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5)

1. 傷寒癖實及宿食不消方二首

病源此謂被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而痛,此為胃中有干糞挾宿食故也,或先患寒癖,因有宿食,又感於傷寒,熱氣相搏,故宿食不消也。(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病症的成因:這是指發病後六七天,大便不通,煩熱不退,肚子脹滿疼痛。這是因為胃中有乾硬的大便夾著未消化的食物導致的。或者先前就有腸胃虛寒的老毛病,再加上未消化的食物,又被傷寒侵襲,熱氣與寒氣互相沖激,所以導致未消化的食物難以消退。

深師快豉丸療傷寒留飲,宿食不消,一名續命丸方。

黃芩五兩,大黃(五兩),梔子仁(十六枚),黃連(五兩去毛),豉(一升熬),甘遂(三兩太山者),麻黃(五兩去節),芒硝(二兩),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

白話文:

  • 黃芩:50 克
  • 大黃:50 克
  • 梔子仁:16 粒
  • 黃連:50 克,去除細毛
  • 豉(炒過的豆子):1 升,燉煮過
  • 甘遂(一種中藥材):30 克,產自太山地區
  • 麻黃:50 克,去除節枝
  • 芒硝:20 克
  • 巴豆(一種中藥材):100 粒,去除果皮和果核,燉煮後研磨成粉

上九味搗篩,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以吐下為度,若不吐利加二丸,一本有杏仁七十枚。忌豬肉冷水蘆筍肉。(出第十四卷中範汪同)

白話文:

將上方的九種藥材搗碎過篩,加入白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三丸,以吐或拉肚子為止。如果沒有吐或拉,再加兩丸。另一個藥方中有 70 枚杏仁。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蘆筍和肉類。(引自第 14 卷中範汪同)

古今錄驗續命丸,療傷寒及癖實痰飲百病方

大黃(五兩),黃連(一兩),麻黃(五兩去節),甘遂(三兩熬),黃芩(二兩),芒硝(二兩研),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巴豆(一百枚去心熬研),豉(一升熬)

白話文:

大黃:五兩 黃連:一兩 麻黃:五兩,去掉節點 甘遂:三兩,熬製後使用 黃芩:二兩 芒硝:二兩,研磨成細粉 杏仁:七十顆,去皮去尖後熬製 巴豆:一百顆,去心熬製後研磨 豉:一升,熬製後使用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得傷寒一日服一丸,如小梧子大,二日二丸,至六七日六七丸,但吐下得汗愈若水澼及痰實,服三五丸,日二。忌豬肉冷水蘆筍。(範汪延年刪繁同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把上面九種藥材搗碎篩過,用蜂蜜和成丸狀。遇到傷寒,第一天服一丸,大小如小梧桐子。第二天服兩丸,服到六七天時服用六七丸。只要嘔吐、腹瀉、出汗、痰液較多的,服三五丸,一天兩次。忌食豬肉、冷水、蘆筍。(出自《範汪延年刪繁》第三卷)

2. 傷寒春冬咳嗽方三首

病源此由邪熱客於肺也,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肺為之浮肺主於咳,水氣乘之故咳嗽。(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這個疾病是因邪熱侵犯肺部而引起的。上焦有熱時,患者必定會口渴喝水。而水停留在心臟下方,就會導致肺氣上浮。肺部主控咳嗽,水氣上行壓迫肺部,所以會出現咳嗽。(出自第八卷中)

小品射干湯主春冬傷寒,秋夏中冷咳嗽,曲拘不得氣息喉鳴啞失聲干嗽無唾,喉中如哽者方。

白話文:

小品射干湯主要用於治療:

春夏時節的風寒,秋冬時節的中暑,咳嗽、彎腰時感覺胸悶、喉嚨發出聲音、失聲、乾咳無痰,喉嚨像梗著東西時所用的方劑。

射干(二兩),半夏(五兩洗),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乾薑(二兩炮),甘草(二兩炙),紫菀(二兩),肉桂(二兩),吳茱萸(二兩),當歸(二兩),橘皮(二兩),麻黃(二兩去節),獨活(二兩)

白話文:

射干(120 克),半夏(300 克,洗淨),杏仁(120 克,去皮尖),乾薑(120 克,炮製),甘草(120 克,炙烤),紫菀(120 克),肉桂(120 克),吳茱萸(120 克),當歸(120 克),橘皮(120 克),麻黃(120 克,去節),獨活(120 克)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始病一二日者,可服此湯,汗後重服勿汗也,病久者初服可用大黃二兩,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寒,熱伏於內宜生薑四兩代乾薑,除茱萸,用枳實二兩炙。忌羊肉海藻菘菜餳生蔥。(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把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加一斗水煮沸後,熬製成三升藥液,過濾後,溫服分三次服用。如果發病於一兩天之內,可以服用此湯劑。服後出汗後,再繼續服用,不要再出汗。如果發病已久,第一次服用時可以使用兩兩大黃一起入藥。在初秋或夏季,遭遇暴雨降溫,或天氣突變寒冷,內熱無法消散時,可以用四兩生薑替代乾薑,去掉茱萸,加入兩兩炙枳實。忌食羊肉、海藻、菘菜、大蒜、生蔥。(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下氣橘皮湯,療春冬傷寒秋夏冷濕咳嗽喉中鳴聲上氣不得下,頭痛方。

白話文:

《古今錄驗》中的「下氣橘皮湯」,用於治療春季或冬季風寒感冒,秋季或夏季受寒濕侵襲導致的咳嗽,喉中發出鳴聲,氣息難以下行,頭痛等症狀。

橘皮,紫菀,麻黃(去節),杏仁(去雙仁尖皮),當歸,桂枝,甘草(炙),黃芩(各三分)

白話文:

橘子皮、紫蘇根莖、麻黃(去除節狀部分)、杏仁(去除兩端尖銳的皮)、當歸、桂枝、炙甘草、黃芩(各等份,取三分之一作為一味藥材)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合之。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三卷中)

延年療傷寒骨節疼頭痛眼睛疼咳嗽知母湯方。

知母(二兩),貝母(三兩),乾葛(三兩),芍藥(三兩),石膏(四兩碎裹),黃芩(三兩),杏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梔子仁(三兩擘)

白話文:

中藥材:

  • 知母:2兩
  • 貝母:3兩
  • 乾葛:3兩
  • 芍藥:3兩
  • 石膏:4兩(研碎後用布包好)
  • 黃芩:3兩
  • 杏仁:1兩(去皮、尖端和雙仁)
  • 梔子仁:3兩(剖開)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面七日。(出第九卷中)

3. 傷寒攻目生瘡兼赤白翳方六首

病源目者臟腑之精華,肝之外候也,傷寒熱毒壅滯,熏蒸於肝上攻於目,則令目赤腫痛若毒氣盛者眼生翳膜又肝開竅於目,肝氣虛熱,乘虛上衝於目,故目赤痛重者生瘡翳白膜息肉。(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眼睛是五臟精氣的顯現,是肝臟外在的表現。傷寒發熱時,熱毒會堵塞氣血運行,蒸騰到肝臟,進而影響眼睛,導致眼睛發紅、腫脹、疼痛。如果熱毒嚴重,眼睛會長出翳膜。另外,肝氣虛熱,虛火上炎也可能造成眼睛發紅疼痛,嚴重者會長出肉芽、白膜等病變。

肘後療傷寒大病後,熱毒攻目方。

煮蜂房以洗之,日六七度。(張文仲同)

又方

冷水漬青布以掩目。(張文仲同)

又療熱病後生翳方。

燒豉二七粒末,納管中以吹之。(並出第二卷中文仲備急同)

小品漏蘆連翹湯,療傷寒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腫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方兼療天行。

白話文:

小品漏蘆連翹湯,治療傷寒、熱毒引起的紅腫熱痛、丹毒、癰疽、腫毒,以及眼睛發紅疼痛、生有障礙物的症狀。同時也能治療流行性的疾病。

漏蘆(二兩),連翹(二兩),黃芩(二兩),麻黃(二兩去節),白蘞(二兩),升麻(二兩),甘草(二兩炙),大黃(三兩切),枳實(三兩炙)

白話文:

漏蘆(120 克),連翹(120 克),黃芩(120 克),麻黃(120 克,去除節),白蘞(120 克),升麻(120 克),甘草(120 克,炙),大黃(180 克,切片),枳實(180 克,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相去二食頃更服,熱盛者可加芒硝二兩。忌海藻菘菜等物。(千金同)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煮成三升藥液,過濾掉藥渣,溫熱分三次服下,每次服藥間隔兩餐的時間。熱性體質的人可以加入二兩芒硝。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等食物。(千金方中也有記載)

秦皮湯,療毒病沖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腫膚起,或赤痛不得視光,痛入心肝或眼外浮腫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方。

白話文:

秦皮湯,治療毒病引起的眼睛發紅、發腫、出白翳,疼痛劇烈,視力受損,疼痛會延伸到心肝,或眼外浮腫如氣球鼓起,生出白膜覆蓋眼球的病症。

秦皮(二兩),前胡(二兩),常山(二兩),黃芩(二兩),升麻(二兩),芍藥(二兩),白薇(二兩),枳實(二兩炙),大黃(三兩),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秦皮(80 克),前胡(80 克),常山(80 克),黃芩(80 克),升麻(80 克),芍藥(80 克),白薇(80 克),枳實(80 克,炒),大黃(120 克),甘草(80 克,炒)

上十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二食頃更服,若盛熱者可加芒硝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出第六卷中一方加蕤仁一兩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加入八升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兩次服用間隔兩餐時間;如果發燒嚴重,可以加入兩兩芒硝。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第六卷中另一處方中,還須加入一兩蕤仁和半兩梔子仁)

張文仲秦皮湯,主傷寒病熱,毒氣入眼,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痛毒煩惱者神效方

白話文:

張文仲的秦皮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高燒,毒氣侵入眼睛,導致眼睛赤紅、脈絡發紅、瞳孔發白,甚至還有白翳。此外,對於眼睛發炎疼痛、畏光、紅腫疼痛、煩躁不安等症狀,此方也能發揮顯著療效。

秦皮,升麻,黃連(各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洗去塵,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綿繞箸頭,取湯以滴眼中,如屋漏狀,盡三合止,須臾復用,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切碎,用清水洗去灰塵,再加入四升清水煮沸,煎煮至剩餘兩升半。放涼後分三次使用。仰起頭,用棉花繞在筷子頭上,蘸取藥液滴入眼中,像房屋漏水一樣,滴完三次後停止。過一會兒再繼續使用,每天滴五到六次效果較好。忌食豬肉和用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