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10)

1. 張文仲療諸風方九首

元侍郎希聲集張文仲方九首。奉敕語張文仲等諸患風氣。醫人處方多不同。可共諸名醫修一本進來。仍令殿中監王方慶。專勾當臣文仲言。臣准敕諸名醫集諸方為一卷。風有一百二十種。氣有八十種。風則大體共同。其中有人性各異。或冷熱。庸醫不識藥之行使。或冬藥夏用。

白話文:

元朝侍郎希聲收集了張文仲的九個方劑。皇帝下敕令給張文仲等名醫,說治療風氣的藥方各不相同,要大家共同編撰一本方劑集進呈。並命令殿中監王方慶負責督促張文仲等人完成。我按照敕令,召集了眾名醫,收集了各種方劑,編成了一卷。其中風病有120種,氣病有80種。風病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但由於患者體質不同,或喜寒涼,或喜溫熱。庸醫不瞭解藥物的性味和作用,有時會在冬天使用夏天的藥物。

或秋藥冬用。多殺人。唯腳氣頭風大風上氣。此四色常須服藥不絕。自余諸患看發。即依方吃藥。夫患者但春夏三四月。秋八九月。取利一行甚妙。臣所進此方。不問四時皆得服。輕者服小方。重者服大方。藥味雖同。行使殊別。謹上如後桑枝煎。療偏風及一切風方。

桑枝(銼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

白話文:

到了秋季也要服用中藥,這會導致很多人死亡。只有腿部水腫、頭痛和上半身中風這四種疾病需要經常服用中藥。其他疾病只要發作,就按照藥方服藥。如果患者只在春夏三四月和秋季的八九月服用中藥,效果會非常好。我提供的這個藥方,不論季節皆可服用。病情輕的患者服用小劑量藥方,病情重的服用大劑量藥方。藥材雖然相同,但用藥方法卻有所不同。謹上桑枝煎藥方。治療偏頭痛和其他所有風症。

上一味。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夏月井中沉。恐酢壞。每日服一盞。空腹服盡。又煎服。若豫防風能服一大升。終身不患偏風。無忌。

又療風飲子方。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那味藥,用一斗水煎煮,取兩升藥液。夏天時將藥液沉入井中,避免變質。每天空腹服用一盞。接著再煎煮服用。如果要預防風疾,可以服用一大升。終生都不會患上偏頭痛,不受任何禁忌限制。

羌活(三兩),桂心(半兩),人參(一兩),蜀升麻,茯神,防風,生薑(合皮切),生犀角(屑各二兩)

白話文:

羌活 (18 克) 桂心 (3 克) 人參 (6 克) 蜀升麻 茯神 防風 生薑 (帶皮切片) 生犀角 (研成粉末,各 12 克)

上八味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大合。分溫三服。如熱下竹瀝一盞。一無禁忌。唯忌生蔥酢。

又方仲云:四時俱服神方。十九味丸。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切片。加入一大升水。煮沸後,取兩大碗藥湯。分三次溫服。如果發熱,可再服一盞竹瀝水。服藥期間沒有特別禁忌。但是要忌食生蔥和醋。

防風,羌活,五加皮,芍藥,人參,丹參,薏苡仁,玄參,麥門冬(去心),乾地黃,大黃,青木香(各六分),松子仁,磁石(各八分研),檳榔子(十分),枳實(炙八分),牛膝(八分),茯神(八分),桂心(八分)

白話文:

  • 防風 (6 分)
  • 羌活 (6 分)
  • 五加皮 (6 分)
  • 芍藥 (6 分)
  • 人參 (6 分)
  • 丹參 (6 分)
  • 薏苡仁 (6 分)
  • 玄參 (6 分)
  • 麥門冬 (去心) (6 分)
  • 乾地黃 (6 分)
  • 大黃 (6 分)
  • 木香 (6 分)
  • 松子仁 (8 分)
  • 磁石 (8 分,研磨)
  • 檳榔子 (10 分)
  • 枳實 (8 分,炙烤)
  • 牛膝 (8 分)
  • 茯神 (8 分)
  • 桂心 (8 分)

上十九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以酒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為度。忌豬肉魚蒜生蔥酢蕪荑。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十九種藥材搗碎、篩過,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服用十五丸,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至三十丸為限。服用期間忌食豬肉、魚、蒜、生蔥、醋、蕪荑。

又療一切風及偏風發四肢。口目喎戾。言語謇澀。其湯不虛人。勝於續命湯。故錄傳之。特宜老人用之方。

白話文:

這藥方還能治療所有風疾,包括偏風導致的四肢疼痛。面部歪斜、說話不清。其藥力溫和不傷身,比續命湯更勝一籌。因此特別記載流傳,尤其適合老年人使用。

生地黃(汁),竹瀝,荊瀝(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羌活,防風(各二兩),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八九破重一兩者有神)

白話文:

  • 生地黃汁一升五合
  • 竹瀝一升五合
  • 荊瀝一升五合
  • 羌活二兩
  • 防風二兩
  • 蜀附子一枚(大者,生用,去皮,切成八九塊,重量為一兩)

上六味切。納前三瀝汁中。寬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滓。溫分二服。服別相去八九里。風甚頻服五六劑。驗不可論。特宜老小等。無問冬夏。並同服之。無忌隔三日服一劑。益佳。忌豬肉蕪荑。

