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6)
卷第十八 (6)
1. 腳氣嘔逆不下食方二首
文仲瓜飲,療腳氣,嘔逆不得食方。
生瓜(一枚四破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白朮(四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二兩)
上四味切三物,納瓜汁中,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瓜恐是木瓜出第九卷中)
延年茯苓飲,主腳氣腫氣急上氣,心悶熱煩,嘔逆不下食方。
茯苓(三兩),紫蘇葉(三兩),杏仁(三兩),橘皮(三兩),升麻(三兩),柴胡(三兩),生薑(四兩),犀角(二兩屑),檳榔(十二枚並皮子碎)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一人行八里久。忌醋物。(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文仲瓜飲,治療腳氣,嘔吐、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準備一個生瓜(切成四塊,用水九升煮到剩五升後去渣),白朮四兩,炙甘草一兩,生薑二兩。
將白朮、甘草、生薑切好,放入煮好的瓜汁中,再煮到剩兩升後去渣,溫熱後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桃子、李子、雀肉、海藻、菘菜。(這裡說的生瓜可能是木瓜,出自第九卷中)
延年茯苓飲,主要治療腳氣腫脹,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心胸悶熱煩躁,嘔吐、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準備茯苓三兩,紫蘇葉三兩,杏仁三兩,橘皮三兩,升麻三兩,柴胡三兩,生薑四兩,犀角二兩(磨成粉末),檳榔十二枚(連皮一起弄碎)。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好,用水八升煮到剩二升五合後去渣,溫熱後分三次服用,大約相當於一個人走八里路的時間。服用期間忌食醋類食物。(出自第十九卷中)
2. 腳氣疼不仁方二首
病源,此由風濕毒氣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擊,而正氣不宜散,故疼痛,邪在膚腠,血氣則澀,隔則皮膚厚,搔之如隔衣物,不覺知,名為不仁也。(出第十三卷中)
蘇恭療初患腳足皮膚舒緩足上不仁,膝下疼痛,眉眼動,左脅下氣,每飽食即發,隔上熱,臍下冷,心虛陰汗且疼,兼補煮散方。
黃耆,人參,獨活,芎藭,防風,當歸,桂心,萆薢,防己(各六兩),茯苓,白朮,丹參(各八兩),附子(生用),甘草(炙各四兩),杏仁(去皮尖),生地黃,生薑,磁石(二十分碎如小豆)
上十八味並切。分之為三十服,服別以生薑(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碎)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布絞去滓,一服之。常以日晚,或夜中服之,不妨公事。如逆嘔者,加半夏一兩,如前加減法,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物羊肉蕪荑及腸,三日以後,並無禁忌。
又側子酒,主腳氣,春夏發,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脹悶,不得屈伸,四肢腰頸背皆廢者,服此酒方。
側子(生用),乾薑(各五兩生者良),丹參,牛膝(各六兩),金牙(碎綿裹),磁石(如上),生石斛(各一斤乾用八兩),石南(炙),獨活(六兩炙),萆薢,生茱萸,生地黃(各十兩乾者用八兩),防風,茯苓(各四兩),五加皮,薏苡仁(各一兩),茵芋(炙),椒(各兩汗),桂心,天雄(生用),人參,芎藭,當歸,白朮,細辛(各二兩)
上二十五味切。絹袋貯,清酒六七斗,漬之七日,成一服,一小盞日二三服,量性多少稍加,以痹為度。若婦人服去石南,丈夫苦冷,著孔公孽鍾乳等,多至一二斤,少至七八兩,服此酒時,須隨病內外灸三兩處以泄氣。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桃李雀肉生菜蕪荑等。(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腳氣疼不仁方二首
