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7)

1. 論傷寒日數病源並方二十一首

仲景傷寒論:療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痛而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之脈浮虛而澀者,屬桂枝附子湯。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附子白朮湯。

桂枝附子湯方

桂心(四兩),附子(三枚炮去皮),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忌生蔥豬肉海藻菘菜。

附子白朮湯方

白朮(四兩),大棗(十二枚),甘草(炙一兩),生薑(二兩),附子(三枚炮去皮四破)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許復服之都盡,其人如冒狀者勿怪,此以附子術並走皮中逐水氣未除,故使人如冒狀也,本云附子一枚,今加之二枚,名附子湯,忌蔥豬肉菘菜海藻桃李雀肉等。

(千金翼同出第十一卷中,張仲景論法當加桂枝四兩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故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當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虛弱家及產婦宜減之此二方但治風濕非治傷寒也)

病源,傷寒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出第七卷中素問太素甲乙並同)

仲景傷寒論:療吐下之後,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但發熱譫(譫疾而寤寐自語也)語者,屬大承氣湯方。

大黃(去皮四兩),陳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厚朴(半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二沸,分為兩服,初一服便得利者止,後服不必盡劑。(千金方並翼同出第五卷中)

又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及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可與大柴胡湯下之即愈方。

柴胡(半斤),黃芩,芍藥(各三兩),半夏(半斤水洗),大棗(十三枚擘),生薑(五兩),枳實(四枚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今不加大黃恐不名為大柴胡湯也。忌羊肉餳兼主天行。(千金翼肘後同)

又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熱畢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瑿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方。

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人參,甘草(炙),生薑(各一兩),半夏(五枚),大棗(四枚擘),芒硝(二合)

上八味切,以水四升,煮七味,取二升去滓,下芒硝,更上火煎一二沸,分為兩服,未解更作,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等。(出玉函經一方芒硝三合桑螵蛸五個大黃四分煮取一升半溫服五合微下愈本云柴胡湯再服以解其外取愈一方外加芒硝大黃桑螵蛸是也)

白話文:

傷寒病程與病因及治療方劑二十一首

張仲景的《傷寒論》提到:治療傷寒病八九天,患者因風濕侵襲,身體疼痛且煩躁,無法自行翻身,沒有嘔吐和口渴,如果此時脈象浮虛而澀,就屬於桂枝附子湯的治療範圍。如果患者大便堅硬,小便正常,就屬於附子白朮湯的治療範圍。

桂枝附子湯的處方:

桂心(四兩),附子(三枚,炮製後去皮),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過),大棗(十二枚,掰開)。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煎煮至剩二升,濾去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生蔥、豬肉、海藻、菘菜。

附子白朮湯的處方:

白朮(四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一兩,炙過),生薑(二兩),附子(三枚,炮製後去皮,切開四份)。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煎煮至剩二升,濾去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第一次服用後,患者身體可能會有麻木感,大約半天後再次服用,全部服完。如果患者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不用驚慌,這是因為附子和白朮在體內運行,驅除皮下水氣的正常反應,並不是病情加重。原本附子只用一枚,現在加到三枚,所以稱為附子湯。服用期間忌食蔥、豬肉、菘菜、海藻、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千金翼方第十一卷也提到這個方子,張仲景認為應該加桂枝四兩,這裡的一方二法是因為大便硬小便正常,所以去掉了桂枝。如果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就應該加桂枝和附子三枚,但考慮到藥性太過,體質虛弱的人和產婦應該減量。這兩個方子主要是治療風濕,不是治療傷寒。)

病源:

傷寒病第十天,太陰病(脾胃功能)衰弱,腹脹感減輕,開始想吃東西;第十一天,少陰病(腎臟功能)衰弱,口渴停止、不再感覺口渴,舌頭乾燥但隨後打噴嚏;第十二天,厥陰病(肝臟功能)衰弱,陰囊鬆弛,小腹微微下墜,體內真氣流失,病程接近尾聲。

(以上內容出自第七卷中《素問》、《太素》、《甲乙經》)

張仲景的《傷寒論》提到:治療因嘔吐或瀉下之後,大便不通,五六天甚至十多天,每天下午會出現潮熱,但不怕冷,會自言自語,像見到鬼魂一樣。如果病情嚴重,發作時甚至會意識不清,在床上摸索或不安地走動,有輕微喘氣,只是發熱、說胡話,這種情況屬於大承氣湯的治療範圍。

大承氣湯的處方:

大黃(去皮四兩),陳枳實(炙過,五枚),芒硝(三合),厚朴(半斤)。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先煮枳實和厚朴至剩五升,濾去藥渣,加入大黃煮至剩二升,濾去藥渣,再加入芒硝煮一兩次沸騰,分兩次服用。第一次服用後如果大便通暢就停止服用,不必全部服完。

(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第五卷也有相同的記載)

如果太陽病(體表疾病)病程超過十天,或在經過兩三次瀉下後,四五天後仍有柴胡證(半表半裡症狀),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嘔吐不止,心下脹滿(一說嘔吐停止則病情稍緩解),精神鬱悶煩躁,說明病情沒有解除,可以服用大柴胡湯瀉下治療,就會痊癒。

大柴胡湯的處方:

柴胡(半斤),黃芩,芍藥(各三兩),半夏(半斤,用水洗過),大棗(十三枚,掰開),生薑(五兩),枳實(四枚,炙過)。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濾去藥渣,再次煎煮至剩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有一方加大黃二兩,但這裡沒有加大黃,因為加了大黃就不能稱之為大柴胡湯了。服用期間忌食羊肉、飴糖,兼治流行性疾病。

(千金翼方、肘後方也有相同的記載)

如果傷寒病十三天沒有好轉,胸脅脹滿且嘔吐,每天下午會出現潮熱,熱退後會輕微腹瀉。這種情況本來屬於柴胡證,但瀉下後沒有效果,反而腹瀉,就知道應該用丸藥來治療,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出現潮熱屬於實證,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來解除體表症狀,然後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

柴胡加芒硝湯的處方:

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人參,甘草(炙過),生薑(各一兩),半夏(五枚),大棗(四枚,掰開),芒硝(二合)。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水四升,煮七味藥材至剩二升,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再次加熱煮一兩次沸騰,分兩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飴糖等。

(玉函經有一方是芒硝三合,桑螵蛸五個,大黃四分,煮至剩一升半溫服五合,輕微腹瀉就會痊癒。本方提到先用柴胡湯解表,然後加芒硝、大黃、桑螵蛸是另一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