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7)

1. 嶺南瘴氣腳氣酒湯散方一十三首

千金夫腳氣之疾,先起嶺南,稍來江東,得之無漸,或微覺疼痹,或兩脛腫滿,行起屈弱,或上入少腹不仁,或時冷時熱,小便秘澀,喘息氣衝喉,氣急欲死,食嘔不下,氣上逆者,皆其候也,是先覺此證,先與犀角旋覆花湯方。

白話文:

腳氣病起因於嶺南,漸漸傳到江東,得病時沒有徵兆,有的輕微感到疼痛麻痺,有的雙腿腫脹滿脹,行走時屈曲無力,有的上腹部麻木不仁,有的時冷時熱,大小便不通暢,喘息時氣衝喉嚨,喘急得快死了,食物嘔吐不下,氣往上逆,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一旦發現這些症狀,就要及時服用犀角旋覆花湯。

犀角(三兩屑),旋覆花(二兩),橘皮(三兩),茯苓(二兩),大棗(二十枚擘),香豉(一升),紫蘇莖(一握),生薑(三兩)

白話文:

犀牛角(三兩,研磨成碎片),旋覆花(兩兩),橘皮(三兩),茯苓(兩兩),紅棗(二十顆,剖開),香豉(一升),紫蘇莖(一把),生薑(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如其不下,服後大犀角湯。忌醋物。(崔氏名小犀角湯備急同)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好,用八升水煎煮至剩餘二升七合。分為三碗服用,每碗之間相隔十里路的時間。服用後,以排氣和排小便通暢為準。若無法排氣排便,則服用大犀角湯。忌諱食用醋和醋製食物。(引自崔氏著作《小犀角湯備急同》)

又大犀角湯方。

犀角(二兩屑),旋覆花(二兩),白朮(二兩),桂心(二兩),防己(二兩),黃芩(二兩),生薑(三兩),香豉(一升綿裹),橘皮(三兩),茯苓(三兩),前胡(四兩),桑根白皮(四兩),紫蘇莖(一握),大棗(十枚擘)

白話文:

犀角(兩百克,磨成粉末),旋覆花(兩百克),白朮(兩百克),桂心(兩百克),防己(兩百克),黃芩(兩百克),生薑(三百克),香豉(一升,用棉布包好),橘皮(三百克),茯苓(三百克),前胡(四百克),桑根白皮(四百克),紫蘇莖(一把),大棗(十顆,掰開)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氣為度。若得氣下小便利,腳腫即消,能食。若服湯訖不下,氣急不定,仍服後湯,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以上二方並出崔氏文仲同)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種藥材切碎,以九升水煎煮,取二升七合藥汁,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約為十里路的時間(約兩小時)。服藥時以排氣通便為準。如果服用後順利排氣通便,腳腫就會消退,胃口也會變好。如果服藥後沒有排氣,呼吸困難,仍然無法緩解,可以繼續服用後續的藥湯。服用藥湯期間,避免食用桃子、李子、雀肉、生蔥、醋等食物。(以上兩種藥方均出自崔氏文仲同所著的醫書)

又方

甘草(二兩炙),犀角(二兩屑),防風(二兩),桂心(三兩),杏仁(二兩),獨活(二兩),防己(二兩),石膏(四兩),芎藭(二兩),麻黃(三兩去節),生薑(三兩),白朮(二兩),當歸(二兩),羚羊角(二兩屑),黃芩(一兩)

白話文:

藥材組成:

  • 甘草(40 克,蜜炙過)
  • 犀角(40 克,研成細粉)
  • 防風(40 克)
  • 桂心(60 克)
  • 杏仁(40 克)
  • 獨活(40 克)
  • 防己(40 克)
  • 石膏(80 克)
  • 川芎(40 克)
  • 麻黃(60 克,去除節結)
  • 生薑(60 克)
  • 白朮(40 克)
  • 當歸(40 克)
  • 羚羊角(40 克,研成細粉)
  • 黃芩(20 克)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斗,先煮麻黃,取八升汁,下藥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三服訖,覆取汗,五日後更服一劑,取汗同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

白話文:

將上記十五味藥切碎。用水二斗,先煮麻黃,取八升湯汁,加入藥物煎取三升,分成三帖,每次相隔十里路程的時間服用。三帖服完後,蓋好被子發汗。五日後再服一帖,發汗方法同上。服藥期間禁止食用海藻、白菜、桃子、李子、麻雀肉和生蔥。

又療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脛腫骨疼者方。

蓖麻葉切搗,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蓖麻子似牛萆蟲。故名蓖麻也,若冬月無蓖麻,取蒴藋根搗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及熱,封裹腫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頑痹。

白話文:

取蓖麻葉切碎搗爛,蒸熱後用薄布包裹患處,每天換兩三次,腫脹就會消退。蓖麻子長得像牛萆蟲,因此得名蓖麻。如果在冬天沒有蓖麻葉,可以用蒴藋根搗碎,與酒糟按三分酒糟、一分蒴藋根的比例混合,蒸熟後趁熱封裹在腫脹處,這樣做每天兩次,也能使腫脹消退。這兩種方法也能治療不仁和頑固的痹症。

