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 (17)
卷第十 (17)
1. 咳嗽上氣方七首
此方非但療咳,兼補虛損,去風冷,兼悅肌膚白如瓠,婦人服之更佳。(《延年秘錄》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療上氣,兼咳。蘇子湯方。
蘇子(一升),五味子(五合),麻黃(去節),細辛,紫菀,黃芩,甘草(炙各二兩),人參桂心,當歸(各一兩),半夏(三兩洗),生薑(五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上氣病亦特單煮蘇子,及生蘇葉,冬天煮乾枝莖葉亦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生菜。(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這七個方子不只能治療咳嗽,還能同時補養虛弱的身體,去除風寒,並且使皮膚像葫蘆一樣白皙光滑,婦女服用效果更好。
《古今錄驗》記載,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呼吸困難,同時也能止咳。蘇子湯的組成如下:
蘇子(一升)、五味子(五合)、麻黃(去除莖節)、細辛、紫菀、黃芩、炙甘草(各二兩)、人參、桂心、當歸(各一兩)、半夏(三兩,洗過)、生薑(五兩)。
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兩次服用。若單純是呼吸困難的病症,也可以單獨煎煮蘇子,或是新鮮的蘇葉,冬天則可以煮乾燥的蘇枝莖葉,效果也不錯。服用此藥期間,忌食海藻、白菜、羊肉、麥芽糖、生蔥、生菜。
2. 咳逆上氣嘔吐方四首
《病源》五臟皆稟氣於肺,肺感微寒則成咳嗽也。寒搏於氣,氣聚還肺,而邪有動息,邪動則氣奔逆上,氣上則五臟傷動,動於胃氣者,則胃氣逆而嘔吐也,此是肺咳,連滯氣動於胃而嘔吐者也。又有季夏脾王之時,而脾氣虛不能王,有寒氣傷之而咳嗽者,謂之脾咳,其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膊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發。脾與胃合,脾咳不已,則胃受之。
其狀咳嗽而嘔,嘔甚則長蟲出是也。凡諸咳嗽甚則嘔吐,各隨證候知其腑臟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師》療咳嗽上氣,喉咽中腥臭,虛氣攪心,頭痛眼疼,耳中嘈嘈,風邪毒注天行,食不生肌,胸中隔塞,嘔逆多唾,噁心,心下堅滿,飲多食少,療疰並淋。通氣丸方。
膠飴(五斤),蜀椒(二升汗),烏頭(七分炮),桂心(六分),大附子(五枚炮),乾薑,人參(各四分),杏仁(一升),天門冬(十分),蜈蚣(五節去頭,炙)
上十味,末之,搗杏仁作膏,稍稍納藥末搗千過,烊膠飴,乃納藥中,攪令調和。合如半棗一枚,日六七,夜二三服,令胸中溫為度。若夢與鬼神交通及飲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者,加杏仁五合;有虛氣,少腹急,腰痛,加天門冬、杜仲;有風,加烏頭二枚、附子一枚,立夏後勿加也;有留飲,加葶藶子一兩熬,末之。忌豬肉、冷水、生蔥、鯉魚等物。
(《千金》同)
又療上氣咳逆,口乾,手足寒,心煩滿,積聚下利,嘔逆,若墜瘀血,上氣,胸脅脹滿,少氣腸鳴,飽食傷中裡急,婦人乳飲滯下有邪濕,陰不足,大小便不利,肢節皆痛。硝石丸方。
硝石(一升),乾薑,前胡,大黃(各一斤),杏仁(一升)
上五味,搗篩,蜜和。飲服如梧子三丸,日再。五日後心腹諸疾,隨大小便去,月經絕則通,下長蟲數十,亦利血及冷熱,赤白汁,癥瘕毒悉主之,藥利以意消息。
又療上氣,煩悶嘔逆不得飲食。厚朴湯方。
厚朴(一兩炙),人參(一兩),半夏(四兩洗),生薑(八兩),茯苓,甘草(炙),橘皮,桂心(各二兩),枳實(二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醋物。(並出第十八卷中)
《必效》療上氣咳嗽,嘔逆不下食,氣上方。
橘皮,紫菀(各三兩),人參,茯苓,柴胡,杏仁(去尖、皮)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患冷,加生薑二兩;患熱,加麥門冬三兩去心;不能食,加白朮二兩、厚朴二兩炙。忌醋物、桃、李、雀肉等。(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咳逆上氣嘔吐的四種處方
