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8)

1. 風頭眩方九首

病源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於腦。而引目系故也。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血氣與脈並上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逢身之虛。則為風邪所傷。入腦則腦轉而目系急。目系急故成眩也。診其脈洪大而長者。風眩又得陽維浮者。暫起目眩也。風眩久不瘥。則變為癲。

白話文:

風頭眩暈的病因,是血氣虛弱,風邪入侵腦部,引起目系(連接眼睛和腦部的組織)發生問題。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匯聚到眼睛,血氣和脈絡一起向上到腦部形成目系。目系向上連接到腦後,從頸椎處穿出。如果身體虛弱,就會被風邪所傷。風邪進入腦部,就會導致腦部旋轉,目系緊張,因此產生眩暈。診脈時,脈象宏大而悠長,表示風眩兼有陽維經絡浮動,會出現暫時性目眩。如果風眩長期不治,會轉變為癲癇。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兩手拘右膝著膺。除風眩。又云:凡人常覺脊背倔強。不問時節。縮咽膊內。仰面努膊。並向上頭。左右兩向挼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氣動住。然始更用。初緩後急。不得先急後緩。若無病人。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

白話文:

除了湯藥、熨燙、針灸、石藥之外,還有一些正方,具有補養、疏通經絡的作用。現在附在後面。

養生方導引法中記載:

  • 用雙手抓住右膝,貼近胸前。以此消除頭暈目眩。
  • 無論什麼時候,如果感覺脊背發僵,可以縮頭聳肩,向後仰,並向上抬頭,左右大幅度地搖晃,每邊搖晃三七次,停下來休息。等到氣血運行活絡後,再繼續搖晃。一開始慢慢搖晃,逐漸加快速度。不能一開始急促搖晃,然後再放慢。
  • 如果沒有病痛,建議在每天早晨、中午、傍晚三個時辰,都進行這種導引法。

別二七。徐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口內生瘡。牙齒風頸頭眩。眾病盡除。又云: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病。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也。又云:低頭不息六通。治耳聾目癲眩。咽喉不利。又云:大前側牢。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隨左右聲伏。並兩膝耳著地。

白話文:

別二七

  • 緩解寒熱病。
  • 緩解脊椎、腰部和頸部疼痛。
  • 緩解風濕。
  • 治療口腔潰瘍。
  • 治療牙齦風濕、頸部疼痛和頭暈。
  • 根除各種疾病。

又云:

  • 大寒時感覺不到暖熱。
  • 長期的頑固性寒冷。
  • 患有耳聾和頭暈。
  • 持久練習即能奏效。
  • 練到五六次後就不會變了。

又云:

  • 低頭不息,可貫通六經。
  • 治療耳聾、癲癇和頭暈。
  • 咽喉不適。

又云:

  • 身前側牢固。
  • 不息貫通六經。
  • 治癒耳聾、頭暈。
  • 隨著左右聲響伏臥。
  • 兩膝和耳朵貼地。

牢強意多。用力至大。極愈耳聾目眩病。久行不已。耳聞十方亦能。倒頭則不眩也。(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風頭眩口喎目痛耳聾。大三五七散方。

天雄細辛(各三兩),山茱萸乾薑(各五兩),薯蕷,防風(各七兩)

白話文:

天雄(細辛)各150克,山茱萸、乾薑各250克,山藥、防風各350克。

上六味搗篩為散。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稍加之。忌豬肉生菜。

又療頭風目眩耳聾。小三五七散方。

天雄(三兩炮),山茱萸(五兩),薯蕷(七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並出第十三卷中)

崔氏療忽頭眩暈。經久不瘥。四體漸羸食無味。好食黃土方。

白朮(三斤),曲(三斤)

上二味搗篩酒和。並手捻丸如梧子。曝乾。飲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

又療風眩翻倒無定方。

獨活(六兩),枳實(炙三兩),石膏(碎綿裹),蒴藋(各四兩)

白話文:

獨活(240克),枳實(經過炙烤的,120克),石膏(用棉布包裹,研成綿絮狀),蒴藋(各160克)

上四味切。清酒八升。煮取四升。頓服之。以藥滓熨覆取汗。覺冷又納鐺中溫令熱。熱又熨之。即瘥。(文仲肘後千金同)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八升清酒煮,煮到剩四升。一口氣喝光。用煎藥剩下的草藥渣敷在患處,蓋著讓藥液滲入皮膚出汗。覺得藥液變涼了,就重新放在鍋中加熱。等加熱後再敷蓋,直到痊癒。(出自《肘後備急千金要方》)

又療頭痛眼眩心悶。陰雨彌甚方。

當歸,山茱萸(各一兩),防風,柴胡,薯蕷(各二兩),雞子(二枚熟去皮打黃碎)

