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10)

1. 虛勞心腹痛方二首

病源虛勞者。臟氣不足。復為風邪所乘。邪正相干。冷熱擊搏。故令心腹俱痛。(出第三卷中)

古今錄驗療虛勞。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並婦人少腹痛。芍藥湯方。

白話文:

古往今來驗證有效的治療方法,適用於:

  • 身體虛弱無力(虛勞)
  • 腹部疼痛
  • 夢遺(失精)
  • 四肢痠痛
  • 手腳發熱
  • 咽喉乾燥口乾
  • 女性小腹疼痛

芍藥湯配方:

芍藥(六兩),桂心(三兩),甘草(三兩炙),生薑(四兩),大棗(十二枚擘),飴糖(一斤)

白話文:

芍藥:六兩 桂心:三兩 炙甘草:三兩 生薑:四兩 大棗:十二枚,切開 飴糖:一斤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糖。分服七合。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生蔥。(此仲景小建中湯方本云甘草二兩生薑三兩)

白話文:

將上面的六味藥材切片。用九升水煎煮,煎到剩三升。把渣滓去掉,加入糖。分七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忌食海藻、大白菜和生蔥。(根據《傷寒雜病論》,本方原配伍甘草二兩、生薑三兩)

建中黃耆湯。療虛勞短氣。少腹急痛。五臟不足方。

黃耆(三兩),甘草(三兩炙),桂心(三兩),生薑(一斤薄切),飴糖(半斤),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 黃耆:180 克
  • 甘草:180 克(炙製)
  • 桂心:180 克
  • 生薑:600 克(切成薄片)
  • 飴糖:300 克
  • 大棗:12 枚(剖開)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糖。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並出第三卷中)

2. 虛勞偏枯方一首

病源夫勞損之人。體虛易傷風邪。風邪乘虛客於半身。留在肌膚。未即發作。因飲水。水未消散。即勞於腎。風水相搏。乘虛偏發。風邪留止。血氣不行。故半身手足枯細為偏枯也。(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受風邪侵襲。風邪乘虛進入身體的一半,潛伏在肌膚中。如果此時沒有及時治療而喝了水,水沒有消散,反而積聚在腎臟。風邪和水氣相互作用,乘虛而發。風邪停留,血氣無法運行,於是身體的一半手腳枯槁細小,稱為偏枯。

古今錄驗主新飲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乾地黃丸方。

乾地黃(五分),乾漆(四分熬),萆薢(三分),防風(二分),椒(一分汗),附子(二分炮),烏頭(一分炮)

白話文:

乾薑(五份),乾漆(熬製四份),白芷(三份),防風(二份),花椒(出汗用一份),附子(炮製兩份),烏頭(炮製一份)

上七味搗篩。以蜜和丸如梧子。每服三丸。漸加至五丸。酒下。日三。以知為度。忌蕪荑豬肉冷水。(出第二十四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顆,逐漸增加到五顆。用酒送服,每日三次。以適度為原則。避免食用蕪荑、豬肉和冷水。

3. 虛勞骨熱方二首

集驗枸杞湯。療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方。

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一升去心),小麥(二升洗)

白話文:

枸杞根的白色樹皮(切成五升),麥門冬(一升,去除內核),小麥(二升,洗淨)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分服一升。瘥止。(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虛勞少氣。骨節中微熱。諸疼痛。枸杞湯方。

枸杞葉(十斤),乾薑(二兩),桂心(一兩),甘草(五兩炙),大麻子仁(二升)

白話文:

枸杞葉(5000克),去皮生薑(100克),桂樹心材(50克),炙烤過的甘草(250克),大麻子(1000克)

上五味切碎。以河水三斗。煮取九升。去滓。每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二十三卷中)

白話文:

把五種味道的藥切碎,用三鬥河水煮,煮至剩九升,去掉渣滓。每次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忌食海藻、菘菜和小蔥。(出自第二十三卷)

4. 虛勞虛煩不得眠方八首

病源夫邪氣之客於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者。何也。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其出悍剽疾利。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息也。

白話文:

病因是邪氣侵犯了人體。有人會失眠,為什麼呢?因為五穀(食物)進入胃後,其糟粕、津液和宗氣會分為三條通路:

  • 宗氣:積聚在胸中,通過喉嚨,貫通心肺,進行呼吸。
  • 榮氣:分泌津液,注入脈絡,轉化為血液,運行於四肢末梢,內注五臟六腑,按照一定的時辰循環。
  • 衛氣:性質悍戾、迅疾,先行動於四肢末梢、皮肉之間,永不停歇。

