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8)

1. 氣滿胸急方八首

古今錄驗療氣忽發滿胸急者方。

茯苓(四兩),杏仁(四兩),橘皮(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日三,隨小便下愈,飲盡更作。忌酢物。

又茯苓杏仁煎方。

茯苓(四兩),杏仁(四兩),橘皮(三兩),蘇子(一升碎),甘草(三兩炙),芍藥(四兩),白前(三兩),五味子(三兩),生薑汁(五合),蜜(六合),竹瀝(二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先煮諸藥,取三升,去滓,納竹瀝生薑汁蜜等和攪,微火煎取四升,一服四合,日再夜一。

忌海藻菘菜酢物。

又方

甘遂(三兩熬),茯苓(四兩),杏仁(四兩),澤漆葉(三兩炙),黃芩(四兩),澤瀉(三兩),郁李仁(五兩碎),橘皮(三兩),朴硝(四兩)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忌酢物。

又方

桑根白皮(切二升),郁李仁(一升碎),赤小豆(二升),橘皮(三兩),蘇葉(三兩),茅根(切二升)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適冷暖,稍稍飲之。

又方

桑白皮(四兩),橘皮(三兩),茯苓(四兩),甘遂(三兩熬),杏仁(三兩),澤瀉(三兩),黃芩(四兩),赤小豆(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酢物。(一方甘草三兩)

又方

羊腎(一具去脂破),桑根白皮(四兩),茯苓(四兩),橘皮(三兩),李根白皮(四兩),黃耆(三兩),玄參(三兩),生薑(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忌酢物。

又方

豬腎(一具去脂破),桑根白皮(五兩),茯苓(四兩),澤漆葉(三兩炙),防己(三兩),澤瀉(三兩),橘皮(三兩),大豆(三升),甘遂(三兩熬),郁李仁(一升碎)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腎桑根皮澤漆葉大豆。取八升,去滓,納余藥,煎取一升七合,分為三服。忌酢物。

又方

大棗(三十枚擘破),烏梅(三十枚打破)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納蜜和調,不得過甜,不得過酢,稍稍含咽之。(並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標題:治療胸悶氣急的八個藥方

藥方一

茯苓(150克),杏仁(150克),橘皮(75克)

將以上三味藥切碎,加入六升水煮成兩升,分成三次服用,每天三次,隨著小便排出,病症就會好轉,喝完再煮。忌吃酸的食物。

藥方二

茯苓(150克),杏仁(150克),橘皮(112.5克),蘇子(一升,搗碎),炙甘草(112.5克),芍藥(150克),白前(112.5克),五味子(112.5克),生薑汁(約90毫升),蜂蜜(約108毫升),竹瀝(約360毫升)

將以上十一味藥切碎,加入九升水,先煮其他藥材,煮成三升後,濾去藥渣,加入竹瀝、生薑汁、蜂蜜等攪拌均勻,用小火煎成四升,每次服用約72毫升,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睡前一次。

忌吃海藻、白菜和酸的食物。

藥方三

甘遂(112.5克,炒過),茯苓(150克),杏仁(150克),炙澤漆葉(112.5克),黃芩(150克),澤瀉(112.5克),郁李仁(187.5克,搗碎),橘皮(112.5克),朴硝(150克)

將以上九味藥切碎,加入九升水,煮成二升七合(約500毫升),分成三次服用。忌吃酸的食物。

藥方四

桑樹根白皮(切碎,兩升),郁李仁(一升,搗碎),赤小豆(兩升),橘皮(112.5克),蘇葉(112.5克),茅根(切碎,兩升)

將以上六味藥切碎,加入一斗水煮成三升,稍微放涼至適溫,慢慢飲用。

藥方五

桑白皮(150克),橘皮(112.5克),茯苓(150克),甘遂(112.5克,炒過),杏仁(112.5克),澤瀉(112.5克),黃芩(150克),赤小豆(一升)

將以上八味藥切碎,加入九升水煮成二升半,分成三次服用。忌吃酸的食物。(另一個藥方,可加炙甘草112.5克)

藥方六

羊腎(一個,去除脂肪並切開),桑樹根白皮(150克),茯苓(150克),橘皮(112.5克),李樹根白皮(150克),黃耆(112.5克),玄參(112.5克),生薑(150克)

