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4)

1. 瘭疽方一十六首

集驗論胸中痛少氣,急入暗中,以手掩左眼,竟視右眼見光者,胸中結癰也,若不見光,瘭疽內發,若吐膿血。此不療之疾,宜以灰掩膿血上,不爾,著傍人也,又齒間臭熱血出,是瘭疽也,七日死,療所不差,宜以灰掩地血,瘭疽喜著指,與代指相似,人不別者,亦呼作代指,不急療,其毒逐脈上,入臟殺人也,南方人得此疾,皆斬去指,恐其毒上攻臟,故瘭疽著指頭者,其先作黯疱,然後腫赤黑黯,瘮痛入心是也。(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胸中疼痛、氣短,突然進入昏暗中,用手遮住左眼,卻能用右眼看見光亮的,說明胸中有膿腫。如果看不到光亮,表示膿腫在體內惡化,可能會吐出膿血。這是一種不治之症,應在膿血上覆蓋灰燼,否則會傳染給他人。

此外,如果牙齒間有異味、流出熱血,表明是膿腫。七天後可能會死亡,治療也無濟於事。應在流出的血液上覆蓋灰燼。膿腫喜歡附著在手指上,與凍瘡相似,人們無法分辨,也稱為「代指」。如果不緊急治療,毒素會沿著脈絡上行,進入臟腑,奪人性命。南方人患上此病,通常會斬斷手指,以免毒素上攻臟腑。因此,膿腫發生在手指上的,最初會形成暗色的水泡,然後腫脹發紅發黑,疼痛深入心臟。

千金瘭疽論說曰:瘭疽者,肉中忽生點子如豆粒,小者如黍粟,劇者如梅李,或赤黑青白不定一種,其狀有根不浮腫,痛瘮應心,根深至肌,少久便四面悉腫,疱黯黯紫黑色,能爛壞筋骨也,毒散逐脈,入臟殺人,南方人名為榻著,毒著厚肉處,即割去之。亦燒鐵烙疱上,合焦如炭,亦疱上灸百壯為佳,單搗酸草葉敷腫四面,防其長大,飲葵根汁及藍青汁。

白話文:

《千金瘭疽論》中記載:瘭疽是一種在肉中突然出現的小點,像黃豆那麼大,小的像小米,嚴重的像梅子或李子。它的顏色可能是紅色、黑色、青色、白色,不確定具體一種。瘭疽的形狀有根,不會浮腫,疼痛劇烈並且深入心臟,根部深入肌肉。過不了多久,四面八方都會腫脹,出現黑紫色水泡,它能腐爛筋骨。毒素會通過脈絡擴散到臟腑,危及生命。南方人稱之為「榻著」,如果毒素位於厚肉的地方,可以將肉切除。也可以用燒紅的鐵烙在水泡上,烙得焦黑如炭,或者用水泡上面灸一百壯。單獨搗碎酸草葉敷在腫脹的四面,防止它繼續擴大。同時飲用葵根汁和藍青汁。

若犀角汁升麻汁竹瀝汁黃龍湯諸單療,折其勢耳其病亦喜著指,故與代指相似,人不識之,呼作代指,不急療之,亦逐脈上。入五臟殺人,南方人得之,皆斬去指,疽著指初指,頭先作黯疱,然後腫赤黑黯,瘮痛入心是也,復有惡肉病者,身上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長,推出如牛馬乳,上如雞冠狀,不療,自長出不止,不痛癢,此由春冬時受惡風入肌脈中,變成此疾,療之宜服漏蘆湯,外燒爍,日日為之,令焦盡,竟以升麻膏敷之,積日乃瘥。(備急同出第二十三卷中)

劉涓子療瘭疽侵淫廣大,羊髓膏方。

白話文:

