疾病就會當下痊癒。如果不能立即嘔吐,這類病症通常是比較嚴重的,不要強迫病人喝水,因為積水會導致心臟衰竭。這時需要用其他藥物來催吐,直到病人恢復正常為止。如果不能及時用豬苓散催吐治療,那麼病人的死亡會非常快。也可以先用解毒的藥物和針灸治療,效果會更好。

《養生方》導引法云,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從頭上挽兩耳,舉,又引鬢髮,即流通,令頭不白、耳不聾。又摩手掌令熱,以摩面,從上下二七止,去汗氣,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熱,從體上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寒熱頭痛,百病皆愈。又時氣病,一日太陽受病,太陽為三陽之首,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頭項腰脊痛。

白話文:

《養生方》中記載的導引法說,清晨起牀後,用左右手交替從頭上挽住雙耳,並往上提,再拉動鬢髮,這樣可以讓頭部氣血暢通,防止頭髮變白和耳朵失聰。

另外,將手掌搓熱後,用來按摩臉部,從上到下按摩七次,可以清除汗氣,讓臉上更有光澤。

還可以將手搓熱,從身體的上下按摩,稱為「乾浴」,可以抵禦風寒、時氣、寒熱頭痛等各種疾病。

如果得了時氣病,一天中太陽穴受到侵襲,太陽穴是三陽穴位中的第一個,主管頭部和頸項,因此得病時頭部、頸項和腰脊會疼痛。

又時氣二日,陽明受病,陽明主於肌肉,其脈絡鼻入目,故病二日,內熱鼻乾不得眠。夫諸陽為表,表始受病皮膚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

白話文:

此外,如果得了時氣病兩天,陽明經受到病邪侵犯。陽明經主司肌肉,其脈絡通向鼻目,因此得病兩天,會出現內熱、鼻子乾燥、失眠。諸陽經脈屬於人體表層,病邪最初會侵入皮膚表層,所以可以塗抹膏藥、艾灸皮膚,幫助發汗將病邪排出,從而治癒疾病。

又時氣病三日,少陽受病,少陽脈循於脅,上於頸耳,故得病三日,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故可汗之而愈。

白話文:

在某些場合,如果病情發展到第三天,少陽經絡開始受影響。少陽經脈沿著肋骨側行,向上延伸至頸部和耳朵。因此,當病情發展到第三天時,患者會出現胸脅部發熱和耳聾的症狀。此時,三陽經絡的氣血開始相互傳遞,但疾病尚未深入臟腑,所以通過發汗可以使患者痊癒。

又時氣四日,太陰受病,太陰為三陰之首,是知三日以後,諸陽受病訖,即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主於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滿而嗌乾,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白話文:

到了時氣發作的第四天,太陰經開始受病。太陰經是三陰經之首。從這可以知道,前三天陽經受病結束後,病邪就會傳到陰經,而太陰經就開始受病了。太陰經的脈絡主掌咽喉,所以得病四天後,會出現腹滿和咽喉乾燥的症狀。其病位在胸膈,所以可以通過催吐來治療。

又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煩滿,此為毒氣已入,或有五六日以上,毒氣猶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實故也,所以復宜取吐也。

白話文:

古籍中提到:如果生病四天,毒氣在胸膈,應該催吐。有些人兩三天後就覺得心胸悶脹,這是毒氣已經進入體內。或者有些人生病五天以上,毒氣仍然在胸膈之間,這是因為他有痰濕的體質,所以仍然需要催吐。

又時氣病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脈貫腎絡肺,繫於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飲,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白話文:

而當有瘟疫疾病侵襲人體五天時, 少陰經絡受損, 少陰經脈與腎臟和肺臟相連接, 繫於舌根, 所以發病五天, 口腔發熱舌頭乾燥, 口渴且想喝水, 其病竈在腹部, 因此可以瀉下治療而痊癒。

又時氣病六日,厥陰受病,厥陰脈循陰器、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囊縮也,此為三陰三陽俱受病,毒氣入於腸胃,故可下而愈。

白話文:

此外,時氣病持續六天,厥陰經受邪氣侵犯。厥陰經脈沿著陰部,聯繫於肝臟,因此六天後發病,出現煩躁、腹脹和陰囊收縮等症狀。這表明三陰三陽經絡均已受邪氣侵犯,毒邪侵入腸胃,因此使用瀉下法治療可以痊癒。

又時氣病七日,法當小愈,所以然者,陰陽諸經傳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為再經病,再經病者,謂陰陽諸經重受病也。

白話文:

通常傳染病持續七天,理應會逐漸痊癒,這是因為陰陽各經脈傳遞的病邪已經結束所致。但是,現在的疾病沒有痊癒,可能是要再經歷一次經脈傳病的過程。再經歷一次經脈傳病,指的是陰陽各經脈再次受到病邪的影響。

又時氣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是陰陽諸經重受於病,或已發汗吐下之後,毒氣未盡,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經受病,未即相傳,致使停滯,累日病證不改者,故皆當察其證候而治之。(並出第九卷中。士弱氏曰,七日傳經盡,再傳經必七日,蓋剝復之義耳)

《廣濟》天行壯熱,煩悶發汗。麻黃方。

白話文:

當疾病持續八九天以上仍未好轉時,可能是因為:

  • 陰陽經絡再次受到病邪侵襲。
  • 雖然曾經發汗或吐下過,但毒氣還未完全排出體外,所以病情難以痊癒。
  • 病邪入侵單一經絡,未及時傳播到其他經絡,導致病邪停滯,病情日積月累不變。

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時,應根據患者的症狀進行辨證治療。(這段話也見於第九卷。士弱先生說,病邪傳遍全身經絡需要七天,如果再次傳播經絡,也需要七天,這類似於剝復的道理。)

麻黃(五兩去節),葛根(四兩),梔子(二七枚擘),蔥(切一升),香豉(一升綿裹)

白話文:

麻黃:5 兩,去除莖節 葛根:4 兩 梔子:27 枚,剖開 蔥:1 升,切碎 香豉:1 升,用紗布包起來

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黃、葛根三兩沸,去沫,納諸藥,煎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為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更進一服。不利,覆取汗,後以粉粉身,忌風及諸熱食。(出第一卷中)

