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4)

1. 腳氣不隨方五首

崔氏側子酒,療腳氣不隨方。

側子(四兩炮),生石斛(八兩碎),磁石(八兩),獨活(三兩),秦艽(三兩),甘草(三兩炙),紫蘇莖(一握),前胡(四兩),防風(三兩),茯苓(八兩),黃芩(三兩),五味子(四兩),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丹參(三兩),蜀椒(二兩出汗),山茱萸(四兩),芎藭(二兩),細辛(二兩),當歸(三兩),白朮(四兩),乾薑(三兩),薏苡仁(一升三合)

白話文:

側子(180克,炒製後),石斛(360克,搗碎),磁石(360克),獨活(135克),秦艽(135克),甘草(135克,炙製),紫蘇莖(一把),前胡(180克),防風(135克),茯苓(360克),黃芩(135克),五味子(180克),防己(135克),桂心(90克),丹參(135克),蜀椒(90克,出汗後),山茱萸(180克),川芎(90克),細辛(90克),當歸(135克),白朮(180克),乾薑(135克),薏苡仁(675克)

上二十三味薄切,絹袋貯,以清酒四升浸五日,一服四合,日再。細細加至八九合,溫飲,慎生冷豬肉蒜面,其中間覺熱渴,得飲豉酒,豉仍須蒸暴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及醋物等。

白話文:

將上述 23 味中藥切成薄片,裝入絹袋中,用 4 升清酒浸泡 5 天。每次服用 4 兩,每天服用 2 次。逐漸增加服用量至 8、9 兩,溫服。服用期間要謹慎避免食用生冷的豬肉、蒜和麵。如果治療過程中感到口渴,可以喝豆豉酒,但豆豉必須蒸熟後才能食用。避免食用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和醋類等食物。

又煮散方。

地骨皮(十二分),麻黃(六分去節),杏仁(八分去皮尖兩仁),防己(二十分),黃芩(十分),羚羊角(屑八兩),茯苓(十二分),澤瀉(六分),細辛(五分),薏苡仁(二十分),石斛(二十分),人參(六分),白朮(十分)大黃(六分),磁石(二十分),丹參(十分),犀角(八分屑),蒺藜子(十二分),甘草(十分炙),桂心(六分),生薑(十二分),前胡(八分)

白話文:

地骨皮(12 份),麻黃(6 份,去除節),杏仁(8 份,去除尖端和兩顆仁),防己(20 份),黃芩(10 份),羚羊角(研磨成粉,8 兩),茯苓(12 份),澤瀉(6 份),細辛(5 份),薏苡仁(20 份),石斛(20 份),人參(6 份),白朮(10 份),大黃(6 份),磁石(20 份),丹參(10 份),犀角(8 份,研磨成粉),蒺藜子(12 份),甘草(10 份,炙烤),桂心(6 份),生薑(12 份),前胡(8 份)

上二十二味搗。以粗葛篩度攪使極調,三兩為一劑,以後藥汁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日服一劑,以小便利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蔥菜桃李雀肉醋等物。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二味藥材搗成粉末。用粗葛布篩過,攪拌均勻,分成三到兩克一劑。然後用藥汁兩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每天服用一劑,以小便通利為標準。忌用海藻、白菜、生蔥菜、桃李、鳥肉、醋等食物。

又小飲子法。用煮前散

大棗(五枚擘),桑根白皮(五兩),白前(二兩),橘皮(二分)

白話文:

  • 大棗(5 顆,掰成兩半)
  • 桑樹根白皮(5 兩)
  • 白前(2 兩)
  • 橘皮(2 分)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將煮前散,慎如藥法。

又若腳氣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張仲景八味丸方。

乾地黃(八兩),澤瀉(四兩),附子(二兩炮),薯蕷(四兩)

白話文:

  • 地黃(八兩)
  • 澤瀉(四兩)
  • 附子(二兩,炮製過)
  • 山藥(四兩)

