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九 (7)
卷第十九 (7)
1. 風不仁方三首
病源風不仁者,由榮氣虛,衛氣實,風寒入於肌肉,使血氣行不宣流,其狀搔之皮膚如隔衣也,是診其寸口脈緩。則皮膚不仁,不仁脈虛數者生,牢急疾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赤松子曰:偃臥展兩脛兩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死肌不仁足寒。
又云:展左足右足上,除不仁脛寒。(出第一卷中)
深師茵芋酒,療新久風,體不仁屈曳或拘急腫,或枯焦皆主之,施連所增損方甚長。
茵芋(二兩),狗脊(二兩),躑躅花(二兩生用),烏頭(二兩生用),附子(二兩生用),天雄(一兩生用)
上六味切。以酒一斗,絹囊盛藥漬之,冬八九日,夏五六日,初服半合,不知增之,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千金翼同)
又八風湯,療五緩六急不隨,身體不仁,下重,腹中雷鳴,失小便方。
防風(二兩),芍藥(二兩),茯苓(二兩),黃耆(三兩),獨活(四兩),當歸(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一兩炙),大豆(二升),附子(大者一枚炮)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酢物。
又犀角丸,療百病鬼注,惡風入皮膚,淫淫液液,流移無有常處,四肢不仁,牽引腰背,腹脹滿,心痛逆,胸滿不得飲食,吸吸短氣,寒熱羸瘦,夜喜惡夢,與鬼神交通,咳嗽膿血皆療之方。
犀角(二分屑),獺肝(三分炙),雄黃(四分研),桂心(二分),丹砂(四分研),貝齒(十分炙研),巴豆(三十枚熬去心),蜈蚣(一枚去頭足炙),真珠(四分研),射罔(一分),麝香(一分研),羚羊角(二分屑),牛黃(二分研),附子(一分炮),鬼臼(二分)
上十五味搗下篩,蜜和更搗五千杵,平旦服如胡豆二丸,酒飲並得,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血物蘆筍。(並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風不仁這種病,是因為身體的營氣虛弱,衛氣卻過於旺盛,導致風寒侵入肌肉,使得血液循環不順暢。症狀是搔抓皮膚時,感覺好像隔著衣服一樣,摸脈象會發現寸口的脈象緩慢。如果脈象虛弱且跳動快速,表示病情可以好轉;如果脈象強硬、急促且快速,則表示病情危險。治療的方法,除了湯藥、熱敷、針灸、砭石等正統療法外,還需要補養身體和疏通氣血。以下附上一些養生和導引的方法。
赤松子說:仰躺,伸直雙腿和雙手,腳跟外側相對,腳趾朝向彼此。用鼻子吸氣,進行七次深呼吸,這樣可以去除身體死肉,改善肢體麻木和腳部冰冷。
又說:伸直左腳放在右腳上,可以改善麻木和腳脛冰冷的狀況。
深師的茵芋酒,可以治療新舊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肢體彎曲或僵硬,或者腫脹,或者乾枯焦黃等症狀。這是一個加減變化很多的處方。
茵芋(二兩),狗脊(二兩),躑躅花(二兩,生用),烏頭(二兩,生用),附子(二兩,生用),天雄(一兩,生用)
以上六味藥切碎,用一斗酒裝在絹布袋中浸泡,冬天浸泡八九天,夏天浸泡五六天。開始服用半合,如果沒有感覺就增加藥量,直到有效為止。禁忌食用豬肉和冷水。
另外還有一個八風湯,可以治療身體五種遲緩、六種急迫、肢體不聽使喚、身體麻木、下半身沉重、腹中雷鳴、小便失禁等症狀。
防風(二兩),芍藥(二兩),茯苓(二兩),黃耆(三兩),獨活(四兩),當歸(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一兩,炙),大豆(二升),附子(大的一枚,炮製)
以上十一味藥切碎,用水一斗,清酒二升,一起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禁忌食用海藻、白菜、豬肉、冷水和醋。
另外還有一個犀角丸,可以治療各種鬼注病,例如風邪侵入皮膚,感覺身體內有液體流動,位置不固定,四肢麻木,牽引到腰背,腹部脹滿,心痛嘔逆,胸悶難以進食,呼吸短促,發冷發熱,身體消瘦,晚上容易做噩夢,感覺和鬼神交流,咳嗽有膿血等症狀。
犀角(二分,磨成粉),獺肝(三分,炙過),雄黃(四分,研磨),桂心(二分),丹砂(四分,研磨),貝齒(十分,炙過研磨),巴豆(三十枚,熬過去掉內核),蜈蚣(一枚,去除頭足後炙過),真珠(四分,研磨),射罔(一分),麝香(一分,研磨),羚羊角(二分,磨成粉),牛黃(二分,研磨),附子(一分,炮製),鬼臼(二分)
以上十五味藥研磨過篩,用蜂蜜調和後,再搗五千下,每天早晨服用像胡豆大小的藥丸兩顆,用酒或水送服,每日三次。禁忌食用豬肉、冷水、生蔥、生血的食物和蘆筍。
2. 風濕痹方四首
病源風濕痹病之狀,或皮膚頑厚,或肌肉痠疼,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其風濕氣多,而寒氣少者為風濕痹也。由血氣虐則受風濕而成此病,久不瘥,入於經絡,搏於陽經,亦變令身體手足不隨,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
任縱臂不息十二通,愈足濕痹不任行,腰脊痛,又正臥疊兩手者背,下伸兩腳,不息十二通,愈足濕痹不任行,腰脊痛痹,有偏患者,患左壓右足,患右壓左足,久行,手亦如足,周行滿十方止。
