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 (10)
卷第二 (10)
1. 傷寒百合病方七首
病源傷寒百合病者,謂無經絡百脈一宗悉致病也,皆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後不平復,變成斯病也。其狀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得臥,復不得臥,欲出行,而復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時,聞飲食臭,或如強健人,而欲臥,復不得眠,如有寒,復如無寒,如有熱,復如無熱,至朝日苦,小便赤黃,百合之病諸藥不能療,得藥則劇而吐利,如有神靈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脈微數,每尿輒頭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時頭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時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復見,其狀惡寒而嘔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當愈,其狀腹滿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時復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當愈,其狀小便淋瀝難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當愈,各隨其證以療之耳。(並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患有百合病的人,是指身體各經絡百脈都沒有問題,但全身都出現了毛病。這主要是因為傷寒後身體虛弱,大病後沒有完全康復而轉變為這種疾病。
其症狀是:有想吃東西的慾望,但又吃不下去;經常默默地想躺下,又躺不下來;想外出,但又走不動。飲食有時覺得美味,有時又不想吃。聞到飲食的香味,就像健康的人一樣,但想要睡覺時又睡不著。有時感覺發冷,有時又沒有寒意;有時感覺發熱,有時又沒有熱感。直到日出時才感覺不適,小便呈紅色或黃色。
百合病,一般的藥物都無法治療,吃了藥後反而會加重病情,出現嘔吐和腹瀉,好像是被神靈所懲罰一樣。患者的身體就像被捶打過一樣,脈搏微細而數次。每次小便時頭就會痛。這種病一般六十天才會痊癒。
如果在小便時頭不痛,淅淅瀝瀝地小便,像受寒一樣,四十天就會痊癒。如果小便時快捷順暢,但是會頭暈,二十天就會痊癒。
這種病症有的在發病前就有所徵兆,有的在發病四五天後纔出現,有的在發病二十天或一個月後又復發。如果發病時又有惡寒嘔吐的症狀,說明病在上焦,二十三天後就會痊癒。如果發病時腹部脹滿,微有喘氣,大便乾燥,三四天一次大便,有時又會出現輕微的腹瀉,說明病在中焦,六十三天後就會痊癒。如果發病時小便淋漓不暢,說明病在下焦,四十三天後就會痊癒。根據具體證狀進行治療即可。
仲景傷寒論療百合之病,諸藥不能療,若得藥則劇而吐痢,如有神靈所加也,身體仍和,脈微數,每尿時輒頭痛,六十日乃愈,尿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尿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復見者,悉療之。
白話文:
在仲景《傷寒論》中,有一個叫做「百合病」的疾病。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療,但如果找到了正確的藥物,就會出現劇烈的嘔吐和腹瀉,就像神靈加持了一樣。當這些症狀出現時,病人的身體狀況會改善,脈搏細微而頻繁。每次小便時,病人會頭痛,大約60天後頭痛會消失。如果小便時頭痛沒有消失,而是出現淅淅瀝瀝的聲音,那麼大約40天後會好轉。如果小便時沒有任何不適,但出現頭暈,那麼大約20天後會好轉。這個疾病的症狀可能會在病人發病前出現,也可能在發病後4-5天才出現,甚至可能在發病20天或一個月後再次出現。對於這些情況,都能夠通過治療得到痊癒。
又發汗已更發者,百合知母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
白話文:
如果已經發過汗之後又再次發汗的,應該使用百合知母湯來調理。
所需藥材為:百合七個,掰開;知母三兩。