白話文:

當歸、山茱萸(各有 1 兩) 防風、柴胡、薯蕷(各有 2 兩) 雞蛋(2 顆,煮熟去皮取蛋黃搗碎)

上六味搗下篩。用前雞黃和散。令調酒服方寸匕。日三。(並出第六卷中)

延年薯蕷酒。主頭風眩不能食。補益氣力方。

薯蕷,白朮,五味子(碎),丹參(各八兩),防風(十兩),山茱萸(二升碎),人參(二兩),生薑(屑六兩)

白話文:

薯蕷、白朮、五味子(搗碎)、丹參(各 4 兩),防風(5 兩),山茱萸(1 斤,搗碎),人參(1 兩),生薑(刨絲 3 兩)

上八味切。以絹袋盛。酒二斗五升浸五日。溫服七合。日二。稍加。忌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卷中)

古今錄驗九江太守獨活散。療風眩厥逆。身體疼痛。百節不隨。目眩心亂。反側若癲。發作無常方。

白話文:

歷代驗證有效的九江太守獨活散,可以治療頭暈、昏厥、身體疼痛、四肢關節不靈活、眼睛昏花、心煩意亂,反覆發作如癲癇,發作時間沒有規律。

獨活(四分),白朮(十二分),防風(八分),細辛,人參,乾薑(各四分),蜀天雄(炮),桂心(各一分),栝蔞(六分)

白話文:

獨活(10 克),白朮(30 克),防風(20 克),細辛、人參、乾薑(各 10 克),蜀天雄(炮製)、桂心(各 2.5 克),栝蔞(15 克)

上九味搗合細篩。旦以清酒服半方寸匕。日再。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菜生蔥等物。

防風湯。療風眩嘔逆。水漿不下。食輒嘔。起即眩倒。發作有時。手足厥方。

白話文:

防風湯適用於治療:

  • 頭暈嘔吐
  • 喝水進食都不順暢
  • 進食之後就嘔吐
  • 起身就感到頭暈倒下
  • 發作有固定的時間
  • 手腳冰涼

防風,白朮,防己,乾薑,甘草(炙各一兩),附子(炮),桂心(各半兩),蜀椒(一百枚汗)

白話文:

防風、白朮、防己、乾薑、甘草(均炙,各一兩),附子(炮)、桂心(各半兩),蜀椒(汗出一百粒)

上八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忌豬肉冷水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切片。用四升水煮,取一升半的藥液。分為三份服用。忌食豬肉、冷水、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近效白朮附子湯。療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又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身體微腫者方。

白話文:

近乎有效的白朮附子湯。用於治療因風寒虛弱引起的頭重、眩暈。口苦嚴重,食不知味。溫暖肌膚,補益中氣,增強精氣。又可治療風濕相併引起的骨節疼痛,無法彎曲伸展。稍微靠近疼痛部位,疼痛就會加劇。同時出現大量出汗、氣短、小便困難、怕風、不想脫衣服、身體微微浮腫等症狀。

白朮(三兩),附子(二枚炮),甘草(二兩炙),桂心(四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初服得微汗即解。能食復煩者。將服五合以上愈。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六升水煮開。取三升湯汁,分為三份,一天喝三次。第一次喝藥後,如果微微出汗,就算痊癒。如果仍有食慾不振的問題,每次喝五合藥汁以上,就會好起來。忌食海藻、菠菜、豬肉、生蔥、桃李、麻雀肉等。 (此方出自仲景《傷寒論》)

2. 頭風旋方七首

廣濟療熱風頭旋。心悶衝風起即欲倒方。

麥門冬(去心),山茱萸茯神苦參(各八分),地骨皮,薯蕷,人參蔓荊子沙參防風,芍藥,枳實大黃(各六分),甘菊花,龍膽(各四分)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間嫩心),山茱萸,茯神,苦參(各 3.2 公克),地骨皮,山藥,人參,蔓荊子,沙參,防風,芍藥,枳實,大黃(各 2.4 公克),甘菊花,龍膽(各 1.6 公克)

上十五味搗篩蜜丸。每食訖少時。以蜜水服如梧子大二十丸日二。漸加至三十丸。不利。忌酢物熱面炙肉蒜豬肉魚黏食。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做成丸子。每次飯後稍等片刻,以加有蜜水的溫水服用約 20 顆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日兩次。逐漸增加至 30 顆丸子。如果藥物反應不良,請暫停服用。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醋、熱麵、燒烤肉、大蒜、豬肉、魚類和黏性食物。

又療頭面熱風。頭旋眼澀。項筋急強。心悶腰腳疼痛。上熱下冷。健忘方。

肉豆蔻(十顆去皮),人參,犀角屑,枳實(炙各六分),黃連白朮,大黃(各八分),甘草(炙),苦參,旋覆花(各四分),檳榔仁(十顆)

