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九 (5)
卷第十九 (5)
1. 腳氣痹攣方二首
病源腳氣之病,有挾風毒者,則風毒搏於筋,筋為攣,風濕乘於血則痹。故令痹攣也。(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石斛酒,療風虛氣滿,腳疼冷痹,攣弱不能行方。
石斛(五兩),丹參(五兩),防風(二兩),側子(四兩),桂心(三兩),乾薑(三兩),羌活(三兩),秦艽(四兩),芎藭(三兩),杜仲(四兩),薏苡仁(一升碎),五加根皮(五兩),山茱萸(四兩),橘皮(三兩),椒(三兩),黃耆(三兩),白前(三兩),茵芋(三兩),當歸(三兩),牛膝(四兩),鍾乳(八兩)
上二十一味切。將鍾乳搗碎,別絹袋盛,繫於大藥袋內,以清酒四斗漬三日,初服三合,日再,稍稍加之,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出第七卷中)
千金翼防己湯,主風濕四肢疼痹,攣急浮腫方。
木防己(三兩),茯苓(四兩),芎藭(三兩),芍藥(二兩),桂心(三兩),甘草(六分炙),大棗(十二枚擘),麻黃(三兩去節),桑根白皮(切二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黃,減一升,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服漸汗出,令遍身,以粉粉之。慎風冷。(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腳氣痹攣的兩種治療方
腳氣這種病,有些是夾帶著風邪毒素的,這種情況下,風毒會侵襲筋脈,導致筋脈攣縮;風濕侵入血液,則會造成麻痹。這就是造成麻痹和攣縮的原因。
千金石斛酒,可以治療因風邪導致的虛弱、氣脹,以及腳痛、發冷麻痹、攣縮無力、無法行走的病症。
藥方組成:石斛(150克),丹參(150克),防風(60克),側子(120克),桂心(90克),乾薑(90克),羌活(90克),秦艽(120克),芎藭(90克),杜仲(120克),薏苡仁(約一升,搗碎),五加根皮(150克),山茱萸(120克),橘皮(90克),花椒(90克),黃耆(90克),白前(90克),茵芋(90克),當歸(90克),牛膝(120克),鍾乳(240克)。
製法:將以上二十一味藥材切碎。把鍾乳搗碎,用另外的絹袋裝好,繫在大藥袋裡面,然後用四斗清酒浸泡三天。初次服用約60毫升,一天兩次,可以逐漸增加劑量,以症狀改善為度。忌食豬肉、冷水、生蔥。
千金翼防己湯,主要治療因風濕引起的四肢疼痛麻痹、攣縮、浮腫等症狀。
藥方組成:木防己(90克),茯苓(120克),芎藭(90克),芍藥(60克),桂心(90克),甘草(約2克,炙過),大棗(12枚,掰開),麻黃(90克,去節),桑樹根白皮(切碎約兩升)。
製法: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煮麻黃,煮至剩下一升時,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煎至三升,分成三次服用。服用後會逐漸出汗,讓汗遍布全身,然後用粉撲在身上。要小心避風寒。
2. 風偏枯方二首
(此風偏枯以下五門併兼療腳氣風毒等病相類)
病源風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於風濕,風濕客於半身,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生氣去,邪獨留,則成偏枯,其狀半身不隨,肌肉偏枯,小而痛,言不變智不亂是也,邪初在分腠之間。宜溫臥取汗,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診其胃,脈沉大,心脈小牢急,皆為偏枯,男子則廢左,女子則廢右。
若不喑舌轉者可療,三十日起,其年未滿二十者,三歲死,又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足太陽經也,虛者則病惡風偏枯,此由愁思所致,憂思所為,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痹。
又云: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常行眼耳諸根,無有障礙。
又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始止,療疽痹大風偏枯。
