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五 (10)
卷第二十五 (10)
1. 休息痢方五首
病源休息痢者,胃管有停飲,因痢積久,或冷氣,或熱氣乘之,氣動於飲,則飲動而腸虛受之。故為痢也,冷熱氣調,其飲則靜,而痢亦休也,腸胃虛弱,易為冷熱,其邪氣或動或靜,故其痢乍發乍止,謂之休息痢也。(出第十七卷中)
肘後療休息痢方。
黃連(切),龍骨(如鴨子大一枚),膠(如掌大炙),熟艾(一把)
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納膠,膠烊分再服,濃煮乾艾葉亦佳,又當煮忍冬米和作飲,飲之。
又方
乾地榆(一斤),附子(一兩炮)
上二味,以酒一斗漬五宿,飲一升,日三服,盡更作。
又方
龍骨(四兩)
上一味,搗如小豆,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為五服,又以米飲和為丸,服十丸。(文仲同並出第二卷中)
文仲葛氏若久下經時不愈者,此名為休息下,療之方。
取大骨
上一味,炙令黃焦,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三愈。(肘後備急同)
胡洽曲柏丸,療數十年休息痢下,不能食,消穀下氣,療虛羸方。
麥柏(炒),曲(炒各一升),附子(炮),桂心,烏梅肉(各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
上七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食前飲服十丸,日三,稍稍增之。(肘後備急同並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休息痢這種病,是因為胃部積存了未消化的液體,加上痢疾拖久了,或是受到寒氣、熱氣的侵襲,這些氣會擾動積存在胃裡的液體,導致液體流動,虛弱的腸道就承受不住,所以就產生痢疾。當寒氣、熱氣平息後,積存的液體也安定下來,痢疾自然就會停止。但如果腸胃虛弱,很容易受到寒熱之氣的影響,這些邪氣時而活動、時而靜止,所以痢疾就時發時停,這就是所謂的休息痢。
治療休息痢的藥方:
黃連(切片)、龍骨(約鴨子大小一塊)、阿膠(約手掌大小,炙烤過)、熟艾(一把)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五升水,先煮黃連、龍骨和熟艾,取二升藥液去渣,再放入阿膠融化,分兩次服用。濃煮乾艾葉效果也很好,還可以煮忍冬米當作飲料喝。
另一個藥方:
乾地榆(一斤)、炮附子(一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一斗酒浸泡五天,每次喝一升,每天三次,喝完再製作。
又一個藥方:
龍骨(四兩)
將龍骨研磨成小豆大小,加入五升水煮成二升半,放涼後分五次服用。也可以將龍骨磨成粉,和米湯製成藥丸,每次服用十丸。
文仲和葛氏認為,如果拉肚子久治不癒,就是休息痢,治療方法是:
取大骨
將大骨炙烤至焦黃,搗成粉末,每次用一小匙,用溫水送服,每天三次即可痊癒。
胡洽的曲柏丸,可以治療數十年休息痢,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部脹氣、體虛消瘦:
炒麥芽、炒神曲(各一升)、炮附子、桂心、烏梅肉(各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溫水送服十丸,每天三次,可以慢慢增加用量。
2. 腹肚不調痢一首
廣濟療冷熱不調痢膿水方。
人參,乾薑,枳實(炙各四分),厚朴(炙),龍骨,赤石脂,黃連,苦參(各六分),黃芩(五分)
上九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大豆十五丸,日二漸加。(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寒熱不調引起的痢疾,症狀有膿血。
藥方組成:人參、乾薑、枳實(炙過)、厚朴(炙過)各四分,龍骨、赤石脂、黃連、苦參各六分,黃芩五分。
製藥方法:將以上九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大豆。
服用方法:空腹時用酒送服十五顆藥丸,每日服用兩次,可逐漸增加藥量。
3. 泄痢不禁不斷及日數十行方三首
集驗結腸丸,療熱毒下不斷,不問久新悉療之方。
苦參,橘皮,獨活,阿膠(炙),芍藥,乾薑,黃柏,甘草(炙),鬼臼(各四分)
上九味搗篩,蜜與膠共烊以和丸,並手捻作丸如梧子,曝燥,以飲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加,此方亦療諸疰下,及卒下悉效。
又禪脾丸,療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方。
附子(炮一兩),蜀椒(汗一兩),桂心(二兩),赤石脂,黃連,人參,乾薑,茯苓,大麥柏,陳面(炒),石斛,當歸(各二兩),鍾乳(三兩研)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以酒服十丸如梧子,日三,稍稍加之。(出第四卷中)
