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五 (8)
卷第二十五 (8)
1. 久赤白痢方四首
病源久赤白痢者,是冷熱乘於血,血滲腸間,與津液相雜而下,甚者腸虛不復,故赤白連滯,久不瘥也。凡痢久不瘥,脾胃虛弱,則變嘔噦,胃弱氣逆,故嘔也,氣逆而外有冷折之不通,故噦亦變為䘌蟲食人五臟也。三月九蟲常居人腸胃,腸胃虛則動,上食於五臟,則心懊憹而悶,齒斷唇口並生瘡,下食於腸,則肛門傷爛而穀道開也。輕者可治,重者致死。
(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長期患有赤白痢疾的人,是因為寒熱之氣侵犯了血液,血液滲入腸道中,與體液混雜排泄出去。嚴重的時候,腸道虛弱而無法恢復,所以赤白痢疾相互交替,久治不愈。所有的痢疾久治不愈,則脾胃虛弱,就會轉變為嘔吐和呃逆。胃部虛弱,氣息逆行,所以嘔吐;氣息逆行,而且外面有寒邪阻遏不通,所以呃逆也轉變為䘌蟲(寄生蟲)侵蝕人體五臟。三月的九種寄生蟲經常居住在人的腸胃中,腸胃虛弱則寄生蟲就會活動,向上侵蝕五臟,就會心煩意亂而鬱悶,牙齒斷裂,嘴脣和口腔都生瘡;向下侵蝕腸道,就會肛門傷爛,穀道外露。病情較輕的可以治療,病情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崔氏馬藺子散,療赤白痢,腹內㽲痛,並久水穀痢,色白如泔澱,悉主之,極重者不過三四日,必瘥方。
白話文:
崔氏馬藺子散,用來治療赤痢和白痢,腹部疼痛,以及長期腹瀉稀便,顏色白得像淘米水。不管病情多麼嚴重,最遲4天內一定能痊癒。
馬蘭子(一升熬),地榆根皮(八分),厚朴(炙八分),熟艾(八分),赤石脂(一升),龍骨(十分),茯苓(十分),當歸(十分)
白話文:
馬蘭子: 一升,煮取藥汁
地榆根皮: 八分
厚朴(炙過): 八分
熟艾: 八分
赤石脂: 一升
龍骨: 十分
茯苓: 十分
當歸: 十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加至四五匕,日再夜一,白飲服。(出第三卷中)
文仲療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燒大荊
上一味取瀝服五六合,即瘥。(肘後同)
又卒腹痛下赤白,數日不絕方。
雞子(一枚扣頭取黃去白),胡粉末(令滿殼燒焦成劑)
上二味以酒服之。(肘後同並出第三卷中)
近效療赤白痢日數十行,無問老小方。
甘草(二兩炙)
上一味切,以漿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的方劑,將上八味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方寸匕一服,可加至四五匕,每日服用兩次,夜晚服用一次,用白開水送服。
另外,文仲治療持續五六年赤白痢的方劑:燒大荊,取其汁液服用五六合,即可痊癒。
又治卒發腹痛,伴隨赤白痢,持續數日不愈的方劑:雞蛋一枚,敲破取蛋黃去蛋白,胡粉末填滿蛋殼燒焦成藥劑,兩味藥用酒服用。
近效治療赤白痢,無論老少,每日排泄數十次,均有效的方劑:甘草二兩炙烤後切碎,用漿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渣,一次服用。
2. 疳痢方六首
必效療冷疳痢方。
取莨菪子(熬令黃色)
白話文:
必定會見效的治療寒冷型瘧疾或腹瀉的藥方。
取莨菪子(炒至呈現黃色)
上一味搗為末,和臘月豬脂,更搗令熟為丸,綿裹如棗許大,以內下部,因痢出,即更納新者,不過三度即瘥。(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一味藥物搗碎成粉末,再與臘月的豬脂肪混合,繼續搗碎至完全熟透後製成丸狀,每一丸大小約像棗子。將丸子以紗布包好,置於肛門內。如果腹瀉後丸子排出,就立即更換新的丸子。如此重複使用,通常三次即可痊癒。(出自第二卷中)
古今錄驗療五疳蒸下痢方。
苦參(三兩),青葙,甘草(炙各三兩)
白話文:
這是來自古今錄驗的一則治療五疳和蒸下痢的處方。
所需藥材如下:
- 苦參 三兩
- 青葙子 三兩
- 甘草 三兩(需先經過火烤)
以上藥材用量均為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灌即愈。凡蒸但服生地黃汁即瘥。
又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三種藥材切碎,用四升水煮成二升半,分三次灌入喉嚨即可痊癒。凡是因蒸汽燙傷,只需服用新鮮生地黃的汁液即可康復。
青黛,丁香,黃連(各等分)
白話文:
青黛、丁香、黃連(各取等量)
上三味搗篩,用泔澱和為丸,口中有瘡含之。若下部有瘡,以綿裹納下部,日服五六十丸,含之令下瘥。
又方
白話文:
將這三種藥材研磨過篩後,使用米泔水調和製成藥丸。若是口腔內有瘡,可以直接含在口中。如果身體下方部位有瘡,則可以用棉布包裹藥丸置於患處,每天服用五十到六十丸,含服直到病情好轉。
