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6)

1. 傷寒口瘡方二首

病源夫傷寒冬時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以其熱毒在臟,心脾煩壅,表裡俱熱,熱不已,毒氣熏於上焦,故令口舌乾燥生瘡也。(出第七卷中)

白話文:

如果在冬季發作傷寒病,就一定要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否則就會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同時嘴巴會潰爛、長瘡。這是因為熱毒積聚在身體內部,導致心脾煩躁、鬱悶,表裡都發熱。熱氣持續不退,毒氣就會燻蒸到上焦,因此導致口舌乾燥、生瘡。

深師療傷寒熱病口瘡,黃柏蜜方。

黃柏(削去上皮取里好處薄斜削)

上一味以崖蜜半斤極消者,以漬柏一宿,唯欲令濃,含其汁,良久吐之更復如前,若胸中熱有瘡時飲三五合尤良。

白話文:

最後一味藥方:將半斤上好的崖蜜倒入瓷器中,放入柏樹枝條浸泡一夜,蜜液應該特別濃,柏樹枝條完全浸泡在蜜液中。將柏樹枝條含在口中很長時間,然後吐出,重複此動作。如果胸中發熱,有潰瘍的情況,喝三到五杯蜜液效果會更好。

又療傷寒口瘡爛者升麻湯

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竹葉(切五合),麥門冬(三分去心),牡丹(一分),干棗(二十枚擘)

白話文:

升麻(60 克),甘草(60 克,炙過),竹葉(切碎 300 克),麥門冬(15 克,去心),牡丹花(6 克),紅棗(20 枚,剖開)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為度。忌海藻菘菜胡荽等。(並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四升水煮沸,煮到只剩下一升半的藥液,濾掉藥渣,將藥液分成五份,含在口中,小口小口地慢慢吞嚥。服藥期間禁止食用海藻、菠菜和香菜等食物。(此方法出自醫書《醫宗金鑒》第十四卷)

2. 傷寒手足欲脫疼痛方七首

病源此由熱毒氣從內而出,循經絡攻於手足也,人五臟六腑井滎輸,皆出於手足指,故毒從臟腑而出也。(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疾病的來源是熱毒之氣從身體內部產生,沿著經絡攻擊手腳。人體的五臟六腑氣血的出入口都分佈在手腳的指尖,因此毒氣會從臟腑流出。

範汪療傷寒熱病,手足腫欲脫方。

牛肉裹之,腫消痛止。(出第三十卷中深師同)

崔氏療傷寒手足熱疼欲脫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療時疾陰囊及莖腫,亦可煮黃柏洗之。(肘後深師集驗千金備急並同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用羊糞煮出的汁液淋在患處上,即可痊癒。它也能治療陰囊和生殖器官腫脹等時疾。也可以用黃柏煮水清洗患處。

集驗療毒熱攻手足,腫疼欲脫方。

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兼療天行範汪肘後千金同)

又方

酒煮苦參以漬之。(範汪千金集驗同並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煮馬糞若羊糞汁漬之,豬膏和羊糞塗之,亦佳。(範汪集驗肘後同)

又方

取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一名蒼耳。(範汪集驗肘後同出第十卷中)

備急療熱病手足腫欲脫者,方兼主天行。

以稻穰灰汁漬之佳。(集驗千金肘後同出第一卷中)

3. 傷寒虛羸方四首

病源其人血氣先虛,復為虛邪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俱損傷,陰陽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穀神未復,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病焉。(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疾病發生的原因,是原本身體虛弱,又受到虛弱邪氣的侵襲,在發汗和瀉下的治療後,經絡都受損傷,陰陽之氣耗盡,熱邪才開始散去,但真氣依然不足,五臟虛弱,穀神沒有恢復,沒有津液來滋養身體,所以身體虛弱而得病。

集驗療傷寒虛羸少氣氣逆苦嘔吐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半夏(一升洗),生薑(四兩),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 石膏:一斤,用綿布包碎
  • 竹葉:一把
  • 麥門冬:一升,去除中心
  • 人參:二兩
  • 半夏:一升,清洗
  • 生薑:四兩
  • 甘草:二兩,炙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將上方的七種藥材切碎,加入 1.2 公升的水,煮沸取 600 毫升的湯汁,過濾掉藥渣,放入 100 公克的糯米,煮到糯米熟,撈出糯米。每天服用 200 毫升的藥湯,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羊肉和饅頭。(出自第三卷)

