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3)

1. 五邪方五首

深師五邪丸。療心驚恐夢寤愁憂。煩躁不樂。心神錯亂。邪氣經入五臟。往來煩悶。悲哀啼泣。常如苦怖。吸吸短氣當發之時。恍惚喜臥。心中踴踴。忽然欲怒。癲倒手足。冷清氣乏。鬼邪氣所中。涉於臟腑。食即嘔逆。除氣定心神方。

白話文:

深師五邪丸,可以治療心悸、驚恐、噩夢、憂愁、煩躁、不開心、心神錯亂等症狀。當邪氣侵犯五臟,會導致反覆煩悶,悲傷哭泣,經常感到痛苦和恐懼,呼吸急促而短促,在發病時神志恍惚,愛躺著不動,心緒不寧,突然發怒,手腳不聽使喚,精神萎靡,氣血不足。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鬼邪之氣侵犯臟腑所致,導致飲食反胃,可以用此方來驅邪定神。

芎藭,龍角(無角用齒),茯苓,紫石英(研),防風,厚朴(炙),鐵精(研),甘草(炙各四分),遠志(六分去心),丹參,大黃,梔子仁,桂心,細辛,菖蒲,椒(汗去目),人參,乾薑,附子(炮),吳茱萸(各五分),芥子(三分),禹餘糧(七分研)

白話文:

川芎、龍骨(沒有龍骨則用牙齒),茯苓、紫水晶粉,防風、炙厚朴,鐵精粉,炙甘草(各四分),遠志(去心,六分),丹參、大黃、梔子仁,桂枝心、細辛、菖蒲,去除汗漬的花椒,人參、乾薑、炮附子,吳茱萸(各五分),芥子(三分),禹餘糧(磨粉,七分)

上二十二味搗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二十丸。夜服十丸。棗湯下。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豬羊肉餳等物。

白話文:

將以上 22 種藥材搗碎並過篩。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在進食前,服用 20 顆藥丸。晚上睡前服用 10 顆藥丸。用大棗湯送服藥丸。不可擅自增加藥量。食用此藥期間,應避免食用海藻、芥菜、生蔥、生菜、豬肉、羊肉和發酵類食品(如餳)。

又五邪湯。療風邪恍惚悲涕泣狂走。如有神之狀。身體強直或疼痛。口禁噤喉。水漿不通。面目變色。甚者不識人方。

白話文:

五邪湯:

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神志恍惚、悲傷涕泣、狂奔亂走,就像神明附體一樣。身體強直或疼痛,口部緊閉,喉嚨無法通氣,水和液體無法吞嚥,面部變色。嚴重者甚至認不出人。

菖蒲,秦艽,桂心,當歸,禹餘糧,人參,附子(炮),黃芩,甘草(炙),遠志(去心),防風(各一兩),龍骨,赤石脂,茯苓,芍藥,芎藭,防己(各二兩)

白話文:

菖蒲、秦艽、桂心、當歸、禹餘糧、人參、附子(已炮製)、黃芩、甘草(已炙製)、遠志(已去除心核)、防風(各一兩),龍骨、赤石脂、茯苓、芍藥、芎藭、防己(各二兩)

上十七味搗下篩作粗散。調和取水二升。一方取東流水煮小沸。納散二兩。煮取一升五合。未食服五合。日再夜一。分作十二裹。重裹令密。勿令泄氣。忌羊肉餳海藻菘菜酢物。(並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將上面列出的十七種藥材搗碎,篩成粗末。加水兩升調和。 一種方法是用東邊流動的水煮沸。加入藥末兩兩。煮成一升五合。飯前服五合。一天兩次,晚上一次。分成十二包,包紮緊密。不要讓藥氣外泄。忌吃羊肉、海帶、白菜和酸味食物。(以上內容均出自第八卷)

範汪五邪湯。療五邪氣入人體中。鬼語諸妄有所語悶亂恍惚不足。意志不定。發作來往有時方。

人參,白朮,茯苓,菖蒲,茯神(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先食服八合。日三忌桃李雀肉羊肉餳酢物。(並出第四十二卷中)

