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3)

1. 懸飲方二首

病源懸飲,謂飲水過多,留在脅下,令脅間懸痛,咳唾引脅痛,故云懸飲。(出第二十二卷中)

範汪大甘遂丸,療久澼留水澼飲方。

芫花(熬),甘遂,葶藶子(熬),大黃,苦參,大戟,芒硝,貝母,桂心(各一兩),杏仁(三十枚),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烏喙(三分炮令折)

上十二味搗篩,其巴豆杏仁搗如膏,合以蜜和丸,如大豆許。服二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以意將息之,大佳,療大水飲病。忌食蘆筍豬肉生蔥等。(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療懸飲十棗湯方。

芫花,甘遂,大戟

上三味等分搗篩,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絞去滓,納藥末,強人取一錢匕,羸人半錢匕,頓服之,平旦不下者,益藥半錢,下後以糜粥自養。(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懸飲的兩種治療方

懸飲這種病,是因為喝太多水,水停留在脅肋下方,導致脅肋部位懸著疼痛,咳嗽或吐口水時會牽引到脅肋疼痛,所以稱作懸飲。

範汪大甘遂丸,治療久積的澼飲和水澼

藥方組成:芫花(炒過)、甘遂、葶藶子(炒過)、大黃、苦參、大戟、芒硝、貝母、桂心(各一兩)、杏仁(三十枚)、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炒過)、烏喙(三分,炮製到折斷)

製法: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將巴豆和杏仁搗成膏狀,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大豆。

用法:每次服用兩丸,一天三次。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並根據情況調整,效果會很好。主要治療嚴重的水飲病。

禁忌:服用此藥期間,忌食蘆筍、豬肉、生蔥等。

《千金方》治療懸飲的十棗湯方

藥方組成:芫花、甘遂、大戟(以上三味藥材等量)

製法: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水一升五合(約300毫升)煮十枚大棗,煮到剩八合(約160毫升)時,濾掉藥渣,加入藥末。

用法: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約3克),身體虛弱的人服用半錢匕(約1.5克),一次性服下。如果早上還沒排便,可以再加半錢藥。排便後用粥來調養身體。

(此方出自仲景《傷寒論》)

2. 溢飲方三首

病源溢飲,謂因大渴而暴飲水,水氣溢於腸胃之外,在於皮膚之間,故言溢飲,令人身體疼重而多汗,是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範汪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心(二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石膏(如雞子一枚),杏仁(四十枚去尖皮),大棗(十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乃納諸藥,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溫覆令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出者,勿復服,汗出多亡陽,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忌海藻菘菜生蔥。(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溢飲者當發其汗,宜青龍湯方。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桂心,乾薑,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乃納余藥煮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菜生蔥。(此仲景傷寒論小青龍湯也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大五飲丸,主五種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飲,水澼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由飲後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方。

遠志(去心),苦參,烏賊魚骨,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洗),紫菀,前胡,芒硝,栝蔞,桂心,蓯蓉,貝母,芫花,當歸,人參,茯苓,芍藥,大戟,葶藶,黃芩(各一兩),常山,甘草(炙),山藥,厚朴,細辛(各三分),附子(三分炮),巴豆(三十枚去皮心)

上三十三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貍肉桃李雀肉豬肉羊肉餳生蔥酢物生菜野豬肉蘆筍等。(胡洽同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溢飲的病因

溢飲這種病,是因為口渴難耐而大量喝水,水氣溢出腸胃之外,停留在皮膚之間,所以稱作溢飲。這種病會讓人身體感到沉重疼痛,並且容易出汗,這就是它的症狀。(出自《諸病源候論》第二十卷)

范汪的溢飲治療方法

范汪認為治療溢飲應該要發汗,可以使用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的藥方:麻黃(六兩,去除節),桂心(二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石膏(像雞蛋一樣大),杏仁(四十枚,去除尖皮),大棗(十枚)。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加入九升水煮,先煮麻黃,讓水減少兩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調整溫度後服用一升,然後蓋上被子讓身體發汗。如果出汗太多,就用溫的粉撲撲身體。服用一劑後如果已經出汗,就不要再服用。如果出汗過多導致陽氣耗損,出現虛弱、怕風、煩躁、失眠、脈搏微弱等症狀,或者出汗後畏風,就不可以再服用,否則會導致手腳冰冷、抽筋、肌肉顫動等嚴重情況,這都是錯誤的治療方式。忌吃海藻、菘菜、生蔥。(此方出自仲景《傷寒論》第十六卷)

《千金方》的溢飲治療方法

《千金方》認為治療溢飲應該發汗,可以使用青龍湯。

青龍湯的藥方:麻黃(去除節),芍藥,細辛,桂心,乾薑,炙甘草(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先煮麻黃,讓水減少兩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忌吃海藻、菘菜、羊肉、麥芽糖、生菜、生蔥。(此方是仲景《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出自第十八卷)

《千金翼》的大五飲丸

《千金翼》中的大五飲丸,主要治療五種不同類型的飲症:第一種是留飲,指水停留在心下;第二種是澼飲,指水積在兩脅下;第三種是痰飲,指水積在胃中;第四種是溢飲,指水溢出到膈膜以上及五臟之間;第五種是流飲,指水在腸道中,移動時會發出聲音。這五種飲症,都是因為喝水後又感受風寒,或者飲用過多的冷水所導致。

大五飲丸的藥方:遠志(去心),苦參,烏賊骨,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洗過),紫菀,前胡,芒硝,栝蔞,桂心,蓯蓉,貝母,芫花,當歸,人參,茯苓,芍藥,大戟,葶藶,黃芩(各一兩),常山,炙甘草,山藥,厚朴,細辛(各三分),炮附子(三分),巴豆(三十枚,去皮心)。

將以上三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狀,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用酒送服三丸,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劑量。忌吃狸肉、桃子、李子、麻雀肉、豬肉、羊肉、麥芽糖、生蔥、酸味食物、生菜、野豬肉、蘆筍等。(此方出自胡洽《肘後備急方》第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