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二 (15)
卷第十二 (15)
1. 食症及食魚肉成症方二首
病源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飢值生蔥。便大食之。乃吐一肉塊。繞畔有口。其病則愈。故謂食症。特由不幸。致此妖異成症。非飲食生冷過度之病也。(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食症病食蔥瘥方。
有一人食飯七升。並羊脂餅番不論數。因於道中過飢。急食生蔥。須臾吐出一實。簿而圓。繞畔有口無數。即以食投之立消。盡飯七升乃止。吐此物後。其人食病便愈。此名食症。無忌。(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食魚肉等成症。結在腹內。並諸毒氣方。
狗糞(五升)
上一味燒灰末之。綿裹以酒一斗漬再宿。濾取清。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令盡。隨所食。癥結即便出矣。(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食症與食魚肉成症的兩個處方
有人突然變得非常能吃,超過平常的食量。因為飢餓時剛好遇到生蔥,就大量吃下去,結果吐出一個肉塊,邊緣有開口,病就好了。所以稱之為食症。這種情況是因為不幸,導致這種怪異的病症,並非飲食生冷過度所造成的疾病。
廣濟療方:用蔥治癒食症
有個人可以吃七升飯,以及大量的羊油餅,沒有計算吃了多少。因為在路上過於飢餓,就急著吃生蔥,不久就吐出一個薄而圓的東西,邊緣有許多開口。人們把食物丟進去,它立刻就消化掉了。直到把七升飯都吃完才停止。吐出這個東西後,這個人的食病就好了。這叫做食症,沒有什麼禁忌。
千金療方:治療因吃魚肉等食物積聚成症,結在腹內,以及各種毒氣
狗糞(五升)
將狗糞燒成灰,用棉布包起來,用一斗酒浸泡兩天。過濾取澄清的酒液,分成十次服用,一天三次,三天內喝完。隨著吃下去的東西,積聚在腹內的症塊就會排出。
2. 發症方二首
病源有人因食飲內誤有頭髮,隨食而入胃成症,胸喉間如有蟲下上來去者是也。(出第十九卷中)
廣濟療發症,乃由人因食而入,久即胸間如有蟲上下去來,唯欲得飲油方。
油(一升)
上一味,以香澤煎之,大𨪊鐒貯之,安病人頭邊,以口鼻臨油上,勿令得飲,及敷之鼻面,並令有香氣,當叫喚取飲,不得與之,必疲極眠睡,其發症當從口出飲油,人專守視之,並石灰一裹,見症出,以灰粉手捉症抽出,須臾抽盡,即是發也。初從腹出,形如不流水中濃菜,隨髮長短,形亦如之無忌。(千金同)
又療胸喉間覺有症蟲上下,偏聞蔥豉食香,此是發蟲故也方。
油煎蔥豉令香,二日不食,張口而臥,將油蔥豉置口邊,蟲當漸出,徐徐以物引去之,無所忌。(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發症的兩種治療方法
有人因為吃東西時誤吞了頭髮,頭髮隨著食物進入胃裡形成病症。患者會感到胸口和喉嚨之間好像有蟲在上下移動。
治療發症的方法:這種病是因為吃東西時吞入異物導致的。時間久了,胸口會感覺好像有蟲子在上下移動,唯一想要的就是喝油。
方法如下:
準備油一升,用有香味的油煎煮過,放在大容器中,把容器放在病人頭邊,讓病人的口鼻靠近油,但不要讓他喝到油。同時把油敷在病人的鼻部和臉部,讓病人能聞到香味。病人會吵著要喝油,但不要給他。等到病人疲憊睡著,他體內的發症就會從口中吐出油。要有人專門看著,並準備一包石灰。看到發症吐出時,用沾有石灰的手把發症抓出來,須臾之間就能全部抽出。這個發症剛開始從腹部出來,形狀像不流動的水中濃稠的菜,隨著頭髮長短而有不同形狀,沒有禁忌。
另一個治療方法:治療胸口和喉嚨之間感覺有蟲在上下移動,而且特別喜歡聞蔥豉的香味,這就是發蟲引起的。
方法如下:
用油煎蔥豉,使其散發香味。兩天不給病人吃東西,讓病人張開嘴躺著,把油煎蔥豉放在他嘴邊,蟲子就會慢慢爬出來。慢慢地用東西把蟲子引走,沒有禁忌。