《肘後》療天行一二日。麻黃解肌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以八升水,先將麻黃、葛根(各三兩)煮沸,去除浮沫,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取二升五合的藥液,過濾去除渣滓,分成三份服用。服用之間隔如走五、六里路的時間,再服用一份。如果沒有見效,用被子捂出汗,之後用粉末擦拭身體。忌諱吹風和食用辛辣熱性的食物。(出自第一卷中)

麻黃(一兩去節),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芍藥(一兩),石膏(一兩碎,綿裹),杏仁(三十枚去尖、雙仁),貝齒(三枚末)

白話文:

麻黃(50 克,去掉節點) 升麻(50 克) 甘草(50 克,烤過) 芍藥(50 克) 石膏(50 克,搗碎,用棉布包裹) 杏仁(30 枚,去尖,去雙仁) 貝齒(3 枚,研成細末)

上七味,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覆取汗,汗出則愈,便食豉粥補虛也。忌海藻、菘菜。(《千金》同)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切碎,用三升水煮沸,取出一升藥汁,一次喝完。接著蓋上被子發汗,出汗後即表示痊癒,然後食用味噌稀飯來補虛。期間忌食海藻、青菜。(《千金方》也記載了相同方劑)

又方

麻黃(二兩),黃芩,桂心(各一兩),生薑(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生蔥。(張文仲同)

又葛根解肌湯方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用麻黃兩錢、黃芩一錢、桂心一錢、生薑三錢,將這四味藥材切碎,用六升水煮至剩下兩升,分三次服用。忌食生蔥。(張文仲也記載了這個方法)

另外還有葛根解肌湯。

葛根(四兩),芍藥(二兩),麻黃(一兩去節),大青(一兩),甘草(一兩炙),黃芩(一兩),石膏(一兩碎),大棗(四枚擘),桂心(一兩)

白話文:

葛根(200克),芍藥(100克),麻黃(50克,去除枝節),大青(50克),甘草(50克,經炙烤),黃芩(50克),石膏(50克,搗碎),大棗(4枚,劈開),桂心(50克)

上九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相次服之。覆取汗,瘥。忌海藻、菘菜、生蔥、炙肉等。(張文仲同)

又療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的九種藥材切好,加水五升,煮成二升的藥液,分成三次,溫熱服用。服用後蓋上被子發汗,病就能痊癒。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炙肉等食物。(張文仲的方子與此相同)

柴胡(八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黃芩(三兩),生薑(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柴胡 (400 克),人參 (150 克),甘草 (150 克,烤過),黃芩 (150 克),生薑 (150 克),半夏 (250 毫升,洗淨),大棗 (12 枚,破開)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便瘥。如不除,更服一劑。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範汪、張文仲同,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又若有熱實,得汗不解,腹脹痛,煩躁欲狂語者。可服大柴胡湯方。

白話文:

準備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二升的水,煮沸後取六升藥液,去除藥渣,繼續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微蓋入睡,出汗後,半日即可康復。如果症狀未消除,再服用一劑。忌食海藻、菘菜、羊肉湯。(出處:範汪、張文仲;源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方劑)

柴胡(半斤),大黃(二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枳實(四枚炙),半夏(五兩洗),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柴胡(300克) 大黃(120克) 黃芩(120克) 芍藥(120克) 枳實(4枚,烤過) 半夏(300克,清洗過) 生薑(300克) 大棗(12枚,剖開)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當微利,忌羊肉、餳。此方四首最第一,急疾須預,有幸可得藥處,便不可不營之,保無傷死,諸小療為以防窮極者耳。忌羊肉、餳。(出第二卷中,同上)

白話文:

取上方的八味藥,切碎,用一斗二升的水煎煮,取六升藥液,濾去渣滓,再煎煮取三升藥液。溫熱服用一升,每天三次。服後應會輕微瀉肚。忌食羊肉、餳(一種麵食)。這個方子是四個方子中最有效的,如果得急症,應當提前準備。有幸能找到藥物時,就不能不服用它,保證不會傷亡。其他小劑量的藥方,只是為了應付極度困窮的情況。忌食羊肉、餳。(摘自第二卷中,與上文相同)

《刪繁》療天行三日外,至七日不歇,肉熱令人更相染著。大青消毒湯方。

白話文:

《刪繁》:如果流行病持續超過三天,到了第七天還不緩解,身體發熱,會導致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大青消毒湯方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大青(四兩),香豉(八合熬,綿裹),乾葛,梔子(各四兩),生乾地黃(一升切),芒硝(三兩)

白話文:

大青(160 克) 香豉(320 克,用綿布包裹後熬製) 乾葛(160 克) 梔子(160 克) 生乾地黃(400 克,切片) 芒硝(120 克)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諸藥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蕪荑、熱面、酒、蒜等物。(一方有石膏八兩)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切碎,用五升水煮,煎至濃縮成二升五合,去除渣滓,加入芒硝,分三次服下。服用期間忌食蕪荑、熱面、酒、蒜等。 (另一種方劑中含有八兩石膏)

又療天行五日不歇,未至七日,皮肉毒熱,四肢疼痛強。苦參吐毒熱湯方。

白話文:

另外治療天行病(流行性疾病),如果五天持續發燒不退,還沒到七天,皮膚肌肉就會毒熱發炎,四肢疼痛劇烈。[可以使用]苦參吐毒熱湯方。

苦參(八分),烏梅(七枚),雞子(三枚取白)

白話文:

苦參(8錢),烏梅(7枚),雞蛋(3個取蛋白)

上三味,以苦酒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澄清,下雞子白攪調,溫去沫,分再服之,當吐毒熱氣出愈。

白話文:

取上三味藥,用苦酒三升煮其中的兩味,取一升藥液,去除渣滓澄清,將雞蛋清攪拌均勻,溫熱後去除浮沫,分兩次服用。這樣可以吐出有毒的熱氣,疾病就會好轉。

又療天行七日至二七日,臟腑陰陽毒氣,天行病欲歇而未歇,或因食飲勞復,心下脹滿煩熱。生地黃湯方。

白話文:

治療天行時疫七到二十七天,臟腑陰陽毒氣尚未完全消除,病情將癒未癒,或因飲食不當或勞累復發,感到心口脹滿、煩熱。生地黃湯方主治。

生地黃(切一升),黃芩(三兩),桂心(二兩),甘草(二兩炙),竹葉(切一升洗),香豉(一升綿別裹),蓴心(一升),芒硝(三兩),尖鼠屎(三七枚),乾葛(一兩),麻黃(三兩去節),石膏(八兩碎,綿裹)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蕪荑、海藻、菘菜、生蔥等。

白話文:

生地黃(切一升) 黃芩(三兩) 桂心(二兩) 甘草(二兩,烤過) 竹葉(切一升,洗淨) 香豉(一升,用棉包起來) 蓴菜(一升) 芒硝(三兩) 尖鼠屎(三七枚) 乾葛(一兩) 麻黃(三兩,去除節點) 石膏(八兩,搗碎,用棉包起來)

又療天行二七日外,至三七日不歇,或寒或熱,來去吸吸,四肢羸瘦,飲食不能,腹中虛滿,熱毒不安。生地黃湯方。

白話文:

治療因傳染病纏身二十至四十餘天,仍然持續發作的症狀,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症狀反覆發作,導致四肢消瘦,飲食不振,腹中空但不舒服,熱毒難耐。

生地黃(汁一升),生麥門冬(汁一升),赤蜜(一升),人參(二兩),白朮(三兩),桂心(一兩),甘草(二兩炙),生地骨皮(四兩),升麻(三兩),石膏(八兩碎,綿裹),蓴心(一升)

白話文:

生地黃(汁液一杯),生麥門冬(汁液一杯),赤蜜(一杯),人參(二兩),白朮(三兩),桂心(一兩),甘草(二兩,炙過的),生地骨皮(四兩),升麻(三兩),石膏(八兩,搗碎並用棉布包裹),蓴心(一杯)

上十一味,細切,以水九升,煮諸藥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更煎三兩沸,分溫五服,晝四夜一服。忌蕪荑、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切成細末,加水九升煮沸,熬至藥液剩二升,濾去渣滓,加入地黃汁,再煎煮三、兩次,趁溫熱分五次服用,白天四次,晚上一次。服用期間忌食蕪荑、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又療天行三七日至四七日,勞㾓不歇,熱毒不止,乍寒乍熱,乍劇乍瘥,發動如瘧。鱉甲湯方。

白話文:

另外治療發生瘟疫後的第 23 天至第 35 天,勞作過多、沒有休息,熱毒(邪氣)持續發作,時而感到寒冷,時而發熱,時而發病劇烈,時而緩解,發作時像得了瘧疾一樣。以下是「鱉甲湯」的配方。

鱉甲(三兩炙),大青(二兩),石膏(八兩碎,綿裹),牡丹皮(一兩),烏梅肉(一兩),常山(三兩),竹葉(切一升),牛膝根(三兩),甘草(一兩),香豉(一升熬,綿裹)

白話文:

藥方:

  • 烏龜殼(三兩,炙烤過)
  • 青黛(二兩)
  • 石膏(八兩,搗碎,用棉布包裹)
  • 牡丹皮(一兩)
  • 烏梅肉(一兩)
  • 常山(三兩)
  • 竹葉(一升,切碎)
  • 牛膝根(三兩)
  • 甘草(一兩)
  • 香豉(一升,熬煮後,用棉布包裹)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日三。忌生蔥、生菜、鯉魚、海藻、菘菜、莧菜、蕪荑。(一方有生天門冬、生地黃各切一升)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切好,加入九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服用期間忌食生蔥、生菜、鯉魚、海藻、菘菜、莧菜和蕪荑。(另一種方劑中還添加了一升的生天門冬和生地黃,切片)

《千金》療天行熱病五六日以上。宜服苦參湯方。

苦參(三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八兩)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至二升,去滓,溫服半升,日再。忌蕪荑。(出第九卷中)

又凝雪湯,療天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胸中,煩亂欲死,起死㩉湯方。

芫花(一升)

白話文:

《千金》

治療天行熱病持續五、六天以上的方劑

宜服苦參湯

苦參(三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八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用八升水煎煮至二升,去渣,溫服半升,一天服用兩次。忌食蕪荑。(出自第九卷)

另一種治療天行毒病持續七、八天,熱毒積聚胸中,煩躁欲死,危急情況的方劑:凝雪湯

芫花(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漬故布薄胸上,不過再三薄,熱則除,當溫四肢護厥逆也。(張文仲、《備急》、《古今錄驗》、《深師》、《範汪》並同。出第十卷中。通按:㩉音臘,折也,推也,又折也。以故布折方,漬而答胸上也)

白話文:

上一個藥方,用三升水煮取一升半,將舊布浸泡後輕輕拍打在胸部,最多拍打三次即可,熱感消除即可,還能溫暖四肢,預防氣血逆流。(張文仲《備急千金要方》、《古今錄驗》、《深師》和《範汪》等書記載相同。出自第十卷中。通按:㩉字發音同「蠟」,有折斷、推動和折疊的意思。將舊布折成方形,浸泡後拍打胸部)

《千金翼》療天行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證續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服麻黃湯方。(《千金翼》不療天行)

麻黃(三兩去節),桂心(二兩),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枚去尖、皮、兩仁)

白話文:

《千金翼方》中提到,治療天行脈象浮緊,沒有出汗卻發熱,身體疼痛,八九天還沒有好轉,表證仍在,這時應該令其出汗。服藥後症狀已稍有減輕,但頭暈目眩,病情嚴重者必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才會好。這是因為陽氣過重所致。應該服用麻黃湯。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煎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服八合,取汗,不須飲粥,投此湯易得汗。忌菘菜、海藻、生蔥。(《深師》同。出第九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切成片。用九碗水先煎煮麻黃,煎煮過程中減少兩碗水量,撇去浮沫,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剩兩碗半水。將藥湯分八次服用,每次八分之一碗,直到出汗。服藥期間不要喝粥,服用此藥湯容易發汗。忌食大白菜、海藻和生蔥。(《傷寒論·深師》中也有記載。出自《傷寒論》第九卷,這是張仲景的方劑。)

崔氏療時行數日而大下,熱痢時作,白通諸藥多不得止,吾思舊方多療傷寒後下痢耳,未有尚在數日,便兼除熱止下者也,四順湯熱,白通苦溫,故吾思作此湯,以救數十人,兼主傷寒。黃連龍骨湯方。

白話文:

崔氏治療時行數天出現嚴重腹瀉,伴有陣發性發熱,使用白通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我思考以往的方劑多用於治療傷寒後期的腹瀉,並沒有可以在發病數天內即能同時清熱止瀉的。四順湯具有溫熱性質,白通具有苦溫性質,所以我考慮製作這種湯藥,已經拯救了數十人,兼治傷寒。此方為黃連龍骨湯。

黃連(三兩止利除熱),黃柏(三兩止利除熱),熟艾(如雞子一枚除熱毒止利),龍骨(二兩止利除熱)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無不斷者。忌豬肉、冷水。

白話文:

  • 黃連(三兩):止瀉、清熱
  • 黃柏(三兩):止瀉、清熱
  • 熟艾(如雞蛋大小):清熱解毒、止瀉
  • 龍骨(二兩):止瀉、清熱

又其年時行四五日,大下後或不下,皆患心中結滿,兩脅痞塞,胸中氣急,厥逆欲絕,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不過二三日,輒便死歿,諸醫用瀉心湯,余用大小陷胸湯,並不得療。重思此或是下後虛逆,而氣已不理,而毒復上攻,毒氣相搏,結於胸中,縱不下者,毒已入胃,胃中不通,毒還衝上,復搏於氣,氣毒相激,故致此病。療之當先理其氣,次下諸疾,思與增損理中丸方。

白話文:

又那一年流行幾日的高燒,退燒後或不退燒,患者皆患有心中結滿,兩脅痞塞,胸中氣急,厥逆欲絕,心胸高起,手無法靠近,不超過二三日,便會死亡。諸位醫師使用瀉心湯,我使用大小陷胸湯,皆無法治療。再三思考,這或許是退燒後虛逆,氣無法運行,毒氣再度上攻,毒氣交搏,結於胸中所致;縱使沒有退燒者,毒氣已入胃,胃中不通,毒氣仍衝上,再與氣交搏,氣毒相激,才會導致此病。治療應當先調整其氣,其次再治療其他病症,打算增加、減少理中丸的方劑。

人參(二兩),白朮(二兩),甘草(二兩炙),乾薑(六分炮),栝蔞根(二兩),枳實(四枚),茯苓(二兩),牡蠣(二兩熬)

白話文:

人參(80 克),白術(80 克),甘草(80 克,經過炙烤),乾薑(2.4 克,經過炮製),栝蔞根(80 克),枳實(4 枚),茯苓(80 克),牡蠣(80 克,經過熬煮)

上八味,末之,以蜜和為丸。服如彈子一丸,熟水下,不歇復服。余時用此,效的神速,下喉即折,續復與之,不過服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藥之速,未嘗見此。然渴者當加栝蔞,不渴除之;下者當加牡蠣,不下勿用。余因以告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豫,靈臺郎顧君苗,著作商仲堪諸人,並悉用之,咸嘆其應速。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一丸,大小如彈珠,用溫水送服,不間斷地連續服用。我曾經多次使用此方,效果神速,藥丸下喉後疼痛立即緩解,繼續連續服用,一般服用五六丸後,胸中的不適感就會完全消失。用藥的速度之快,是我過去所未曾見過的。不過,如果患者口渴,應加入栝蔞;如果不渴,則去除栝蔞;如果患者腹瀉,應加入牡蠣;如果不腹瀉,則不要使用牡蠣。我將此方告訴了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豫、靈臺郎顧君苗、著作商仲堪等人,他們都使用過,都感嘆其效果迅速。

於時枳實乃為之貴,難者曰,傷寒熱病,理中溫藥,今不解之以冷,而救之以溫,其可論乎?余應之曰,夫今診時行,始於項強敕色,次於失眠發熱,中於煩躁思水,終於生瘡下痢,大齊於此耳。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深師方》同)

白話文:

在那個年代,枳實廣受推崇。有人提出質疑:“治療傷寒熱病,應使用溫熱的理中藥物,現在卻用冷藥治療,用溫藥急救,這合理嗎?”我回答道:“當前流行的疾病,病程開始時會出現頸部僵硬、面色變暗,接著失眠發熱,中期煩躁口渴,後期會生瘡腹瀉,大多數患者都符合這個病程。因此,患者應忌口海藻、菘菜、醋類食物、桃子、李子、雀肉等。”

又阮河南療天行七八日,熱盛不解。艾湯方。

白話文:

阮河南治療一種流行病,持續了七八天,但高燒不退。使用艾湯方治療。

苦酒(三升),葶藶子(二合熬,搗),生艾(汁取一升,無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無艾,可艾根搗取汁)

白話文:

烈酒(三升),葶藶子(兩合煎煮,搗碎),生艾草(榨取汁液一升,若無生艾草,可用熟艾或乾艾,若無艾草,可用艾根搗碎取汁)

上三味,煎得一升,頓服,愈。若有牛黃,納一刀圭尤良。此宜療內有大熱也。阮河南曰:療天行,凡除熱解毒,無過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參、青葙、艾、葶藶、苦酒、烏梅之屬,此其要也。夫熱盛,非苦醋之物則不能愈,熱在身中,既不時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藥,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脫免也。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煎熬成一升,一次喝完,可以治癒。如果有牛黃,加入一刀尖分量會更好。這個方子用於治療體內有極度發熱的情況。阮河南說:治療時疫,凡是要清除熱毒,沒有比苦酢(苦寒味酸的藥物)更好的了,所以常用苦參、青葙、艾葉、葶藶、苦酒、烏梅這類藥材,這是關鍵所在。體內發熱嚴重時,如果不使用苦酢藥物就無法治癒,如果身體發熱卻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時不使用苦酢藥物,就像救火時不用水一樣,肯定無法脫險。

又曰,今諸療多用辛甜薑桂人參之屬,此皆貴价,難得常有,比行求之,轉以失時,而苦參、青葙、葶藶子、艾之屬,所在盡有,除熱解毒最良,勝於向貴价藥也。前後數參並用之,得病內熱者,不必按常藥次也,便以青葙、苦參、艾、苦酒療之,但稍與,促其間耳,無不解。(《千金》、《集驗》同,並出於第一卷中)

又茵陳丸,療瘴氣、時氣及黃病、痎瘧等方。

白話文:

另有記載,現在很多治療方法都使用辛甜的薑桂人參等藥材。這些藥都很昂貴,很難經常買到。等到去尋找這些藥時,就錯失了時機。而苦參、青葙、葶藶子、艾草等藥材,到處都有,清熱解毒效果很好,比昂貴的藥材還好。如果多種藥材一起使用,對於因為內熱而生病的人來說,不需要按照一般的用藥順序。可以只用青葙、苦參、艾草、苦酒治療,不過需要稍稍多用一些,才能起到作用。沒有治不好的病。

茵陳(二兩),大黃(五兩),豉(五合熬令香),常山(三兩),梔子仁(二兩),鱉甲(二兩炙),芒硝(二兩),杏仁(三兩去尖、皮,熬),巴豆(一兩去心、皮,熬)

白話文:

材料:

  • 茵陳:兩錢
  • 大黃:五錢
  • 豆豉:五合(熬煮至香)
  • 常山:三錢
  • 梔子仁:兩錢
  • 鱉甲:兩錢(炙乾)
  • 芒硝:兩錢
  • 杏仁:三錢(去尖、去皮,熬煮)
  • 巴豆:一錢(去心、去皮,熬煮)

上九味搗篩,蜜和為丸,初得時氣三日內,平旦飲服,每服一丸,丸如梧子大,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及不利、不汗,更服一丸,五里久,不吐利汗,則以熱飲投之。老小以意量減。黃病、痰澼、時氣、傷寒、痎瘧、小兒驚熱欲發癇,服之無不瘥者,療瘴特神驗。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在瘟疫爆發初期(三日內),於清晨空腹服用,每次服用一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服用後,會產生嘔吐、腹瀉或出汗等反應。如果沒有出現這些反應,可以再服用一丸。

步行五里後,如果沒有嘔吐、腹瀉或出汗,可以用熱飲送服。對於老人和小孩,請酌量減少藥量。

此方對黃疸、痰液過多、瘟疫、傷寒、瘧疾、小兒發熱抽搐等疾病有顯著療效,服之無不痊癒。尤其對瘴氣疾病有奇效。

有人患赤白痢者,服之亦瘥。春初有宿熱,依上法服之,取吐利,當年不憂熱病。忌莧菜、蘆筍、野豬肉、生蔥、生菜。(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白話文:

有些人得了血痢和白痢,服用了這個藥方也痊癒了。春天初期如果有宿熱,按照上面的方法服用,以引起嘔吐和腹瀉,當年就不會擔心熱病。但是要忌食莧菜、蘆筍、野豬肉、生蔥和生菜。(出自《千金方》第二卷,與《千金要方》相同)

張文仲療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大黃湯方。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去毛),黃柏(半兩),梔子(半兩擘)

白話文:

張文仲治療流行性感冒,如果已經五六天了還沒好,頭痛發燒,四肢痠痛,吃不下東西,可以用以下藥方:大黃湯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納豉一升,蔥白七莖,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許推然方,神良。又療傷寒已五六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取汗並宜老小。忌豬肉、冷水。(《小品》、《備急》同)

又支太醫桃葉湯熏身法

白話文:

取上方的四味藥材,切細。加入八升水,煮沸六七次。放入一升豆豉,七莖蔥白,繼續煮沸,直到剩餘三升藥液。將藥液分成三份,分次服用。這是許推然的方子,非常靈驗。此外,對於傷寒發作五六天,頭痛發熱,四肢疼痛的患者,服用此方也能發汗,適用於老人小孩。忌食豬肉、冷水。

水一石,煮桃葉,取七斗,以薦席自圍,衣被蓋上,安桃湯於床簀下,取熱自熏,停少時當雨汗。汗遍去湯,待歇速粉之,並灸大椎則愈。

又廩丘蒸法

白話文:

用一石的水來煮桃葉,取七斗的量。用席子圍住自己,並蓋上衣被。將桃葉湯放在牀底下,取熱氣來燻蒸身體。停一會兒後,會大量出汗。汗水完全出透後,把湯拿掉,稍微休息後塗上藥粉。同時灸「大椎」穴(後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陷處),這樣就能痊癒。

經云,連發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風法。後以問張苗,苗云,曾有人疲極汗出,臥單簟中冷,但苦寒蜷,四日凡八過發汗,汗不出,苗燒地排葉蒸之,則得大汗,被中敷粉極燥便瘥。後用此法發汗得出療之。(《備急方》同)

又療天行熱毒垂死。破棺千金湯方。

苦參(一兩)

白話文:

醫書上說,持續發汗,汗出不來的人會死亡,可以用蒸氣燻的方法,就像中風的治療方法。後來我問張苗,他說,曾經有個人勞累過度後出汗,躺在單薄的竹蓆上受涼,只感到寒冷蜷縮,四天共發汗八次,但汗出不來。張苗在土地上烤葉子來蒸他,於是出了大汗,在被子裡敷上粉末,使其極為乾燥,很快就治癒了。後來用這個方法發汗得出汗後,就能治癒疾病。(《備急方》也有相同的記載)

上一味㕮咀,以酒二升半,舊方用苦酒煮取半升,去滓,並服,當吐如烊膠便愈,神驗。(《肘後》同,《延年》治天行四五日,結胸滿痛,壯熱身痛。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第一種藥方要用㕮咀,加入二升半的酒(舊方是用苦酒煮取半升)。將藥汁去渣,一起服用,就會吐出像融化的膠水一樣的東西,病就會好了。這個方子非常靈驗。(《肘後方》也有類似的記載,《延年書》中記載用於治療天行熱疫四五天後,胸中結滿疼痛,壯熱身痛。記載於第二卷)

《延年秘錄》療天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水解散方。

麻黃(四兩去節),大黃(三兩),黃芩(三兩),桂心(二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

白話文:

《延年秘錄》治療流行性疾病的處方,適用於發病初期一到兩天內出現頭痛和高燒的情況。以下是「水解散」的配方:

  • 麻黃 160克(去除節部)
  • 大黃 120克
  • 黃芩 120克
  • 桂心 80克
  • 甘草 80克(炒過)
  • 芍藥 80克

上六味,搗篩為散,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和服方寸匕。覆取汗,或利則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忌海藻、生蔥、菘菜、生菜。(《古今錄驗》同,《千金》無黃芩、芍藥)