**病因:**這種病是因為風濕的毒氣和體內的氣血互相搏鬥,正氣和邪氣互相攻擊。因為正氣無法散開,所以會疼痛。邪氣停留在皮膚表面,造成氣血運行不順暢,阻塞的地方皮膚就會變厚,搔抓時感覺像隔著衣服一樣,沒有感覺,這種情況就稱為「不仁」。
蘇恭治療初期腳足皮膚鬆弛、腳上不麻木,膝蓋以下疼痛,眉毛眼睛跳動,左邊肋骨下有氣竄動,每當吃飽飯就會發作,胸膈感到燥熱,肚臍以下冰冷,心虛冒冷汗且疼痛的病症,所用的兼補藥散方:
黃耆、人參、獨活、川芎、防風、當歸、桂心、萆薢、防己(各六兩),茯苓、白朮、丹參(各八兩),附子(生用)、甘草(炙各四兩),杏仁(去皮尖)、生地黃、生薑、磁石(二十分,打碎如小豆大小)
以上十八種藥材全部切碎。分成三十份,每次取一份,加入生薑(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打碎),用水兩升煮到剩七合,用布過濾掉藥渣,服用。通常在傍晚或夜裡服用,不影響白天工作。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加入半夏一兩,按照之前的加減方法使用。忌吃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桃子、李子、麻雀肉、醋、羊肉、蕪荑以及動物內臟。三天以後,就沒有什麼禁忌了。
另外有一個用側子酒治療腳氣的方子,主要治療春夏發作、秋天腫脹消退但氣還沒定的病症,患者會感到腳部軟弱無力,無法彎曲伸直,腳上麻木不仁,手指腫脹、悶痛、無法彎曲伸直,四肢、腰、頸、背都感到無力的情況。
側子(生用)、乾薑(各五兩,生者更好),丹參、牛膝(各六兩),金牙(打碎,用棉布包起來),磁石(如上),生石斛(一斤,乾燥的用八兩),石南(炙),獨活(六兩,炙),萆薢、生茱萸、生地黃(各十兩,乾燥的用八兩),防風、茯苓(各四兩),五加皮、薏苡仁(各一兩),茵芋(炙),花椒(各兩,出汗用),桂心、天雄(生用)、人參、川芎、當歸、白朮、細辛(各二兩)
以上二十五種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六七斗清酒中浸泡七天。每天喝一小杯,一天喝二三次,根據個人情況適量增加,以感到麻木為度。如果是婦女服用,去掉石南;如果是男子怕藥性太冷,可以加入孔公孽、鍾乳等藥材,少則七八兩,多則一二斤。服用這個藥酒時,必須配合艾灸,在身體內外灸三兩處,以幫助排出邪氣。忌吃豬肉、冷水、醋、生蔥、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菜、蕪荑等食物。
3. 腳氣衝心煩悶方二十二首
廣濟療腳氣衝心悶。洗腳漬湯方。
糜穰一石納釜中
上一味多煮取濃汁。去滓,納椒目一斗,更煎十餘沸,漬腳三兩度,如冷溫漬洗瘥止,無所忌。
又療腳氣急上衝心悶欲死者方
檳榔(三顆細末),生薑汁(三合),童子小便(二升新者不須暖)
上三味攪頓服,須臾即氣退。若未全瘥,更服最佳,利三兩行,無所忌。又療腳氣心煩悶,氣急臥不安方。
半夏(一升湯洗去滑),生薑(八兩),桂心(三兩),檳榔(一兩半末)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檳榔仁末,煎取二升八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五六里,進一服,微利為度。
又療腳氣攻心悶,腹脹氣急欲死者方。
吳茱萸(三升),木瓜(切二合),檳榔(二十顆碎),竹葉(切二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利即瘥,忌生菜熟面蕎麥蒜等物。
又療腎虛風,腳氣衝心,疝氣下墜,小便數,膝冷腰疼,時時心悶,氣急欲絕,四肢無力,射干丸方。
射干(六分),昆布(八分洗),通草(四分),犀角(六分屑),杏仁一分去皮尖熬),漢防己(八分),茯苓(六分),青木香(八分),旋覆花(四分),白頭翁(四分),獨活(六分),葶藶子(八分熬)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空腹服,煮檳榔桑根皮下更佳,忌生菜熱面蕎麥蒜炙肉黏膩醋物。(並出第一卷中)
