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7)

1. 張文仲方一十首

張文仲葛氏療傷寒及溫病,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方。

白話文:

張文仲根據葛氏的療法治療傷寒和溫病,如果出現頭痛、高燒且脈搏強勁,在病症剛開始的一兩天內的治療方法如下。

破雞子一枚,著冷水半升中,攪令相得,別煮一升水令沸,以雞子水投其湯中急攪調適寒溫,頓服覆取汗。(備急同)

又療傷寒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一顆雞蛋打入半碗冷水中,攪拌均勻。另煮沸一碗水,將蛋液倒入沸水中,快速攪拌,調至適當的溫度。趁熱喝下,蓋上被子發汗。

柴胡(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生薑(各二兩),半夏(五合洗),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半斤柴胡,二兩人參,二兩炙甘草,二兩黃芩,二兩生薑,洗淨的五合半夏,十二枚剖開的大棗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便瘥,不瘥更服一劑,忌羊肉餳海藻菘菜。(備急範汪千金翼方重)

白話文:

把以上七種藥材切片,用一斗二升水煮沸後,取三升煎汁,分成三份服用。蓋著被子輕微出汗,半天後就能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再服用一份煎劑。服用煎劑期間,忌食羊肉、餳(一種貝殼類食物)、海藻和菘菜。

又療傷寒溫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滿,陶氏云,若傷寒溫病已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服酒膽方。

苦酒(半升),豬膽(一枚)

上二味,和盡服之,吐則愈,神驗,支云去毒氣妙。(胡洽集驗備急千金同)

又療傷寒近效方,凡胸中惡痰飲傷寒熱病瘴瘧須吐者方。

鹽末(一大匙)

上一味,以生熟湯調下,須臾則吐,吐不快明旦更服,甚良。(備急同)

又瓜蒂散主傷寒胸中痞塞,宜吐之方。

瓜蒂,赤小豆(各一兩)

上二味,搗散白湯服一錢匕,取得吐去病瘥止。(備急經心錄範汪同)

又療傷寒已四五日,頭痛體痛,肉熱如火,病入腸胃,宜利瀉之方。

白話文:

如果傷寒或溫病已經持續三天以上,胸中感覺滿悶,可以參考陶氏的說法,服用酒膽方。如果傷寒或溫病已經持續三四天,胸中感到難受,很想嘔吐,就可以服用酒膽方。

酒膽方:苦酒半升,豬膽一個。將兩味藥材混合在一起服用,嘔吐之後就會好轉,效果很神奇,能有效地去除毒氣。

另外,還有一個治療傷寒的快速方子,適用於胸中痰飲、傷寒熱病、瘴瘧等需要催吐的情況。

方子:鹽末一大匙,用生熟水調服,很快就會嘔吐,如果沒有吐得乾淨,第二天早上可以再服用一次。

還有一個方子叫做瓜蒂散,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導致胸中痞塞,需要催吐的情況。

瓜蒂散:瓜蒂和赤小豆各一兩。將兩味藥材搗碎,用白湯服用一錢,可以有效地催吐,去除病邪,緩解病情。

另外,如果傷寒已經持續四五天,出現頭痛、全身疼痛、身體發熱等症狀,說明病情已經深入腸胃,需要服用瀉藥。

生麥門冬(一升去心),生地黃(切一升),知母(二兩),生薑(五兩半),芒硝(二兩半)

白話文:

**生麥門冬(**1 升,去除中心部位) 生地黃( 1 升,切塊) 知母( 2 兩) 生薑( 5 兩半) 芒硝( 2 兩半)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煎五沸,分五服,取利為度。忌蕪荑。(備急同)

又療傷寒五日以上宜取下利,陶氏云,若汗出大便堅而譫語方。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五種食材放入八升水中煮,煮到只剩下兩升半,加入芒硝,再煮沸五次,分五次服用,服到有瀉下的效果為止。服用時忌食蕪荑。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枳實四枚(炙)

白話文:

大黃:四兩 厚朴:二兩,烤炙過 枳實:四枚,烤炙過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兩服,通者一服止。(此是仲景方備急範汪同與前千金崔氏方重)

又療傷寒八九日不瘥,名為敗傷寒,諸藥不能消者方。

白話文:

將這三種藥材用四升水煎煮,煮至剩下一升二合,分作兩次服用,如果已經通了,一次服完即可停止服用。(這是張仲景的應急方法,範汪認為和先前的《千金要方》中崔氏的記載相同)。

另外,治療傷寒八九天仍未見好的情況,這種被稱為難治性的傷寒,對於各種藥物沒有反應的病方。

鱉甲(炙),蜀升麻,前胡,烏梅,枳實(炙),犀角(屑),黃芩(各二兩),甘草(一兩炙),生地黃(八合)

白話文:

龜甲(烤焦),四川升麻,前胡,烏梅,枳實(烤焦),犀牛角(研磨),黃芩(各兩兩),甘草(一兩烤焦),生地黃(八合)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日三服夜二服。忌海藻菘菜莧菜蕪荑。(備急方同)

白話文:

將上列九種藥材切片,用水七升煎煮,取二升半的藥汁,分為五劑服用,白天服用三劑,晚上服用兩劑。服用期間忌食海藻、菘菜、莧菜、蕪荑。

又若十餘日不大便者,服承氣丸方。

大黃,杏仁(去皮尖各二兩),枳實(一兩炙),芒硝(一合)

白話文:

如果超過十多天沒有大便,應該服用承氣丸的配方如下:

大黃, 杏仁(去皮和尖部各兩兩重), 炙過的枳實(一兩重), 芒硝(一合重)。

上四味搗下篩,蜜和丸如彈子,以生薑湯六七合,研一丸服之,須臾即通,不通更服一丸,取通為度。(備急同)

又療晚發傷寒,三月至年末為晚發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揉成乒乓球大小的丸子。用生薑湯六七碗化開一丸服用,很快就能通便。如果不行,再服一丸,直到通便為止。(備急同)

生地黃(一斤打碎),梔子(二十枚擘),升麻(三兩),柴胡,石膏(各五兩)

白話文:

生地黃(一斤,打碎) 梔子(二十枚,剖開) 升麻(三兩) 柴胡(五兩) 石膏(五兩)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頻頻服,若不解更服,若頭面赤,去石膏,用乾葛四兩,無地黃,用豉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蕪荑。(備急同並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上方的五種藥材切好,加水八升煮沸,熬煮成三升,分為五次服用,頻繁服用,如果症狀未解除就繼續服用。如果頭臉發紅,去掉石膏,改用乾葛四兩。沒有地黃,就用豉一升,加水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忌諱食用蕪荑。

2. 古今錄驗方八首

古今錄驗陽毒湯,療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或走,或見神鬼或吐血下利,其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文,喉咽痛唾膿血,五日可療,至七日不可療也,宜服升麻湯方。

白話文:

從古至今都有記載的陽毒湯,用於治療傷寒一兩天後變成陽毒,或者服藥後嘔吐腹瀉後變成陽毒。症狀包括:身體沉重、腰背疼痛、煩躁不安、胡言亂語或亂走、看見神鬼或吐血腹瀉。脈象浮大而數,臉上紅斑點點像錦緞,喉嚨痛,吐出膿血。如果治療在五天內,預後良好。如果超過七天治療,則預後不良,建議使用升麻湯治療。

升麻(二分),當歸(二分),蜀椒(汗一分),雄黃(研),梔子,桂心(各一分),甘草(二分炙),鱉甲(大如手一片炙)

白話文:

升麻(10 克) 當歸(10 克) 花椒(5 克) 雄黃(研磨成粉) 梔子 桂心(各 5 克) 炙甘草(10 克) 炙鱉甲(一片,大小如手掌)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久,再服,溫覆手足,毒出則汗,汗出則解,不解重作,服亦取得吐佳,陰毒去雄黃。忌海藻菘菜生蔥莧菜。(張仲景方無梔子桂心陰毒去雄黃蜀椒)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沸後取兩升半的湯汁,分為三份服用。服用後若覺得身體像走過五百里路那樣疲累,可以再服一劑。同時溫暖手腳,當毒素排出時就會出汗,出汗後症狀就會緩解。如果症狀未緩解,可以使用催吐的方式將毒素排出,陰毒嚴重者加入雄黃。服藥期間禁止食用海藻、菘菜、生蔥和莧菜。(張仲景的方子中不包含梔子、桂心和雄黃)