又梔子湯,主天行一二日,頭痛壯熱,心中熱者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狀。患者在泡過生熟藥材的水中沐浴過後,用溫開水送服藥末一湯匙。蓋上被子發汗,或利尿後即可痊癒。體格強健的人服用兩湯匙藥末。忌諱食用海藻、生蔥、大白菜、生菜。(《古今錄驗》的記載相同,但《千金方》中沒有黃芩和芍藥)

梔子(三兩),黃芩(三兩),豉(一升熬,綿裹),蔥白(切一升),石膏(四兩碎,綿裹),乾葛(四兩切)

白話文:

梔子(45克),黃芩(45克),豆豉(250克煮沸後用布包住),蔥白(切碎後250克),石膏(60克搗碎後用布包住),乾葛(60克切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面、酒、生冷等物。

又解肌湯,主天行病二三日,頭痛壯熱者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切好,用七升水煎煮至剩二升六合,過濾掉藥渣,將藥水分三次溫服。服藥後等間隔時間約莫人步行八九里的距離,然後再次服藥。服藥期間避免食用麵食、酒類及生冷食物。

另外,解肌湯的使用對象是患了流行病兩三天,出現頭痛和高燒的患者。

乾葛(四兩),麻黃(三兩去節),芍藥(二兩),黃芩(二兩),甘草(一兩炙),大棗(十二枚擘),桂心(一兩)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得汗愈。忌海藻、菘菜、生蔥等。(蔣孝璋處)

白話文:

葛根(240 克),麻黃(180 克,去除節處),芍藥(120 克),黃芩(120 克),甘草(60 克,炙過),紅棗(12 枚,破開),桂心(60 克)

又療欲似天行四五日,熱歇後,時來時往,惡寒微熱,不能食者。知母湯方。

白話文:

如果像天行疫病一般,熱度持續四五天,熱度退了之後,時好時壞,惡寒微熱,吃不下飯。可以服用知母湯。

知母(二兩),枳實(三兩炙),梔子仁(三兩),豉(一升熬,別裹)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里一服。忌蒜、面。

又療天行五日,頭痛壯熱,食則嘔者。竹茹飲方。

竹茹(二兩),生薑(三兩),黃芩(二兩),梔子仁(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忌蒜、熱面等五日。

又療天行五六日,頭痛,骨節疼痛,腰痛兼痢。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梔子仁(三兩),芍藥(三兩),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忌物依前。

白話文:

知母兩錢,枳實三錢(炙),梔子仁三錢,豉一升(熬,另包)。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六升水煮,煮至剩下二升半,去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後走八里路。忌食蒜、麵。

另一種治療天行病五天,頭痛發熱,吃東西就嘔吐的方子,叫做竹茹飲。

竹茹兩錢,生薑三錢,黃芩兩錢,梔子仁兩錢。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五升水煮,煮至剩下六合,去渣,分三次溫服。忌食蒜、熱麵等五天。

又一種治療天行病五到六天,頭痛、骨節疼痛、腰痛並伴有痢疾的方子,叫做黃芩湯。

黃芩三錢,梔子仁三錢,芍藥三錢,豉一升(用綿布包裹)。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六升水煮,煮至剩下二升半,去渣,分三次溫服。忌食食物如前述。

又柴胡湯,天行五六日壯熱,骨煩疼,兼兩脅,連心肋下,氣脹急硬,痛不能食,恐變發黃者方。

白話文:

柴胡湯適用於發病五六天的感冒,症狀有發高燒、骨頭關節疼痛、兩側肋骨下疼痛、胸悶、腹部脹氣發硬、疼痛劇烈導致無法進食,並且有轉為黃疸的可能。

柴胡(三兩),枳實(三兩炙),栝蔞(三兩),黃芩(三兩),梔子仁(三兩),茵陳(三兩),龍膽(二兩),大黃(三兩切)

白話文:

柴胡(120 克) 枳實(120 克,炙用) 栝蔞(120 克) 黃芩(120 克) 梔子仁(120 克) 茵陳(120 克) 龍膽(80 克) 大黃(120 克,切片)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溫三服。忌熱面、蒜。(並出第九卷中)

又竹茹飲,主痢後得天行病,頭痛三四日,食即嘔吐者方。

白話文:

上方共有八味藥,將這些藥材切好,然後用九升水來煎煮,煮至剩二升七合的藥汁時,將藥渣濾掉,將藥水分為三次溫服。服用期間忌食熱性的麵食和大蒜。

另外有一個竹茹飲的處方,適用於下痢之後又得到流行病,出現頭痛三四天,吃東西就會嘔吐的情況。

竹茹(二兩),橘皮(二兩),生薑(四兩),人參(二兩),蘆根(切一升),粳米(一合)

白話文:

竹茹(80 克),橘皮(80 克),生薑(160 克),人參(80 克),蘆根(切成一升分量),糙米(約 180 毫升)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五六服,中間任食。忌熱面、生冷。(張文仲處)

又療天行熱病七八日成黃,面目身體悉黃,心滿喘氣粗氣急者。茵陳丸方。

白話文:

取六種藥材,切成小片,用六升水煎煮,濃縮至剩二升五合,然後濾掉藥渣。將煎好的藥湯分成五到六次服用,服藥期間可以正常飲食。注意不要吃熱性的麵食和生冷食物。(出自張文仲的處方)

另外,治療因熱性傳染病導致的黃疸,症狀在七八天內出現,臉部、眼睛和身體全部變黃,並且感覺胸口悶、呼吸粗重急促的情況。以下是茵陳丸的處方。

茵陳(三兩),大黃(五兩),梔子仁(二兩),黃芩(二兩),鱉甲(二兩炙),常山(二兩),芒硝(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升麻(二兩),豉(三合熬)

白話文:

藥材:

  • 茵陳 3 兩
  • 大黃 5 兩
  • 梔子仁 2 兩
  • 黃芩 2 兩
  • 鱉甲 2 兩(烘烤過)
  • 常山 2 兩
  • 芒硝 2 兩
  • 巴豆 1 兩(去皮和心,煎熬過)
  • 升麻 2 兩
  • 豆豉 3 合(煎熬過)

