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3)

1. 石癰方五首

千金堅如石覈覆大,色不變,或作石癰,療之,煉石散方。

鹿角(八兩一作白灰),白蘞(三兩),粗理黃石(一斤酢五升先燒石令赤內酢中復燒內之酢盡半止)

上三味搗篩作細末,以余醋拌和如泥,厚塗之,干即塗,取消止,盡更合,諸漏瘰癧藥悉皆主之,並須火針瘡上塗膏。

又方

單磨鹿角半夏塗,不如上方佳也。(集驗文仲小品古今錄驗同)

又療石癰,堅如石不作膿方。

以生商陸根爛搗敷之,燥則易,又治腦漏及諸癰癤。(古今錄驗同)

又方

以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消膠,以酒和敷上,即救出。(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備急療若發腫至堅而有根者,名曰石癰也方。

灸腫三百壯,當石子破碎出,如不出,益壯,乃出,其癰疽石癰結筋瘰癧。皆不可針角,針角殺人。(集驗文仲千金同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石癰的五個治療方法

第一種方法:煉石散

用鹿角(八兩,也有寫成用白灰的)、白蘞(三兩)、粗糙的黃石(一斤,先用五升醋將黃石燒紅後放入醋中,反覆燒醋直到醋剩下一半),將這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剩下的醋調和成泥狀,厚厚地塗在患處,乾燥後就再塗,直到痊癒為止。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各種漏管、瘰癧等疾病。此外,還需要在瘡口上用火針刺過後塗上藥膏。

第二種方法:

單獨將鹿角磨成粉末與半夏調和塗抹,效果不如第一種方法。

第三種方法:

治療石癰,如果腫塊堅硬如石頭且沒有膿液,可以將新鮮的商陸根搗爛後敷在患處,乾燥後就更換,也能夠治療腦漏和各種癰瘡癤腫。

第四種方法:

將蜀桑根的白色內皮陰乾後搗成粉末,用消膠和酒調和敷在患處,就能夠治好。

第五種方法:

如果腫塊長得又硬又有根,就叫做石癰。治療方法是用艾灸在腫塊上灸三百壯,腫塊裡的硬塊就會破碎出來。如果沒有出來,就增加艾灸次數,直到硬塊出來。這種方法對於癰瘡、石癰、結筋、瘰癧等疾病都適用。這些疾病都不能用針刺破,用針刺破會導致死亡。

2. 癰癤方一十四首

劉涓子療癰癤諸腫有熱方。

地黃(三斤洗細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湯,令小厚,以塗紙當瘡中央貼之,日再三易,數用大良,並療牛頷上腫。(出第十卷中)

集驗療癰及癤如結實赤熱者方。

以水磨半夏塗之,燥復更塗,得流便消也,出草中,可自掘生半夏乃佳,此療神驗,勿不信也。(出第八卷中)

千金療凡癤無頭者方。

吞葵子一枚即出,勿多服,頭多也

又方

燒葛蔓灰封上自消。

又方

牛糞封之佳。

又方

以鼠黏葉貼之。

又方

用水和雀糞敷之。

又方

狗頭骨,蕓薹子

上二味等分為末,和酢封之。

又療癰癤潰後膿不斷,及諸物刺傷不瘥方。

取石硫黃三兩粉之,一味筋一片磓頭令碎,少濕之,納石硫黃中,刺瘡孔,以瘡瘥為度。(通按筋字可疑)

又幹地黃丸,主虛熱消瘡癤方。

乾地黃(四兩),大黃(六兩),桂心(二兩),芍藥(三兩),茯苓(三兩),王不留行(二兩)黃芩(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遠志(二兩),升麻(二兩),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枳實(二兩炙)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長服令人肥健。(翼同)

又地黃煎方,補虛除熱,可將和服取利也,散石癰疽癤痔,熱悉宜服,百日癰疽永不發也。

取生地黃隨多少,三搗三押,取汁令盡,一味以新布重絞其汁,澄清置銅器中,湯上煮之減半,復下更新布絞去粗碎結濁者,滓穢盡,復煎之濃竭,令如飴糖,置瓷器中,酒服如彈丸大,日三,勿加,至百日服之有驗。

又梔子湯,主表裡俱熱,三焦不實,身體生瘡,或發癰癤,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二兩),大黃(四兩),梔子(二七枚擘),黃芩(二兩),知母(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煮取一升八合去滓,納芒硝二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並出第一十三卷中)

千金翼論曰:一切癰疽,皆是瘡痕根本,所患癰之後,膿汁不止,得冷即是鼠瘻,是以漏方次之,大須急救之。

馬齒草(五升切),槲白皮(一斤水五升煮取一升澄清),麝香(半臍乾之仍研作末),杏仁(半升油煎令黑搗如膏)

上四味,以瓷器貯之,合和,以三四重綿密系口,病已成瘡者,以泔清淨洗拭乾,剪作貼子,塗藥貼著瘡上,日三易。若未作瘡,如作瘰癧子者,以艾一升,熏黃如棗大,乾漆如棗大,末之,釜月下土三味並末和,艾作炷灸三七壯。(本方療鼠瘻出第二十三卷中)

