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六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21)

1. 噫醋方七首

病源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穀,谷不消,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酸臭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療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檳榔散方。

檳榔(十六分),人參(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蓽茇(六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平晨空腹,取生薑五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內散方寸匕,攪調,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至一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等。

又療常吐酸水,脾胃中冷,茯苓湯方。

茯苓(十二分),橘皮(十二分),白朮(八分),人參(六分),桂心(六分),甘草(八分炙),紫蘇(十分),生薑(十二分),檳榔(七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未好瘥,三兩日更服一劑,老小取微利。忌生蔥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又療嘔吐酸水結氣築心,白朮散方。

白朮(八分),茯苓(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厚朴(八分炙)檳榔(十分),人參(六分),大黃(十分)

上九味搗篩為散,空腹煮薑棗湯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二匕半,覺熱服少,飲食三兩口壓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心頭結氣連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茯苓湯方。

茯苓(四兩),厚朴(四兩炙),橘皮(二兩),白朮(二兩),生薑(十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須利加檳榔末一兩半,湯欲熟時納之,甚安穩,三日服一劑,頻服五六劑可則停。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吳茱萸人參各二兩並出第一卷中)

延年療食訖醋咽多噫,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五合),生薑(三兩),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肘後集驗文仲備急千金並同肘後分兩小別)

又增損承氣丸,療胸脅支滿,背上時有一答熱則痛,腹脹多噫,醋嚥氣逆,兩脅滿,並主之方。

前胡(七分),枳實(七分炙),桂心(五分),乾薑(五分),吳茱萸(五分),茯苓(四分),芍藥(六分),厚朴(十分炙),橘皮(十分),大黃(七分),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脂中研調篩,度蜜和丸,每服食後少時,酒飲任性,初服七丸如梧子,以氣宣下泄為度。忌生蔥大醋。(並出第十七卷中)

必效理中散,主食後吐酸水,食羹粥酪劇方。

乾薑(二兩),食茱萸(二兩)

上二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溫服,勿冷服之,常醋水瘥。(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噫醋方七首]

會打嗝並感到胃酸的原因,是因為上焦(大概指胸腔以上部位)有痰液停滯,脾胃又有長期的寒冷,導致消化功能不好。食物不能被好好消化,就會造成腹脹、氣往上衝,所以會頻繁打嗝,並感到胃酸,打嗝出來的氣味也是酸臭的。(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方》治療吐酸水的方法:每次吃東西,食物就會變成酸水吐出來。用檳榔散這個方子。

檳榔(十六分)、人參(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蓽茇(六分)

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天早上空腹,取新鮮生薑五大兩(連皮)搗爛,擠出汁液,用溫熱的薑汁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的藥散,攪拌均勻後一次服下。每天服用一次,劑量可以慢慢增加到一匙半。如果腹瀉太嚴重,就減少藥量,以能稍微通便為度。忌吃酸味食物、生冷食物、油膩食物,還有豬肉和魚肉等。

另一個治療經常吐酸水,因為脾胃虛寒的方子:茯苓湯。

茯苓(十二分)、橘皮(十二分)、白朮(八分)、人參(六分)、桂心(六分)、炙甘草(八分)、紫蘇(十分)、生薑(十二分)、檳榔(七枚)

以上九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到剩二升半,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大約走七八里路的時間再服下一次。如果還沒好,就過三兩天再服用一劑。老人小孩可以服用到稍微腹瀉的程度。忌吃生蔥、酸味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海藻和白菜。

又一個治療嘔吐酸水、胸口悶脹、心口不舒服的方子:白朮散。

白朮(八分)、茯苓(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炙厚朴(八分)、檳榔(十分)、人參(六分)、大黃(十分)

以上九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空腹用薑棗湯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一天服用兩次。劑量可以慢慢增加到兩匙半。如果覺得身體發熱,就減少藥量。吃三兩口食物壓一下。忌吃酸味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又一個治療胸口悶脹連帶胸背疼痛,以及日夜不停吐酸水的方子:茯苓湯。

茯苓(四兩)、炙厚朴(四兩)、橘皮(二兩)、白朮(二兩)、生薑(十兩)

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到剩二升七合,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大約走七八里路的時間再服下一次。如果需要通便,可以加入檳榔末一兩半,在湯快煮好時加入,效果會很好。三天服用一劑,可以連續服用五六劑,有效就停藥。忌吃酸味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等。(另一個版本有吳茱萸和人參各二兩,出自第一卷中)

《延年方》治療吃完東西後打嗝、常常胃酸的方子:吳茱萸湯。

吳茱萸(五合)、生薑(三兩)、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煮到剩二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大約走十里路的時間。(《肘後備急方》、《千金方》與此方相同,只是劑量稍有不同)

另一個增減過的承氣丸,治療胸脅脹滿,背部有時感到發熱疼痛,腹脹、頻繁打嗝、胃酸逆流、兩側脅肋脹滿等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

前胡(七分)、炙枳實(七分)、桂心(五分)、乾薑(五分)、吳茱萸(五分)、茯苓(四分)、芍藥(六分)、炙厚朴(十分)、橘皮(十分)、大黃(七分)、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以上十一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末,加入杏仁油中研磨均勻,再過篩,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每次飯後不久用酒送服,初服七丸(如梧桐子大小),以藥力發揮、排泄順暢為度。忌吃生蔥和大醋。(出自第十七卷中)

《必效方》中的理中散,主要治療飯後吐酸水,尤其吃了羹、粥、奶酪等食物後症狀更嚴重。

乾薑(二兩)、食茱萸(二兩)

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每天溫服三次,不要冷服,常常有胃酸的問題會痊癒。(《千金方》也有此方,出自第二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