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五 (10)
卷第十五 (10)
1. 風熱頭面疹癢方四首
千金療風搔腫癢在頭面。大黃㰦洗方。
白話文:
治療風邪引起的頭面部紅腫瘙癢,使用大黃來洗患處的方劑。
大黃,芒硝(各四分),莽草(二分),黃連(六分),黃芩(八分),蒺藜(五合)
白話文:
- 大黃:一兩
- 芒硝:一兩
- 莽草:半兩
- 黃連:一兩半
- 黃芩:兩兩
- 蒺藜:十五克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芒硝訖。帛㰦上。日一過。勿令近眼。(出第二十三卷中)
延年牡丹膏。主項強痛頭風搔疹癢風腫方。
白話文:
將以下六味藥材切好。用七升水煎煮,煮至剩三升半時,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後,再將藥汁放置在布上過濾。每日服用一次,注意不要讓藥汁接近眼睛。
這是延年牡丹膏的配方,主要用於治療頸部僵硬疼痛、頭風、皮膚瘙癢及風濕腫脹。
牡丹皮,當歸,芎藭,防風,升麻,防己,芒硝(各六分),芍藥,細辛,乾薑,犀角(屑),漏蘆,蒴藋,零陵香(各四分),杏仁(去兩仁皮尖碎),梔子仁,黃芩,大黃,青木香(各三分),竹瀝(二升)
白話文:
牡丹皮、當歸、川芎、防風、升麻、防己、芒硝(各 0.6 克) 芍藥、細辛、乾薑、犀角粉、漏蘆、蒴藋、零陵香(各 0.4 克) 杏仁(去皮尖,打碎,0.3 克) 梔子仁、黃芩、大黃、青木香(各 0.3 克) 竹瀝(400 毫升)
上二十味切。以竹瀝漬一宿。醍醐三升半。煎於火上三下三上。候芍藥黃。膏成。絞去滓。以摩病上。
又犀角竹瀝膏主風熱發即頭項脈掣動急強。及熱毒疹癢方。
白話文:
將上記二十種藥材切碎,用竹葉汁浸泡一晚。取醍醐三升半,在火上煎煮,三起三落。觀察芍藥變成黃色,表示膏藥已成。過濾掉藥渣,將膏藥塗抹在患處。
犀角(十二分屑),升麻(八分),蒴藋根,秦艽,獨活,白芨,菊花,白朮,防己,白芷,當歸,防風,芎藭,青木香,寒水石(碎),苦參,漏蘆根(各四分),蒺藜子(二合),莽草(二分),枳實(二枚四破),梔子仁(七枚),竹瀝(三升),吳藍(一兩)
白話文:
犀角(研成細粉,12份) 升麻(8份) 蒴藋根(4份) 秦艽(4份) 獨活(4份) 白芨(4份) 菊花(4份) 白朮(4份) 防己(4份) 白芷(4份) 當歸(4份) 防風(4份) 芎藭(4份) 青木香(4份) 寒水石(搗碎,4份) 苦參(4份) 漏蘆根(4份) 蒺藜子(2合,約120克) 莽草(2份) 枳實(2枚,切成4片) 梔子仁(7枚) 竹瀝(3升) 吳藍(1兩,約30克)
上二十三味切。以竹瀝漬一宿。明旦於炭火上。和豬脂五升煎。令九上九下。以候白芷色黃。膏成。絞去滓。納於不津器中。用摩風處。日三。(張文仲同並出第七卷中)
肘後枳實丸。療熱風頭面癢風疹如㿗方。
白話文:
以上 23 種藥材切碎。用竹葉水浸泡一晚。次日早上,放在炭火上。加入豬脂 5 升煎煮。反覆煎煮九次。等到白芷變成黃色,說明藥膏製成了。過濾掉藥渣。將藥膏裝入密閉的容器中。在患處按摩使用,每日三次。(張文仲《同並》第七卷中記載)
枳實(六分炙),天門冬(去心),獨活,蒺藜仁,防風,桔梗(各五分),黃連,薏苡仁(各四分),菌桂(一分半)
白話文:
枳實(炙 6 分)、天門冬(去心)、獨活、蒺藜仁、防風、桔梗(各 5 分)、黃連、薏苡仁(各 4 分)、肉桂(1.5 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五丸。日再。如能以酒和飲之。益佳。不限食之前後。以意加減。忌鯉魚生蔥豬肉冷水。(出第四卷中一方有人參五分)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籽般大小的丸子。每日兩次,每次服用十五丸。如果能用酒送服,效果更好。服用時間不限於飯前飯後,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增減用量。服用期間忌食鯉魚、生蔥、豬肉和冷水。(第四卷中一方有人參五分)
2. 風搔癮疹生瘡方六首
病源。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癮疹。寒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者癢痛。搔之成瘡。(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風癮疹或發瘡。甚則胸急滿。短氣欲吐方。