又陰毒湯療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湯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喉咽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一本無數字)仲景云:此陰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療至七日不可療,宜服甘草湯方。

甘草(炙),升麻,當歸(各二分),蜀椒(一分出汗),鱉甲(大如手一片炙)

白話文:

陰毒湯用於治療傷寒病發初期一、兩天,就能形成陰毒,或者服用湯藥六、七天以上至十天,轉變為陰毒。症狀表現為身體沉重,背部僵硬,腹中絞痛,喉嚨和咽喉不適,毒氣攻心,心下堅硬,呼吸急促無法平息,伴有嘔吐和反胃,嘴脣青紫,臉色發黑,四肢冰冷,脈象沉細緊數。(有些版本沒有數字記載)

仲景說:這是陰毒的表現,身體就像被人打過,如果發病五、六天可以治療,如果發病超過七天就無法治療了,此時應服用甘草湯。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如人行五里頃復服溫覆當出汗,汗出則愈,若不得汗則不解,當重服令汗出。忌海藻菘菜莧菜。(千金集驗備急文仲小品肘後同並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材切碎,用五升水煮成兩升半藥汁,分兩次服用。服藥後,像走五里路那樣進行適當運動,再服用溫熱的藥汁並蓋上被子。當身體出汗時,表示病情好轉;不出汗則病情不會好轉,需要再次服用藥汁直到出汗為止。服用藥汁期間,忌食海藻、菘菜和莧菜。

又還魂丸,療傷寒四五日,及數年諸癖結堅心下,飲食不消目眩,四肢疼,咽喉不利,壯熱脾胃逆滿,腸鳴,兩脅裡急,飛屍鬼注邪氣或為驚恐傷瘦背痛,手足不仁,口苦舌燥,天行發作有時,風溫不能久住,吐惡水方。

白話文:

另外還魂丸,治療傷寒已經四五天了,以及多年來的各種疾病困擾於心下,飲食不消化,頭暈,四肢疼痛,咽喉不通暢,壯熱脾胃逆滿,腸鳴,兩脅裡急,或因為驚恐而導致身體瘦弱背痛,手足麻木,口苦舌燥,天行疾病偶爾發作,風溫不能長時間停留,吐出黑色水狀物的方子。

巴豆(去心皮熬),甘草(炙),硃砂,芍藥(各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

白話文:

巴豆(去殼和皮)熬煮,甘草(炙烤),硃砂,芍藥(各 2 兩),麥門冬(2 兩,去芯)

上五味,各搗下篩合,和以蜜搗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兩丸,蔥棗湯下,小兒二歲以上,服如麻子大二丸,日二服。忌海藻菘菜野豬肉蘆筍生血物。(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把五種藥材搗碎後過篩混合,加入蜂蜜搗製三千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丸,用蔥棗湯送服。兩歲以上的小孩,服用麻子大小的丸子兩丸,每天兩次。服用期間禁止食用海藻、菘菜、野豬肉、蘆筍和生血的食物。(出自《醫學祕傳》第三卷中)

又麥奴丸療傷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不能言,唯欲飲水,為敗傷寒,醫所不療方。

白話文:

麥奴丸主治傷寒超過五六日,但仍未見好轉,熱氣積聚在胸中,嘴巴緊閉無法言語,只想要喝水,為敗壞的傷寒,一般醫生無法治療的方法。

麻黃(去節),大黃,芒硝,灶突中墨,黃芩(各二分),麥奴,梁上塵,釜底墨(各一分)

白話文:

麻黃(去掉節),大黃,芒硝,火爐中取出的黑煙,黃芩(各兩分),麥糠,屋樑上的灰塵,鍋底的煙灰(各一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如彈丸,以新汲水五合研一丸,病者渴欲飲水,但極飲冷水,不節升數,須臾當寒,寒訖汗出則愈,若日移五丈不汗,依前法服一丸,以微利止,藥勢盡乃食,當冷食以除藥勢,一名黑奴丸,小麥黑勃名為麥奴是也。(肘後胡洽小品刪繁張文仲深師範汪經心錄廣濟並同)