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其入於陰也。常從足少陰之分。行於五臟六腑。今邪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營於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眠也。(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陽氣活動於白天。陰氣活動於夜晚。當陰氣進入身體時,通常從足少陰經的支脈進入,並運行於五臟六腑。現在的邪氣停留於五臟六腑,衛氣只能運行於體表,只在陽經中運行而不能進入陰經。陽經運行旺盛,陽蹺脈也會滿溢起來。陽氣進不了陰經,陰氣就很虛弱,所以眼睛就無法入眠。(出自第三卷中)

深師小酸棗湯。療虛勞不得眠。煩不可寧者方。

酸棗仁(二升),知母(二兩),生薑(二兩),甘草(一兩炙),茯苓(二兩),芎藭(二兩)

白話文:

酸棗仁(400 公克) 知母(100 公克) 生薑(100 公克) 炙甘草(50 公克) 茯苓(100 公克) 川芎(100 公克)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酸棗仁。減三升。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加桂二兩。忌海藻菘菜酢物。(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將上藥材切碎。用一斗水煮酸棗仁。待水分蒸發到三升時,加入藥材。再繼續煮沸至剩三升。分成三份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入二兩桂皮。忌食海藻、菘菜和醋製食物。(出自第三卷)

小品流水湯。主虛煩不得眠方。

半夏(二兩洗十遍),粳米(一升),茯苓(四兩)

上三味切。以東流水二斗揚之三千遍令勞。煮藥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忌羊肉餳醋物。有半夏必須著生薑四兩。不爾戟人咽。不審古方。何以如此。今改正之。

白話文:

將上列的中藥材切碎。用兩鬥東流水沖洗三千次,直至藥材疲軟。煎煮藥物取得五升藥液。分三次服,白天一次,晚上兩次。忌食羊肉、麵粉和醋。若有半夏,必須加入四兩生薑。不然會刺激咽喉。原先的古方不合理,現已更正。

集驗療虛煩悶不得眠。千里流水湯方。

半夏(三兩洗),生薑(四兩),麥門冬(三兩去心),酸棗仁(二兩),甘草(二兩炙),桂心(三兩),黃芩(二兩),萆薢(二兩),人參(二兩),茯苓(四兩),秫米(一升)

白話文:

半夏(三兩,洗淨) 生薑(四兩) 麥門冬(三兩,去掉中間的種子) 酸棗仁(二兩) 甘草(二兩,炙烤過) 桂心(三兩) 黃芩(二兩) 萆薢(二兩) 人參(二兩) 茯苓(四兩) 秫米(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揚之萬遍。澄清一斗。煮諸藥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酢物生蔥。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取一斛千里流水。煮沸後加入大米,煮至米粒表面出現小孔。將沸水舀出萬遍,澄清後得到一斗。用此水煎煮諸藥,取三升藥汁。分成三份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餳酢和生蔥等食物。

又煩悶不得眠方。

生地黃(五兩),香豉(五合綿裹),人參(二兩),粟米(三合),茯苓(四兩),知母(四兩),麥門冬(三兩去心),前胡(三兩),甘草(二兩炙),枸杞根皮(五兩)

白話文:

*生地黃:250 克 *香豉:250 克(用棉布包裹) *人參:100 克 *粟米:150 克 *茯苓:200 克 *知母:200 克 *麥門冬:150 克(去除中心) *前胡:150 克 *炙甘草:100 克 *枸杞根皮:250 克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四服。忌海藻菘菜蕪荑酢物。

延年酸棗飲。主虛煩不得眠。並下氣方

白話文:

延年酸棗飲:

主治:心神不寧,難以入眠,兼有氣機不暢。

方劑如下:

酸棗(二升),茯苓(三兩),人參(三兩),生薑(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橘皮(二兩陳者),杏仁(二兩去皮尖碎),紫蘇(二兩)

白話文:

酸棗(400 克),茯苓(150 克),人參(150 克),生薑(75 克),麥門冬(50 克,去心),橘皮(100 克,陳皮),杏仁(100 克,去皮尖,弄碎),紫蘇(100 克)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大酢。

又酸棗飲。療虛煩不得眠。肋下氣衝心方。

酸棗仁(一升),人參(二兩),白朮(二兩),橘皮(二兩),五味子(二兩半),桂心(一兩),茯苓(二兩),生薑(四兩)

白話文:

酸棗仁(500公克),人參(100公克),白朮(100公克),橘皮(100公克),五味子(125公克),桂心(50公克),茯苓(100公克),生薑(200公克)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蔥酢物。(蔣孝璋方)

又酸棗飲。主虛煩不得眠方。

酸棗仁(一升),茯神(二兩),人參(二兩),生薑(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再服。忌酢物。(蔣孝璋處)

茯神飲。療心虛不得睡。多不食。用此方。

茯神(四兩),人參(三兩),橘皮(二兩),甘草(一兩半炙),生薑(二兩),酸棗仁(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蔣孝璋處並出第十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