上二味以泉水洗,先漬百合經一宿,上當白沫,瀉卻其汁,更以好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置之一處,別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之。(小品千金同)
又下之已更發者,百合滑石代赭湯主之方。
白話文:
將百合和知母用泉水清洗。先將百合浸泡一夜,去掉浮沫,倒掉汁液。再用二升好的泉水煮百合,取一升,過濾雜質。把百合汁液放在一邊。另外用二升泉水煮知母,取一升,過濾雜質。將百合汁液和知母汁液混合,煮取一升半,溫熱後服用。(《小品千金方》中也有記載)
百合(七枚擘以泉水漬一宿上當白泔出去之),滑石(三兩碎),代赭(如彈丸一枚碎)
白話文:
百合:
- 取七片百合,用泉水浸泡一晚。
- 次日將百合取出,用清米湯洗淨。
滑石:
- 取三兩滑石,搗碎。
代赭:
- 取一粒如彈珠大小的代赭,搗碎。
上三味先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置一廂,又以泉水二升,煮和二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千金小品同)
又吐之已更發者,百合雞子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
白話文:
開始使用泉水兩升煮百合,取出一升,去掉沉澱物,放在一旁。再使用泉水兩升煮另外兩種藥材,取出一升,去掉沉澱物,和百合湯合併,再煎煮到剩下約一升半,分成兩次服用。(與《千金小品》相同)
上一味依前法,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扣雞子一枚,取中黃納百合湯中攪,令調溫再服之。(千金同)
又不吐不下不發汗,病形如初,百合生地黃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
白話文:
與上一份藥方相同的用法,用泉水兩升煮沸後取一升,過濾去渣,敲破一個雞蛋,取出蛋黃放入百合湯中攪拌,讓溫度適中後再服用。(《千金方》中記載相同)
上一味依前法,漬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生地黃汁一升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溫分再服,一服中病者,更勿服也。大便當出惡沫。(千金小品並同)
又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白話文:
照前面相同的方式,將上一味藥材浸泡在兩升泉水中,煮到剩下的一升,再加入生地黃汁一升,這兩味藥汁混合後,再煮到剩下的一升半。趁溫熱時,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服下一次後病情有所好轉,就不要再服用。大便會排出惡臭的泡沫。(《千金小品》中也有記載)
以漬百合水洗身法,其後千金方中一味是,後服栝蔞牡蠣散,其次則是。(並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用浸泡百合花的水來洗澡,之後《千金方》中的第一帖方子就是這個;之後服用栝樓牡蠣散,其次就是這個方子。(都出現在第十七卷中)
小品凡百合病見於陰而以陽法攻之,其陰不得解也,復發其汗,此為逆,其病難治,見於陽而以陰法攻之,其陽不得解也,復下之,其病不愈。
千金百合病經一月不解變成渴者方。
百合根(切一升)
白話文:
凡是百合病,表現為陰證,卻用陽法治療,陰證無法解除,還會加重出汗,這是逆療法,病難以治癒。表現為陽證,卻用陰法治療,陽證無法解除,還會腹瀉,病不會好。
上一味,以水一斗漬一宿,以汁洗病人身也,洗身訖食白湯餅。(今餺飥也)勿與鹽豉也,渴不瘥,可用栝蔞根並牡蠣等分為散,飲調方寸匕,日三服。(小品張仲景方同)
白話文:
第一味藥方,用一斗水浸泡一晚,用汁液清洗病人的身體。清洗完身體後,食用清湯和餅(一種古代食品,類似於今天的麵條)。不要加鹽和醬。如果口渴症狀沒有改善,可以用栝蔞根和牡蠣等量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湯調服一指寸的量,每天服用三次。(《小品方》中張仲景的方子與此類似)
又療百合病變而發熱者方。
滑石(三兩),百合根(一兩炙)
上二味末之飲下方寸匕,日三,微利者止勿服之,熱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澀,臍下堅急。
又百合病變腹中滿痛者方。
但服百合根,隨多少熬令色黃,末之飲調方寸匕,日三,滿消痛止。(小品同並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針對百合病轉而發熱的患者,可用滑石三兩、百合根一兩(炙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若出現輕微腹瀉,則停止服用。發熱退去後即可停藥。另有記載,此方可治百合病導致的小便赤澀、臍下堅硬疼痛。
