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一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5)

1. 崔氏方一十五首

前胡(八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干棗(十一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古今錄驗同,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今詳此方治寒疝腹痛恐性涼耳合用仲景柴胡桂薑湯今崔氏用之未知其可也)

又療傷寒或始得至七八日不大便,或四五日後不大便,或下後秘塞者,承氣湯方。

厚朴(炙),大黃(各三兩),枳實(六片炙)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體強者服一升,羸者服七合,得下必效止。(範汪同)

又若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亦令人錯語,若秘而錯語者,宜服承氣湯,通利而錯語者,宜服下四味黃連除熱湯,承氣湯舊用芒硝,余以有毒故去之,用之數年,安穩得下良,既服湯亦應外用生薑兌,(讀作銳下同)使必去燥糞,若服湯兼兌而並不得下者,可依本方加芒硝一兩。

又姜兌法

削生薑如小指,長二寸,鹽塗之,納下部中,立通。

又方

以豬膽灌下部,用亦立通。(張仲景傷寒論云豬膽和法醋少許灌穀道中)

又前軍督護劉車者,得時疾三日已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余思作此黃連解毒湯方。

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進粥,於此漸瘥,余以療凡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皆佳,傳語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此湯療五日中神效。忌豬肉冷水。

又大前胡湯,療傷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方。(胡洽云出張仲景)

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枳實(八片炙),芍藥(四兩),黃芩(三兩),干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忌羊肉餳等物。(古今錄驗同,張仲景用柴胡不用前胡本云加大黃二兩不加大黃恐不名大柴胡湯)

又凡少陰病寒多表無熱,但苦煩憒,默默而極不欲見光,有時腹痛,其脈沉細而不喜渴,經日不瘥,舊用四順湯,余怪其熱,不甚用也,若少陰病下利而體猶有熱者,可服黃連龍骨湯,若已十餘日而下利不止,手足徹冷,及無熱候者可服增損四順湯方。(黃連龍骨湯見第三卷天行中)

甘草(二兩炙),人參(二兩),龍骨(二兩),黃連,乾薑(各二兩),附子(中形者一枚炮去黑皮)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復作,甚良,若下而腹痛,加當歸二兩,嘔者加橘皮一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又療少陰病二十日後下不止,可服陟釐丸,浩京方。

陟釐(四兩不用鹹者),當歸(四兩),漢防己(三兩),黃連(三兩),紫石英(別搗末細研二兩),豉(三升),厚朴(二兩炙),苦酒(五升)

白話文:

崔氏方一十五首

前胡湯

藥材:前胡(八兩),半夏(半升,洗過),生薑(五兩),黃芩、人參、甘草(炙過,各三兩),乾棗(十一枚,掰開)。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分四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羊肉、麥芽糖、海藻和菘菜。

(古今錄驗記載相同。張仲景的方子用柴胡而不用前胡,這裡詳述這個方子,認為它治療寒疝腹痛,可能是因為藥性偏涼。應該搭配張仲景的柴胡桂薑湯,但崔氏用此方,不知是否合適。)

承氣湯

針對傷寒,或剛開始病發到七八天沒有大便,或四五天後沒有大便,或腹瀉後又便秘的人,可以使用承氣湯。

藥材:厚朴(炙過)、大黃(各三兩),枳實(炙過,六片)。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沸,取二升藥液。體質強壯的人服用一升,體質虛弱的人服用七合。服藥後如果排便順暢,就會見效。

(範汪的記載相同)

針對燥糞引起的錯語及熱盛錯語

如果胃中有乾燥的糞便,會導致說胡話,正值熱盛也會說胡話。如果因為便秘而說胡話,應該服用承氣湯來疏通腸道;如果腹瀉後還說胡話,應該服用黃連除熱湯。以前承氣湯用芒硝,但我覺得芒硝有毒,所以去掉了,改用其他藥材,用了很多年,效果很好。服藥後,應該外用生薑汁塗抹肛門,使乾燥的糞便排出。如果服藥並外用生薑汁都不能排便,可以按照原方加入一兩芒硝。

姜汁灌腸法

將生薑削成小指大小、二寸長的形狀,塗上鹽,塞入肛門,可以立即通便。

豬膽灌腸法

將豬膽汁灌入肛門,也可以立即通便。

(張仲景《傷寒論》記載:用少量醋與豬膽汁混合,灌入肛門。)

黃連解毒湯

前軍督護劉車患時疫,三天後出汗病解,但因飲酒病情復發,感到煩悶、乾嘔、口渴、呻吟、說胡話、無法入睡。我因此想到使用黃連解毒湯。

藥材: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

做法: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沸,取二升藥液,分兩次服用。第一次服用後眼睛會明亮,第二次服用後可以喝粥,之後病情就會逐漸好轉。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熱盛引起的煩躁、嘔吐、呻吟、說胡話、失眠等症狀,效果都很好。我告訴其他人用這個方子,也都很有效。這個方子直接解熱毒,消除酷熱,即使不是因為飲酒而病情加重的,也可以使用,五天內就能見效。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和冷水。

大前胡湯

治療傷寒八九天不癒,胸腹脹滿,身體疼痛,體內外都有熱,煩躁嘔吐不安等症狀。

藥材:前胡(半斤),半夏(洗過,半升),生薑(五兩),枳實(炙過,八片),芍藥(四兩),黃芩(三兩),乾棗(十二枚,掰開)。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服藥期間忌食羊肉、麥芽糖等食物。

(古今錄驗記載相同。張仲景的方子用柴胡而不用前胡,原本說要加大黃二兩,如果不加大黃,就不能稱為大柴胡湯。)

少陰病寒證及下利

凡是少陰病,寒症多,體表沒有熱,但感到煩躁、意識模糊,不喜歡見光,有時會腹痛,脈象沉細,不口渴,病情持續不癒。以前用四順湯,但我認為它太過溫熱,所以很少用。如果少陰病腹瀉,但身體仍有發熱,可以服用黃連龍骨湯;如果病程已經十多天,腹瀉不止,手腳冰涼,沒有發熱的跡象,可以服用增減後的四順湯。

黃連龍骨湯

藥材:甘草(炙過,二兩),人參(二兩),龍骨(二兩),黃連、乾薑(各二兩),附子(中等大小,炮製過,去黑皮)。

做法: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沸,取二升藥液,分兩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次服用,效果很好。如果腹瀉且腹痛,可以加入當歸二兩;如果嘔吐,可以加入橘皮一兩。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豬肉和冷水。

陟釐丸

治療少陰病二十多天後腹瀉不止,可服用陟釐丸。

藥材:陟釐(四兩,不要用鹹的),當歸(四兩),漢防己(三兩),黃連(三兩),紫石英(單獨搗成細末,兩兩),豆豉(三升),厚朴(炙過,二兩),苦酒(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