茯苓(三兩),桂心(三兩),牡丹(三兩去心),山茱萸(五兩)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仍灸三里絕骨。若腳數轉筋,灸承山,若腳脛內稍不仁,灸三陰交,忌豬肉冷水生蔥醋物蕪荑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和在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同時艾灸足三里穴和絕骨穴。如果腳部經常抽筋,艾灸承山穴。如果腳部內側小腿感覺有些麻木,艾灸三陰交穴。忌食豬肉、冷水、生蔥、醋、蕪荑。

又腳氣雖瘥,至冬季間,常須服側子酒方。

側子(二兩炮),乾薑(二兩),石斛(八兩),丹參(三兩),牛膝(二兩),甘草(二兩炙),防風(三兩),乾地黃(四兩),芎藭(二兩),當歸(三兩),桂心(三兩),五味子(三兩),白朮(二兩),秦艽(三兩)防己(二兩),椒(二兩汗),獨活(三兩),山茱萸(四兩),細辛(二),黃芩(二兩),茯苓(四兩)附子(一兩炮)

白話文:

  • 側子(2 兩,炮製)
  • 乾薑(2 兩)
  • 石斛(8 兩)
  • 丹參(3 兩)
  • 牛膝(2 兩)
  • 甘草(2 兩,炙製)
  • 防風(3 兩)
  • 乾地黃(4 兩)
  • 芎藭(2 兩)
  • 當歸(3 兩)
  • 桂心(3 兩)
  • 五味子(3 兩)
  • 白朮(2 兩)
  • 秦艽(3 兩)
  • 防己(2 兩)
  • 胡椒(2 兩,汗出)
  • 獨活(3 兩)
  • 山茱萸(4 兩)
  • 細辛(2 兩)
  • 黃芩(2 兩)
  • 茯苓(4 兩)
  • 附子(1 兩,炮製)

上二十二味切。絹袋貯,以酒三斗五升浸,秋冬七日,春夏五日,一服四合,日二,細細加之,以知為度,得食羊鹿獐肉,雞亦得食,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蕪荑酢物。(並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二十二種藥材切碎,放入絹袋中,用三鬥五升酒浸泡。在秋冬季節浸泡七天,春夏季節浸泡五天。每次服用四合,每天服用兩次,從少量逐漸增加,直到感覺身體適宜。服用期間可以食用羊肉、鹿肉、獐肉、雞肉,避免食用海藻、白菜、豬肉、冷水、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生菜、蕪荑果和酸辣食物。(以上藥方出自《神農本草經》第六卷)

2. 風毒腳弱痹方六首

千金療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衝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第一服此麻黃,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惡風毒氣,導致腿腳無力、頑固痹症、四肢麻木、失聲無法說話、毒氣攻心等症狀,病人發病後應立即服藥。第一服藥為麻黃,接著再服第二、三、四帖藥方。

麻黃(一兩去節),防風(二兩),大棗(二十枚擘),當歸(二兩),茯苓(三兩),升麻(二兩),芎藭(二兩),白朮(二兩),芍藥(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黃芩(二兩),桂心(二兩),杏仁(三十枚去皮心),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麻黃(50 克,去除節瘤),防風(100 克),大棗(20 顆,劈開),當歸(100 克),茯苓(150 克),升麻(100 克),芎藭(100 克),白朮(100 克),芍藥(100 克),麥門冬(100 克,去除中心),黃芩(100 克),桂心(100 克),杏仁(30 顆,去皮去仁),甘草(100 克,炙)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酢物。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種藥材切好。用清水九升和清酒二升一起煮,煮到剩下二升半的量。分為四份,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服藥後蓋好被子,微微出汗。注意避風。忌食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和醋類食物。

第二服獨活湯方。

獨活(四兩),乾地黃(三兩),芍藥(二兩),葛根(一兩),桂心(二兩),生薑(五兩),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獨活(120克),乾地黃(90克),芍藥(60克),葛根(30克),桂心(60克),生薑(150克),麻黃(60克,去節),甘草(60克,炙用)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犯之一世不愈。忌同腳弱,特忌食瓠子蕺菜

白話文:

把以上八味藥材切片。用八升水、二升清酒一起煮,取二升五合,過濾去渣,分成四份服下,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如果犯了一次就不會好了。不能與腳弱的人同牀共食,特別不能吃瓠瓜和蕺菜。

