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一 (8)
卷第一 (8)
1. 雜療傷寒湯散丸方八首
(並是論中所要者)
範汪療傷寒敕色,頭痛頸強,賊風走風,黃膏方。
白話文:
這份藥方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發燒、頭痛和脖子僵硬,以及風邪侵襲造成的症狀,以下是「黃膏」的配方。
大黃,附子,細辛,乾薑,蜀椒(去目),桂心(各一兩),巴豆(好者五十枚去皮)
白話文:
大黃、附子、細辛、乾薑、蜀椒(去蒂)、桂心(各 1 兩),巴豆(優良者 50 枚,去皮)
上七味各切,以淳苦酒漬藥一宿,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調適其火,三上三下,藥成,傷寒敕色發熱,酒服如梧桐子許,又以摩身數百遍兼療賊風絕良,風走肌膚,追風所在,摩之已用有效。(此趙泉方千金同)忌野豬肉生蔥生菜蘆筍。
白話文:
將上面七種藥材切碎,用醇厚而苦味的酒浸泡藥材一夜,再用一斤臘月的豬油煎炒。調整火候,翻炒三次。藥物煎煮完成後,可治療受寒導致的發燒發熱。用酒服下,用量大小像梧桐籽。也可用此藥物按摩身體數百次,兼治盜汗、風寒。風寒侵襲肌膚時,追蹤風寒所在部位,按摩後即可見效。(此方與《千金方》中的趙泉方相同。)忌食野豬肉、生蔥、生菜和蘆筍。
又療傷寒白膏,摩體中,手當千遍,藥力方行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皆療之,先以鹽湯洗惡瘡布拭之,著膏瘡腫上摩,向火千遍,日再自消方。
白話文:
此外,治療傷寒白膏可以塗抹在身體上,手部來回按摩數千遍才能發揮藥效。也能治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等瘡症。首先用鹽水清洗惡瘡,用布擦拭,然後將膏藥敷在瘡腫上,對著火光按摩數千遍,每天兩次,一段時間後瘡症就會自行消退。
天雄,烏頭(炮),莽草,羊躑躅(各三兩)
白話文:
天雄(川烏草)、炮製烏頭、莽草、羊躑躅(各 21 克)
上四味各切,以苦酒三升漬一宿,作東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濕土各一升許成,煎豬脂三斤,著銅器中,加灶上炊,以葦薪為火,令膏釋納所漬藥,炊令沸,下著土聚上沸定頃,上火煎,如此十二過,令土聚盡遍,藥成,絞去滓,傷寒頭痛,酒服如杏核一枚,溫覆取汗,咽痛含如棗核,日三咽之不可近目。(千金同忌豬肉等)
又崔文行解散,療傷寒發熱者方。(一名皮瘴散)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材切碎,用三升苦酒浸泡一晚。朝東設置一個露竈,並將十二堆濕土,每堆一升左右,放入竈中。用肥豬油三斤,放入銅器中,置於竈上加熱,用葦草作為燃料,讓油脂融化,倒入浸泡藥材的酒中。將藥材煮沸,放入土堆中煮,並煮沸一段時間,然後撈出土堆,用明火煎煮,重複這個過程十二次,讓所有的土堆都充分浸泡過藥材。藥材煮好後,過濾掉渣滓。對於傷寒頭痛,用酒送服如杏仁大小的藥量,蓋上被子發汗;對於咽喉疼痛,含服如棗核大小的藥量,每天三次,不要接近眼睛。(《千金方》中提到不宜與豬肉等一同食用。)
烏頭(一斤燒),桔梗,細辛(各四兩),白朮(八兩)
白話文:
烏頭(一斤燒成灰) 桔梗(四兩) 細辛(四兩) 白朮(八兩)
上四味,搗散,皆令盡,若中寒服一錢匕,覆取汗,若不覺,復少增服之,以知為度,時氣不和,旦服錢五匕,辟惡氣欲省病服一服,皆酒服。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白話文:
上述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務必研磨得很細。
用途:
- **受寒服用:**取一匙藥粉,服用後蓋上被子發汗。如果發不出汗,可以少量增加藥量,直到出汗為止。
- **時氣不和:**早晨服用五匙藥粉,可以預防疾病。
- **辟邪氣:**想要預防疾病,可以服用一劑藥粉。
服用法:
- 所有用法都搭配米酒服用。
禁忌:
- 服藥期間忌食生菜、豬肉、桃子、李子、雀肉等食物。
又六味青散,療傷寒敕色惡寒者方。(敕通作赤)
烏頭(炮),桔梗,白朮(各十五分),附子(炮五分),防風,細辛
白話文:
「六味青散」,用於治療傷寒而面色發青、畏寒的處方。
包含的藥材有:烏頭(炮製過)、桔梗、白術(各佔十五分之一)、附子(炮製過,佔五分之一)、防風、細辛。
上六味搗篩為散,溫酒服錢五匕,不知稍增,服後食頃不汗出者,飲簿簿粥一升以發之,溫覆汗出濈濈可也,勿令流離,勿出手足也,汗微出,勿粉,若汗大出不止,溫粉粉之,不得汗者,當更服之,得汗而不解,當服神丹丸。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白話文:
將六味藥搗碎篩過成散劑,用溫酒送服五匙,不知不覺中慢慢增加藥量。服用藥後一會兒,如果沒有出汗,那就喝一升稀粥來促使發汗。用溫被蓋好,待汗水慢慢滲出來即可,但不要大汗淋漓,也不要汗流到手腳。如果汗水只微滲而出,不要撲粉。但如果汗流不止,就用溫粉輕撲。如果無法發汗,應再次服用藥散。發汗後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應服用「神丹丸」。忌食生菜、豬肉、桃子、李子、雀肉等。(出自《千金翼方》)