古今錄驗五邪湯。主邪氣啼泣。或歌或哭方。

白話文:

範汪五邪湯是用來治療五種邪氣入侵人體的方劑。症狀包括胡言亂語、神志不清、昏迷恍惚、意志不堅,發作時間不定。藥方由人參、白朮、茯苓、菖蒲、茯神各三兩組成,將藥材切碎,用水一斗煮成三升,飯前服用八合,每天三次。忌食桃李、雀肉、羊肉、餳和酸物。另外,古今錄驗記載,五邪湯還可用於治療因邪氣入侵而發生的啼哭不止或唱歌哭泣的病症。

禹餘糧(研),防風,桂心,芍藥,遠志(去心),獨活,甘草(炙),人參,石膏(碎綿裹),牡蠣(熬),秦艽(各一兩),白朮,防己,菖蒲,雄黃(研),茯神,蛇蛻皮(炙各一兩)

白話文:

禹餘糧(研磨)、防風、桂心、芍藥、遠志(去心)、獨活、炙甘草、人參、碎綿包裹石膏、熬煮牡蠣、秦艽(各一兩)、白朮、防己、菖蒲、研磨雄黃、茯神、炙蛇蛻皮(各一兩)

上十七味搗粗篩。以水一升半。納三方寸匕。煮二沸。去滓。服之。日四服。忌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餳醋等。(深師用黃丹不用雄黃余同)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七種藥材搗成粗顆粒,用一升半水煎煮。加入三方寸大小的藥匙,煮沸兩次。過濾藥渣,將藥液服用。每日服用四次。服藥期間忌食生蔥、海藻、菘菜、桃子、李子、雀肉、醃漬品、醋等。(深師使用黃丹代替雄黃,其他藥物不變)

又茯神湯。主五邪氣入人體中。見鬼妄語。有所見聞。心悸動搖。恍惚不定方。

白話文:

茯神湯。

主治:五種邪氣進入人體。見鬼而胡言亂語,出現幻視幻聽,心悸不安,神志恍惚不定的情況。

茯神(二兩),人參,茯苓(各三兩),赤小豆(四十枚),菖蒲(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忌酢羊肉餳。(深師千金翼同並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茯神二兩,人參、茯苓各三兩,赤小豆四十粒,菖蒲三兩。

以上五種藥材,用十升水煎煮,煮至剩下二升半的藥汁。分三次服用。忌食醋、羊肉和糖。

2. 風驚悸方九首

病源風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迫。令心氣虛。亦受風邪。風邪搏於心。則驚不自安。驚不已則悸動不定。其狀目睛不轉而不能呼。診其脈動而弱者。驚悸也。動則為驚。弱則為悸。(出第一卷中)

廣濟療熱風驚悸。安心久服長年。鎮心丸方。

白話文:

導致驚悸的病因是身體虛弱和心氣不足,心臟經絡受到風邪侵襲。或者因恐懼和憂愁導致心氣虛弱,也會受風邪侵襲。風邪與心氣交搏,就會出現驚悸不安。驚悸持續發作,就會心悸不定。其症狀表現為眼睛無法轉動,無法說話。診脈時發現脈搏微弱,則為驚悸。脈搏動而有力則為驚,脈搏微弱則為悸。

茯神,人參,龍齒(研),升麻,石膏(研),黃芩,茯苓,麥門冬(八分去心),銀薄(二百番研),虎睛(一具炙),枳實(炙),白蘞,玄參,芍藥,葳蕤,甘草(炙各六分),生薑(二分)

白話文:

茯神、人參、龍齒(研磨成粉)、升麻、石膏(研磨成粉)、黃芩、茯苓、麥門冬(取八分之一,去除內核)、銀薄(研磨二百次)、虎睛(一顆,炙烤過)、枳實(炙烤過)、白薇、玄參、芍藥、葳蕤、甘草(炙烤過,各取六分)、生薑(二分)

