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3)

1. 中風發熱方三首

深師十一味防風湯。療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風,當歸,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三分),茯苓,天門冬(去心),附子(炮),乾地黃白朮,山茱萸(二兩),黃芩(五分)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大小便不利。納大黃人參各二分。大棗三十枚掰。生薑三兩。忌海藻菘菜豬肉蕪荑大酢桃李雀肉等。

又防風湯。療中風發熱。頭痛面赤。吸吸苦熱。惡風煩悶。身中悁悁而疼。其脈浮而數者方。

防風,白朮,桂心,蜀椒(汗),黃芩,細辛,芍藥,人參,甘草(炙各一兩),麻黃(三兩去節),石膏(二兩碎綿裹),大棗(三十枚掰)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蔥生菜。(出第三卷中)

範汪療中風發熱。大戟洗湯方。

大戟,苦參

上二味等分搗篩藥半升。用醋漿一斗。煮之三沸。適寒溫洗之。從上下寒乃止。小兒三指撮之。醋漿四升煮如上法。(肘後同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中風發熱方三首

深師十一味防風湯:治療中風發熱、沒有汗、四肢關節煩躁、腹部劇烈疼痛、大小便不順暢的藥方。

藥材包含:防風、當歸、麻黃(去除節)、炙甘草(各三分)、茯苓、天門冬(去除心)、炮附子、乾地黃、白朮、山茱萸(各二兩)、黃芩(五分)。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至剩二升半,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每次七合。如果大小便不順暢,加入大黃、人參各二分,另外加入掰開的大棗三十枚、生薑三兩。禁忌食用海藻、菘菜、豬肉、蕪荑、大醋、桃李、雀肉等食物。

又防風湯:治療中風發熱、頭痛臉紅、呼吸急促、感覺發熱、怕風煩悶、身體內悶疼痛、脈象浮且快的藥方。

藥材包含:防風、白朮、桂心、蜀椒(發汗)、黃芩、細辛、芍藥、人參、炙甘草(各一兩)、麻黃(三兩,去除節)、石膏(二兩,搗碎後用棉布包)、掰開的大棗三十枚。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禁忌食用海藻、菘菜、桃李、生蔥、生菜。(出自第三卷)

範汪療中風發熱大戟洗湯方

藥材包含:大戟、苦參。

將以上二味藥材等量搗碎過篩,取藥粉半升,加入一斗醋漿煮沸三次,待溫度適宜後清洗患處。從上往下洗,直到感覺寒冷才停止。如果是小孩,取三指的藥粉量,加入四升醋漿,煮法同上。(《肘後備急方》出自第一卷)

2. 賊風方一十二首

病源賊風者。謂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名曰虛風。此風至能傷害於人。故言賊風也。其傷人也。但痛不可抑按。不得動轉。痛處體平無熱。傷風冷則骨解深痛。按之乃應骨痛。但覺身體內凜凜冷。欲得熱物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久而不去。重遇冷風相搏。乃結成瘰癧及偏枯。遇風熱氣相搏。乃變作附骨疽也。(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賊風入腹。五臟四肢心胸急痛。背反寒。咽乾口噤戴眼方。(此故是大續命湯藥分兩不同)

麻黃(三兩去節),石膏(碎綿裹),當歸,芎藭,甘草(炙),乾薑,桂心(各二兩),黃芩(一兩),杏仁(三十枚去兩仁尖皮)

上九味㕮咀。以水酒各五升合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秦艽湯。療賊風入腹。搶心拘急。四肢不隨。腹滿欲死者方。

桂心,防風,黃芩,乾薑,茱萸,秦艽,甘草(各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湯令熱。不瘥更作。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竹瀝湯。療大虛挾風。及賊風入腹。腹中拘痛。煩亂恍惚。妄語迷惑不知人。口噤不開。手足緩縱。飲食不作肉。臥驚見屋中光。口乾惡風。時時失精。夢寤沉重。及婦人產後余病。體虛受風。躁憒欲死方。

秦艽,甘草(炙),防風,當歸(各二兩),茵芋,烏頭(炮),乾薑,細辛,人參,黃芩,桂心,天雄(炮),木防己,茯苓,白朮(各一兩)