上十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患者飲服三丸,以得吐利則瘥。忌莧菜、生蔥、生菜、野豬肉、蘆筍。(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搗碎篩選,再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病患服下三枚藥丸,直到吐瀉症狀出現後才會痊癒。忌食莧菜、生蔥、生菜、野豬肉和蘆筍。(出自第十卷)

《救急》療天行熱氣頭痛,骨肉痠疼,壯熱等疾,若初病一日在毛髮,二日在皮膚,三日在肌肉,必未得取利,旦宜進豉尿湯方。

豉(一升),蔥白(切一升),小便(三升童子者為佳)

白話文:

**急救:**治療天行熱病引起的頭痛、肌肉痠痛、發高燒等疾病。如果疾病剛發作,其病邪在一天內會在毛髮中,兩天後會在皮膚中,三天後會在肌肉中。在病邪尚未深入之前,必須盡快服用豉尿湯。

上三味,先熬豉及蔥白,令相得,則投小便,煮取一升,澄清,及熱頓服,或汗或利,但瘥則得。如未歇,依前更進一劑,頻用有效。

又如不除,進柴胡湯方。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材(豆豉、蔥白、小便),先將豆豉和蔥白熬煮至味道融合,再加入小便,熬煮至一升份量。澄清後趁熱一次服用。服用後會出現出汗或利尿的症狀,症狀消失即代表痊癒。如果症狀未見好轉,可依循相同方式再服用一劑,連續多次服用將見效。

麻黃(二兩陳者,去節),柴胡(三兩),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乾葛(二兩),石膏(五兩碎,綿裹),蔥白根(切一升勿令有青處,青即熱,白即冷。一作桑根皮),豉(七合綿裹,三沸出之)

白話文:

麻黃(陳年兩兩,去除節點) 柴胡(三兩) 黃芩(三兩) 甘草(兩兩,炙烤過) 乾葛(兩兩) 石膏(五兩,搗碎,用棉布包裹) 蔥白根(切一升,不要有綠色部分,綠色部分屬熱,白色部分屬冷。另一版本使用桑樹根皮) 豉(七合,用棉布包裹,沸騰三次後取出)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宿漬藥,明旦先煮麻黃令沸,掠去上沫,然後並諸藥煮取一升七合,分三服,服別相去三食頃,良久覆取汗,汗出以粉拭之。惡寒多,加桂心一兩。忌海藻、菘菜等。

白話文:

取以上八味藥材,切片,用九升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先煮麻黃至沸騰,撈去上層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後,取藥液一升七合,分三服,每次服藥間隔三餐時間。服用後,蓋上被子發汗,發汗後用粉末擦拭身體。如果惡寒較重,可再加入桂心一兩。忌食海藻、白菜等。

又療天行病不即瘥,經四五日,渴引飲,心上急強,手不得近,又不得眠,慌亂,此則是黃,不必得待刺黃始服藥,凡是心強氣急,不得眠臥,服此湯吐即瘥。瓜蒂散方。

瓜蒂(僅量一合熬令似黃,勿令焦),小豆(一合小弱量通按:小弱量者,量人之強弱而增減也)

白話文:

此外,還有治療流行病不見效的,經過四五天,口渴想喝水,心感到急躁和緊繃,手不能靠近身體,也無法入睡,感到慌亂,這是黃疸病。不必等到病人刺痛黃疸部位才開始服藥,凡是心悸氣促、無法入睡的人,服下這種湯藥就會吐出來,然後病就好了。瓜蒂散的配方如下:

上二味,搗篩為散,凡有病如前候,及天行病得四五日不歇,皆宜服此方,以漿飲五合,和散一錢匕,服之二,食久必吐,不吐更與半錢匕服,吐畢即瘥。中男以上,量意斟酌服之。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這兩種藥材,搗碎篩過製成藥粉,凡是出現之前提到的症狀,以及患上時疫超過四五天仍然沒有好轉的,都應該服用這個方劑。用五合米漿沖服一錢匕的藥粉,連服兩劑,不久就會嘔吐,如果沒有嘔吐,再服半錢匕,嘔吐後即可痊癒。中男以上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酌情調整劑量服用。

又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鋸,極渴不能服藥者。宜服干糞湯,一名破棺湯,解大熱方。

陳久幹人糞(一大升)

白話文:

如果是遇到非常嚴重的傳染病,患者乾渴到舌頭像鋸子一樣,而且渴到極點卻無法吞服藥物的情況。適合服用干糞湯,又名為破棺湯,這是用來解除高燒的方劑。

使用陳年乾燥的人糞(約一大升)。

上一味,以沸湯一大升,沃此糞一食久,澄清,瀝取一升,頓服。如渴不止者,又依前法更服。此宜灸,從心厭骨向下一寸半,名巨闕,取患人中指節為寸,灸三十壯。若無心厭骨,則以中指節前量,橫括心上,至歧骨上,兩頭築著骨,當橫量下,以前一寸當中直下,則是巨闕也。(士弱氏曰:同身寸以心鳩尾下至臍折算)

《必效》療天行一二日者方。

麻黃(一大兩去節)

白話文:

第一種藥方:用一升沸水,倒入一團糞便中浸泡很長時間,然後澄清,取清液一升,一次喝完。如果口渴不止,按照前面方法再喝。這種情況適合艾灸,從心胸骨下方一寸半的地方,名為巨闕穴。以患者中指指節為一寸,艾灸三十壯。如果沒有心胸骨,則用中指指節向前量,橫過心窩,直到鳩尾骨上方,兩頭對著骨頭,從橫量線向下,以前一寸處垂直向下,就是巨闕穴。(士弱氏說:以同個人的一寸,從心窩下到肚臍的距離計算)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則著米一匙及豉為稀粥,取強一升,先作生熟湯浴,淋頭百餘碗,然後服前粥,則厚覆取汗,於夜最佳。

白話文:

最後一味藥,用四升水煮沸去掉浮沫,取兩升,去掉藥渣,然後加入一匙米和豆豉,煮成稀粥,取強一升。先用生熟湯(將生薑和大棗放入水中煮沸)洗澡,淋在頭上百餘碗,然後喝前面的稀粥,再用厚被蓋住身體,發汗,最好在晚上服用。

又療天行病經七日以上,熱勢彌固,大便澀秘,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昏亂恍惚,狂言浪語,脈沉細,眾狀之中,一無可救。宜決計服此鱉甲湯方。