又若腫已入䏶,至少腹脹小便澀少者方。

取烏特牛尿一升一服,日再服,取消乃止。(翼方云羸瘦者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浮結乃服之)

白話文:

服用一升烏特或牛的尿液,每天服用兩次,直到病症消失。

(翼方指出,對於瘦弱的人,將三分之二的尿液和三分之一的牛奶一起煮沸,然後分離出浮在上面的泡沫,再服用。)

又若腫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半夏(一兩洗),生薑(五兩),射干(二兩),獨活(三兩),犀角(一兩屑),羚羊角(一兩屑)青木香(一兩),橘皮(一兩),杏仁(一兩),人參(二兩),升麻(一兩),吳茱萸(一升),茯苓(二兩),防己(二兩),前胡(二兩),枳實(二兩炙)

白話文:

中藥材:

  • 麻黃:2兩,去掉節
  • 半夏:1兩,洗過
  • 生薑:5兩
  • 射干:2兩
  • 獨活:3兩
  • 犀角:1兩,磨成屑
  • 羚羊角:1兩,磨成屑
  • 青木香:1兩
  • 橘皮:1兩
  • 杏仁:1兩
  • 人參:2兩
  • 升麻:1兩
  • 吳茱萸:1升
  • 茯苓:2兩
  • 防己:2兩
  • 前胡:2兩
  • 枳實:2兩,烤製過

上十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中間進少粥以助胃氣,此湯兩日服一劑,取病氣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熱盛喘煩者,加石膏六兩,生麥門冬一升去心,去吳茱萸。若心下堅,加鱉甲一兩炙,忌羊肉醋物餳莧菜。(以上三方出蘇長史並出第七卷中)

白話文:

以上十七種藥材切好,用九升水煎煮,取四升藥液,分成五份服用。每次服用間隔二十里路的時間,中間可以喝點粥來幫助胃氣。這個湯方兩天服用一劑,直到病氣消退為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增減。

如果患者出現發熱、喘息、煩躁等症狀,可以加入六兩石膏,一升挖去心部的生麥門冬,並且去除吳茱萸。

如果患者心下堅硬,可以加入一兩炙制的鱉甲。食用羊肉、醋類、餳莧菜等食物時需要注意忌口。(以上三種藥方出自蘇長史,同時見於第七卷中)

大金牙酒,療瘴癘毒氣中人,風冷濕痹,口喎面戾,半身不遂,手足拘攣,歷節腫痛,甚者少腹不仁。名曰腳氣,無所不療方。

白話文:

大金牙酒,可以治療瘴癘毒氣侵入人體、風寒濕痹、口歪面斜、半身不遂、手足抽筋、關節腫痛,嚴重者連腹部都沒有知覺。這帖藥方號稱「腳氣」,有包治百病的效果。

金牙(一斤),側子(三兩炮),附子(三兩炮),天雄(三兩炮),人參(二兩),蓯蓉(三兩),茯苓(二兩),獨活(半斤),當歸(三兩),白朮(三兩),防風(三兩),黃耆(三兩),薯蕷(三兩),細辛(三兩),桂心(三兩),茵芋(二兩),石南(三兩),芎藭(三兩),地骨皮(三兩),五加皮(三兩),磁石(十兩),丹參(五兩),杜仲(三兩),萆薢(三兩),牛膝(五兩),狗脊(三兩),葳蕤(三兩),薏苡仁(一升),白芷(三兩),麥門冬(一升),生石斛(八兩),厚朴(三兩炙),枳實(三兩),桔梗(三兩),生地黃(切二升),蒴藋(四兩),黃芩(三兩),遠志(三兩去心),荊子(三兩)

白話文:

黃金牙(500克),側柏子(150克烘製),附子(150克烘製),烏頭(150克烘製),人參(100克),菟絲子(150克),茯苓(100克),獨活(250克),當歸(150克),白朮(150克),防風(150克),黃耆(150克),山藥(150克),細辛(150克),桂心(150克),淫羊藿(100克),石南(150克),川芎(150克),地骨皮(150克),五加皮(150克),磁石(500克),丹參(250克),杜仲(150克),五色藤(150克),牛膝(250克),狗脊(150克),葳蕤(150克),薏苡仁(500毫升),白芷(150克),麥門冬(500毫升),生石斛(400克),厚朴(150克炙製),枳實(150克),桔梗(150克),生地黃(1000毫升切碎),蒴藋(200克),黃芩(150克),遠志(150克去心),荊芥子(150克)

上三十九味切。以酒八斗浸七日,溫服一合,日四五夜一,石藥細研如粉,別絹袋盛,共藥同漬,藥力和善,主療極多。凡是風虛四體小覺有風疴者,皆須將服之,無不療者,服者一依方合之,不得輒信人大言浪有加減也。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雀肉蕪荑等。(並出第七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 39 味中藥切碎,用八斗酒浸泡七天。溫熱服用一合(約 200 毫升),每天服用四到五次,晚上一次。將石藥細磨成粉末,用絹袋盛裝,與其他藥材一起浸泡。藥性融合均勻後,可治療多種疾病。凡是風虛體弱,略有風疾者,都必須服用此藥,沒有治不好的。服用者應嚴格按照方劑,不得隨意聽信他人誇大其詞,擅自加減藥物。忌食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果、雀肉、荑草等。(出自《醫方大成》第七卷)