白話文:
病因是人的皮膚虛弱,被風邪侵襲,就會出現癢疹。如果是寒氣較重,癢疹會呈現紅色;如果是風氣較重,癢疹會偏白色。嚴重的情況下會又癢又痛,抓了之後還會形成傷口。
深師治療風邪引起的癢疹或是已經長成瘡的處方,甚至對於胸口感覺緊繃、呼吸短促、想吐的症狀也有療效。
茵芋(七分泰山者炙),芎藭,烏頭(炮),防風,白蘞,乾薑(各三分),桂心(二分)
白話文:
何首烏(用泰山重七分重量者炙過) 川芎(三分) 烏頭(炮製過,三分) 防風(三分) 白芷(三分) 乾薑(三分) 桂心(二分)
上七味搗下篩為散。服半錢匕。日再。忌豬肉生蔥。
又療癮疹煩滿及血不止方。
取新濕馬矢絞取汁。服二升。微者一升立愈。若干者水濕取汁。(並出第十卷中)
延年療風疹癢悶。搔之汁出生瘡。洗湯方。
白話文:
將上七味藥材搗碎後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半錢匕,一天服用兩次。忌食豬肉和生蔥。
另外,治療蕁麻疹、胸悶和出血的方子:
取新鮮馬糞,絞取汁液,每次服用二升,症狀輕微者服用一升即可痊癒。若病情嚴重,則取大量馬糞絞取汁液服用。(以上兩種方子均出自第十卷)
延年益壽,治療風疹,止癢止悶。若因搔抓導致流出汁液而生瘡,可用以下方法洗滌:
苦參(一小斤),漏蘆根(一小斤),枳實(五小兩),蒺藜(一小斤),楮莖葉(一小斤嫩者)
白話文:
苦參(半公斤) 漏蘆根(半公斤) 枳實(250 克) 蒺藜(半公斤) 楮皮葉(半公斤,使用嫩葉)
上五味切以清漿水二升。煮取一大升。以綿沾拭癢處。日八九度訖。以粉粉拭處瘥。
白話文:
將五味藥切碎後,用兩升清水煎煮,取一升藥液。用棉花蘸取藥液,塗抹在瘙癢處。每天塗抹八九次,直到瘙癢消失。再用滑石粉塗抹在瘙癢處,以加速癒合。
又枳實丸。主風熱氣發。沖頭面熱皮膚生風疹。瘙癢盛生瘡。不能多食方。
白話文:
另外是枳實丸。主要治療風熱引起的發燒。會造成頭面發熱,皮膚出現風疹。嚴重搔癢會形成瘡。不宜多吃。
枳實(炙),蒺藜子,苦參(各六分),人參(四分),獨活,天門冬(去心),菌桂(各三分),白朮(四分)
白話文:
枳實(炒製過的),蒺藜子,苦參(各六克),人參(四克),獨活,天門冬(去心),肉桂(各三克),白朮(四克)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十丸。用薄酒下。日二。加至十五丸。忌蒜熱面鯉魚桃李雀肉生蔥。(並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將它們和成拇指大小的丸藥。一次服用十顆,用少量的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每次十五顆。服用期間忌諱食用大蒜、熱麵條、鯉魚、桃子、李子、雀肉和生蔥。(此內容出自第十卷)
又升麻犀角膏。療諸熱風毒氣癢。衝出皮膚。搔即癮疹赤起。兼有黃水出。後結為膿窠瘡。悉主之方。
白話文:
此外,我們還有升麻犀角膏。用於治療各種由熱風毒引起的皮膚瘙癢。如毒從皮膚衝出,搔抓後會立即引發紅疹和皮疹。同時還會伴有黃水流出。最後會形成膿瘡。以上這些症狀,都能用此方治療。
升麻,犀角(屑),白蘞,漏蘆,枳實(炙),連翹,生蛇銜草,乾薑,芒硝(研湯成下各二兩),黃芩(三兩),梔子(二十枚擘),蒴藋根(四兩),玄參(三兩)
白話文:
升麻、犀角(研成粉末)、白蘞、漏蘆、枳實(烤製過)、連翹、生蛇銜草、乾薑、芒硝(研磨成粉末後用水調和,用量為每服兩兩)、黃芩(三錢)、梔子(二十枚,剖開)、蒴藋根(四錢)、玄參(三錢)
上十三味切。以竹瀝二升漬一宿。以成煉豬脂五升。煎令竹瀝水氣盡。絞去滓。納芒硝攪令凝膏成。用摩患處日五六度。益佳。(文仲同)
近效療風熱結疹。搔之汁出。癢不可忍方。
白話文:
將上文中十三味藥材切碎。用二升竹瀝浸泡一個晚上。準備五升已經煉製好的豬脂。將竹瀝煎煮到水氣完全蒸發後,濾除渣滓。加入芒硝攪拌,直到凝結成膏狀。用藥膏每日塗抹患處五六次。效果會更好。(文仲同)
麻黃根(五兩),蛇床子(四兩),蒺藜子,礬石(各二兩熬),白粉(二小升)
上五味搗篩。生絹袋盛。癢即粉之。此方甚良。
白話文:
麻黃根:500 克 蛇牀子:400 克 蒺藜子:200 克 礬石:熬製 200 克 白粉:32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