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9)

1. 三焦決漏水病方二首

深師療三焦決漏,水在脅外,名曰水病,腹獨腫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華佗方。

白話文:

如果三焦有氣血阻塞不通暢,就會導致水氣停留在脅部(肋骨下方)的外面,稱為「水病」。腹部會單獨腫脹,如果是在腹部表層,可以使用大麝香丸治療。這是華佗傳下來的方子。

麝香(三銖研),雄黃(六銖研),甘遂(十二銖熬),芫花(十二銖熬)

白話文:

麝香(研磨成三克),雄黃(研磨成六克),甘遂(煎熬成十二克),芫花(煎熬成十二克)

上四味搗合下篩,和以白蜜,丸如大豆二丸,酒下,日三服,可至四丸,節飲食。禁肥肉生菜之輩有效。(千金同)

白話文:

將上文中四種藥材搗碎後篩選,再與白蜂蜜混合,製成如大豆般大小的藥丸,兩丸一服,用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可逐漸增加至四丸。同時應節制飲食,禁食肥肉、生菜等食物。此法對有效。

古今錄驗療通身手足面目腫,食飲減少,此是三焦決漏,精液不通,水氣卻行者,鯉魚湯方。

白話文:

鯉魚(五斤) 鯉魚(重五斤者),茯苓(六兩),澤漆(五兩炙),人參(二兩),杏仁(一兩),澤瀉(五兩),甘草(二兩炙)

茯苓(六兩) 澤漆(五兩,烤過) 人參(二兩) 杏仁(一兩) 澤瀉(五兩) 甘草(二兩,烤過)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五升,煮魚取一斗半汁,納藥煮取四升,未食服一升,日三,以小便利為度,年八十病大困,服此瘥。忌海藻菘菜酢物。(並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七味藥材切碎,用二斗五升的水煮魚,取一斗半的魚湯,加入藥材煮至四升,在飯前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以排尿順暢為準。即使是八十歲的高齡,身患重病,服用後也能康復。服用時忌食海藻、菘菜和醋類食物。(出自第十一卷)

2. 男女新久腫方三首

範汪療久腫新腫方。

黑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之令得八升,去豆,以八升薄酒投中,更微火上煎,令得八升,一服之為佳,不能者,亦可分再三服,腫當隨小便去,腫除後,渴難忍,要不可飲。慎之。(出第二十八卷中)

白話文:

準備一斗黑豆和一斗清水,煮沸後熬製至剩八升水,濾去豆渣。再加入八升清酒,繼續用小火熬煎,熬製至剩八升水。一氣喝完效果最佳,如果喝不完,可以分成兩到三次飲用。腫脹會隨著小便排出,腫脹消除後,會出現口渴難忍的症狀。這時千萬不要喝水。請謹記這一點。(出自《醫學正傳》卷二十八)

千金療男女新久腫,得惡暴風入腹,婦女新產上圊,風入臟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大豆煎方。

白話文:

《千金要方》治療男女新舊腫脹,包括因劇烈風邪侵入腹部、產婦產後上廁所時風邪侵入臟腑(症狀如馬鞭抽打),導致呼吸急促、咳嗽。

治療方法:使用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擇令淨,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汁中,更煎取九升,宿勿食,日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下,去風氣腫減。慎風冷,十日平復也,除日合服之。若急不可待,逐急合服,無令六畜婦人見之,腫差勿服之,神驗也,亦可任性飲之,常使酒氣相接。(範汪並翼同)

白話文:

取一斗大豆,洗淨後加五斗水煮沸,煮到剩一斗三升,澄清後倒入鍋中。再添加一斗半的優質酒,繼續煎煮到剩九升,晚上不要吃東西。每天服用三升,溫暖保暖發汗,兩餐後會排出,風氣腫脹會減輕。避免風寒,堅持服用十天即可康復。每隔一天服用一次。若病情緊急,可立即連續服用,但不要讓六畜(牲畜)和婦女看到。腫脹消退後就不要再服用了,這是非常有效的驗方。也可以適量飲用,讓酒氣不斷。

又方

楮枝皮一大束切煮取汁,隨多少釀酒,旦服醉為佳,不過三日腫減,瘥後,可常服之。(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白話文:

取一大把楮樹皮切碎煮水,取得藥汁,隨意加入多少米酒,早上喝到微醺最好,不出三天腫脹便會減輕,病癒後可經常服用。(此方也收錄在第二十一卷中)