小金牙散,療南方瘴癘疫氣,腳弱,風邪鬼注方。

金牙(五分),牛黃(一分),天雄(二分),萆薢(二分),黃芩(二分),麝香(二分),蜀椒(汗二分),由跋(二分),雄黃(二分),硃砂(二分),烏頭(二分),細辛(三分),葳蕤(三分),桂心(二分),莽草(二分),犀角(二分),乾薑(三分),黃連(四分),蜈蚣(一枚長六寸者炙)

白話文:

金箔(五分) 牛黃(一分) 烏頭(二分) 川芎(二分) 黃芩(二分) 麝香(二分) 川椒(炒過的,二分) 由跋(二分) 雄黃(二分) 硃砂(二分) 烏頭(二分) 細辛(三分) 葳蕤(三分) 桂心(二分) 莽草(二分) 犀牛角(二分) 乾薑(三分) 黃連(四分) 蜈蚣(炙烤過的,長六寸的一條)

上十九味搗篩,合牛黃麝香搗三千杵,溫酒服錢五匕。日三夜二,以知為度,絳囊盛帶,男左女右一方寸匕,省病問孝不避,夜行塗鼻人中,晨昏霧露亦塗之,忌豬肉冷水生血物生菜等。(出第十二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十九味藥材搗碎過篩,再與牛黃和麝香一起搗三千次。用溫酒送服,每次五湯匙。每天服用三次,晚上兩次,身體康復為止。用紅布小袋子裝好藥粉,掛在身上。男人掛在左邊,女人掛在右邊,每次服藥取一小湯匙。探望病人、問候孝道不避諱。夜間走路時塗在鼻子和人中穴上,早晨和傍晚有霧露時也要塗。忌諱食用豬肉、冷水、生血物和生菜等。

延年療得嶺南瘴氣,熱煩短氣,心悶氣欲絕方。

香豉(一升),梔子(十四枚擘),升麻(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即定也。

又嶺南瘴氣面腳腫,乍寒乍熱似瘧狀,腳腫氣上,心悶咳嗽,攤緩頑痹方。

大麻仁(一兩綿裹),升麻(一兩),射干(一兩),菖蒲(一兩),甘草(一兩炙),麻黃(一兩去節),大黃(一兩別浸),豉(三合綿裹),芒消(半兩)

白話文:

大麻仁(一兩,用棉花包裹) 升麻(一兩) 射干(一兩) 菖蒲(一兩) 甘草(一兩,炙用) 麻黃(一兩,去掉節) 大黃(一兩,另行浸泡) 豉(三合,用棉花包裹) 芒硝(半兩)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乃納芒硝,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熱,忌羊肉餳海藻菘菜。(並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切片。加六升水煮沸,煮到剩下二升,去掉藥渣,再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會輕微拉肚子一兩次,有助於解毒散熱。服用期間忌諱吃羊肉、餳菜、海藻和菘菜。(這道藥方也記載在第十九卷中)

蘇唐豉酒,若能常飲此酒,極利腰腳,嶺南常服此酒必佳,及卑濕處亦准此,又恐有腳氣似著,即宜服之方。

白話文:

蘇唐豉酒,如果可以常常喝這種酒,極其有利於腰腳的健康。嶺南地區的人經常飲用這種酒肯定非常好,而且在潮濕的地方也可以這樣做。另外,如果擔心有腳氣病的症狀,也可以服用這種酒作為治療的方法。

香豉(三升),美酒香者(一斗)

上二味。先取香豉三升,三蒸三曝乾,內一斗酒中潰三宿,便可飲,隨人多少,用滓敷腳良。

又方

大豆新者(一斗九蒸九曝)

上一味。以美酒三斗,漬三宿,便可隨性多少,飲盡復作,常服甚佳。

又方

香豉(三升),犀角(八兩末之)

上二味。其豉如前,用一生絹袋貯,用好美酒九升,漬之五日許,其犀角末散著袋外,每服常攪,令犀角味入酒中,服三合,量性增減,日三服,其酒夏月勿作,多恐壞,可用此方,豉三合,橘皮生薑蔥細切,任意調和,先熬油令香,次下諸物熬熟,以綿裹納鐺中,著酒任意性飲之。(並出上卷中)

白話文:

上述兩種藥材。豆豉的做法與先前相同,用一塊生絲袋子裝好,加入九升好酒,浸泡大約五天,將犀角粉末撒在袋子外面,每次服用時都要攪拌,讓犀角的味道融入酒中。每次服用三合(一合約 30 毫升),可根據自身情況增減,一天服用三次。

夏季不要製作這種酒,擔心容易變質。

也可以用這個方子:豆豉三合、橘皮、生薑、蔥細切,隨意調和。先熬製香油,然後放入所有材料熬熟。

用棉布包裹材料,放入鍋中,加入任意量的酒,根據自身情況飲用。(此方也出自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