又主癤腫方。

生椒末,曲末,釜月下土末之,以大酢和敷之。(並出第二十四卷中)

白話文:

癰癤的治療方法十四種

劉涓子治療癰癤等腫脹發熱的方法:

使用地黃(三斤,洗淨切細),加水一斗煮到剩三升,過濾掉殘渣後繼續熬煮到稍微濃稠。用它塗在紙上,貼在瘡的中心,每天換兩三次,多次使用效果很好。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牛頷上的腫脹。

集驗方:治療癰和癤,如果它們像結塊一樣,紅腫發熱:

用水磨半夏塗抹,乾燥後再塗,直到開始流膿,腫塊就會消退。最好使用自己挖的野生半夏,效果非常神奇,請務必相信。

千金方:治療沒有頭的癤子:

吞服葵子一枚,就能使癤子冒出頭。不要多吃,否則會長很多頭。

另一種方法:

燒葛藤的灰敷在上面,會自己消退。

另一種方法:

用牛糞敷在上面,效果不錯。

另一種方法:

用鼠黏葉貼在上面。

另一種方法:

用水調和麻雀糞敷在上面。

另一種方法:

狗頭骨,芸苔子,將這兩味藥等份磨成粉,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治療癰癤潰爛後膿液不斷,以及被異物刺傷後傷口不癒合:

取硫磺三兩磨成粉,取一小塊筋搗碎,稍微弄濕,放入硫磺粉中,刺入瘡口,直到傷口癒合為止。

又方:乾地黃丸,主要治療虛熱引起的瘡癤:

乾地黃(四兩),大黃(六兩),桂心(二兩),芍藥(三兩),茯苓(三兩),王不留行(二兩),黃芩(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遠志(二兩),升麻(二兩),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枳實(二兩,炙)

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天三次。可以逐漸加到每次二十丸,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強壯。

又方:地黃煎,可以補虛除熱,還可以與其他藥物一起服用以增強療效,能治療石癰、疽、癤子、痔瘡等熱症,都適合服用。服用一百天可以使癰疽永遠不再復發。

取生地黃,根據需要取適量,搗碎後榨汁,重複三次,將汁液用新的布絞乾淨,沉澱後放入銅器中,加熱煮到剩下一半。再用新的布絞去粗糙和渾濁的雜質,繼續熬煮到濃稠像糖漿一樣,放入瓷器中。每次用酒送服彈丸大小的量,每天三次,不要增加劑量,服用一百天能見效。

又方:梔子湯,主要治療表裡都有熱,三焦功能失調,身體長瘡,或者發癰癤,大小便不順暢:

芒硝(二兩),大黃(四兩),梔子(二十七枚,擘開),黃芩(二兩),知母(二兩),甘草(二兩,炙)

以上六味藥切好,用水五升煮到剩一半時,放入大黃,煮到剩一升八合,濾去藥渣,加入芒硝二兩,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和菘菜。

《千金翼方》論述說:所有的癰疽都是瘡痕的根本原因,如果癰潰膿後膿液不止,並且遇到寒冷就會變成鼠瘻,所以接著談論治療鼠瘻的方法,必須及時救治。

馬齒莧(五升,切碎),槲樹白皮(一斤,用水五升煮到剩一升,澄清),麝香(半臍,乾燥後研成末),杏仁(半升,用油煎黑,搗成膏)

以上四味藥放入瓷器中,混合均勻,用三四層棉布密封瓶口。對於已經化膿的瘡,用米湯水洗淨擦乾,剪一塊布塗上藥膏貼在瘡上,每天換三次。如果還沒有化膿,只是像瘰癧那樣的腫塊,用艾草一升,熏黃,大棗大小的乾漆和鍋底土三味藥研磨成末混合,用艾草做成艾炷進行艾灸,灸三七壯。

又方:主要治療癤腫。

生花椒末,酒麴末,鍋底土末,用大量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3. 附骨疽方八首

千金診附骨疽法,凡附骨疽者,無故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喜著大節解中,丈夫產婦喜著胯髀,嬰兒亦著脊背,丈夫急者先覺痛,不得動搖。按之應骨痛,經日便覺皮肉漸急,洪腫如肥狀是也,小兒才近便大啼呼,即是肢節有痛候也,大人緩者,先覺肥洪洪然,經日便覺痹痛不隨,小兒四肢不能動搖,亦如不隨狀,著肢節解中有洪洪處,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成腫,不至潰死,體皆青黯,大人亦有不別是附骨疽,呼為賊風風腫也。

又凡人身體患熱,當風取涼,風入骨解中,風熱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鳴,又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熱伏結而作此疾,急者熱多風少,緩者風多熱少,小兒未知取風冷,何意而有此疾,由其血氣盛肌嫩,漸為風冷折之。即腠理凝結故也。