又解肌湯療傷寒發熱身體疼痛方。

白話文:

把上面的八味藥搗碎,用蜂蜜調和成丸子,每丸用五合新汲水研磨。病人感到口渴想喝水時,只讓他大量喝冷水,不限制飲用量。過一會兒病人會感到寒冷,寒冷過去後出汗就痊癒了。如果過了五天還不出汗,就按照前面的方法再服一丸,直到藥效發揮到略微腹瀉為止。藥效消失後才進食,應該食用冷食來消除藥性。此方又名「黑奴丸」,因為小麥黑皮殼也叫「麥奴」。

葛根(四兩),麻黃(去節),茯苓(各三兩),牡蠣(二兩熬)

白話文:

葛根(240 克),麻黃(去節)(180 克),茯苓(180 克),牡蠣(熬製取出 120 克)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之,得汗通則止。忌酢物。(千金有生薑甘草)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成三份服用,慢慢喝,出汗後症狀就會消失。忌諱吃酸味食物。(《千金方》中增加了生薑和甘草)

又調中湯,療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於盛熱,熱結四肢,則壯熱頭痛,寒傷於胃,則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帶下,壯熱且悶,脈微且數宜下之方。

白話文:

調中湯:

用於治療夏天或初秋時節,突然出現的劇烈寒邪,在高溫下發作,導致熱氣積聚在四肢,引起高燒頭痛。若寒邪損傷胃部,會引發腹瀉,腹瀉物可能有血、水或紅色黏液。患者會有高燒和胸悶的感覺,脈象微弱且快速,適合用下法治療。

大黃,葛根,黃芩,芍藥,桔梗,茯苓,藁本,白朮,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大黃、葛根、黃芩、芍藥、桔梗、茯苓、藁本、白朮、甘草(每味炙用二兩)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別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須取快下,壯熱便歇,其下亦止也,凡秋夏早熱積日,忽有暴寒折之,熱無可散,喜搏者肌中作壯熱氣也,胃為六腑之長,最易得傷,非忽暴寒傷之而下也,虛冷人則不在壯熱但下痢或霍亂也,少實人有服五石,人喜壯熱,其適與藥吃斷下,則加熱喜悶而死矣,亦有不止便作壅熱毒,壯熱甚不歇則劇,是以宜此調中湯下之和其胃氣,其表熱者,宜前胡大黃下之也。忌海藻菘菜豬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往來寒熱,胸脅逆滿,桃仁承氣湯方。

白話文:

取上九味藥,加水九升煮沸,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相隔兩頓飯的時間,不要讓食物隔在藥液和下一次服用之間。需要儘快讓藥液發揮效用,這樣一來強烈的熱感就會消退,腹瀉也會停止。

凡是秋夏之際,長久積熱,突然遇到暴寒侵襲,熱氣無法散發,喜歡搏鬥的人的肌肉中就會產生強烈的熱氣。胃是六腑之長,最容易受傷。這種熱感不是因為突然的暴寒所致,而是虛寒的人才會出現。虛寒的人不會發熱,只會腹瀉或霍亂。

有些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五石散,會出現強烈的熱感。如果這時與藥物一起服用下瀉藥,那麼熱感會加重,憋悶而死。還有人會因為便祕而產生熱毒,強烈的熱感無法消退,這樣就會很危險。因此,可以使用這個調中湯來下瀉,和胃氣。表證有熱的,可以使用前胡大黃湯來下瀉。

忌食海藻、菘菜、豬肉、醋類、桃李、雀肉等。

大黃(四兩漬別下),甘草(炙),芒硝(湯成下),桂心(各二兩),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碎)

白話文:

大黃(120 克,另煎並過濾) 甘草(炒製過) 芒硝(在湯藥熬製完成後加入) 桂心(各 60 克) 桃仁(去皮去尖,搗碎,共 50 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煎一兩沸,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太醫較尉史脫方肘後傷寒論千金翼同並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五味藥放入七升水中煮,熬製成二升半藥湯,過濾掉渣滓,加入芒硝,再熬煮一兩沸。趁溫熱分三次服下。服藥期間忌食海藻和菘菜。(引自《肘後傷寒論》千金翼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