上十七味搗篩蜜和丸。每食訖少時。以飲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二服。漸漸加至三十丸。不利。忌海藻菘菜醋蒜面黏食陳臭等物。(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以上 17 種藥材研磨成粉後,加入蜂蜜合製成丸。每次餐後不久服用,每次約梧桐子大小,一次服用 15 丸。每天服用 2 次,逐漸增加丸數至 30 丸。服用後若有不良反應,應停服。忌食海藻、芥菜、醋、蒜、麵食或黏稠、陳腐、有異味的食物。

深師大定心丸。療恍惚驚悸。心神不安。或風邪因虛加藏。語言喜忘。胸脅滿。不得飲食方。

白話文:

深師大定心丸

用途: 治療恍惚不安、心悸驚恐、心神不寧的症狀。

病因: 可能是虛弱體質合併風邪入侵所致。

症狀: 易忘事、胸脅脹滿、食慾不振。

人參,桂心(各三兩),白朮,防己,茯苓,乾薑,防風,大黃,茯神,桔梗,白蘞(各一兩),牛膝(十銖),遠志(二兩去心),銀屑(六銖)

白話文:

  • 人參:60 克
  • 桂枝心:60 克
  • 白朮:30 克
  • 防己:30 克
  • 茯苓:30 克
  • 幹薑:30 克
  • 防風:30 克
  • 大黃:30 克
  • 茯神:30 克
  • 桔梗:30 克
  • 白蘞:30 克
  • 牛膝:3 克
  • 遠志(去心):60 克
  • 銀屑:1.8 克

上十四味搗合下篩。以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一方無牛膝。而有茱萸一兩。銀屑十銖。余悉同。忌生蔥酢物豬肉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後過篩。用蜂蜜將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開始服用時,先吃五丸,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丸子的數量。還有一個藥方沒有牛膝,但多了茱萸一兩、銀屑十銖。其他部分與之前的藥方相同。服用此藥期間,忌食生蔥、醋、豬肉、桃李、雀肉等食物。

又補心湯。療心氣不足。其病苦滿。汗出心風。煩悶善恐。獨苦多夢。不自覺者。咽喉痛。時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手掌熱。心驚悸。吐下血方。

白話文:

補心湯

主治: 心氣不足

症狀: 胸悶、自汗、心悸、煩躁、恐懼、多夢、神志不清、咽喉痛、偶爾吐血、舌根僵硬、難以吞嚥、手心發熱、心慌、嘔血。

吐血方劑:

  • 黃連
  • 黃柏
  • 丹皮
  • 梔子
  • 麥冬
  • 生地
  • 犀角
  • 玄參
  • 枸杞子
  • 天門冬
  • 石膏

麥門冬(三兩去心),紫石英(五分),紫菀(二兩),桂心(一尺一方二兩),茯苓(四兩一方一兩),小豆(二十四枚一方六合),人參(半兩),大棗(二十五枚擘),甘草(五寸炙一方一兩)

白話文:

  • 麥門冬(150克,去掉心核)
  • 紫石英(2.5克)
  • 紫菀(100克)
  • 桂心(50克)
  • 茯苓(200克)
  • 小豆(144粒)
  • 人參(25克)
  • 大棗(125顆,劈開)
  • 甘草(25克,炙黃)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羸人分作三服。強人再服。心旺之時。有血症可服耳。一方說用藥兩數不盡同。注之在下煮。取多少服亦同。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並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加入九味中藥材。加水八升。熬煮取汁兩升四合。體弱的人分三次服。體強的人服兩次。心氣旺盛時。有血癥可以服。另一種說法是藥物用量不盡相同。將藥材放入水中煮。取汁量和服用次數也相同。忌吃海帶、小白菜、生蔥、酢等食物。(皆見本草綱目第10卷)

千金療心虛寒。陰陽寒損。心驚掣悸。語聲寬急混濯。口喎。冒昧好自笑。厲風傷心。荊瀝湯方。

白話文:

治療心臟虛寒。陰陽失衡導致心臟虛寒。心臟驚悸、抽動。說話時聲音忽高忽低,渾濁不清。口齒不清。輕浮魯莽,愛自嘲。風寒損傷心臟。

荊瀝湯藥方:

荊瀝(三升),麻黃(去節),白朮,芎藭(各四兩),防風,桂心,升麻,茯苓,遠志(去心),人參,羌活,當歸(各三兩),防己,甘草(炙各二兩),母姜(切一升取汁)

白話文:

苦參(1200毫升),麻黃(去掉節)(160克),白朮(160克),川芎(160克),防風(120克), 桂心(120克),升麻(120克),茯苓(120克),遠志(去籽)(120克),人參(120克),羌活(120克),當歸(120克),防己(80克),甘草(炙)(80克),生薑(切碎,取汁1200毫升)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兩沸。去沫。次下諸藥。煮取三升。絞去滓。下荊瀝薑汁。煎取四升。分為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酢生蔥桃李雀肉等物。

又大鎮心丸。療心虛驚悸。夢寤恐畏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切成小塊,加入一斗水。

先煮麻黃兩次,去除泡沫。

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後取三升藥汁。

去掉藥渣,加入荊瀝和薑汁。

繼續煮沸,取四升藥汁。

分為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服用。

服用期間忌食海帶、大白菜、酢(醋)、生蔥、桃子、李子、雀肉等食物。

紫石英,茯苓,防風,人參,甘草(炙),澤瀉(各八分),秦艽,黃耆,白朮,薯蕷,白蘞(各六分),麥門冬,當歸(各五分),桂心,遠志(去心),柏子仁,石膏,桔梗,大黃,大豆卷(各四分熬),椒(汗去目),芍藥,乾薑,細辛(各三分)

白話文:

  • 紫水晶:8 分
  • 茯苓:8 分
  • 防風:8 分
  • 人參:8 分
  • 甘草(炙):8 分
  • 澤瀉:8 分
  • 秦艽:6 分
  • 黃耆:6 分
  • 白朮:6 分
  • 薯蕷:6 分
  • 白蘞:6 分
  • 麥門冬:5 分
  • 當歸:5 分
  • 桂心:4 分
  • 遠志(去心):4 分
  • 柏子仁:4 分
  • 石膏:4 分(熬製)
  • 桔梗:4 分
  • 大黃:4 分
  • 大豆卷:4 分(熬製)
  • 白胡椒(去皮):4 分
  • 芍藥:3 分
  • 乾薑:3 分
  • 細辛:3 分

上二十四味。酒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一方用棗膏丸。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生菜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以上二十種藥材。用酒送服,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早晚各15丸。

另一種方法是用棗膏製丸。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生菜、桃子、李子、雀肉等。

又小鎮心散。療心氣不足。虛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驚方。

白話文:

此外,心神不定。治療心氣不足,虛弱心悸恐懼。悲傷思念導致恍惚,心神不寧,提心吊膽而受驚。

人參,遠志(去心),赤小豆,附子(炮),桂心,細辛,乾薑,防風,龍齒(炙),菖蒲,乾地黃(各二兩),茯苓,白朮,黃耆(各四兩)

白話文:

人參、遠志(去心)、赤小豆、附子(炮製過的)、桂枝心、細辛、乾薑、防風、龍齒(炙烤過的)、菖蒲、乾地黃(各 2 兩),茯苓、白朮、黃耆(各 4 兩)

上十四味搗篩為散。以酒服兩方寸匕。日三。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並出第十四卷中)

崔氏療熱風驚掣。心忪恐悸。風邪狂叫妄走者。服此湯亦瘥。朱四頻用之極效方。

白話文:

將上面所列舉的 14 種藥材搗成粉末。每次取兩方寸匙的藥粉,用酒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服用期間忌食羊肉、桃子、李子、雀肉、生蔥、生菜和豬肉。(此處說明來自第十四卷中)

茯神(三兩),杏仁(三兩去皮尖兩仁切),升麻,白蘚皮,沙參(各二兩),龍齒(六兩炙)寒水石(一斤碎綿裹),石膏(二十兩碎綿裹),生麥門冬(去心四兩)