第三服兼補厚朴湯,並治諸氣咳嗽逆氣嘔吐方。

吳茱萸(一升一方用三兩),半夏(七兩洗),乾地黃(二兩),生薑(一斤),芎藭(二兩),桂心(二兩),厚朴(二兩炙),芍藥(二兩),當歸(二兩),人參(二兩),黃耆(三兩),甘草(三兩炙)

白話文:

吳茱萸(每一方用三兩) 半夏(七兩,洗淨) 乾地黃(二兩) 生薑(一斤) 芎藭(二兩) 桂心(二兩) 厚朴(二兩,炙烤) 芍藥(二兩) 當歸(二兩) 人參(二兩) 黃耆(三兩) 甘草(三兩,炙烤)

上十二味切。以水二斗煮豬蹄一具,取一斗二升,去上肥,納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忌同。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種中藥材切碎。將兩鬥水煮一整隻豬蹄,取出約一斗二升的湯汁,除去油脂,加入三升清酒,一起煮到剩三升。這三升湯汁分成四份,每次服用,中間相隔約為人步行二十里路的時間。服用期間忌食其他食物。

又第四服風引獨活湯,兼補方。

獨活(四兩),人參(二兩),附子(一兩炮),大豆(二升),桂心(二兩),防風(二兩),芍藥(二兩),當歸(二兩),茯苓(三兩),黃耆(二兩),乾薑(二兩),甘草(三兩炙),升麻(一兩半)

白話文:

獨活(200克),人參(100克),炮附子(50克),大豆(2升),桂心(100克),防風(100克),芍藥(100克),當歸(100克),茯苓(150克),黃耆(100克),乾薑(100克),炙甘草(150克),升麻(75克)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去滓,分四服,相去二十里久,忌同。

又療腳弱,神驗防風湯方。

防風(三兩),獨活(二兩),黃芩(二兩),茵芋(二兩),葛根(二兩),芎藭(二兩),細辛(一兩),蜀椒(一兩出汗),防己(一兩),桂心(一兩),芍藥(二兩),麻黃(一兩去節),石膏(一兩碎),生薑(三兩),烏頭(二枚炮),茯苓(三兩),甘草(二兩)

白話文:

防風(120克),獨活(80克),黃芩(80克),茵芋(80克),葛根(80克),芎藭(80克),細辛(40克),花椒(40克,已發汗),防己(40克),桂心(40克),芍藥(80克),麻黃(40克,已去節),石膏(40克,已碎),生薑(120克),烏頭(2枚,已炮製),茯苓(120克),甘草(80克)

上十七味切。以竹瀝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一日一夜服盡,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有人腳弱,先常服竹瀝湯四劑,未覺增損,作此方後,覺得力云,脈沉細駛,風在內者作此湯也。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醋物。

白話文:

將上述 17 味中藥材切好。用一斗竹瀝(約 2 升)煮沸,取 4 升藥液,去渣,分為 6 次服,一日一夜內服用完。服用期間,可以經常飲用赤小豆湯。有的人足部虛弱,可以先連續服用 4 劑竹瀝湯,如果沒有明顯改善,再服用此方藥,會感到體力增強。脈象沉細而快,風邪在體內的人適合服用此湯。忌食海帶、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和醋製品。

又越嬋湯,療風痹腳弱方。

麻黃(六兩去節),石膏(半斤碎),白朮(四兩),大附子(一枚炮),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擘),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麻黃(300 克,去掉枝節) 石膏(250 克,搗碎) 白朮(200 克) 大附子(1 顆,炮製) 生薑(150 克) 大棗(15 顆,掰開) 甘草(100 克,炙烤)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分三服,覆取汗,一方用附子二枚。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此仲景方本云越嬋加朮湯又無附子胡洽云若惡風者加附子一枚多冷痰者加白朮並出第七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切碎,用七升水煮沸後放入麻黃,再次煮沸後撇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沸取二升藥液,分三次服下,蓋上被子發汗。一種說法是加入兩個附子。忌諱食用海藻、菘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這是仲景的藥方,本草中又有稱為「越嬋加朮湯」的方子,其中不含有附子。胡洽認為:如果畏風,可加入一個附子;如果痰多寒冷,可加入白朮。這些方子都記載在第七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