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八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15)

1. 五膈方八首

細辛,桂心,黃芩,食茱萸,厚朴(炙各三分),杏仁(三十枚去尖),乾薑,川椒(汗)遠志(各三分去心),小草,芍藥,附子(炮),當歸(各二分),黃連(二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加之,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菜等。

又五膈丸,療憂膈氣膈食膈寒膈飲膈,異病同藥,神方。

人參,附子(炮),遠志(去心),桂心,細辛(各四分),乾薑,蜀椒(各五分汗)

上七味搗篩,以蜜和服如彈丸,著牙下㕮咀嚥之,若病劇者,日三夜再,並療諸毒風注氣腹中百病皆應,當得真新好藥,即可中病耳,神秘妙方不傳。忌生蔥生菜豬肉冷水等物。(通按此方比前五膈丸同但少麥冬甘草二味)

又療邪氣嘔逆吸氣五膈為病,五臟俱虛,則受風冷,五臟有邪,呼吸不足,陰注於內,陽結於外,陰陽錯亂,語言無常,膈中左右,狀如結氣,喉咽不利,氣出不入,此血氣衰微,臟凝冷氣成之,服此丸,安穀通氣溫臟,五膈丸出僧深方。

蜀椒(一升汗),乾薑(二兩),桂心(二兩),芍藥(一兩半),半夏(洗),細辛,茯苓(各一兩),前胡(一兩半)

上八物搗篩,蜜和服如彈丸一枚,喉中稍稍吞之,可增至三丸,或冷則加遠志一兩佳。日再。忌羊肉餳生蔥生菜醋物。

又療胸痛達背,膈中煩滿,結氣憂愁,飲食不下,藥悉主之,宜丸方。

製半夏(一分),甘草(炙),遠志(去心各四分),乾薑,桂心,細辛,椒(去目汗),附子(炮各二分)

上八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先飯酒若粳米飲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增至十丸。忌海藻菘菜羊肉餳豬肉冷水生蔥生菜。(並出第十八卷中)

經心錄五膈丸,療寒冷則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入,食飲少方。

乾薑(三兩),麥門冬(二兩去心),附子(一兩炮),細辛(二兩),蜀椒(一兩汗),遠志(一兩去心),甘草(一兩炙),人參(二兩),食茱萸(二兩),桂心(三兩)(通按此方即前五膈丸多食茱萸一味)

上十味蜜和為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五膈方八首

第一方:

將細辛、桂心、黃芩、食茱萸、炙過的厚朴各取三分,杏仁三十枚去尖,乾薑、汗過的川椒、去心的遠志各取三分,小草、芍藥、炮製過的附子、當歸各取二分,黃連二分,以上十四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次,每次兩丸。如果沒效果就增加劑量,直到有效為止。服用期間忌吃豬肉、冷水、生蔥、蔬菜等。

第二方:五膈丸

此藥方可治療因憂愁、氣滯、食物積滯、寒氣、飲水停滯等引起的各種膈病,雖然病因不同,但使用同一藥方,效果神奇。

取人參、炮製過的附子、去心的遠志、桂心、細辛各四分,乾薑、汗過的蜀椒各五分,以上七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後做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放在牙齒下咬碎後吞服。病情嚴重的,一天服用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此方還可治療各種毒氣、風邪引起的疾病,以及腹中各種病症,只要用藥得當,就能見效。此乃神秘妙方,不輕易外傳。服用期間忌吃生蔥、生菜、豬肉、冷水等。 (註:此方與前一方的五膈丸相似,只是少了麥冬和甘草兩味藥。)

第三方:

此方可治療因邪氣引起的嘔吐、氣逆、呼吸困難等五膈病症。如果五臟虛弱,就容易感受風寒;五臟有邪氣,則會呼吸不足,陰氣積聚於內,陽氣結於外,導致陰陽錯亂,言語失常,胸膈左右有如氣結,咽喉不利,氣出不去又吸不進來。這是由於氣血衰弱,臟腑凝結冷氣所致。服用此藥丸,可以安胃、通氣、溫養臟腑。此五膈丸出自僧深方。

取汗過的蜀椒一升,乾薑二兩,桂心二兩,芍藥一兩半,洗過的半夏、細辛、茯苓各一兩,前胡一兩半。以上八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後做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慢慢吞服,可以增加至三丸。如果感到寒冷,可以加遠志一兩。每天服用兩次。服用期間忌吃羊肉、麥芽糖、生蔥、生菜、醋等食物。

第四方:

此方可治療胸痛牽連到背部,胸膈煩悶,氣結憂愁,食慾不振等病症,此藥丸均能治療。

取製過的半夏一分,炙甘草、去心的遠志各四分,乾薑、桂心、細辛、去目的汗椒、炮製過的附子各二分,以上八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後做成藥丸,先用酒或粳米湯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五丸,每天三次,可逐漸增加至十丸。服用期間忌吃海藻、菘菜、羊肉、麥芽糖、豬肉、冷水、生蔥、生菜等。(此方出自第十八卷中)

第五方:經心錄五膈丸

此方可治療因寒冷導致的心痛,咽喉中如有異物,吐不出也嚥不下,食量減少。

取乾薑三兩,去心的麥門冬二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細辛二兩,汗過的蜀椒一兩,去心的遠志一兩,炙甘草一兩,人參二兩,食茱萸二兩,桂心三兩,以上十種藥材用蜂蜜調和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每天服用兩次。服用期間忌吃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此方與前一方的五膈丸相似,只是多了食茱萸一味,千金方也收錄在第二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