崔氏旋覆花湯,療腳氣衝心欲死者,服之救病困急。此方最先。
旋覆花(二兩),犀角(二兩屑),紫蘇莖(一握),桂心(一兩),赤茯苓(三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前胡(四兩),干棗(七枝擘),白前(一兩),香豉(七合綿裹文仲用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以下氣小便利為度。忌生蔥酢物。
又治腳氣麻痹不仁,兩腳緩弱,腳腫無力,重者少腹氣滿,胸中痞塞,見食即嘔,或兩手大拇指不遂,或兩腳大拇指不遂,或小便澀,第一療氣滿嘔逆不下食,旋覆飲子方。
旋覆花(二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紫蘇莖(一握),茯苓(三兩),香豉(一升綿裹),大棗(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分三服,服別相去十里久,日一劑。凡服五劑,上氣即下,小便澀者,加桑根白皮四兩,慎生冷豬肉蒜面魚枯食,如其服此飲二三劑,氣下訖。
即須服大犀角湯第一方十四味者是也,服當小便利為度,如其胸膈中氣滿者,加半夏四兩,湯洗,待腹內氣和,腳腫欲消,皮膚猶如隔帛者,宜服犀角麻黃湯一二劑,五日後然服之。忌生蔥醋物。
又大犀角湯,療腳氣毒衝心變成水,身體遍腫,悶絕死者方。
犀角(二兩屑),桑根白皮(四兩),白朮(二兩),桂心(二兩),香豉(一升),防己(二兩),紫蘇(一握),前胡(四兩),橘皮(三兩),黃芩(三兩),茯苓(三兩),大棗(十枚擘),生薑(一兩)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浸一宿,煮取二升七合,或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以下氣利小便為度,忌酢物桃李雀肉生蔥等。
又犀角麻黃湯方。
犀角(二兩屑),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一兩炙),茯苓(二兩),防己(二兩),黃芩(一兩),石膏(三兩),附子(一兩炮),白朮(一兩),芎藭(一兩),防風(一兩),當歸(一兩),生薑(三分),細辛(一兩),桂心(一兩)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訖,取汁八升,下諸藥,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覆取汗。待三四日後,若其皮膚不仁瘥即停,不瘥宜更服之,不得過三劑即瘥,瘥訖腳中無力者,宜服獨活犀角湯二三劑即愈。
又獨活犀角湯。
獨活(三兩),犀角(二兩屑),石斛(二兩先煮),丹參(二兩),側子(一兩炮),防風(二兩),防己(二兩),芎藭(二兩),生薑(三兩),當歸(二兩),芍藥(三兩),茯苓(四兩),桂心(一兩半)甘草(二兩炙)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任臥,不須取汗。凡服三二劑,隔五日一服,初服此藥,覺腹內氣散,兩腳有力,行動無妨,或可即停,又可常服香豉酒,灸三里穴絕骨各三百壯。
又香豉酒方。
取香豉一斗,以酒三斗,浸三日。取飲任性多少,利即減之,不利任性,其中用橘皮生薑調適香味,任意服盡復作,以瘥為度。(並出第六卷中)
文仲療腳氣心煩不下食方。
牛乳(一小升),杏仁(四十九枚),橘皮(一分切),生薑(一兩切)
上四味合煎取八合,空心頓服令盡,虛人或微利,亦無苦,有人服驗。(備急同)
又毒氣攻心欲死者,方與蘇徐木瓜二物相加減用。
吳茱萸(四升),淡竹葉(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分五服,兼主上氣腫滿,蘇恭云:大快,比加檳榔仁。(四十枚末之)更快於本方,備急同,徐王用尋常氣滿,日服一劑,檳榔(七枚合皮碎),橘皮(一兩)厚朴(炙)吳茱萸(各三兩)生薑(四兩)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此湯性溫,去冷脹。亦蘇家之法。(備急同)
又若毒氣攻心,手足脈絕,此亦難濟,不得已作此湯,十愈七八方。(千金云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茱萸湯方)