生地黃湯,療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黃(三斤),大黃(四兩),大棗(二十枚擘),甘草(一兩炙),芒硝(二合)

白話文:

生地黃(1.8公斤),大黃(240克),大棗(20個,破開),甘草(60克,炙過),芒硝(120克)

上五味合搗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傷寒虛羸少氣嘔吐,竹葉石膏湯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半夏(半斤洗),甘草(二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煮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白話文:

用上方的六味藥材,加一斗水煮沸,煮成六升後,去掉渣滓,放入一升粳米,煮熟米飯,再剝掉米飯,喝一升湯汁,一天服用三次。忌食海藻、菘菜、羊肉和餳。

張文仲梔子豉湯,療吐下後虛羸欲死方。

梔子(一十枚),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梔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支同此出姚萬第二卷中集驗備急同各用梔子十四枚)

白話文:

上兩味藥材:梔子和豆豉,用五升水先煎煮梔子至剩兩升後,加入豆豉繼續煮三四沸。去掉渣滓,分兩次服下。(支子此方出自姚萬第二卷中集驗備急方,兩種藥材都用 14 枚梔子。)

4. 傷寒不得眠方四首

病源夫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並,所以陽獨盛,陰偏虛,雖復病後仍不得眠者,陰氣未復於本故也。(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病因:衛氣白天在陽經運行,夜晚在陰經運行。夜晚是陰主宰的時間,應當入睡,這是因為陽氣衰竭,陰氣強盛,所以眼睛才會閉合。現在熱氣還沒消散,和所有陽經並存,所以陽氣過盛,陰氣偏虛。即使病後仍然無法入睡,是因為陰氣還沒有恢復到原狀。

仲景傷寒論療傷寒發汗若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則反覆顛倒,心內苦痛懊憹者,屬梔子豉湯證方。

白話文:

根據仲景的《傷寒論》,如果治療傷寒時使用發汗法或吐法、下法後,病人出現心煩躁動、難以入睡,嚴重時出現反覆顛倒、心內苦悶、懊悔等症狀,則屬於梔子豉湯證。

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物,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豉,分溫再服,得吐,止後服。

肘後療大病瘥後虛煩不得眠,腹中疼痛懊憹,烏梅豉湯方。

豉(七合綿裹),烏梅(十四枚擘)

上二物,以水四升,煮烏梅取二升半,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無烏梅用梔子四枚。

半夏茯苓湯

半夏(三兩洗),秫米(一升),茯苓(四兩)

白話文:

半夏(150克洗淨) 糯米(500克) 茯苓(200克)

上三味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揚之萬遍,澄取二斗,合煮諸藥,得五升,去滓,溫分五服。忌羊肉餳酢等物。(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將上方的三種藥材切碎,取一石千里外清澈的流水,沖洗藥材並攪拌一萬遍,沉澱後取澄清的水兩鬥,再將藥材與水放入鍋中煮沸,煎煮至五升後,去除殘渣,分五次溫熱服用。服用期間忌食羊肉、餳(發酵食品)、醋等食物。(出自第一卷)

深師酸棗湯,療傷寒及吐下後心煩乏氣晝夜不眠方。

酸棗仁(四升),麥門冬(一升去心),甘草(二兩炙),蝭母(二兩知母也),茯苓(二兩),芎藭(二兩),乾薑(三兩)

白話文:

酸棗仁(4升) 麥門冬(1升,去除根部) 甘草(2兩,經過炙烤) 知母(2兩,又稱蝭母) 茯苓(2兩) 芎藭(2兩) 乾薑(3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酸棗取一斗,去棗納藥,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大醋。(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公升的水,煮酸棗仁,直到剩五公升,取出棗仁,加入藥材煮沸,直到剩一公升半,過濾藥渣,溫熱後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大白菜和大醋。(出自十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