又凡骨疽者久瘡不瘥,瘥而復發,骨從孔中出,名為骨疽方。

以豬膽和楸葉搗封之。

又方

搗白楊葉下篩敷之。

又方

穿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取乾雞屎五升,以艾及荊葉和之,令可燃火,令煙出,納疽孔坑中,以衣擁坑口勿泄煙,半日許,當有蟲出。

又癰疽敗及骨疽方。

末龍骨,粉瘡四面厚二分。

又方

用自死蝦蟆一枚,頭髮一把,以豬膏一片半,納二物煎之,消盡下之,欲冷,納鹽一合攪和,以膏著瘡中,日一易,蟲出如發,蟲盡愈。

又骨疽百方療不瘥方。

可瘡上以艾灸之,三日三夜,無不愈也。(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備急若骨疽積年,每一年一發,汁出不瘥方。

取膠熬搗末,粉勃瘡上,及破生鱧魚以㩉之,如食頃,刮視其小蟲出,更洗更敷,蟲出盡止。(備急文仲同)

又療疽瘡骨出方。

黃連,牡蠣(各二分熬)

上二味末,先以鹽湯洗以粉之。(文仲同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附骨疽的治療方法八種

《千金方》裡描述附骨疽的診斷方法,凡是罹患附骨疽的人,在沒有其他原因的情況下,骨頭附近就開始化膿。所以稱為附骨疽,它好發於大的關節部位。成年男子和剛生產完的婦女容易長在髖部和大腿處,嬰兒則容易長在背部。病情發展迅速的男子會先感到疼痛,而且無法動彈,按壓患處會感覺骨頭疼痛,經過一天後,會發現皮膚肌肉逐漸緊繃,腫脹像肥肉一樣。小孩子只要一靠近就會大哭,這表示肢體關節已經開始疼痛。病情發展較慢的成人,會先覺得患部腫脹,經過幾天後,會感到麻木疼痛,肢體不聽使喚。小孩子會四肢無法動彈,看起來也像是不聽使喚的樣子。如果肢體關節處有腫脹的情況,卻不知道是附骨疽,可能會導致全身腫脹,嚴重的話可能會潰爛而死,全身皮膚會呈現青黑色。有些大人也會分不清是附骨疽,以為是「賊風」引起的腫脹。

另外,人體發熱時,為了貪涼而吹風,風邪侵入骨頭關節中,風和熱互相搏鬥,就會形成附骨疽。患病時會出現嗜睡、身體沉重、昏昏沉沉、耳鳴等症狀。還有在秋天或夏天露天睡覺,受到寒氣侵襲,風邪和熱邪潛伏在體內結聚,也會引發這種疾病。病情發展快速的人,通常是熱邪較多,風邪較少;病情發展緩慢的人,通常是風邪較多,熱邪較少。小孩子還不懂得避風寒,為何會得這種病呢?這是因為他們的血氣旺盛,皮膚嬌嫩,容易受到風寒侵襲,導致皮膚的紋理凝結所造成的。

另外,凡是患上骨疽的人,通常是老舊的瘡口一直無法痊癒,痊癒後又會復發,骨頭會從瘡口中跑出來,這就稱為骨疽。

治療骨疽的方法

  1. 用豬膽汁和楸樹葉搗爛後敷在患處。

  2. 將白楊樹葉搗爛後篩成粉末,敷在患處。

  3. 在地上挖一個坑,坑口小而坑內大,深約三尺。取五升乾燥的雞屎,與艾草和荊棘葉混合,使其可以燃燒。點燃後,讓煙從坑中冒出,然後將長有骨疽的部位放在坑口上方,用衣服蓋住坑口,不要讓煙跑掉。大約半天時間,應該會有蟲子爬出來。

治療癰疽潰爛及骨疽的方法

  1. 將龍骨磨成粉末,厚厚地敷在瘡口周圍二分寬的地方。

  2. 用一隻自然死亡的癩蛤蟆,加上一把頭髮,用豬油一塊半,將這三樣東西一起煎煮,直到豬油煮乾。然後,將煎煮後的殘渣放冷,加入一合鹽攪拌均勻,將藥膏敷在瘡口中,每天更換一次。會有像頭髮一樣的蟲子爬出來,直到蟲子都出來,病就會痊癒。

治療骨疽,用了很多方法都無法治癒時的方法

在瘡口上用艾草灸,連續灸三天三夜,沒有治不好的。(出自第二十三卷)

如果骨疽多年不癒,每年都會復發,流出膿汁無法痊癒時的方法

取膠熬煮並搗成粉末,敷在潰爛的瘡口上,或者將生的鱧魚剖開敷在患處,大約過一頓飯的時間,刮開看看,如果有小蟲爬出來,就更換藥敷,直到蟲子都出來為止。(《備急方》和文仲的說法相同)

治療瘡口有骨頭跑出來的方法

用黃連和牡蠣(各取二分,炒過),將這兩味藥磨成粉末,先用鹽水清洗患處,然後敷上藥粉。(文仲的說法,出自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