又煮散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切碎,放入前三劑煎取的藥汁中。用小火熬煮,煎取一升五合的藥液。去掉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八九里路程的時間。風寒症狀嚴重時,可頻繁服用五六劑。藥效顯著,不需多說。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服用。不論冬夏,都可以服用。間隔三天服用一劑,效果更佳。忌食豬肉和蕪荑。

茯神(六兩),防風,牛膝,枳實(炙),防己,秦艽,玄參,芍藥,黃耆,白蘚皮,澤瀉獨活(各四兩),桂心(三兩),五味子(一升碎),人參(四兩),薏苡仁(一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羚羊角(二枚屑),石膏(一斤碎綿裹),甘草(三兩炙),磁石(二十四兩綿裹)

白話文:

茯苓(240 克),防風、牛膝、炙枳實、防己、秦艽、玄參、芍藥、黃耆、白蘚皮、澤瀉、獨活(各 160 克)桂心(120 克),五味子(480 克,搗碎),人參(160 克),薏仁(480 克,搗碎),麥門冬(40 克,去心),羚羊角(兩片,刮成屑),石膏(480 克,搗碎,用棉布包裹),甘草(120 克,炙),磁石(960 克,用棉布包裹)

上二十一味。切如麻豆。分作二十四帖。每日取一帖。著杏仁十四枚。去尖皮兩仁者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腹頓服。每春中夏初。服禁生冷。忌醋生蔥海藻生菜。

又療一切風。乃至十年二十年不瘥者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共二十一種,切成麻豆大小。分裝成二十四個藥包,每天服用一包。每包加入杏仁十四枚,去掉尖皮後搗碎。加入三升水煮沸,取一升藥汁,去掉渣滓。空腹時一次性服用。每年的春季和初夏服用此藥時,禁止食用生冷食物。禁忌醋、生蔥、海藻和生菜。

牛蒡根(細切一升),生地黃(細切),牛膝(細切),枸杞子(微碎各三升)

白話文:

牛蒡根(細切,一升) 生地黃(細切,三升) 牛膝(細切,三升) 枸杞子(微碎,三升)

上四味。取無灰酒三升漬藥。以疏絹袋盛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服皆須空腹。仍須稍稍令有酒色。

又寒水石煮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下的四味藥材準備好。取三升沒有灰的酒來浸泡藥材,用稀疏的絹布袋裝起來。在春夏季节浸泡七天,在秋冬季节則浸泡十四天。每次服用都要在空腹的時候,並且要讓藥酒稍微呈現出酒的顏色。

另外還有寒水石煮散的處方。

寒水石,石膏,滑石,白石脂,龍骨(各八兩),桂心,甘草(炙),牡蠣(各三兩熬),赤石脂,乾薑,大黃(各四兩),犀角(一兩屑)

白話文:

成分:

  • 寒水石:8 兩
  • 石膏:8 兩
  • 滑石:8 兩
  • 白石脂:8 兩
  • 龍骨:8 兩
  • 桂心:3 兩
  • 甘草(炙):3 兩
  • 牡蠣:3 兩(熬製成藥汁)
  • 赤石脂:4 兩
  • 乾薑:4 兩
  • 大黃:4 兩
  • 犀角:1 兩(切碎)

上十二味搗。以馬尾羅篩之。將皮囊盛之。急系頭。掛著高涼處。欲服以水一升煮五六沸。納方寸一匕藥。煮七八沸。下火澄清。瀉出頓服。服之。每日服亦得。百無所忌。小兒服之。即以意斟酌多少。忌生蔥海藻菘菜。

又五粒松酒方。(冬十月以去服)

白話文:

將上述 12 味藥搗碎,用馬尾細篩篩過,裝入皮囊中,緊緊繫住口子,懸掛在高爽涼爽的地方。服用時,用一升水煮沸 5-6 次,加入一湯匙藥粉,再煮沸 7-8 次,離火沉澱澄清,倒出後一次喝完。每天都可以服用,沒有禁忌。小兒服用時,根據情況酌量增減藥量。服用時要忌食生蔥、海藻和菘菜。

五粒松葉(七斤並大片),麻黃(七兩去節),防風,黃耆,獨活,秦艽(各二兩),牛膝(四兩),生地黃(一斤),芎藭(二兩)

白話文:

  • 五粒松葉:七斤,葉子大片的
  • 麻黃:七兩,去節
  • 防風、黃耆、獨活、秦艽:各二兩
  • 牛膝:四兩
  • 生地黃:一斤
  • 芎藭:二兩

上九味切。以無灰清酒四大斗漬。春七日。冬二十日。夏五日。日別二三度服。服別大合四合以來。忌如藥法。

又釀酒法。

白話文:

將以下九種藥材切好。用沒有灰燼的清酒四大斗來浸泡。春天浸泡七天,冬天浸泡二十天,夏天浸泡五天。每天分兩到三次服用,每次服用量為大合四合左右。服藥期間要遵守藥物禁忌。

另外還有釀酒的方法。

糯米(一升),曲(一升半),防風(半斤切),蒼耳子(三升)

白話文:

糯米一升,酒麴一升半,防風草半斤切碎,蒼耳子三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煎取六升。米曲一時拌於瓷器中。盛暖著一周時即熟。若須重釀。任情覺冷。加五味子一升。(並出上卷中)

白話文:

把上記四味藥材放入八升水中,煎煮至六升。此時,將米麴分批加入瓷器中,蓋上蓋子保溫,大約一週後就能釀造完成。

如果需要再次釀造,等上一次釀造完成後,加入一升五味子(也收錄在上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