上十五味切。以竹瀝一斗半。煮取五升。隨病加後藥。胸逆滿加前胡二兩半。半夏二兩洗。朮附子炮各一兩。腹中痛加芍藥二兩。椒一兩。汗煩加知母一兩。口乾加麥門冬一兩去心。體痹加麻黃二兩去節。有方不用朮附子。用半夏二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大續命湯。療毒風賊風。身體不能自收。不知痛處。咽中卒不得語。若拘急腰痛。引頸目眩。不得見風。坐欲卻倒。覺即反張。脊不著席。脈動不安。恍惚恐懼欲啼。上氣嘔逆面腫方。

杏仁(三十枚去雙仁皮尖碎),芎藭,石膏(碎綿裹),甘草(炙),桂心,當歸,麻黃(去節),黃芩(各一兩),乾薑(一兩)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為四服。取微汗。汗出粉之。勿見風。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茵芋酒。療賊風濕痹。身體不能自動。四肢偏枯。火炙不熟。骨節皆疼。手足不仁。皮中淫淫如有蟲行。搔之生瘡。癮疹起手。不得上頭。頭眩瞑。甚者狂走。歷節腫及諸惡風。悉主之方。

茵芋,烏頭(炮),天雄(炮),石南,女葳,附子(炮),躑躅花(熬),秦艽,木防己,防風(各二兩)

上十味㕮咀。以絹囊盛之。清酒三斗漬之。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平旦服一合。不知。稍增之可至二合。以意消息。忌如常法。

又甘草湯。療心腹絞痛。賊風入腹。脹滿拘急。不得氣息。並轉筋。寒中下重。溫中止痛。利大小便方。

甘草(炙),防風(各一兩半),吳茱萸,乾地黃,芍藥,當歸,細辛,乾薑(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良。忌海藻菘菜生蔥菜蕪荑。

又烏頭膏。療賊風。身體不隨偏枯。口喎僻。及傷風寒身強直方。

烏頭(炮),野葛(炙五兩去心),莽草(一斤)

上三味㕮咀。以好酒漬令淹漸。再宿三日漬之。以不中水豬肪五斤。煎成膏。合藥。作東向露灶。以葦薪煎之。三上三下。藥成去滓。有病者向火摩三千過。汗出即愈。若觸露鼻中塞。對火摩頭頂。鼻中即通。藥不可令入口眼也。(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賊風所中。腹內攣急方。

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一兩炙切),石膏(如雞子大碎之綿裹),鬼箭羽(削圍如雞子大)

上四味。以東流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忌海藻菘菜。

又大岩蜜湯。主賊風。腹中。

絞痛。並飛屍遁疰。發作無時。發則搶心。脹滿脅下。如刀錐刺。並主少陰傷寒方。

甘草,乾地黃,細辛,乾薑,當歸,羊脂(青羊脂更勝),桂心,茯苓,吳茱萸,芍藥(各一兩),梔子(十五枚掰)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脂。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蕪荑酢物。(深師同小品治中惡一方無桂心有防風)

又烏頭湯。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

烏頭(十五枚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枚擘),生薑(一斤),桂心(六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別取烏頭去皮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減五六合。納湯中兩三沸。去滓。服一合。日三間食。強人三合。以如醉狀為知。不知漸增。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深師同)

又倉公當歸湯。主賊風口噤。角弓反張。身體強直方。

當歸,細辛,防風(各六分),獨活(三分),麻黃(十分去節),附子(四分炮去皮)

上六味切。以清酒八升。水四升合。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口不開者。校口下湯。一服當蘇。再服小汗。三服大汗。忌豬肉生蔥。(廣濟同並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續命湯。療中風賊風入腹。角弓反張。口噤舌不停。目視不見。不能語。舉身不仁。或心腹絞痛方。

甘草(炙),黃芩(各二兩),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人參,芎藭,芍藥,麻黃(去節),木防己(各一兩),大附子(一枚炮)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汗。可服三劑。不令人虛。本方有十三味。見藥止有十味。忌海藻豬肉菘菜冷水魚等物。(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賊風