又云:一足踏地足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欹勢,並手盡急回左右迭二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出第一卷中)
深師大八風湯,療毒風濕痹嚲曳,或手腳不隨,身體偏枯,或毒弱不任,或風經五臟恍恍惚惚,或多語喜忘,有時恐怖,或肢節痠疼,頭眩煩悶,或腰脊強直不得俯仰,又加腹滿食少時氣咳,或始遇病時,猝倒悶絕,即不能語便失音,半身或舉體不隨不仁沉重。皆由體虛恃少,不避風冷所致,二十三種大八風湯方。
當歸(二兩半),升麻(一兩半),烏頭(二兩炮),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遠志(二兩去心),獨活(二兩),五味子(一兩半),防風(二兩),芎藭(二兩),麻黃(二兩去節),乾薑(二兩半),秦艽(二兩)桂心(二兩),大豆(二升),石斛(二兩),甘草(二兩牛炙),杏仁(四十枚),人參(二兩),茯苓(二兩),黃耆(二兩),紫菀(二兩),石膏(二兩碎)
上藥㕮咀。以水一斗三升,酒二升,合煮取四升,強人分四服,羸人分五六服。(千金翼同出第九卷中)
古今錄驗療三十年風躃偏枯不能行。香豉散方。
生地黃(三十斤),香豉(三升綿裹)
上二味。洗地黃㕮咀,先蒸半日曝燥,更合豉蒸半日,曝令燥,搗下篩以酒服三方寸匕,日三亦可水服,益精爽氣,服數月有神效。(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風偏枯的兩種處方
(以下內容所指的風偏枯,也包括腳氣、風毒等類似疾病)
病因: 風偏枯的病因,是由於身體的氣血偏於虛弱,導致皮膚毛孔鬆弛,容易受到風濕侵襲。風濕侵入半邊身體,停留在皮膚和肌肉之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無法滋養身體,久病不癒。當身體的正氣逐漸消退,邪氣獨留,就會形成偏枯。其症狀表現為半邊身體活動不靈活、肌肉萎縮、疼痛、語言表達正常但思維不混亂。病邪最初是在皮膚肌肉之間,應該注意保暖,通過發汗來驅邪,同時補充不足,減少過剩,這樣才能恢復健康。如果診斷時發現胃脈沉而大,心脈細小而急,都是偏枯的徵兆。一般來說,男性偏枯會影響左邊身體,女性則影響右邊身體。
如果沒有出現失語、舌頭轉動困難等症狀,尚可治療。病發三十天內開始治療,若未滿二十歲的病人,可能在三年內死亡。另外,左手尺中處,神門穴之後的脈搏,對應足太陽經。如果此處脈象虛弱,則易患風偏枯,這通常是由於憂愁思慮所致。治療方面,除了湯藥、外敷、針灸、砭石等方法,也需要注重補養和疏導。養生方面,可以透過靠牆站立,練習均勻呼吸,從頭到腳進行導引,這樣可以治療瘡瘍、疝氣、大風、偏枯等各種風痺。
另外,仰起腳趾,屏住呼吸五次,可以舒緩腰背部的痺痛、偏枯,並能使人聽到耳鳴聲,經常練習可以使眼睛、耳朵等感官功能順暢,沒有障礙。
還有,靠牆站立,練習均勻呼吸,從口部開始引導氣息至頭部,再停止呼吸,可以治療瘡瘍、風痺、大風、偏枯。
再者,單腳踩地不動,另一腳向側邊轉動身體,雙手用力向左右兩側交替轉動各七次,可以去除脊椎的風寒,使經絡通暢,緩解偏枯。
深師大八風湯: 此方可以治療毒風濕痺、手腳不靈活、身體偏枯、身體虛弱無力、或因風邪侵入五臟而導致精神恍惚、多言健忘、時常恐懼、肢體痠痛、頭暈煩悶、腰背僵硬不能彎腰仰頭、腹脹食少、時常咳嗽、或發病時突然昏倒、失語失聲、半身或全身癱瘓麻木等症狀。這些症狀多是因為體質虛弱,不注意保暖而引起的。此方共有二十三種藥材。
藥材: 當歸(二兩半)、升麻(一兩半)、炮製過的烏頭(二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遠志(去心)(二兩)、獨活(二兩)、五味子(一兩半)、防風(二兩)、芎藭(二兩)、去節的麻黃(二兩)、乾薑(二兩半)、秦艽(二兩)、桂心(二兩)、大豆(二升)、石斛(二兩)、炙甘草(二兩)、杏仁(四十枚)、人參(二兩)、茯苓(二兩)、黃耆(二兩)、紫菀(二兩)、打碎的石膏(二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三升水和二升酒一起煮,煮至剩四升。體質強壯的人分四次服用,體質虛弱的人分五到六次服用。
古今驗方: 此方可以治療患病三十年,因風痺導致偏枯、不能行走的病人。
香豉散:
藥材: 生地黃(三十斤)、用棉布包裹的香豉(三升)
用法: 將生地黃洗淨切碎,先蒸半日後曬乾,再和香豉一起蒸半日,曬乾後搗成粉末過篩。用酒送服三方寸匕,每日三次。也可以用水送服。此方可以補精益氣。服用數月後會有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