又服桂枝大汗出後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便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方。
白話文:
如果服用桂枝湯後,病人大汗並出現脈搏洪大的情況,應按照桂枝湯的方法治療。如果病人症狀像是瘧疾,一天發作兩次,一發汗後症狀就緩解,則應使用以桂枝、麻黃為主的藥方(桂枝二麻黃一湯)治療。
桂心(一兩十七銖),杏仁(十六枚去尖皮),芍藥(一兩六節),麻黃(一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甘草(炙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擘)
白話文:
桂枝(17 克),杏仁(16 顆,去尖皮),芍藥(16 克,6 節),麻黃(16 克,去節),生薑(16 克,切片),甘草(炒過的,12 克),大棗(5 顆,剖開)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兩沸掠去沫,乃納諸藥,煮得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忌海藻菘菜生蔥。(本張仲景傷寒論方集驗療天行)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先將麻黃一兩煮沸除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水量剩兩升,濾去藥渣,溫熱後服一升,一天服用兩次。原本的方劑中,桂枝湯佔二分,麻黃佔一分,共煮成兩升,分兩次服用。現在將兩者合併成一個方劑。服用時忌食海藻、菘菜和生蔥。(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用於治療流行感冒)
又療傷寒及天行,瓜蒂散吐方。
赤小豆(一兩),瓜蒂(一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和流行病,使用瓜蒂散吐方。材料為:赤小豆(一兩),瓜蒂(一兩)。
上二味搗作散溫湯二合,服一錢匕,藥下便臥,若吐便且急忍也,候食頃不吐者,取錢五匕散二合湯和服之便吐矣,不吐復稍增,以吐為度,吐出青黃如菜汁者五升以上為佳,若吐少病不除者,明日如前法復服之,可至再三不令人虛也,藥力過時不吐,服湯一升,助藥力也,吐出便可食,無復餘毒,若服藥過多者,益飲冷水解之。(與前張文仲方重)
又療傷寒熱病,闢毒氣疫病,七味赤散方。
白話文:
將上兩味藥搗成粉末,用溫開水沖服二合(約90毫升),用勺子舀一匙(約15克)服用。服藥後立即躺下,如果想嘔吐,就忍住。等一會兒,如果不吐了,取五匙粉末,用二合湯沖服,這樣就能催吐。如果沒有吐,再稍微增加劑量,以吐出來為止。吐出來的液體呈青黃色,像菜汁一樣,五升以上最好。如果吐出的少,病情未除,第二天按照前面的方法再服,可以連服兩三次,不必擔心會導致虛弱。藥效過了,還沒有嘔吐,可服湯一升,幫助藥效發揮。等到嘔吐出來後,就可以進食,體內沒有殘留的毒素。如果服用的藥物過量,多喝冷水可以解毒。(與前面的張文仲方劑相比,作用更強)
硃砂,烏頭(炮各二兩),細辛,躑躅,乾薑,白朮(各一兩),栝蔞(一兩半)
白話文:
硃砂、烏頭(各兩兩,烘焙過)、細辛、躑躅、乾薑、白朮(各一兩)、栝蔞(一兩半)
上藥搗散服半錢匕,用酒調服,汗出解,不解,增至一錢匕,除邪氣,消疫癘,忌桃李雀肉生菜豬肉生血等物。(出第二十一卷中)
白話文:
研磨好上等藥物,取半錢舀服,用酒送服。如果出汗則症狀解除,如果不出汗,則增加到一錢舀服,可以去除邪氣,消除瘟疫。服藥期間忌諱食用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菜、豬肉、生血等食物。(出自第二十一卷)
又療傷寒雪煎方。
麻黃(十斤去節),杏仁(四升去雙仁尖皮熬搗為膏),大黃(一斤十三兩金色者各細銼)
白話文:
這份藥方用於治療傷寒。所需材料如下:麻黃十斤(需去除節部)、杏仁四升(要去除雙仁、尖部及外皮,並熬製成膏狀)、大黃一斤十三兩(選用金色的大黃,並切成細絲)。
上三味,以雪水五石四斗,漬麻黃於東向灶釜中三宿,入大黃攪調,炊以桑薪,煮至二石,去滓,復於釜中下杏仁膏,煎至六七斗,絞去滓,置銅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得二斗六升,其藥已成,可丸如彈子大,有病者以三沸白湯五合,研一丸入湯中,適寒溫服,立汗出,若不愈者,復服一丸,密封藥,勿令泄氣也。(此本出第三卷中千金同)
白話文:
上面三味藥材,用五石四鬥雪水浸泡麻黃於朝東的竈臺上三天後,加入大黃攪拌,用桑木燒火煮,煮至兩石水量,去除渣滓,再將杏仁膏放入竈中煎煮,煎至六七鬥水量,過濾去除渣滓,放置於銅器中,再加入三鬥雪水煎煮,得二斗六升藥液,藥物即成,可以丸成像彈珠大小,病人可將一丸藥磨碎放入三沸白湯五閤中,依適當寒溫服用,會立即出汗,若未痊癒,可再服一丸,藥物須密封保存,避免漏氣。(此為《千金要方》第三卷記載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