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3)

1. 骨蒸方一十七首

廣濟療骨蒸肺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頰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漸羸瘦方。

生地黃(三兩細切),蔥白(細切),香豉,甘草(炙各三兩),童子小便(二升)

上五味切。以地黃等於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兩沸。絞去滓。澄取一升二合。分溫二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七八里。服一劑瘥。止不服。忌海藻菘菜蕪荑熱面豬肉油膩黏食等。(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骨蒸。以骨汁淋方。

取枯朽骨碎(五大升一切骨皆堪用唯洗刷刮不得遣微有土氣但似有土氣即不瘥病)

柳枝(三大斗銼),棘針(三大斗),桃枝(三大斗銼)

上四味。以清水五大石煮之減半。乃濾出汁。別取清漿兩大石投釜中。和骨重煮三兩沸。然後揔濾出。淨拭釜取此前後湯相和。更報暖隨次取用。使患者解發令散。以此湯潑頂淋之。其湯令熱。但不破肉為準。一舉淋湯遣盡。若覺心悶。即吃三兩口冷飯。如不能坐即臥淋。淋湯之時。

自當大汗。汗出少處。仍偏淋之。務取汗勻以祛惡氣。淋訖。可食一大碗熱蔥豉粥。仍暖覆取汗。汗解。以粉摩身。連手足使周遍。患重者不過再淋。欲重淋時。量氣力淋此湯。若飲之尤佳。(出第七卷中文仲療骨蒸方)

生地黃一大升。搗絞取汁。三度搗絞始汁盡。分再服。若利即減之。以身輕涼為度。忌蕪荑。

又療骨蒸。苦熱瘦羸。面目痿黃。嘔逆上氣。煩悶短氣喘急。日晚便劇。不能飲食。若服生地黃汁。即便服此方。

龍膽,黃連,栝蔞,苦參,青葙,芍藥(各一兩),梔子仁(十枚),芒硝,大黃(各二分)黃芩(三分)

上十味搗篩為散。飲服一錢匕。加至方寸匕。日再。大須慎生食。若不禁生食。不須服之。忌豬肉冷水。(千金經心錄並作丸服之藥味同)

又療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竹葉飲方。

竹葉(一握),麥門冬(一升去心),大棗(二十顆擘),甘草(三兩炙),半夏(一升湯洗令滑盡),粳米(五合),生薑(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又方

麥門冬(一升去心),小麥(二升),枸杞根(切三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麥熟。去滓。分溫日三服。

又方

大烏梅(二十枚),石膏(六兩碎錦裹)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飲之佳。

又方

患殗殜(上於劫切下余攝切下同)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壯丈夫屈手頭指及中指。夾患人脊骨。從大椎向下盡骨極。指復向上。來去十二三回。然以中指於兩畔處極彈之。若是此病。應彈處起作頭。多可三十餘頭。即以墨點上記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

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日明身輕也。

白話文:

骨蒸方一十七首

治療骨蒸,肺氣虛弱。每日傍晚,即感惡寒發熱,面頰微紅,食慾不振,日漸消瘦。

**方一:**生地黃(三兩,切細)、蔥白(切細)、香豉(三兩)、炙甘草(三兩)、童子尿(二升)。將生地黃等量放入童子尿中浸泡一夜,清晨煎煮兩沸,過濾去渣,取澄清藥汁一升二合,分溫服兩次,服藥時間間隔約七八里路程的距離。一劑見效即可停止服用。忌食海藻、菘菜、蕪荑、熱面、豬肉、油膩黏滯食物。(出自第四卷)

**方二(崔氏方):**用骨髓液淋洗療法。取朽爛的骨頭碎屑(五大升,任何骨頭皆可,但需清洗乾淨,不可留有土氣,只要看起來像有土氣就不會痊癒),柳枝(三大斗,切碎),棘針(三大斗),桃枝(三大斗,切碎)。以上四味,加清水五大石煮至減半,過濾取汁。另取乾淨的清水兩大石,放入鍋中,與骨頭一起再煮三沸,過濾取汁。將前後兩次濾出的藥汁混合,溫熱後使用。讓患者解開頭髮,使之散開,用此藥湯澆淋頭頂,藥湯要熱,但不可燙傷皮膚為度。一次淋完所有藥湯。如果感到胸悶,可吃三兩口冷飯。如果無法坐著,可躺著淋洗。淋洗時,會大量出汗,汗出不均勻的地方要繼續淋洗,務必使汗出均勻,以排出邪氣。淋洗完畢,可吃一大碗熱蔥豉粥,蓋好被子,讓汗繼續排出。汗退後,用粉末擦拭全身,包括手腳。病情嚴重者,最多淋洗兩次。再次淋洗時,要根據自身體力而定。飲用此藥湯效果更佳。(出自第七卷,仲景療骨蒸方)

**方三:**生地黃一大升,搗爛取汁,三次搗爛才能取盡汁液,分兩次服用。如果腹瀉,則應減少用量,以身體感覺輕盈舒適為度。忌食蕪荑。

**方四:**治療骨蒸,症見苦熱消瘦,面容萎黃,嘔逆,氣喘,煩悶,氣短,呼吸急促,傍晚症狀加重,不能飲食。如果服用生地黃汁後,則可服用此方。龍膽、黃連、栝樓、苦參、青葙、芍藥(各一兩),梔子仁(十枚),芒硝、大黃(各二分),黃芩(三分)。將以上十味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約3克),最多加至方寸匕(約9克),每日兩次。必須謹慎避免生冷食物,若不能忌口生冷,則不宜服用此方。忌食豬肉和冷水。(《千金要方》中也記載了此方,並記載可製成丸劑服用,藥物成分相同)

**方五(竹葉飲):**治療骨蒸,口唇乾燥,口渴欲飲。竹葉(一握),麥門冬(一升,去心),大棗(二十顆,掰開),炙甘草(三兩),半夏(一升,用熱水洗淨,至光滑),粳米(五合),生薑(三兩)。將以上七味藥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半,分溫三次服用。忌食羊肉、餳(一種甜食)、海藻、菘菜。

**方六:**麥門冬(一升,去心),小麥(二升),枸杞根(切碎,三升)。以上三味藥,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小麥煮熟後,過濾去渣,分溫三次服用。

**方七:**大烏梅(二十枚),石膏(六兩,敲碎,用絹布包裹)。以上二味藥,加水七升,煎煮至四升,過濾去渣,加入蜂蜜三合,少量多次服用。

**方八:**治療脊椎骨外突等症,患者必然消瘦。需壯實男子屈起手肘,用食指和中指夾住患者的脊椎骨,從大椎穴向下沿脊椎骨按摩至盡頭,再向上按摩,如此往返十二三次。然後用中指在兩側極點用力彈擊,如果這是病灶所在,彈擊處會出現突起,通常可出現三十多個突起,用墨點記下位置。取三指寬、寸半長的青竹筒,一端保留竹節,另一端削薄如刀狀。將竹筒煮沸,趁熱取出,將竹筒放在墨點記下的位置,用力按壓片刻,用刀將突起處劃開,再將竹筒煮沸,再次按壓,會有黃白色或紅色的膿液流出,甚至會排出蟲子。如此反覆操作,直至排出所有邪物。即可痊癒,當天即可感覺身體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