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一 (8)
卷第一 (8)
1. 雜療傷寒湯散丸方八首
(並是論中所要者)
範汪療傷寒敕色,頭痛頸強,賊風走風,黃膏方。
大黃,附子,細辛,乾薑,蜀椒(去目),桂心(各一兩),巴豆(好者五十枚去皮)
上七味各切,以淳苦酒漬藥一宿,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調適其火,三上三下,藥成,傷寒敕色發熱,酒服如梧桐子許,又以摩身數百遍兼療賊風絕良,風走肌膚,追風所在,摩之已用有效。(此趙泉方千金同)忌野豬肉生蔥生菜蘆筍。
又療傷寒白膏,摩體中,手當千遍,藥力方行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皆療之,先以鹽湯洗惡瘡布拭之,著膏瘡腫上摩,向火千遍,日再自消方。
天雄,烏頭(炮),莽草,羊躑躅(各三兩)
上四味各切,以苦酒三升漬一宿,作東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濕土各一升許成,煎豬脂三斤,著銅器中,加灶上炊,以葦薪為火,令膏釋納所漬藥,炊令沸,下著土聚上沸定頃,上火煎,如此十二過,令土聚盡遍,藥成,絞去滓,傷寒頭痛,酒服如杏核一枚,溫覆取汗,咽痛含如棗核,日三咽之不可近目。(千金同忌豬肉等)
又崔文行解散,療傷寒發熱者方。(一名皮瘴散)
烏頭(一斤燒),桔梗,細辛(各四兩),白朮(八兩)
上四味,搗散,皆令盡,若中寒服一錢匕,覆取汗,若不覺,復少增服之,以知為度,時氣不和,旦服錢五匕,辟惡氣欲省病服一服,皆酒服。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又六味青散,療傷寒敕色惡寒者方。(敕通作赤)
烏頭(炮),桔梗,白朮(各十五分),附子(炮五分),防風,細辛
上六味搗篩為散,溫酒服錢五匕,不知稍增,服後食頃不汗出者,飲簿簿粥一升以發之,溫覆汗出濈濈可也,勿令流離,勿出手足也,汗微出,勿粉,若汗大出不止,溫粉粉之,不得汗者,當更服之,得汗而不解,當服神丹丸。忌生菜豬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又服桂枝湯大汗出後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便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方。
桂心(一兩十七銖),杏仁(十六枚去尖皮),芍藥(一兩六節),麻黃(一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甘草(炙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兩沸掠去沫,乃納諸藥,煮得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忌海藻菘菜生蔥。(本張仲景傷寒論方集驗療天行)
又療傷寒及天行,瓜蒂散吐方。
赤小豆(一兩),瓜蒂(一兩)
上二味搗作散溫湯二合,服一錢匕,藥下便臥,若吐便且急忍也,候食頃不吐者,取錢五匕散二合湯和服之便吐矣,不吐復稍增,以吐為度,吐出青黃如菜汁者五升以上為佳,若吐少病不除者,明日如前法復服之,可至再三不令人虛也,藥力過時不吐,服湯一升,助藥力也,吐出便可食,無復餘毒,若服藥過多者,益飲冷水解之。(與前張文仲方重)
又療傷寒熱病,闢毒氣疫病,七味赤散方。
硃砂,烏頭(炮各二兩),細辛,躑躅,乾薑,白朮(各一兩),栝蔞(一兩半)
上藥搗散服半錢匕,用酒調服,汗出解,不解,增至一錢匕,除邪氣,消疫癘,忌桃李雀肉生菜豬肉生血等物。(出第二十一卷中)
又療傷寒雪煎方。
麻黃(十斤去節),杏仁(四升去雙仁尖皮熬搗為膏),大黃(一斤十三兩金色者各細銼)
上三味,以雪水五石四斗,漬麻黃於東向灶釜中三宿,入大黃攪調,炊以桑薪,煮至二石,去滓,復於釜中下杏仁膏,煎至六七斗,絞去滓,置銅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得二斗六升,其藥已成,可丸如彈子大,有病者以三沸白湯五合,研一丸入湯中,適寒溫服,立汗出,若不愈者,復服一丸,密封藥,勿令泄氣也。(此本出第三卷中千金同)
白話文:
雜療傷寒湯散丸方八首
(以下皆是論述中重要的方劑)
範汪治療傷寒引起的皮膚發紅、頭痛、脖子僵硬、受到風邪侵襲、或風邪在體內遊走,黃膏方。
藥材:大黃、附子、細辛、乾薑、蜀椒(去除籽)、桂心(各一兩)、巴豆(好的五十枚,去皮)。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濃厚的苦酒浸泡一晚,再用十二月的豬油一斤煎煮。煎煮時要控制火候,反覆加熱三次、冷卻三次。藥膏製成後,若傷寒導致皮膚發紅發熱,可取如梧桐子大小的藥膏,用酒送服。同時,將藥膏塗抹全身數百遍,可以治療風邪侵襲,效果極佳。若風邪在肌膚遊走不定,則塗抹在風邪侵襲的部位,能有效驅風。 (此方與趙泉方、千金方相同) 服藥期間忌食野豬肉、生蔥、生菜、蘆筍。
又治療傷寒的白膏,塗抹於身體,用手摩擦上千遍,藥力才能發揮作用。同時,也能治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頸、馬鞍等處的瘡瘍。 先用鹽水清洗惡瘡,再用布擦拭乾淨,將藥膏塗在瘡腫上,對著火摩擦上千遍,每日兩次,瘡腫自會消退。