吳茱萸(六升),木瓜(二枚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或以吐汗便活,蘇恭云,服得活甚易。但鑽擊一作急少時熱悶耳。此方是為起死,是高麗老師方,與徐王方相似,故應神妙,備急千金蘇徐同,方云無木瓜,可取吳茱萸一色煮服,又方:加青木香(三兩)犀角(二兩屑)亦云此湯起死人。
又腳氣冷毒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者方。
吳茱萸(三升),檳榔(四十枚),青木香(二兩),犀角(三兩屑),半夏(八兩湯洗),生薑(六兩)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效。破毒氣尤良。(備急同)
又腳氣入腹心悶者方。
濃煮大豆汁飲一大升,不止更飲,大驗。(備急同)
又療腳氣入心悶絕欲死者。
半夏(三兩洗切),生薑汁(二升半)
上二味。納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極效。忌羊肉餳。(備急同並出第九卷中)
蘇恭云:若風熱輕,但毒氣入胃,唯心悶煩,索水灑胸面,乾嘔好叫喚,欲斷絕者,服此犀角湯效方。
犀角(屑),青木香,羚羊角(屑),人參,竹茹,沉香,射干(各二兩),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三兩),麝香,雞舌香(各二兩),石膏(八兩碎綿裹)
上十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合,分四服,相去六七里,晚再服,如覺眼明心悟。若強人作三服,此謂救死,已試大驗,若嘔逆不下食,水漿即吐出者,加半夏(四兩洗)生薑(二兩)橘皮(一兩)加水一升半,煮取二升三合。忌五辛羊肉餳醋物。(唐侍中同出第一卷中)
近效救腳氣衝心,此方甚效。
檳榔(六顆)
上一味搗篩。取童子小便半升,微溫和末,強半頓服如一炊久,不轉動,更取半,准前服令盡,得通即好,甚良。
又療腳氣抬肩喘,並腳氣衝心方。
烏豆(二斗)
上一味。以水五大斗,煮斟酌有一斗半即休,分向兩故瓷甕中,以兩腳各於一甕中浸,遣人從膝向下捋之,捋百遍以來必瘥,如無瓷甕。取故瓦甕不滲者亦得,極重不過更浸一度必瘥。(房給事用極效。)
又加減青木香丸方。
崑崙青木香(六分),大腹檳榔(七分),桂心(四分),芍藥(六分),枳實(七分炙),大黃(十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以酒若飲任性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大便微微通軟為度,忌生蔥,已前方療一切腳氣發,上衝秘悶,有所不快,即服三兩日取宣通,亦療卒心痛,腰腎間冷膿水服亦佳。(吳升方)
又療腳氣上衝心狂亂悶者方。
赤茯苓(十二分),漢防己(八兩),芍藥(十分),檳榔仁(十二分),甘草(八分炙),郁李仁(十分),枳實(八分炙),春著大黃(十四分),冬著牛膝(十二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清酒服十五丸,日再服,漸加至二十丸,以微通泄為度,利多減丸,冬則去大黃,加牛膝,若體中虛弱,去大黃,加牛膝服亦得。其藥皆須州土上好者,惡藥服無益,忌海藻菘菜酢物生冷油膩雜肉熱面新炊飯,及陳臭難消之物,一切勿食。
又療腳氣衝心,肺氣氣急,及水氣臥不得。立驗方
葶藶子(四分好者熬令紫色),杏仁(四分),甘草(四分炙),海蛤(四分別研如面),郁李仁(四分),漢防己(五分),吳茱萸(二分),檳榔仁(六分),大黃(七分)
上九味搗篩為散,合研令調和,取蒸餅中棗膏二分,去皮攪和白蜜少許,更於日中搗一千二百杵,方止,空腹一服十五丸如梧子,漸漸加至下泄為度,服良久,待丸散後可食。忌海藻菘菜。
又准前狀常服方。
白蒺藜子(一升炒去刺),五味子(八分),牛膝(八分),杏仁(一升),枳實(八分炙),甘草(五分擘破炙),人參(八分不用亦得),車前子(二兩),桑根白皮(一兩),通草(一兩)
上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一服十五丸,漸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亦得酒飲任情服,良久待散可食。忌海藻菘菜牛肉熱面。(潘玢侍御襄城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