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五 (11)
卷第二十五 (11)
1. 下痢食完出及上入下出方一首
範汪溫中湯,療寒下食完出方。
甘草(炙),乾薑(各三兩),蜀椒(八十枚汗),附子(一枚炮)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為再服。若嘔納橘皮半兩,小與老皆取服之良。(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範汪溫中湯,治療因寒冷導致的下痢,而且吃完東西就拉出來的藥方。
藥材:
炙甘草、乾薑,各三兩,蜀椒,八十枚(稍微炒過),附子,一枚(炮製過)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兩升水煮,煮到剩下一升,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想吐,可以加入半兩橘皮一起煮。無論大人小孩,服用這個藥方都有效。 (出自第十五卷中)
2. 下痢腸滑方三首
範汪苦酒白丸,療赤白滯下,腸已滑,日數十行者方。
女萎,半夏(洗各二兩),附子(炮),藜蘆(炙去頭各一兩)
上四味搗合下篩,和以十年苦酒,頓丸如梧子,若有下者,飲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出第十五卷中)
集驗療下痢腸滑,飲食及服藥皆完出。豬肝丸方。
豬肝(一斤煮焙乾),黃連,阿膠(炙),烏梅肉(各二兩),胡粉(七棋子)
上五味搗下篩,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稍加,亦可散服。(葛氏文仲胡洽同肘後云亦可散服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下痢絞痛,腸滑不可差方。
黃連(六兩),阿膠,鼠尾草,當歸,乾薑(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酒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若熱不絞痛,去乾薑加當歸,以水煮之。(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下痢腸滑方三首
範汪苦酒白丸,治療赤痢、白痢,以及腸道已經滑脫,一天腹瀉數十次的情況。
藥方組成: 女萎、半夏(洗淨,各二兩)、附子(炮製過)、藜蘆(炙燒去除頭部,各一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混合,過篩,用放置十年的苦酒調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如果開始腹瀉,服用三丸,一天三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稍微增加劑量。(出自《外台秘要》第十五卷)
集驗豬肝丸,治療腹瀉,腸道滑脫,吃下去的食物和藥物都原封不動地排出來的情況。
藥方組成: 豬肝(一斤,煮熟後烘乾)、黃連、阿膠(炙燒過)、烏梅肉(各二兩)、胡粉(七棋子大小)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用酒送服十五丸,大小如梧桐子,一天三次,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也可以直接服用藥散。(葛氏文仲、胡洽《肘後備急方》也說可以直接服用藥散,出自《外台秘要》第四卷)
千金方,治療腹瀉,伴隨絞痛,腸道滑脫難以治癒的情況。
藥方組成: 黃連(六兩)、阿膠、鼠尾草、當歸、乾薑(各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七升酒煮到剩三升,過濾藥渣,溫服,分三次服用。如果發熱但沒有絞痛,則去除乾薑,加入當歸,改用水煮。(出自《外台秘要》第十五卷)
3. 大注痢及赤白困篤腸滑方二首
深師卒大注痢,及赤白滯下。困篤欲死,腸已滑方。
乾薑(二兩生者焙),黃柏,石榴皮(各一兩),阿膠(二兩半),淡豉(一升),前胡(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三合,去滓,內膠,頓服,不差,更作,無毒,宜老小羸人,稍稍服之。此湯兼療傷寒大下,及赤白困篤,亦皆主之。(出第二十六卷中)
範汪療得病羸劣,服藥不愈,因作腸滑,下痢膿血,日數十行,復中絞痛,身熱如火,頭痛如破,其脈如澀方。
黃連(四兩),苦參(二兩),阿膠(一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服二合,日三,少少益至半升,服湯盡者復合,以愈為度,曾試驗。(古今錄驗同)
白話文:
大注痢及赤白困篤腸滑方二首
有位醫師突然得了嚴重的腹瀉,以及赤痢、白痢交替出現,病況危急到快要死了,而且腸道已經滑脫不受控制。
這個藥方需要:
乾薑(用生的烘焙過,二兩),黃柏,石榴皮(各一兩),阿膠(二兩半),淡豆豉(一升),前胡(四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三升水煮成三合,去除藥渣,再加入阿膠,一次全部喝完。如果沒有好轉,就再煮一次服用。這個藥方沒有毒性,適合老人小孩、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少量多次服用。這個湯藥不僅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嚴重腹瀉,還可以治療赤白痢疾引起的危急狀況,都非常有效。(出自第二十六卷)
範汪治療一個身體虛弱,久病不癒,導致腸道滑脫,下痢膿血,每天排便幾十次,又伴隨絞痛,全身發熱像火燒,頭痛欲裂,脈象又澀的病人,所用的藥方是:
黃連(四兩),苦參(二兩),阿膠(一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一斗水煮成二升,去除藥渣,調整湯藥溫度,每次服用二合,一天服用三次,可以慢慢增加到半升,直到喝完。如果沒有好,可以再煮來服用,直到痊癒為止。這個藥方曾多次試驗,非常有效。(古今錄驗也有記載)
4. 痢兼渴方二首
病源夫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藏腑,藏腑虛受風邪,邪入於腸胃故痢,痢則津液空竭,藏腑虛燥。故痢而兼渴也,渴而引飲,即痢不止,翻溢水氣,脾胃已虛,不能克消水,水氣流溢,浸漬肌肉。則變成腫也。(出第十七卷中)
必效療痢兼渴方。
麥門冬(三兩去心),烏梅(二大枚)
上二味,以水一大升者,煮取強半,絞去滓,待冷,細細嚥之,即定,仍含之。(出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熱渴痢方。
冬瓜(一枚)
上一味,以黃土厚一尺,火炮,穩約以水爛去土淨洗,絞取服之。
白話文:
痢疾合併口渴的兩種藥方
病因:人體從食物中攝取的精華,會轉化為血液、氣和津液,用來滋養臟腑。如果臟腑虛弱,受到風邪侵襲,邪氣進入腸胃就會導致痢疾。痢疾會使津液耗竭,導致臟腑乾燥。因此,才會出現痢疾又合併口渴的症狀。如果口渴就一直喝水,痢疾就無法停止,反而會讓水氣逆流,因為脾胃已經虛弱,無法消化水分,水氣流竄到身體各處,就會變成水腫。(出自第十七卷中)
必定有效的治療痢疾兼口渴的藥方
麥門冬(三兩,去除內心),烏梅(兩大顆)
以上兩味藥,加水一大升煮到剩下一半多一點,濾掉藥渣,放涼後慢慢吞服,就能止住症狀,並可以含在口中。(出自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治療熱性口渴痢疾的藥方
冬瓜(一個)
將冬瓜用黃土厚厚地包裹起來,用火烤,等冬瓜軟爛後,用水洗淨土,絞汁服用。
5. 許仁則痢方七首
許仁則云,此病有數種,有水痢,有谷痢,有血痢,有膿痢,有膿血相和痢者,有腸澼痢,其水痢者,本由脾氣熱,消穀作水,穀氣不得消,便生此痢,谷痢者,由脾氣冷,穀氣不消。而生此痢,血痢者,由毒熱在腹,血流入腸,致有此痢,膿痢者,由積冷所致,膿血相和痢者,由冷熱相擊,便致此痢,腸澼痢者,由積冷在腸。腸間垢涕不能自固,便有此痢,色數雖多,其源則一,皆緣飲食不節,將息失宜也。
又水痢之候,心腹甚痛,食無妨,但食後即痢,食皆化盡,唯變作水穀無期度,多食多下,少食少下,有此伏者,宜依後黃芩等五味散服之方。
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兩),黃耆(四兩),龍骨(六兩)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二服,稍稍加至二三匕,服差乃止。
又谷痢之候,痢無期度,食不消化,腹痛,每過冷便發,有此疾候者,宜依後附子等五味散主之方。
附子(炮),細辛,白朮(各五兩),乾薑(四兩),神麯(一升)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血痢之候,小腹絞痛,無期度食,不住如水,但兼血而下,有此患者。宜依後方。
犀角五味散方。
生犀角(末五兩),阿膠(炙四兩),黃柏(四兩),艾葉,乾薑(各三兩一作干藍)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膿痢之候,腹亦刺痛,食亦不大稀,但大便兼膿,遇冷而劇,有此候者,宜依後神麯等五味散服之良。
曲末(一升),乾薑(六兩),丁香,豆蔻(各四兩),高良薑(五兩)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膿血相和痢候,食不甚稀,每出膿血,與食相兼,腹亦小痛,有此候者,宜依後黃耆等五味散服之方。
黃耆(六兩),赤石脂(八兩),厚朴(五兩炙),乾薑,艾葉(炙各二兩)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腸澼痢候,食稀或稠,便但似膿,每便極滑,痢有常期,有如此者,宜依後豆蔻子等八味散服之方。
豆蔻子,丁香(各三兩),細辛,附子(炮),乾薑(各四兩),人參,黃耆(各五兩),赤石脂(六兩)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前件諸痢,患無新舊,如藥療之,蹔差還發,此即縱以新藥止之。終存其根,本由腸胃中冷熱不調,病根固結,必須湯藥滌之,以泄病勢,痢後更以藥物補助之,有此候者,宜依後附子等六味湯以利之。後服高良薑十味散以補之方。