若百合病發展成腹脹疼痛,則單獨服用百合根,根據病情適量熬煮至呈黃色,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直到腹脹消失,疼痛止息。
2. 傷寒狐惑病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狐惑之病其氣如傷寒,嘿嘿但欲臥目瞑不得眠,起臥不安,蝕於喉咽者為惑,蝕於陰者為狐,狐惑之病並惡飲食,不欲聞飲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其聲嗄,蝕於下部其咽乾,蝕於上部,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苦參湯淹洗之,蝕於肛外者,雄黃熏之。
又瀉心湯,兼療下利不止,心中愊愊堅而嘔,腸中鳴者方。
白話文:
根據《傷寒論》,狐惑症狀類似傷寒,但患者會哼哼唧唧地想要躺下,眼睛閉著但無法入睡,起來或躺下都坐立不安。症狀侵蝕到喉嚨稱為「惑」,侵蝕到陰部稱為「狐」。狐惑症狀會伴隨著厭惡飲食、不想聞到食物的味道。患者的面色會忽紅忽黑忽白,侵蝕到上部會導致聲音嘶啞,侵蝕到下部則會導致咽喉乾燥。侵蝕到上部的,可以用瀉心湯治療;侵蝕到下部的,可以用苦參湯沖洗;侵蝕到肛門外部的,可以用雄黃燻蒸。
半夏(半升洗),黃芩(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黃連(一兩),甘草(四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半夏(洗淨,半升)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黃連(一兩) 甘草(四兩,炙用) 大棗(十二枚,剝開)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服。忌豬肉冷水菘菜海藻羊肉餳。(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把上述七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六升藥液。分成三碗服用,每天三次。忌食豬肉、冷水、菘菜、海藻、羊肉和餳(未發酵的麵團)。(出自《千金要方》卷六)
又雄黃熏法,兼主䘌病。
雄黃一物研末,以兩筒瓦合之燒,以熏下部。
千金療狐惑,薰草黃連湯方。
黃連(四兩去皮),薰草(四兩)
上二味切,以白漿一斗漬之一宿,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二服。忌豬肉冷水。(小品同)
白話文:
除了用雄黃熏蒸來治療婦女病之外,還有個針對狐惑病的熏蒸療法,就是用黃連湯來熏。這個方法需要將四兩去皮的黃連和四兩薰草切碎,泡在白漿裡浸泡一夜,然後煮成兩升,去渣後分兩次服用。這個方法禁忌食用豬肉和冷水。
又其人脈數無熱微煩,嘿嘿但欲臥,汗出,得之三四日,眼赤如鳩眼者,得之七八日,其四眥黃黑,能食者,膿已成也,療之方。
白話文:
此外,如果患者脈搏數量正常,沒有發熱或輕微煩躁,只覺得昏昏沉沉想睡覺,並出汗,得了三、四天後,眼睛發紅像鴿子眼;得了七、八天後,四個眼角發黃變黑,還能吃東西,說明膿液已經形成了,此時可以採取以下治療方法。
以赤小豆三升漬之,令生牙足復干之加當歸三兩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小品同出第十卷中此本仲景方)
白話文:
用赤小豆三升浸泡藥物,等發芽後曬乾。再加入三兩當歸研磨成粉末,以一勺藥粉加入漿水中服用,一天三次。(小品同出本草綱目第十卷,此方出自仲景)
凡病形不可炙,因火為邪,散走血脈,傷脈尚可,傷臟則劇,井輸穴腫,黃汁自出,經絡外爛,肉腐為癰膿,此為火疽,(七居反)醫所傷也,凡微數之脈,慎不可炙,因火為邪,即致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白話文:
凡是身體虛弱,不宜使用艾灸治療,因為火是邪氣,會散佈在經脈中,傷害經脈還好,但若傷到內臟則病情嚴重。艾灸穴位時,如果穴位腫脹、流出黃色的液體、經絡潰爛、肉壞流膿,這叫做火癰,是醫生用火傷所致。凡是脈象細數的病人,不可貿然艾灸,因為火是邪氣,會導致煩躁嘔吐、追逐虛火,使血氣散亂在脈中。儘管火氣很小,但內部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灼傷骨頭、損傷筋脈,血液難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