白話文:

肉豆蔻(去掉外殼的 10 顆),人參,犀角粉末,枳實(事先烤過的 6 分),黃連,白朮,大黃(各 8 分),甘草(事先烤過的),苦參,旋覆花(各 4 分),檳榔仁(10 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酒飲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無問食前後服之。不利。忌生菜熱面蕎麥酒蒜豬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 20 顆藥丸。逐漸增加至 30 顆。每天服用三次。不論飯前飯後皆可服用。若有腹瀉情況,應暫停服用。忌食生菜、熱湯麵、蕎麥、酒、蒜、豬肉、海藻、白菜、桃李、雀肉等。

又療心虛感風。頭旋心忪。痰飲築心悶。惛惛惚惚。不能言語。宜微吐痰。此候極重。秦艽飲子吐方。

白話文:

此外治療心氣虛弱而受風邪侵襲,出現頭暈目眩、心神不寧、痰飲鬱結在心中導致胸悶,精神恍惚、不能言語等症狀。此時應當讓病人稍微嘔吐出痰飲。這個病症極為嚴重。以下記載治療此症的秦艽飲子嘔吐湯方。

秦艽常山,人參,羚羊角(屑各二兩),甘草(三兩生用)

白話文:

秦艽、常山、人參、羚羊角(各取兩兩粉末),甘草(三兩,生用)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溫二服。日再。如人行四五里久。進一服。取快吐。不利。忌生菜生蔥熱面蕎麥豬肉魚海藻菘菜。(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把上方的五味藥材切碎,用六升的水煮沸,煮到剩兩升。把藥渣濾掉,分兩次服用,每次溫服。每天服用兩次。如果像走了四五里路那麼累,可以再服一次,以引起嘔吐。如果嘔吐不順利,要忌吃生菜、生蔥、熱麵條、蕎麥、豬肉、魚、海藻和菘菜。(這些禁忌也見於第一卷)

貼頂膏。療頭風悶亂鼻塞及頭旋眼暗皆主之方。

蓖麻(去皮),杏仁(去兩仁皮尖),石鹽,芎藭,松脂,防風

上六味等分。先搗石鹽以下四種為末。別搗蓖麻杏仁。相次入訖。即臘紙裹之。有病者先灸百會三壯訖。刮去黑毛使淨。作一帛帖子。裁大於灸處。塗膏以貼上。兩日三日一易之。其瘡於後即爛破。膿血出。及帛貼之。似爛柿蒂出者良。一方用膿。兼前七物相和。(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 上述六種藥材,分量相同。
  • 先將石鹽、防風、荊芥、川芎搗碎成粉。
  • 另外再將蓖麻仁、杏仁搗碎。
  • 將搗碎的藥粉依序加入。
  • 用臘紙包起來保存。
  • 有病的人,先在百會穴灸三壯,等傷口完全癒合後,再進行以下治療。
  • 用剪刀剪一塊紗布,大小比灸痕大一些。
  • 將藥膏塗在紗布上,貼在百會穴上。
  • 每兩三天更換一次紗布。
  • 傷口會逐漸潰爛破皮,流出膿血。
  • 當紗布上出現像爛柿子蒂一樣的硬塊,表示治療有效。
  •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膿液,與上述七種藥物混合使用。

延年療頭風旋不食。食即吐方。

前胡(三兩),白朮,防風,枳實(炙),茯神(各三兩),生薑(四兩)

白話文:

前胡 120 克 白朮 120 克 防風 120 克 枳實(炒製) 120 克 茯神 120 克 生薑 160 克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忌桃李雀肉酢。

又療風邪氣未除。發即心腹滿急。頭旋眼暈欲倒方。

芎藭,獨活,防風,白朮,杏仁(去尖皮),枳實(炙各二兩),茯神(三兩),生薑(四兩),羚羊角(屑),黃芩(各一兩)

白話文:

川芎、獨活、防風、白朮、杏仁(去除尖皮)、枳實(炙烤,各 2 兩)、茯苓(3 兩)、生薑(4 兩)、羚羊角(研磨)、黃芩(各 1 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忌桃李雀肉大酢蒜面等。

又療風痰氣。發即頭旋。嘔吐不食。防風飲方。

防風,人參,橘皮(各二兩),白朮,茯神(各三兩),生薑(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四服。中間任食。一日令盡。忌大醋桃李雀肉蒜面等物。(並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切片。用六升水煮,煮至剩三升。濾去渣滓。分四次溫熱服用。服用期間可以適當進食。一天之內要喝完。忌食大醋、桃子、李子、麻雀肉、蒜、麵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