白話文:

此外,如果患有流行性疾病超過七天,熱度仍然很高,大便不通,心腹部脹滿,無法進食,精神昏亂恍惚,胡言亂語,脈搏細弱,所有症狀中,沒有任何一種是可以恢復的。應該果斷服用鱉甲湯方。

鱉甲(二兩炙),細辛(二兩),桂心(二兩),白朮(二兩),生薑(四兩),吳茱萸(一兩),白蘚皮(二兩),附子(一兩半炮),枳實(二兩炙),茵陳(二兩),大黃(三兩切)

白話文:

龜殼(兩百克,乾烤) 細辛(兩百克) 桂心(兩百克) 白朮(兩百克) 生薑(四百克) 吳茱萸(一百克) 白蘚皮(兩百克) 烏頭(一百五十克,乾蒸) 枳實(兩百克,乾烤) 茵陳(兩百克) 大黃(三百克,切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五里進一服。忌生蔥、生菜、莧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八升水煮沸至剩二升六合,濾出藥渣,分成三份服用。每次服用間隔如人走五里路。服用期間忌食生蔥、生菜、莧菜、豬肉、桃、李、雀肉等食物。

又療天行十日以上,腹微滿,譫語,或汗出而不惡寒,體重短氣,腹滿而喘,不大便,繞臍痛,大便乍難乍易,或見鬼者。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厚朴(半斤炙),陳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白話文:

如果感染了流行疾病超過十天,出現以下症狀:小腹微脹,胡言亂語,有時出汗但不畏寒,身體沉重,氣短,腹脹伴隨喘氣,大便不通暢,臍周疼痛,大便時而便祕時而通暢,甚至出現幻覺,應使用大承氣湯方。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納大黃,復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煎令三兩沸,適寒溫,分再服,得下者止,不下更服之。(並出第三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先用水一斗,煮兩味藥材,取五升藥汁,去掉渣滓,放入大黃,再煮取二升藥汁,去掉渣滓,放入芒硝,煎煮至沸騰三兩次,趁溫熱時,分兩次服用。便後就停止服用,若無便,再飲用一次。(出自《傷寒論》第三卷,張仲景所著)

《古今錄驗》八毒大黃丸,療天行病三四日,身熱目赤,四肢不舉,產乳後傷寒,舌黃白,狂言妄語;亦療溫病已後,飛屍遁屍,心腹痛,膈上下不通,癖飲積聚,癰腫苦痛,溫中摩痛上諸毒病方。

白話文:

在《古今錄驗》中記載的「八毒大黃丸」,可以治療以下症狀:

  • 天行病(流行性感冒):發病三四天,身體發熱、眼睛發紅、四肢無力
  • 產後傷寒:舌頭黃或白、說胡話
  • 溫病(發燒性疾病)後遺症:心腹疼痛、隔膜上下不通暢、飲酒過度積聚、膿腫劇烈疼痛、溫熱引起的中毒疼痛

藜蘆(二分炙),大黃(三分),硃砂(五分),蜀椒(四分),雄黃(四分研),巴豆(四分去皮,熬),桂心(四分)

白話文:

藜蘆(兩分,炒過) 大黃(三分) 硃砂(五分) 蜀椒(四分) 雄黃(四分,研磨成粉) 巴豆(四分,去皮後熬製) 桂心(四分)

上七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麻子大。飲服三丸,當下,不瘥更服。合時勿令婦人、雞、犬見之。忌生蔥、野豬肉、蘆筍、貍肉、生血物。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拌勻製成丸劑,每丸大小約如麻子。服用時取三丸飲服,當下可見效,若未痊癒,可再服用。製作丸劑時,需避開婦女、雞和狗的視線。服藥期間忌食生蔥、野豬肉、蘆筍、貍肉和生血物。

又牽馬丸,療天行病四五日,下部生瘡,醫所不能療者方。

附子(一枚炮),藜蘆(一兩炙),桂心(一兩),巴豆(一兩去心、皮,熬)

白話文:

這是指「牽馬丸」的配方,用於治療一種傳染病,當病程進行到四五天時,患者下體長出瘡口,一般醫療手段無法治癒的情況。配方成分包括:炮製過的附子一個,炙過的藜蘆一兩,桂心一兩,以及去掉心和皮後再炒過的巴豆一兩。

上四味,搗篩,研巴豆如膏,和散蜜丸,如梧桐子。空腹服二丸。熱在膈上不下,飲半升熱飲,投,吐之後下,下部瘡自瘥,神良。病家嘗牽馬買藥,因名牽馬丸,老小半之,以意消息之。忌野豬肉、生蔥、貍肉、蘆筍等物。

又療若六七日熱盛心煩,狂言見鬼者方。

絞人糞汁,飲數合,服良。(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把人參、白朮、白芍、茯苓四種藥材搗碎篩選,把巴豆磨成膏狀,與散劑和蜜丸,丸子的形狀像梧桐子。空腹服兩丸。如果熱氣在膈肌以上往下不來,喝半升熱水,把藥丸投下去,服後會嘔吐,接著熱氣會往下走,下半身的瘡就會痊癒,效果非常神奇。有位患者曾經牽著馬來買藥,所以這個方子又叫「牽馬丸」。老少都能服用,要根據病情調整用量。服用期間忌食野豬肉、生蔥、狸貓肉、蘆筍等食物。

《近效》療天行三日外,若忽覺心上妨滿堅硬,腳手心熱,則變為黃,不療殺人。秦艽湯方。

白話文:

《近效》這本書中說,感染瘟疫超過三天後,如果突然覺得心中堵悶,有堅硬感,手腳心發熱,接著變黃,不去治療就會死掉。可以使用秦艽湯方來治療。

秦艽(一兩),紫草(一兩),白蘚皮(一兩),黃芩(一兩),梔子(一兩)

白話文:

秦艽(50克),紫草(50克),白蘚皮(50克),黃芩(50克),梔子(50克)

上五味,切,以水一大升半,牛乳一大升,煮取七合,分為二服,老小以意量之,一劑不愈,更吃一劑,試有效。

白話文:

服用五種材料,切片,用一大升半的水和一大升牛奶煮沸,取七分之一。分為兩次服用,無論年老或年幼者,依照個人情況調整用量。一劑藥無效,再服用一劑。試試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