文仲療五勞及飽食房室傷胃,令人大便數,至溷而不能便,日數十行,劇者下血,並婦人產後余疾,腹絞痛方。
附子(一枚炮)
上一味,以豬脂如雞子黃大,煎附子裂為候,削去上黑皮,搗篩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三丸,日三,稍加,可至十丸,當長服之,永不痢。(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集驗結腸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因熱毒引起的持續腹瀉,無論是新發或舊疾都有效。
藥材包含:苦參、橘皮、獨活、阿膠(炙烤過)、芍藥、乾薑、黃柏、甘草(炙烤過)、鬼臼,各取四分。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和烊化的阿膠混合,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曬乾。每次用溫開水服用十丸,一天三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稍微增加劑量。這個藥方也能治療各種因為體虛引起的腹瀉,以及突然發生的腹瀉,效果都很好。
禪脾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導致腹瀉不止、飲食不消化、腹部雷鳴絞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附子(炮製過,一兩)、蜀椒(去汗,一兩)、桂心(二兩)、赤石脂、黃連、人參、乾薑、茯苓、大麥芽、陳麵(炒過)、石斛、當歸(各二兩),以及鍾乳石(三兩,研磨成粉)。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用酒送服十丸,藥丸如梧桐子大小,一天三次,可以稍微增加劑量。(出自第四卷)
文仲治五勞腹瀉方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因過度勞累、飲食過飽、房事過度等傷及脾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想上廁所卻又拉不出來,一天可能腹瀉數十次,嚴重者甚至會便血;此方也能治療婦女產後遺留的疾病,以及腹部絞痛。
藥材包含:附子(炮製過,一枚)。
將附子用雞蛋黃大小的豬油煎至裂開,削去表面的黑皮,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先在飯前服用三丸,藥丸如大豆大小,一天三次,可以慢慢增加劑量至十丸。長期服用,就可以永遠擺脫腹瀉的困擾。(出自第三卷)
4. 下焦虛寒及遠血近血方二首
崔氏療下焦寒損或先見血後便,此為遠血,或痢不痢,伏龍肝湯方。
伏龍肝(五合研),甘草(一兩炙),乾地黃(五兩),燒發灰(屑二合),黃芩,牛膝,乾薑生槲皮,阿膠(各二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七物,取三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烊,乃下發,分作三服。
又療下焦虛寒損,或前便轉後見血,此為近血,或痢下,或不痢好,因勞冷而發,續斷湯方。
續斷,當歸,桔梗,阿膠(炙),桂心(炙三兩),乾薑,乾地黃,芎藭(各四兩),蒲黃(一升),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八物,取三升五合,去滓,下阿膠更烊膠取沸,下蒲黃,分為三服。(並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第一方:治療下焦虛寒損傷,症狀為先排便後出血(遠血),或腹瀉卻又不明顯,使用伏龍肝湯。
藥材包含:伏龍肝(五合,研磨成粉)、炙甘草(一兩)、乾地黃(五兩)、燒過的頭髮灰(屑二合)、黃芩(二兩)、牛膝(二兩)、乾薑(二兩)、生槲皮(二兩)、炙阿膠(二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先煮前七味藥,煮至剩三升時濾去藥渣,再加入阿膠煮至融化,最後加入頭髮灰。將藥湯分成三份服用。
第二方:治療下焦虛寒損傷,症狀為先排便後出血(近血),或腹瀉,或不腹瀉但會因勞累受寒而發作,使用續斷湯。
藥材包含:續斷(四兩)、當歸(四兩)、桔梗(四兩)、炙阿膠(三兩)、炙桂心(三兩)、乾薑(四兩)、乾地黃(四兩)、芎藭(四兩)、蒲黃(一升)、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先煮前八味藥,煮至剩三升五合時濾去藥渣,再加入阿膠煮至融化,煮沸後加入蒲黃。將藥湯分成三份服用。(以上兩方皆出自《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