《病源》裡說,五臟都從肺部獲取氣,如果肺部感受到一點點寒冷就會引起咳嗽。寒氣侵入體內,與氣交戰,氣聚集在肺部,邪氣就會時而活動時而靜止。當邪氣活動時,氣就會向上衝逆,氣向上衝逆就會傷害五臟。如果影響到胃氣,就會導致胃氣上逆而嘔吐。這就是肺咳,這種咳嗽會連帶影響胃部,導致胃氣不順而嘔吐。另外,在季夏時節,脾臟功能本應該旺盛,但如果脾氣虛弱,無法正常運作,又受到寒氣侵襲,也會引起咳嗽,這就叫做脾咳。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邊肋骨下方會疼痛,疼痛會隱隱地牽引到肩膀和背部,嚴重時甚至無法活動,一動就會引發咳嗽。脾臟與胃部關係密切,如果脾咳持續不斷,就會影響到胃部。
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咳嗽並伴隨嘔吐,如果嘔吐嚴重,甚至會吐出蛔蟲。總之,各種咳嗽如果嚴重到出現嘔吐,都是因為各人症狀不同,需要根據情況判斷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
《深師》記載一個治療咳嗽、氣喘、喉嚨有腥臭味、虛氣擾亂心神、頭痛眼痛、耳朵嗡嗡作響、因風邪毒素引起的流行病、食慾不振、胸悶、嘔吐多痰、噁心、心下堵塞、飲水多但進食少、以及治療疰病和淋病的處方:通氣丸。
配方包含:膠飴(五斤)、炒過的蜀椒(二升)、炮製過的烏頭(七分)、桂心(六分)、炮製過的大附子(五枚)、乾薑、人參(各四分)、杏仁(一升)、天門冬(十分)、去除頭部並炙烤過的蜈蚣(五節)。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將杏仁搗成膏狀,然後一點點加入藥粉中,再搗數千次。將膠飴融化後加入藥粉中,攪拌均勻。每次服用像半個棗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六七次,晚上服用二三次,直到胸部感到溫暖為止。如果夢到與鬼神交流或者夢到飲食,則必須使用蜈蚣。如果消化不良,可以加入五合杏仁;如果虛氣較重、小腹發緊、腰痛,可以加入天門冬和杜仲;如果有風邪,可以加入兩枚烏頭和一枚附子,但立夏之後就不要再加;如果有痰飲,可以加入一兩炒過的葶藶子粉。服藥期間禁食豬肉、冷水、生蔥、鯉魚等食物。
(《千金方》也有類似記載)
另一個處方是治療氣喘、咳嗽、口乾、手腳冰冷、心煩意亂、腹部積聚、腹瀉、嘔吐、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氣喘、胸脅脹滿、氣短、腸鳴、因吃太飽而傷到脾胃導致腹部絞痛、婦女因乳汁淤積而有邪濕、陰虛、大小便不順暢、四肢關節疼痛等問題的:硝石丸。
配方包含:硝石(一升)、乾薑、前胡、大黃(各一斤)、杏仁(一升)。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三顆,每天服用兩次。五天後,心腹的各種疾病會隨著大小便排出。如果月經停止,則可恢復。還能排出數十條蛔蟲,並能治療血寒或血熱引起的疾病、赤白帶下、腫塊等,服藥的劑量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還有一個處方是治療氣喘、煩悶、嘔吐、無法進食的:厚朴湯。
配方包含:炙過的厚朴(一兩)、人參(一兩)、洗過的半夏(四兩)、生薑(八兩)、茯苓、炙過的甘草、橘皮、桂心(各二兩)、炙過的枳實(二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服用。服藥期間禁食海藻、白菜、羊肉、麥芽糖、生蔥、醋等食物。
(以上出自第十八卷)
《必效方》記載一個治療氣喘、咳嗽、嘔吐、無法進食的處方:氣上方。
配方包含:橘皮、紫菀(各三兩)、人參、茯苓、柴胡、去尖去皮的杏仁。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沸,取兩升藥汁,分三次服用。如果怕冷,可以加入兩兩生薑;如果怕熱,可以加入三兩去心的麥門冬;如果無法進食,可以加入兩兩白朮和炙過的厚朴。服藥期間禁食醋、桃子、李子、麻雀肉等食物。
(出自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