3. 水腫小便澀方三首

廣濟主下水氣,若小便澀,水腫氣妨悶不能食,海蛤丸方。

昆布(洗),橘皮赤茯苓,漢防己,海蛤(研),郁李仁,桑根白皮澤漆(炙),檳榔杏仁(去皮尖各四分),大黃(六分),葶藶子(二十分微火熬令黃)

白話文:

昆布(洗淨)、橘皮、赤茯苓、防己、海蛤(研磨成粉)、烏梅仁、桑樹皮(白皮)、澤漆(炙烤過)、檳榔、杏仁(去掉兩端尖角,各取四分)、大黃(六分)、葶藶子(用小火煮沸至變黃)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飲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以小便利為度。忌熱面冷滑大酢。(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把前述的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如梧桐子大小,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至服用二十五丸,以小便通暢為準。服用期間忌食辛熱、麵類、生冷、滑膩和大量醋。(出自第五卷中間)

崔氏療水腫盛滿,氣急喘咳,小便澀如血者方。

桑根白皮(六兩),澤漆葉(切二升炙),白朮(二兩),生薑(四兩),郁李仁(六兩),杏仁(二兩),橘皮(二兩),玄參(三兩)

白話文:

桑樹根部的白皮(300公克) 烏桕葉(切成細末,炒過,400公克) 白朮(100公克) 生薑(200公克) 郁李子仁(300公克) 杏仁(100公克) 橘子皮(100公克) 玄參(150公克)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急著火煮取四升,溫分四服,相去六七里久,或利黃水三五升,及小便利為候,即瘥者可頻服三四劑佳。忌桃李雀肉青魚酢等。(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將上記八種藥材切好,加入九升的水,用大火煮沸至剩四升,趁溫熱時分四次服用,每次服用時間相隔六七個小時。如果出現小便變黃呈水狀,量達三五升,同時小便通暢,便算見效,痊癒後也可以偶爾服用三四劑以鞏固療效。服用時應忌食桃子、李子、雀肉、青魚和醋等食物。(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療男女心上脹滿,胸背痛,食進少,面微似腫,小便如澀方。(出姚大夫)

杏仁(八分熬),橘皮(五分),蘇子(三合),防己(五分),葶藶(六分熬),茯苓(八分)

白話文:

杏仁(熬煮八分) 橘皮(五分) 蘇子(三份) 防己(五分) 葶藶(熬煮六分) 茯苓(八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小豆,細切桑根白皮煮為飲,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千金同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一起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搓成小丸,大小如綠豆。將桑根白皮切細,煮成湯。服用此丸時,初服 10 丸,每天二次,逐漸增加至 30 丸。(出自《千金要方》第 11 卷中)

4. 上氣大便澀方二首

崔氏療上氣大便澀方。

葶藶子(四兩熬),牽牛子(一兩熬),杏仁(二百顆),大棗(四十枚去皮),芒硝(一兩),牛酥(一合)

白話文:

葶藶子(200 克,熬煮) 牽牛子(50 克,熬煮) 杏仁(200 顆) 大棗(40 枚,去皮) 芒硝(50 克) 牛酥(100 毫升)

上六味搗一萬杵,更彆著牛酥,乃更搗一萬杵,空腹服八丸,用粥飲下藥。先禁咸醬等物。

又療上氣大便秘澀方。

杏仁(五兩熬),印城鹽(三兩),乾薑(三兩)

上三味搗篩,以醬汁和之,令得相著,作甕可長一寸余,如指大,兩頭尖,仍以薄綿裹之,於風日中曝令少干,納下部中,時易之,不過一兩易。即有惡物下,氣上即定亦下食,納藥痛時少須忍,如深納少頃,亦不大痛,急出時物即出,痛忍之不得,後可便轉,時出膿及惡物多,大便不澀停之。(並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將上面三種藥材搗碎篩選,用醬汁和在一起,讓它們粘合。做出像手指頭大小、兩頭尖、長約一寸多的藥栓。再用薄棉把它們包起來,放在通風、陽光好的地方稍稍曬乾。然後塞進肛門,定期更換,一般不超過一兩次更換。就會有異物排出,氣往上走,就會安定,也可以吃東西了。塞藥的時候如果疼痛,要稍微忍耐。如果塞得比較深,一會兒就不會太痛了。如果急著把異物取出來,就弄不出來了。疼痛難忍時,可以轉換姿勢。有時會排出膿和異物,大便不會乾燥,可以先停用藥物。(這段出自《聖濟總錄》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