又云:以手摩腹,從足至頭,正臥伸臂導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閉氣不息十二通,以療痹濕不可任,腰脊痛。(出第一卷中)
千金諸風痹方。
桂心(一兩),當歸(一兩),茯苓(一兩),防風(一兩),甘草(一兩炙),黃芩(一兩),生薑(五兩),秦艽(二分),葛根(二分),干棗(三十枚擘),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切。水酒各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又療風痹遊走無定處,名曰血痹,大主之方。
萆薢(四分),薯蕷(四分),牛膝(四分),澤瀉(四分),蠐螬(三分熬),天雄(三分炮),車前子(三分),乾漆(熬三分),白朮(三分),地膚子(三分),山茱萸(五分),狗脊(三分),茵芋(一分)乾地黃(十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和丸,酒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稍稍加之。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蕪荑等物。
又白蘞散,療風痹腫,筋急展轉,易無常處方。
白蘞(二分),附子(一分炮)
上二味搗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忌豬肉冷水。(並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六生散,療急風痹,身軀拘痛方。
生菖蒲(一斤切),生地黃(一斤),枸杞根(一斤),生商陸根(一斤),生烏頭(半斤),生薑(二斤)
上六味,以淳酒漬之一宿,出曝乾,復納酒中,令酒盡,曝令燥,搗下篩,以清酒一升,服一錢匕,日再服之。忌豬羊肉冷水蕪荑餳。(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風濕痹的病因與狀況
風濕痹這種病,是因為風、寒、濕三種邪氣一起侵入身體,互相結合而產生的。它的症狀表現為皮膚變得粗糙僵硬,或是肌肉痠痛。如果風濕的邪氣較多,寒氣較少,就屬於風濕痹。這種病通常是因為身體的氣血運行不順暢,才會受到風濕的侵襲。如果久病不癒,邪氣就會侵入經絡,在陽經處作祟,導致身體手腳不聽使喚。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湯藥、熱敷、針灸或砭石等方法來治療,也有專門的調理方法,以補養身體、疏通經絡為主。下面會附上一些養生方法和導引術。
養生導引法
將手臂向前伸直,持續快速擺動十二次,可以治療因濕痹導致的腿腳疼痛,無法行走,以及腰背疼痛。另外,正躺在床上,雙手疊放在背後,然後將雙腳伸直,也持續快速擺動十二次,同樣可以治療因濕痹導致的腿腳疼痛、腰背疼痛。如果身體有偏癱的情況,就將患側的腳壓在另一隻腳上,長時間這樣做,手也會像腳一樣活動不便。當這種狀況遍及全身,並反覆出現十次之後就可以停止。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用手按摩腹部,從腳部一直向上按摩到頭部。然後正躺在床上,將手臂伸直,同時用手拉住腳部,保持手臂伸直,閉氣不呼吸,持續十二次,可以治療因為濕痹引起的行動不便以及腰背疼痛。(以上出自第一卷中)
《千金方》治療各種風痹的藥方
藥方一
組成:桂心一兩、當歸一兩、茯苓一兩、防風一兩、炙甘草一兩、黃芩一兩、生薑五兩、秦艽二分、葛根二分、掰開的乾棗三十枚、去皮尖的杏仁五十枚。
用法: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入水和酒各四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以達到發汗的效果。
藥方二
治療風痹在身體各處遊走不定,屬於血痹的藥方。
組成:萆薢四分、薯蕷四分、牛膝四分、澤瀉四分、炒過的蠐螬三分、炮製過的天雄三分、車前子三分、熬製過的乾漆三分、白朮三分、地膚子三分、山茱萸五分、狗脊三分、茵芋一分、乾地黃十分。
用法:將以上十四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酒送服,每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用量。服用期間忌食桃子、李子、雀肉、豬肉、冷水、蕪菁等食物。
藥方三:白蘞散
治療風痹引起的腫脹、筋脈拘攣、身體轉動困難、病痛位置不定的藥方。
組成:白蘞二分、炮製過的附子一分。
用法:將以上二味藥材搗成粉末,用酒送服半刀圭,一天三次。如果沒有感覺,可以增至一刀圭。當身體發熱時,就表示藥效開始發揮作用,大約十天左右就能感覺到效果。服用期間忌食豬肉、冷水。(以上出自第八卷中)
藥方四:《古今錄驗》六生散
治療急性風痹、身體拘攣疼痛的藥方。
組成:切碎的生菖蒲一斤、生地黃一斤、枸杞根一斤、生商陸根一斤、生烏頭半斤、生薑二斤。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用純米酒浸泡一夜,取出曬乾,再放入酒中浸泡,直到酒完全被吸收,然後曬乾,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清酒送服,每天兩次。服用期間忌食豬肉、羊肉、冷水、蕪菁、麥芽糖等食物。(以上出自第十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