藥材:天雄、烏頭(炮製過)、莽草、羊躑躅(各三兩)
做法: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苦酒三升浸泡一晚。在東邊向陽處搭建露天灶台,再用濕土堆成十二個土堆,每個土堆約一升。用豬油三斤放入銅器中,放在灶台上加熱,用葦草做柴火,讓豬油融化。然後放入浸泡過藥材的苦酒,煮沸。接著把銅器放在土堆上,等再次沸騰後,再放回火上煎煮。如此反覆十二次,直到土堆用完。藥膏製成後,絞去藥渣。若傷寒引起頭痛,可取如杏核大小的藥膏,用酒送服,蓋好被子取汗。若咽喉疼痛,可含服如棗核大小的藥膏,每日三次,但切勿讓藥膏接觸眼睛。 (此方與千金方相同,忌食豬肉等)
又崔文行的解散方,治療傷寒發熱者。 (又名皮瘴散)
藥材:烏頭(一斤,燒製過)、桔梗、細辛(各四兩)、白朮(八兩)
做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成粉末。若因受寒而發病,可服用一錢匕的藥粉,蓋好被子取汗。如果沒有感覺,可以稍微增加藥量,直到有效為止。若時氣不和,早晨可服用五錢匕,以辟除惡氣。若想減輕病症,可服用一劑,均用酒送服。忌食生菜、豬肉、桃子、李子、雀肉等。 (此方與千金方相同)
又六味青散,治療傷寒引起的皮膚發紅、惡寒者。 (敕通作赤)
藥材:烏頭(炮製過)、桔梗、白朮(各十五分)、附子(炮製過,五分)、防風、細辛
做法: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篩成粉末。用溫酒送服五錢匕,若效果不佳,可稍微增加藥量。服藥後,若過了一會兒沒有出汗,可喝一升稀粥幫助發汗。蓋好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不要讓汗水流淌,也不要隨意動手腳。若只是微汗,則不要擦粉。若汗出不止,可用溫粉擦拭止汗。若不出汗,應再次服藥。若出汗後病情未解,應服用神丹丸。忌食生菜、豬肉、桃子、李子、雀肉等。 (此方與千金方相同)
又針對服用桂枝湯後大汗不止,脈搏洪大的情況,仍可用桂枝湯治療。若出現像瘧疾一樣,一天多次發作,可通過發汗來緩解病情。此時應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來治療。
藥材:桂心(一兩十七銖)、杏仁(十六枚,去尖皮)、芍藥(一兩六節)、麻黃(一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片)、甘草(炙,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擘開)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兩,水開後撇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兩次。原本說桂枝湯兩分,麻黃湯一份,合起來煮成二升,分兩次服用,現在將其合併為一方。忌食海藻、菘菜、生蔥。(此方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經驗證可治療天行時疫。)
又治療傷寒及天行時疫,瓜蒂散催吐方。
藥材:赤小豆(一兩)、瓜蒂(一兩)
做法:將以上兩味藥材搗成粉末,用溫開水二合送服一錢匕。服藥後立即躺下,如果想吐要忍住。等過一會兒沒有吐,再取五錢匕藥粉,用二合開水沖服,即可催吐。如果還是沒有吐,可稍微增加藥量,直到吐出為止。吐出如菜汁般的青黃色液體五升以上為佳。如果吐得很少,病情沒有好轉,第二天可以再次服用,可以服用二至三次,不會使人虛弱。如果藥效過了時間仍未吐,可服用一升開水,幫助藥力發揮。吐完後即可進食,不再有殘餘毒素。如果服藥過多,可以多喝冷水來解藥。(此方與之前的張文仲方重複)
又治療傷寒熱病,辟除毒氣疫病,七味赤散方。
藥材:硃砂、烏頭(炮製過,各二兩)、細辛、躑躅、乾薑、白朮(各一兩)、栝蔞(一兩半)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匕。若服藥後出汗病情即可緩解,若未緩解,可增加至一錢匕。此方可辟除邪氣、消除疫病。忌食桃子、李子、雀肉、生菜、豬肉、生血等物。(出自第二十一卷)
又治療傷寒的雪煎方。
藥材:麻黃(十斤,去節)、杏仁(四升,去雙仁、尖皮,熬成膏)、大黃(一斤十三兩,金色者,皆細切)。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用雪水五石四斗浸泡麻黃,放入東向灶台上的鍋中浸泡三晚。加入大黃攪拌均勻,用桑木柴火煮至二石。去渣,再將杏仁膏放入鍋中,煎煮至六七斗。絞去藥渣,放入銅器中,再加入雪水三斗,一起煎煮至二斗六升,藥膏即成。可將藥膏搓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若有人生病,用剛燒開的熱水五合,研化一丸藥丸,趁熱服用,即可出汗。若病情沒有好轉,可再次服用一丸。將藥丸密封好,不要使其洩氣。(此方出自第三卷,與千金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