所謂的「賊風」,指的是在冬至這一天,從南方吹來的疾風,也叫做「虛風」。這種風會傷害人體,所以稱為「賊風」。它造成的傷害,會讓人感到劇痛,無法按壓,也不能轉動身體。疼痛的部位皮膚表面平滑,沒有發熱的現象。如果被寒冷的賊風侵襲,會感到骨頭深處的疼痛,按壓時會感到骨頭痛。身體內部會覺得非常寒冷,想要用熱的東西敷在疼痛的地方,這樣會稍微舒服一點。有時會出汗,但汗不容易消退。如果再次遇到冷風,可能會結成瘰癧(淋巴結腫大)或偏癱。如果遇到熱風,則可能會變成附骨疽(骨頭附近的膿腫)。

深師治療賊風入腹的藥方

此方能治療賊風侵入腹部,導致五臟、四肢、心胸劇烈疼痛,背部反而感到寒冷,喉嚨乾燥、嘴巴緊閉、眼睛上翻等症狀。(這其實是改良過的大續命湯,藥材分量有所不同)

藥材:麻黃(三兩,去除節),石膏(搗碎,用棉布包好),當歸,芎藭,甘草(炙烤過),乾薑,桂心(各二兩),黃芩(一兩),杏仁(三十枚,去除兩頭尖端和外皮)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加入水和酒各五升一起煮,煮成四升,分四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和生蔥。

秦艽湯

此方能治療賊風侵入腹部,引起心痛、拘攣、四肢不聽使喚,腹部脹滿,幾乎要死等症狀。

藥材:桂心,防風,黃芩,乾薑,茱萸,秦艽,甘草(各一兩,炙烤過)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用。湯藥要熱著喝。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煎煮服用。忌食海藻、白菜和生蔥。

竹瀝湯

此方能治療身體虛弱又受到風邪侵襲,或是賊風侵入腹部,引起腹部拘攣疼痛、煩躁不安、精神恍惚、胡言亂語、分不清人、嘴巴緊閉打不開、手腳無力、不想吃肉、睡覺時看到屋內有光、口乾、怕風、時常遺精、做夢時感覺身體沉重等症狀。也適用於婦女產後體虛受風,煩躁不安,幾乎要死的狀況。

藥材:秦艽,甘草(炙烤過),防風,當歸(各二兩),茵芋,烏頭(炮製過),乾薑,細辛,人參,黃芩,桂心,天雄(炮製過),木防己,茯苓,白朮(各一兩)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加入竹瀝一斗半煮,煮成五升。可以根據病情加用後面的藥物。如果胸悶氣逆,可以加前胡二兩半,半夏二兩(洗淨),白朮和附子(炮製過)各一兩。腹痛可以加芍藥二兩和花椒一兩。煩躁出汗可以加知母一兩。口乾可以加麥門冬一兩(去心)。身體麻痺可以加麻黃二兩(去節)。有些處方不用白朮和附子,而用半夏二兩。忌食海藻、白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子、李子、麻雀肉、酸性食物等。

大續命湯

此方能治療毒風或賊風引起的身體無法控制、不知道疼痛部位、咽喉突然不能說話、拘攣腰痛、頸部僵硬、頭暈眼花、不能見風、坐下時身體後仰、感覺身體反向張開、背部不能貼在席子上、脈搏跳動不穩、精神恍惚、恐懼想哭、氣喘、嘔吐、臉部腫脹等症狀。

藥材:杏仁(三十枚,去除雙仁外皮和尖端,搗碎),芎藭,石膏(搗碎,用棉布包好),甘草(炙烤過),桂心,當歸,麻黃(去節),黃芩(各一兩),乾薑(一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加入水六升和酒三升一起煮,煮成三升,分四次服用。服用後微微出汗。出汗後要擦乾身體,不要吹到風。忌食海藻、白菜和生蔥。

茵芋酒

此方能治療賊風引起的濕痹症,導致身體無法自主活動、四肢偏癱、用火烤也無法溫熱、骨節疼痛、手腳麻木、皮膚有蟲爬般的感覺,抓撓後會長瘡、起疹子,這種疹子會從手部向上蔓延,但不能到達頭部。還能治療頭暈、嚴重時會狂躁亂跑、關節腫脹等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