將以上八味藥切碎,加入九升水煮成二升七合(約500毫升),分成三次服用。忌吃酸的食物。

藥方七

豬腎(一個,去除脂肪並切開),桑樹根白皮(187.5克),茯苓(150克),炙澤漆葉(112.5克),防己(112.5克),澤瀉(112.5克),橘皮(112.5克),大豆(三升),甘遂(112.5克,炒過),郁李仁(一升,搗碎)

將以上十味藥切碎,加入一斗三升水,先煮豬腎、桑根皮、澤漆葉、大豆,煮成八升後,濾去藥渣,再加入剩餘的藥材,煎成一升七合(約320毫升),分成三次服用。忌吃酸的食物。

藥方八

大棗(30枚,剖開),烏梅(30枚,打破)

將以上兩味藥,加入四升水煮成兩升,加入蜂蜜調勻,不能太甜也不能太酸,慢慢含著吞嚥。(以上藥方均出自第十一卷中)

2. 虛熱及先服石風水腫方三首

集驗蔥豆洗湯,療虛熱及服石熱,當風露臥,冷濕傷肌,熱阻在裡,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升,莖腫生瘡,臭如死鼠。此皆虛損,腎中有熱,強取風冷濕痹故也,內宜依方服諸利水藥,外宜以此湯洗四肢訖,以蔥豆膏敷之,別以豬蹄湯洗瘡爛處及卵腫也方。

赤小豆(一升),蔥(合青切一升),蒺藜子(一升碎),菘菜子(一升舂碎),蒴藋(切五升),巴豆(一百枚合心皮打破)

上六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四斗,以淋洗身腫處。(古今錄驗同)

又豬蹄洗湯,療丈夫服石有虛。因勞損熱盛當風臥,傷於風濕,身變成熱,風水腫病腹滿氣急,四肢欲腫,小便不利,陰卵堅腫莖腫生瘡,赤爛臭如死鼠,名水疸,以湯洗之方。

豬蹄(一雙),黃柏(五兩銼),蒴藋根(切三升),葶藶子(五合),蒺藜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冷以洗之,日三。(古今錄驗同並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蔥白膏方,療與前蔥豆湯同。

蔥青白(切半升),菘菜子(半升),葶藶子(半升破),蒴藋(切半升),青木香(二兩切),莽草(一兩切),丹參(切半升),生蛇銜(半升),蒺藜子(一升破)

上九味,以豬肪五升煎之三沸,令水氣竭,去滓,敷痛處。(集驗同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身體虛弱而產生熱象,以及服用藥石後造成的風水腫。這種病是因為身體虛弱,腎臟有熱,又強自吹風受寒濕侵襲,導致體內熱氣阻滯,形成熱性風水病。症狀包括心腹脹滿,呼吸急促,頭部無法低下,小便困難,大便不暢,四肢腫脹如同裝滿水,皮膚呈現像老蠶般的顏色,陰囊堅硬腫大像量米的升斗,陰莖腫脹生瘡,發出如死老鼠般的臭味。治療原則是內服利水藥,外用藥湯清洗四肢,然後敷上蔥豆膏。另外,用豬蹄湯清洗潰爛處和腫脹的陰囊。

蔥豆洗湯方:

赤小豆一升,帶蔥白的蔥一升(切碎),蒺藜子一升(搗碎),菘菜子一升(搗碎),蒴藋五升(切碎),巴豆一百枚(去掉心皮,搗破)。

以上六味藥材,用一石二斗水煮到剩四斗,用來淋洗身體腫脹的部位。

豬蹄洗湯方:

豬蹄一雙,黃柏五兩(切碎),蒴藋根三升(切碎),葶藶子五合,蒺藜子一升。

以上五味藥材,用三斗水煮到剩二斗,放涼後用來清洗患處,一天洗三次。

蔥白膏方:

帶蔥白的蔥半升(切碎),菘菜子半升,葶藶子半升(搗破),蒴藋半升(切碎),青木香二兩(切碎),莽草一兩(切碎),丹參半升(切碎),生蛇銜半升,蒺藜子一升(搗破)。

以上九味藥材,用豬油五升煎煮三次,直到水分完全蒸發,去除藥渣,將藥膏敷在疼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