附子(炮),細辛,甘草(炙),人參(各二兩),乾薑(三兩),大黃(五兩)
上藥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分溫三服,服如人行十里久,一服此湯,當得快利,利中有惡物如魚腦狀,或如桃李,但異於常利,勿怪之,將息經三四日。宜合後高良薑等十味散服之方。
高良薑,細辛,黃耆,白朮,苦參(各五兩),丁香(二兩),人參,乾薑(各四兩),豆蔻子(三兩),赤石脂(六兩)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匕。(並出上卷中)
白話文:
許仁則說,這種拉肚子的病有很多種,有拉水便的、有拉未消化食物的、有拉血便的、有拉膿便的、有拉膿血混合便的、還有腸道痙攣導致的痢疾。拉水便的,主要是因為脾胃太熱,消化食物時會產生水,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就導致拉水便;拉未消化食物的,是因為脾胃虛寒,食物無法消化而導致;拉血便的,是因為腹部有熱毒,血流到腸道裡引起的;拉膿便的,是由於體內積寒導致的;拉膿血混合便的,是因為體內寒熱交戰而造成的;腸道痙攣導致的痢疾,是因為腸道內積寒,腸道內的污垢無法固定,所以導致腹瀉。雖然拉肚子的表現有很多種,但根源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生活作息不正常引起的。
另外,拉水便的症狀,是心腹非常疼痛,吃飯沒有問題,但是一吃完飯就拉肚子,食物都消化成水,拉出的都是水和未消化的食物,沒有規律。吃得多就拉得多,吃得少就拉得少。有這種情況的,可以服用下面黃芩等五味藥散的方子。
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兩)、黃耆(四兩)、龍骨(六兩)。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等病好了就停止服用。
另外,拉未消化食物的症狀是,拉肚子沒有規律,食物不消化,肚子痛,每次遇到寒冷就會發作。有這種症狀的,可以服用下面附子等五味藥散的方子。
附子(炮製過)、細辛、白朮(各五兩)、乾薑(四兩)、神麯(一升)。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拉血便的症狀是,小腹絞痛,拉肚子沒有規律,拉出來的像水一樣,但是帶有血。有這種症狀的,可以服用下面犀角五味散的方子。
生犀角粉末(五兩)、阿膠(炙烤過四兩)、黃柏(四兩)、艾葉、乾薑(各三兩,也有說是乾藍的)。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拉膿便的症狀是,肚子也會刺痛,拉出來的便便不是很稀,但是大便裡帶有膿液,遇到寒冷會更嚴重。有這種症狀的,可以服用下面神麯等五味藥散的方子。
曲末(一升)、乾薑(六兩)、丁香、豆蔻(各四兩)、高良薑(五兩)。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拉膿血混合便的症狀是,拉出來的便便不是特別稀,但是每次都帶有膿和血,和食物混合在一起,肚子也微微有點痛。有這種症狀的,可以服用下面黃耆等五味藥散的方子。
黃耆(六兩)、赤石脂(八兩)、厚朴(炙烤過,五兩)、乾薑、艾葉(炙烤過,各二兩)。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腸道痙攣導致的痢疾,拉出來的便便有時稀有時稠,但是看起來像膿液,每次拉肚子都很滑,拉肚子有規律性。有這種症狀的,可以服用下面豆蔻子等八味藥散的方子。
豆蔻子、丁香(各三兩)、細辛、附子(炮製過)、乾薑(各四兩)、人參、黃耆(各五兩)、赤石脂(六兩)。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前面說的各種拉肚子,不管時間長短,如果吃藥後,暫時好轉又復發,這就是說,即使吃了新的藥物控制,病根還是存在。根本原因是因為腸胃中寒熱不調,病根固結,必須用湯藥來清理,排出病邪。拉肚子好轉後,再用藥物來輔助調理。有這種情況的,可以服用下面附子等六味湯藥來清理腸道,之後再服用高良薑十味藥散來調理身體。
附子(炮製過)、細辛、甘草(炙烤過)、人參(各二兩)、乾薑(三兩)、大黃(五兩)。
把上面的藥材切碎,用水七升煮到剩兩升四合,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服用後就像走了十里的路,服用這藥後,應該會腹瀉,拉出來的東西可能像魚腦,也可能像桃李,但和普通的腹瀉不一樣,不要驚慌,休息三四天。之後,服用下面高良薑等十味藥散的方子。
高良薑、細辛、黃耆、白朮、苦參(各五兩)、丁香(二兩)、人參、乾薑(各四兩)、豆蔻子(三兩)、赤石脂(六兩)。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溫水送服,開始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兩次,慢慢增加到兩三小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