3. 蝨症方一首
病源人有多蝨。性好齧之。所齧既多。而腑臟虛弱。不能消之。不幸變化生症。而患之者亦少。俗云患蝨症人見蝨必齧之。不能禁止。蝨生長在腹內。時有從下部出。亦斃人。(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療蝨症。由齧蝨在腹。生長為蝨症方。
故篦子(一枚),故梳子(一枚)
上二味各破為兩分。各取一分燒作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頓服前末盡。少時當病出。無所忌。(廣濟同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蝨症方一首
人之所以會長蝨子,是因為蝨子喜歡咬人。如果被咬的次數太多,導致身體內部虛弱,無法消化這些蝨子,不幸就會產生變化而生病,但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民間傳說患有蝨症的人看到蝨子就會想咬,無法控制自己。蝨子會生長在腹部內,有時候會從下體排出,這種情況也會導致死亡。
《千金方》治療蝨症的方法,是認為蝨子因為被吞食到腹部,才生長成蝨症。
治療蝨症的藥方如下:
取用舊的篦子(一把)、舊的梳子(一把)。
將這兩樣東西都劈成兩半,各取一半燒成灰,然後磨成粉末。再取另一半,用水五升煮到剩下一升。將前面磨好的粉末全部用煮好的水一次服下。不久之後,病狀就會顯現出來。治療期間沒有什麼需要特別忌口的。
4. 鱉瘕方一首
病源鱉瘕者。謂腹內瘕結如鱉狀是也。有食鱉觸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諸雜冷物變化而作者。皆由脾胃氣弱。而遇冷即不能克消所致。瘕言假也。謂其形假而推移也。昔曾有人共奴俱患鱉瘕。奴在前死。遂破其腹。得一白鱉。仍故活。有人乘白馬來看此鱉。白馬忽尿墮落鱉上。
即縮頭及腳。尋以馬尿灌之。即化為水。其主曰:吾將愈矣。即服之。果如其言得瘥。故養生云:六月勿食澤中水。令人成鱉瘕。(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療鱉瘕方。
大黃(六銖),乾薑(半兩),附子(九銖炮),人參(九銖),側子(半兩炮),桂心(六銖),貝母(半兩),白朮(二兩),細辛(十八銖),䗪蟲(大一寸者七枚熬)
上十味搗下篩。以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忌豬肉冷水。(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鱉瘕這種病,指的是腹腔內有腫塊,形狀像鱉。有些是因為吃了鱉又受寒,食物無法消化而產生;有些是因為吃了各種寒涼食物變化而成。這些都是因為脾胃虛弱,又遇到寒冷,導致無法消化食物造成的。瘕這個字有假的意思,指的是腫塊的形狀是假象,會移動不定。以前曾經有人跟僕人同時患了鱉瘕,僕人先死了,於是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一隻白色的鱉,竟然還活著。後來有人騎著白馬來看這隻鱉,白馬突然尿在鱉身上,鱉就立刻縮頭縮腳,接著又用馬尿灌它,鱉就化成水了。病人的主人說:「我的病快要好了。」就喝了那些水,果然如他所說的病好了。所以養生書上說:六月不要喝沼澤中的水,會讓人得鱉瘕。
治療鱉瘕的藥方:
大黃(六銖),乾薑(半兩),炮附子(九銖),人參(九銖),炮側子(半兩),桂心(六銖),貝母(半兩),白朮(二兩),細辛(十八銖),䗪蟲(大約一寸長的七隻,要熬過)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後過篩,用酒送服半個方寸匕的藥粉,一天三次。要忌吃豬肉和喝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