藥材:茵芋,烏頭(炮製過),天雄(炮製過),石南,女葳,附子(炮製過),躑躅花(炒過),秦艽,木防己,防風(各二兩)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浸泡在三斗清酒中。夏天浸泡三天,春秋季浸泡五天,冬天浸泡七天。每天早上空腹喝一合,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到二合。根據情況調整用量。飲食禁忌與一般情況相同。

甘草湯

此方能治療心腹絞痛、賊風侵入腹部引起的腹脹、拘攣、呼吸困難、抽筋、下墜感等症狀。能溫暖身體、止痛、促進大小便。

藥材:甘草(炙烤過),防風(各一兩半),吳茱萸,乾地黃,芍藥,當歸,細辛,乾薑(各一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煮成三升,分兩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生蔥和蕪荑。

烏頭膏

此方能治療賊風引起的身體偏癱、口眼歪斜、以及風寒引起的身體僵硬等症狀。

藥材:烏頭(炮製過),野葛(炙烤過,去除心,五兩),莽草(一斤)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用好酒浸泡,使其完全濕透。浸泡三日後,取五斤不沾水的豬油,加熱熬成膏狀,加入藥材。需在朝東的露天灶台上,用蘆葦柴火煎熬,反覆加熱三次、冷卻三次,藥膏製成後去除藥渣。患者需對著火,將藥膏塗抹在患處,摩擦三千次。出汗後病癒。如果塗抹藥膏後鼻子堵塞,可對著火揉搓頭頂,鼻子即可通暢。藥膏不能誤入口和眼睛。

千金方治療賊風腹部攣急的藥方

藥材:麻黃(四兩,去除節),甘草(一兩,炙烤並切碎),石膏(如雞蛋大小,搗碎,用棉布包好),鬼箭羽(削成雞蛋大小的形狀)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兩杯東流水,煮成一杯,一次性服用。忌食海藻和白菜。

大岩蜜湯

此方能治療賊風引起的腹部絞痛,以及像飛屍遁疰一樣突然發作的疾病,發作時會感到心痛、腹脹、脅肋部像刀刺一樣疼痛。也適用於少陰傷寒。

藥材:甘草,乾地黃,細辛,乾薑,當歸,羊脂(青羊脂效果更好),桂心,茯苓,吳茱萸,芍藥(各一兩),梔子(十五枚,掰開)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煮,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加入羊脂,溫熱後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生蔥、生菜、蕪荑和酸性食物。(深師的方子與小品治療中惡的方子類似,只是沒有桂心而有防風)

烏頭湯

此方能治療寒疝、腹部絞痛、賊風侵入腹部、侵犯五臟、拘攣、無法轉動身體、大聲叫喊,發作時會陰囊收縮、手腳冰涼等症狀。

藥材:烏頭(十五枚,炮製過),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烤過),大棗(十枚,掰開),生薑(一斤),桂心(六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煮,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另外取烏頭(去皮,切成四塊),加入二升蜂蜜,用小火煎熬,使其減少至五六合。將蜂蜜烏頭倒入湯中,煮沸兩三下,去除藥渣。服用一合,一日三次,飯間服用。體格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三合。服藥後如果出現醉酒的感覺,就表示藥效到了。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藥量。忌食海藻、白菜、豬肉、冷水和生蔥。(深師的方子相同)

倉公當歸湯

此方能治療賊風引起的口噤、身體反弓、身體僵硬等症狀。

藥材:當歸,細辛,防風(各六分),獨活(三分),麻黃(十分,去除節),附子(四分,炮製過去皮)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入清酒八升和水四升一起煮,煮成四升,分四次服用。如果嘴巴張不開,可以從牙縫灌藥。服藥一劑即可緩解,服用兩劑會微微出汗,服用三劑會大量出汗。忌食豬肉和生蔥。

古今錄驗續命湯

此方能治療中風或賊風侵入腹部引起的身體反弓、口噤、舌頭不停顫動、眼睛看不見、不能說話、全身麻木、或者心腹絞痛等症狀。

藥材:甘草(炙烤過),黃芩(各二兩),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人參,芎藭,芍藥,麻黃(去節),木防己(各一兩),大附子(一枚,炮製過)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加入十二升水煮,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一天可以服用三劑,不會使人體虛弱。原方有十三種藥材,但現在只有十種。忌食海藻、豬肉、白菜、冷水和魚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