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三 (11)
卷第十三 (11)
1. 傳屍方四首
獺肝(一具破干炙),鱉甲(一枚炙),野貍頭(一枚炙),紫菀(四分),漢防己(一兩半),蜀漆(洗),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搗篩以成煉烊。羊腎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冷和丸藥如梧子大。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飲下之。其藥合和訖。分一分頭邉著。一分懸門額上。一分系臂上。先服頭邉。次服臂上。次服門上者。大驗。忌海藻菘菜莧菜。
又灸法。
立腳於系鞋處橫紋。以手四指於文上量脛骨外。逼脛當四指中節按之。有小穴。取一縷麻刮令薄。以此麻緩繫上灸。令麻縷斷。男左女右。患多減。
又方
青羚羊肺(一具破於布上干之),莨菪子(一升絹袋盛),醋(一升),同漬經三日出。各於布上曝之。令至干。微火熬莨菪子。各搗篩和以蜜丸如梧子。服三丸。加至四丸。
地骨皮,白薇,芍藥,甘草,犀角,升麻,茯神,麥門冬,黃芩,桔梗,枳實,大黃,前胡,茯苓,天門冬,生薑,桑根白皮,羚羊角,當歸,柴胡,硃砂,芎藭,鱉甲,蜀漆,知母,石膏,常山,烏梅,香豉,黃耆,地黃,橘皮
以上並可詳度病狀用之。(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傳屍方四首
藥方一
取一隻曬乾並烤過的獺肝、一片烤過的鱉甲、一個烤過的野狸頭,加上紫菀四分、漢防己一兩半、洗過的蜀漆、去心的麥門冬、烤過的甘草各一兩,將這八味藥材搗碎過篩,煉製成膏狀。另外,取羊腎脂二分,加上蜂蜜一分,一起融化,冷卻後和入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可增至十五丸,每日兩次,用飲品送服。藥丸製成後,分三份,一份放在頭邊,一份掛在門楣上,一份繫在手臂上。先服用頭邊的,再服用手臂上的,最後服用門楣上的,效果顯著。服用此藥期間,忌食海藻、白菜、莧菜。
灸法
在腳繫鞋帶處的橫紋上,用手四指在橫紋之上量脛骨外側,手指的中節位置逼近脛骨時按壓,會找到一個小穴位。取一縷麻線刮薄,用麻線鬆鬆地繫在穴位上進行艾灸,直至麻線燒斷。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這樣可以減輕病情。
藥方二
取一隻破開後在布上曬乾的青羚羊肺、一升用絹袋裝的莨菪子、一升醋,三者一同浸泡三天後取出,分別在布上曝曬至乾。再用微火熬煮莨菪子,然後將羚羊肺和莨菪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可增至四丸。
藥方三
地骨皮、白薇、芍藥、甘草、犀角、升麻、茯神、麥門冬、黃芩、桔梗、枳實、大黃、前胡、茯苓、天門冬、生薑、桑根白皮、羚羊角、當歸、柴胡、硃砂、芎藭、鱉甲、蜀漆、知母、石膏、常山、烏梅、香豉、黃耆、地黃、橘皮。
以上這些藥材,可以根據病情輕重來選擇使用。(以上內容皆出自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