白話文:

茯苓(180 克),杏仁(180 克,去皮尖兩仁,切碎),升麻、白蘚皮、沙參(各 120 克),龍齒(360 克,炙用)寒水石(600 克,碎,用棉布包裹),石膏(1200 克,碎,用棉布包裹),生麥門冬(去心,240 克)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溫為三服。相去十里。若甚者減水三升。納竹瀝三升。先用水煮九沸。然後納竹瀝。煮取三升。服如上法。忌酢物。(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把上九種藥材切片,加入一斗二升的水,煎煮取三升藥汁,去除渣滓。分三次溫熱服下,每次服用的時間間隔為十里路。如果病情嚴重,則減少三升水,加入三升竹瀝。先用水煮沸九次,再加入竹瀝,煮取三升藥汁。服用的方法與上述相同。忌食醋類食物。(出自《傷寒雜病論》第六卷)

古今錄驗茯神湯。療風經五臟虛驚悸。安神定志方。

白話文:

歷代驗證的茯神湯,治療風邪擾亂五臟引起的虛驚、心悸。安定神志的方劑。

龍骨(一兩),乾薑(一兩半),細辛(一兩半),白朮(一兩),茯神(三兩),人參,遠志(去心),甘草(炙),桂心,獨活(各二兩),酸棗仁(一兩),防風(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醋物。

白話文:

龍骨(60克),乾薑(90克),細辛(90克),白朮(60克),茯神(180克),人參,遠志(去心),甘草(炒),桂心,獨活(各120克),酸棗仁(60克),防風(120克)

又大竹瀝湯。療大虛風氣。入腹拘急。心痛煩冤恍惚迷惑不知人。或驚悸時怖。吸吸口乾。澀澀惡寒。時失精明。歷節疼痛。或緩或不攝。產婦體虛。受風惡寒。慘慘憒憒。悶心欲絕者。並療風痙。口噤不開。目視如故。耳亦聞人語。心亦解人語。但口不得開。劇者背強反折。百脈掣動。悉主之方。

白話文:

另外還有大竹瀝湯。治療非常虛弱的風氣。腹部拘急。心痛心煩,精神恍惚迷惑,不認識人。或驚嚇時發抖。呼吸困難,口乾。身體發澀,怕冷。時而精神恍惚。關節疼痛。時而緩慢,時而失禁。產婦體虛,受風後受寒。精神沮喪,悶心欲絕的。也可以治療風痙。口不能張開。眼睛仍然可以看東西。耳朵也能聽得見人說話。心也能理解人說話。只是嘴不能張開。嚴重者背部僵硬反折。百脈抽動。這些都是此方治療的主症。

秦艽,防風,茯苓,人參(各二兩),茵芋,烏頭(炮),黃芩,乾薑,當歸,細辛,白朮(各一兩),天雄(一枚炮),甘草(三兩炙),防己(二兩)

白話文:

秦艽、防風、茯苓、人參(各80克),茵芋、烏頭(炮製後)、黃芩、乾薑、當歸、細辛、白朮(各40克),天雄(1枚,炮製後),甘草(120克,炙製後),防己(80克)

上十四味切。以竹瀝一斗。水五升。煮取四升。分服一升。羸人服五合佳。此湯令人痹。寧少服也。茵芋有毒。令人悶亂目花。虛人可半兩良。風輕者用竹瀝三升。水七升。小重者竹瀝五升。水五升。風大劇停水。用竹瀝一斗。忌酢生菜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竹瀝和五升水。煮沸後取四升,分次服用,每次一升。體虛的人服用五合即可。此湯飲用後會讓人感到麻痹不適,宜少服。茵芋有毒,會讓人產生心煩意亂、視物模糊的症狀。體虛的人可酌情服用半兩。風寒較輕者用三升竹瀝和七升水。風寒較重者用五升竹瀝和五升水。風寒非常嚴重時,減去水量,用一斗竹瀝。服用此湯期間忌食醋、生菜、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以上藥方均出自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