另外一個方法:
丁香,麝香(別研),石黛,石鹽,山榆仁,小柏皮,桂心,乾薑,青礬石(燒),頭髮灰
白話文:
丁香 麝香 (研磨後使用) 石黛 石鹽 山榆仁 小柏皮 桂心 乾薑 青礬石 (燒製後使用) 頭髮灰
上十味搗為散,著瘡上,乾者和臘月豬膏暖著,療時行病後食羊肉,及肥膩,或酒或房,而得久蒸絡變為疳,必須攻下部,不可輕之。
又療疳濕痢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如果傷口乾燥,可以和臘月的豬油一起溫熱敷用。對於在流行病後食用羊肉、油膩食物、飲酒或房事後,導致久蒸絡變為潰瘍的患者,必須從下部攻治,不可輕視。
青葙,雄黃(研),石硫黃(研),蕪荑,雷丸(各二兩),苦參,狼牙(各三兩),藜蘆(一兩炮)
白話文:
青葙子,研磨雄黃粉,研磨硫磺粉,蕪荑花,雷公丸(各二兩),苦參,狼牙草(各三兩),炮製的藜蘆(一兩)
上八味搗篩為散,取如杏仁大,納下部中。
又療疳濕痢神效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過篩製成散劑,每次使用的量大概像一顆杏仁那麼大,將藥放入下部。
另外,這也是一則治療疳濕痢非常有效的處方。
黃連(三兩),零陵香(一兩半),犀角(屑一分),丁香(三十枚),麝香(一大豆),牛黃(一大豆)
白話文:
黃連:60克 零陵香:30克 犀角粉:0.3克 丁香:30枚 麝香:1克 牛黃:1克
上六味,以水洗黃連零陵香丁香,澄取清水去滓,更以水添滿九升,納黃連零陵丁香犀角煮兩沸,然後著牛黃麝香煎一沸,取一升,分作三服,如一日服不盡,二日服。(又深師以九升先以一升煮添盡九升取一大升分為三服並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使用上六味中藥材,將黃連、零陵香、丁香用清水洗淨,沉澱後取清澈的水去除沉澱物。再用清水加滿至九升,放入黃連、零陵香、丁香和犀角,煮沸兩次。然後加入牛黃和麝香煎沸一次,取出約一升的藥汁,分成三份服用。如果一天服用不完,則第二天繼續服用。(據另一位醫家深師的說法,先用一升水煮沸,然後補充至九升,取出約一升的藥汁,分成三份服用。此記載也收錄於《傷寒論》的第十卷中。)
3. 久疳痢及久痢成疳方九首
廣濟療久患疳痢不瘥,兀子礬散方。
白話文:
廣濟治療長期患有疳痢且未能治癒的患者,使用兀子礬散這個處方。
兀子礬(八分燒),麝香(二分研),吳白礬(六分燒),雲母(粉五分),桂心(二分),龍骨(六分),無食子(七顆燒),黃連(八分)
白話文:
- **兀子礬:**八分,燒製過
- **麝香:**二分,研磨成粉
- **吳白礬:**六分,燒製過
- **雲母:**五分,研磨成粉
- **桂心:**二分
- **龍骨:**六分
- **無食子:**七顆,燒製過
- **黃連:**八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空腹以生薑汁和三錢匕服,日再,煮薑湯下。
又療積年疳痢羸瘦,面色痿黃方。
石硫黃(研),黃連(各一兩),艾(一兩),蜜(一升)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共八味研磨過篩製成散劑,空腹時用生薑汁調和三錢服用,每日兩次,可用煮好的薑湯送服。
另一個治療多年疳痢、身體消瘦、面色萎黃的處方如下:
石硫磺(研碎)、黃連、艾草各一兩,蜂蜜一升。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黃連艾,取半升,後納石硫黃末,更煮三五沸,即絞去滓,又納蜜更煮三五沸,下分為三服。(並出第四卷中)
必效療積久痢成疳灌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先用兩升水煮黃連和艾葉,取半升的藥水,然後加入研磨後的石硫黃,再煮沸三次到五次,接著過濾掉藥渣,再次加入蜂蜜煮沸三次到五次,然後分成三份服用。(出自第四卷)
樗根(一握淨洗剝白皮搗絞取汁三合取時勿令見風),麻子脂(二合燒如車脂),酢泔澱(一合),椒(四分汗),豉(二合)
白話文:
樗樹根(一把,洗淨,剝去白皮,搗碎榨取汁液三合。取汁時不要接觸風),芝麻油(二合,燒成車脂狀),醋糟沉澱物(一合),花椒(四分,研成細粉),豆豉(二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取椒豉和煎,絞取汁二升,和樗汁麻油泔澱等三味,分為兩分。用一分灌,隔一日更取余者復灌,其藥欲用時,溫溫即得。
又療痢初較後膿血,或變純白,或成魚腦,五十日以上或一二年不瘥,變成疳,所下如泔澱方。
白話文:
將五種調味料放入六升水中,加入花椒和豆豉一起煮,過濾取得兩升藥汁。再添加臭椿汁、麻油和淘米水沉澱物等三種材料,將藥汁分成兩份。使用一份來灌洗傷口,隔一天再用剩餘的藥汁重新灌洗。需要使用藥物時,加熱藥汁至溫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