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一 (2)
卷第十一 (2)
1. 消渴方一十七首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如藥法。
又胃腑實熱。引飲常渴。茯苓湯。泄熱止渴方。
茯苓(五兩一作茯神),栝蔞(五兩),知母(四兩),小麥(二升),麥門冬(五兩去心),大棗(二十枚去核),生地黃(六兩),葳蕤(四兩),淡竹葉(三升)
上九味切。以水三斗。先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四服。不問早晚。隨渴即進。非但正治胃渴。通治渴病。熱即服之。忌蕪荑酢物。
又豬肚丸。療消渴方。
豬肚(一枚治如食法),黃連(五兩去毛),栝蔞(四兩),麥門冬(四兩去心),知母(四兩),茯神(四兩),粱米(五兩)
上七味搗為散。納肚中。線縫。安置甑中蒸之極爛熟。接熱及藥。木臼中搗。可堪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飲汁下三十丸。日再服。漸加至四五十丸。渴即服之。(翼同)
又栝蔞散方。
栝蔞(八分),麥門冬(六分去心),甘草(六分炙),鉛丹(八分)
上四味搗為散。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忌海藻菘菜。(一方有茯苓六分)
又黃耆湯方。
黃耆(三兩),茯神(三兩),栝蔞(三兩),甘草(三兩炙),麥門冬(三兩去心),乾地黃(五兩)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蕪荑酢物海藻菘菜。日進一劑。服十劑訖。服丸藥。後腎消門中宣補丸是。
又方
取七家井索近桶口結處燒作灰。
上一味。以井華水服之。不過三服。
又方
飲豉汁任性多少。瘥止。
又方
濃煮竹根汁飲之。取瘥止。(肘後同)
又方
煮青粱米汁飲之。瘥止。(肘後同)
又消渴陰脈絕。胃反吐食方。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白朮(三兩),生薑(三兩),桂心(三兩),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小麥三升。取五升。去滓。納茯苓等煮取二升半。一服八合。日再。(翼同)
又方
取屋上瓦三十年者。破如雀頭三大升。以東流水兩石。煮取二斗。
乾地黃(八兩),生薑(八兩),橘皮(三兩),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黃耆(三兩),桂心(二兩),遠志(三兩去心),當歸(二兩),芍藥(二兩),大棗(二十枚擘),白朮(八兩)
上十二味切。納瓦汁中。煮取三升。分溫四服。單瓦汁亦佳。(一方無甘草)
又療熱病後虛熱渴。四肢煩疼方。
葛根(一斤),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竹葉(一把)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則飲一升。日三夜二。忌海藻菘菜。
又虛熱渴無不效。填骨煎方。
茯苓(三兩),菟絲子(三兩),山茱萸(三兩),當歸(三兩),大豆黃卷(一升),石葦(二兩去毛),牛膝(三兩),巴戟天(三兩),麥門冬(三兩去心),天門冬(五兩去心),五味子(三兩),人參(二兩),遠志(三兩去心),桂心(二兩),附子(二兩炮),石斛(三兩)
白話文:
消渴方一十七首
第一個方子:
準備五味藥材,加水一斗(約十升)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時的注意事項要像一般吃藥一樣。
第二個方子:
針對胃部實熱,導致口渴不止的情況,可以用茯苓湯來清熱止渴。
藥材包含:茯苓(或茯神)五兩、栝蔞五兩、知母四兩、小麥二升、麥門冬五兩(去心)、大棗二十枚(去核)、生地黃六兩、葳蕤四兩、淡竹葉三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入三斗水(約三十升),先煮小麥和竹葉,煮到剩下九升,去掉藥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四升。分成四次服用,不論早晚,只要覺得口渴就喝。這個方子不僅能治療胃熱引起的口渴,也能治療其他原因引起的口渴。熱證時服用,忌吃蕪荑和酸性食物。
第三個方子:
用豬肚丸治療消渴。
藥材包含:豬肚一個(處理得像平常食用一樣)、黃連五兩(去毛)、栝蔞四兩、麥門冬四兩(去心)、知母四兩、茯神四兩、粱米五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成粉末,塞入豬肚中,用線縫好。放入蒸鍋中蒸到極爛熟,取出趁熱將豬肚和藥材一起搗成泥,可以搓成丸狀。如果太硬,可以加少許蜂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藥汁送服三十丸,一天兩次,可以逐漸增加到四五十丸。口渴時就服用。
第四個方子:
栝蔞散。
藥材包含:栝蔞八分、麥門冬六分(去心)、甘草六分(炙)、鉛丹八分。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成粉末,每次用米漿水送服一小匙,一天三次。忌吃海藻和菘菜。(有個方子加了茯苓六分)
第五個方子:
黃耆湯。
藥材包含:黃耆三兩、茯神三兩、栝蔞三兩、甘草三兩(炙)、麥門冬三兩(去心)、乾地黃五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忌吃蕪荑、酸性食物、海藻和菘菜。一天服用一劑,連續服用十劑後,改服丸藥。接下來可以服用後腎消門中宣補丸。
第六個方子:
取七戶人家井邊汲水繩子,靠近桶邊打結的地方,燒成灰。
將以上一種藥材,用井水送服。通常服用三次就會見效。
第七個方子:
喝豆豉汁,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直到症狀消失。
第八個方子:
濃煮竹根汁飲用,直到症狀消失。
第九個方子:
煮青粱米汁飲用,直到症狀消失。
第十個方子:
針對消渴導致陰脈衰竭,胃氣虛弱,出現嘔吐的狀況。
藥材包含: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白朮三兩、生薑三兩、桂心三兩、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小麥三升,煮到剩下五升,去掉藥渣,再加入茯苓等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二升半。每次服用八合,一天兩次。
第十一個方子:
取用三十年以上的老屋瓦片,敲碎成麻雀頭大小,取三大升。用東流水兩石(約二十斗)煮到剩下二斗。
藥材包含:乾地黃八兩、生薑八兩、橘皮三兩、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黃耆三兩、桂心二兩、遠志三兩(去心)、當歸二兩、芍藥二兩、大棗二十枚(掰開)、白朮八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放入瓦片湯汁中,煮到剩下三升。分成四次溫服。單獨使用瓦片湯汁也可以。(有個方子沒有甘草)
第十二個方子:
治療熱病後出現虛熱口渴、四肢煩疼。
藥材包含:葛根一斤、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竹葉一把。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五升水煮到剩下五升。口渴就喝一升,一天喝三次,晚上喝兩次。忌吃海藻和菘菜。
第十三個方子:
針對虛熱口渴,效果顯著的填骨煎。
藥材包含:茯苓三兩、菟絲子三兩、山茱萸三兩、當歸三兩、大豆黃卷一升、石葦二兩(去毛)、牛膝三兩、巴戟天三兩、麥門冬三兩(去心)、天門冬五兩(去心)、五味子三兩、人參二兩、遠志三兩(去心)、桂心二兩、附子二兩(炮製過)、石斛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