如果單獨使用犀角汁、升麻汁、竹瀝汁、黃龍湯等方法治療,雖然能夠暫時減弱它的勢頭,但病情仍會像附骨之疽一樣頑固。因此,這種情況與「代指」相似,人不瞭解,便稱之為「代指」。如果不緊急治療,它也會沿著經脈往上蔓延,侵入五臟,危及生命。南方人患上這種病,都把手指砍掉。疽症初期發生在手指上。手指頭部先出現暗色的水泡,然後腫脹發紅發黑,疼痛難忍。此外,還有一種惡肉病,患者身上突然長出像赤小豆粒大小的肉塊,迅速長大,突出皮膚像牛馬的乳頭,頂部像雞冠狀。如果不治療,它會不斷生長,不會疼痛或瘙癢。這是由於在春秋冬三季感染了邪風侵入經脈中,導致這種疾病。治療時宜服用漏蘆湯,外部用火燒灼,每天持續進行,讓它燒焦,然後敷上升麻膏。經過一段時間,就能痊癒。

羊髓(二兩),大黃,甘草(炙),胡粉(各二兩)

白話文:

羊骨髓(二兩) 大黃(二兩) 炙甘草(二兩) 胡粉(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豬膏二升半,合煎微火,三上三下,絞去滓敷,日四五。(深師云兼療赤黑爛壞成瘡出第五卷中)

千金療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復發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碾成細末,加入豬油兩升半,用小火一起煎。輕輕翻動三次,去渣後敷在患處,每天敷四到五次。(深師說:這種方法可以同時治療皮膚發紅、發黑、潰爛、壞死而形成的瘡,詳見第五卷中間部分)

黃耆(六分),款冬花(二分),升麻(四分),附子(一分炮),苦參(一分),赤小豆(一分)

白話文:

黃耆:6 克 款冬花:2 克 升麻:4 克 附子(炮製過):1 克 苦參:1 克 赤小豆:1 克

上六味下篩,酒服半錢匕,漸增至一錢,日三服。(範汪方無苦參有赤小豆)

又方

虎糞白者以馬尿和之,曝令乾,燒灰粉之。(翼同)

又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過篩,每次用酒送服半錢,逐漸增加到一錢,每日服用三次。(範汪方中無苦參,而有用赤小豆)

另一個方法

使用白色的老虎糞便,加入馬尿調和後曬乾,然後燒成灰並研成粉末。

另一個方法

胡粉,青木香,龍骨,滑石(各二兩)

白話文:

胡粉、青木香、龍骨、滑石,各取兩兩。

上四味下篩,以米粉一升和之,稍以粉之,日四五。

又方

灶室塵,灶突中墨,灶釜底土(各一升)

上三味合研令勻,以清水一斗,煮三沸,取汁,洗瘡,日二三度。

又凡瘭疽手足肩背,忽累累如赤小豆,刺之汁出者是,療之方。

剝卻瘡皮,溫泔清洗,胡燕窠和百日男子屎塗之。

又方

熬蕪菁子熟搗,綿裹敷之,勿止。(文仲備急附後同)

又方

熬麻子末摩上,日五六度。

又方

面和酒敷之。

又方

白話文:

取上方的四味藥材,研磨後過篩,再用一升米粉混合均勻,略微撒上一些粉末,每天服用四到五次。

另一種方法是:取灶台灰塵、灶台煙囪中的墨、灶釜底部泥土各一升,將三者混合研磨成粉末,再用一斗清水煮沸三次,取其汁液洗患處,每天兩到三次。

凡是手腳、肩膀、背部突然出現一顆顆像赤豆般大小的紅色腫塊,刺破後有汁液流出,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先將瘡皮剝除,用溫水洗淨,然後將燕窩和百日男子糞便混合塗抹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將蕪菁子熬煮熟透,搗碎後用棉布包裹敷於患處,不要停下來。

還可以用熬熟的麻籽研磨成粉末,每天塗抹五到六次。

也可以用麵粉和酒混合敷於患處。

鯽魚三寸長者,亂髮如雞子大,豬脂一斤煎,以成膏塗之。

又療瘭疽秘方,世所不傳,神良無比。

白話文:

如果鯽魚只有三寸長,把亂髮煎成像雞蛋那麼大的豬油膏塗抹在魚身上。

射干,甘草(炙),升麻,枳實(炙各二兩),大黃(十分),麝香(二分研),乾地黃(二兩),犀角(六分屑),前胡(三兩本方云三分)

白話文:

射干、甘草(炙)、升麻、枳實(炙,各 2 兩)、大黃(10 錢)、麝香(2 分研)、乾地黃(2 兩)、犀角(6 分屑)、前胡(3 兩,原配方記載為 3 分)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瘥止,不限劑數。(翼同深師加黃芩十分余同)

又瘭疽漏蘆湯方。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熬煮,最後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症狀緩解後即可停服,服藥次數不限。(師父翼同深添加了十分之一的黃芩)

漏蘆,白蘞,黃芩,麻黃(去節),白薇,枳實(炙),升麻,芍藥,甘草(各二兩炙),大黃(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無藥,單用大黃下之良。(張文仲備急並翼並同)

又升麻膏方。

白話文:

漏蘆、白蘞、黃芩、麻黃(去節)、白薇、枳實(炒製)、升麻、芍藥、甘草(各二兩,炒製)、大黃(三兩)

升麻,白薇,漏蘆,連翹,芒硝(各二兩),黃芩,蛇銜,枳實(各二兩炙),梔子仁(二十枚),蒴藋(四兩)

白話文:

升麻、白薇、漏蘆、連翹、芒硝(各120克) 黃芩、蛇銜、枳實(各120克,炒製) 梔子仁(20顆) 蒴藋(240克)

上十味切,搗破令細,後以水三升漬半日,以豬膏五升煎,水氣竭,去滓,敷諸丹毒皆用,及熱瘡腫上,並日三易之。

白話文:

將上面十種藥材切碎搗碎成粉末,用三升水浸泡半天,加入五升豬油煎煮。直到水氣蒸發殆盡,去除藥渣。這種藥膏可用於治療丹毒和熱瘡腫痛,每天更換三次。

升麻㰦湯方。

升麻,漏蘆,芒硝(各二兩),梔子(二十枚),黃芩(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合蒴藋五兩,煮取七升。冷㰦諸丹腫上,常令濕,內宜服漏蘆湯,甚佳。

又瘡瘭疽侵淫多汁,日就浸大。胡粉散方。

胡粉(二分熬),黃連(三分),甘草(三分炙),䕡茹(二分)

上四味下篩,以粉瘡上,日三。(翼文仲備急深師同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千金翼薄㩉湯,主瘭疽侵淫,欲作未成,或如桃李核,或如雞子赤焮方。

甘草(炙),黃芩,大黃,黃連,當歸,芒硝(各兩)

白話文:

升麻湯方是用升麻、漏蘆、芒硝、梔子、黃芩等藥材,加水和蒴藋煮成藥液,用來治療丹腫,可以冷敷患處,並配合服用漏蘆湯。另外,針對瘡瘭疽侵淫多汁,日漸腫大的情况,可以使用胡粉散,由胡粉、黃連、甘草、䕡茹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塗敷患處,每天三次。千金翼薄㩉湯則是用於治療瘭疽侵淫,尚未完全發作,或腫塊形狀如桃李核或雞子,呈紅腫狀態的藥方,由甘草、黃芩、大黃、黃連、當歸、芒硝等藥材組成。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鐺中下芒硝一沸,攪之。貼布帛中,以㩉腫上,數百遍。(劉涓子深師同出第二十三卷中)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切好,用一斗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過濾掉藥渣。在鍋中放入芒硝煮沸一次,攪拌均勻。將藥液倒入布中,敷在腫處,反覆敷數百次。(出處:劉涓子《深師同出》第二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