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八 (4)
卷第八 (4)
1. 支飲方九首
病源支飲,謂水飲停於胸膈之間支乘於心,故云支飲,其病令人咳逆喘息,身體如腫之狀謂之支飲。(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療心下有支飲,其人喜眩,(一作苦冒)澤瀉湯方。
白朮(二兩),澤瀉(五兩)
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合此二汁,分為再服。忌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千金療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子(熬令紫色搗為丸如彈丸大),大棗(十二枚)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煮大棗,得汁二升,納葶藶,煎取一升,頓服三日一劑,可服三四劑。(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嘔家不渴者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加茯苓者是也,先渴卻嘔,此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目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二斗),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忌羊肉餳大醋。(仲景傷寒論茯苓三兩餘並同)
又假令瘦人臍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癲眩,水也,五苓散主之方。
豬苓(去皮),白朮,茯苓(各三分),桂心(去皮二分),澤瀉(五分)
上五味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水汗出愈。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甘草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桂心,白朮(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醋物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極飲過多所致也,其脈虛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也,支飲胸滿,厚朴大黃湯主之方。
厚朴(一兩炙),大黃(六兩),枳實(四兩炙)
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之。(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夫上氣汗出而咳者,此為飲也,干棗湯主之,若下後不可與也,干棗湯主腫,及支滿澼飲方。
大黃,大戟(各一兩),芫花(炒),蕘花(各半兩),甘草(炙),甘遂,黃芩(各一兩),干棗(十枚)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為佳。忌海藻菘菜。
又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方。
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三枚),桂心(二兩),人參(四兩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則復與,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木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分溫再服,取微下利則愈。忌生蔥。(此本仲景傷寒論方深師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支飲的病因
支飲是指體內的水液停留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向上影響到心臟,所以稱為支飲。這種病會導致患者咳嗽、呼吸急促、身體出現腫脹的現象。
深師治療心下支飲的澤瀉湯
如果患者心下有支飲,常常感到頭暈目眩(或昏冒),可以使用澤瀉湯。
- 藥方組成:白朮二兩、澤瀉五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兩升煎煮至一升,再加水一升煎煮至五合。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分兩次服用。
- 注意事項: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千金治療支飲導致呼吸困難的葶藶大棗瀉肺湯
如果患者因支飲導致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
- 藥方組成:葶藶子(炒至紫色,搗成彈丸大小的丸劑)、大棗十二枚。
- 煎煮方法:先用水三升煎煮大棗,取得藥汁兩升,再加入葶藶子,煎煮至一升,一次性頓服,三天服用一劑,可服用三到四劑。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嘔吐但不口渴的支飲,小半夏加茯苓湯
如果患者嘔吐但不口渴,是因為體內的水液停留在心下,可以使用小半夏湯治療,如果加入茯苓效果更好。如果患者先口渴後嘔吐,也是因為水液停留在心下,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如果突然嘔吐、心下痞塞、胸膈之間有水液、頭暈目眩、心悸,也適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 藥方組成:半夏二斗、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一升五合,分兩次服用。
- 注意事項:忌食羊肉、麥芽糖、大量醋等。
(此方中茯苓劑量,張仲景《傷寒論》使用三兩,其餘相同)
瘦人臍下有悸動,吐涎沫、頭暈的五苓散
如果體型瘦弱的人臍下有悸動,吐出涎沫,並且感到頭暈,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留,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療。
- 藥方組成:豬苓(去皮)、白朮、茯苓(各三分)、桂心(去皮二分)、澤瀉(五分)。
-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錢,每日三次,多喝水,出汗後症狀會緩解。
- 注意事項: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醋等。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心下有痰飲,胸脅脹滿、頭暈的甘草湯
如果患者心下有痰飲,胸脅脹滿,感到頭暈,可以使用甘草湯治療。
- 藥方組成:甘草(炙)二兩、桂心三兩、白朮三兩、茯苓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小便會通暢。
- 注意事項:忌食海藻、菘菜、生蔥、桃子、李子、醋等。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酒客咳嗽、吐血、胸滿的厚朴大黃湯
如果飲酒過多導致咳嗽,甚至吐血,並且脈象虛弱,常常會感到昏冒,這是因為患者本來胸中就有支飲。如果支飲導致胸滿,可以使用厚朴大黃湯治療。
- 藥方組成:厚朴(炙)一兩、大黃六兩、枳實(炙)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兩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上氣、出汗、咳嗽的干棗湯
如果患者出現上氣、出汗、咳嗽等症狀,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滯,可以使用干棗湯治療。這種情況不適用於服用瀉藥後。干棗湯也能治療腫脹、支飲、腹部積水等症狀。
- 藥方組成:大黃一兩、大戟一兩、芫花(炒)半兩、蕘花半兩、甘草(炙)一兩、甘遂一兩、黃芩一兩、干棗十枚。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一升六合,分四次空腹服用,以達到快速瀉下的效果為佳。
- 注意事項:忌食海藻、菘菜。
胸膈間有支飲,呼吸困難、心下痞堅、面色發黑的木防己湯
如果患者胸膈間有支飲,導致呼吸困難、胸悶、心下痞堅、面色發黑,並且脈象沉緊,病程持續數十日,經醫生使用吐、瀉方法治療無效,可以使用木防己湯。
- 藥方組成:木防己三兩、石膏(雞蛋大小)三枚、桂心二兩、人參(切)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加水四升煎煮至兩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體質虛弱的患者服用後會立即見效,體質強壯的患者服用三日後症狀可能會復發,可以再次服用,若仍無效,則應去除石膏,加入茯苓和芒硝,使用下方的藥方。
- 木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 煎煮方法:將藥材加水六升煎煮,取藥汁二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分兩次溫服,取微瀉即可。
- 注意事項:忌食生蔥。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深師的用法相同,皆出自第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