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5)

1. 心下大如杯結症方二首

病源積聚痼結者。是五臟六腑之氣。已積聚於內。重因飲食不節。寒溫不調。邪氣重沓。牢痼盤結者也。久即成症。(出第十九卷中)

肘後療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方。

葶藶(二兩),大黃(二兩),澤漆(四兩洗)

上三味搗篩蜜和搗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稍加。(千金文仲集驗古今錄驗同云療症堅心下大如杯食則腹滿心腹絞痛)

又熨症方。

灶中黃土(一升),生葫(一升)

上二味先搗。葫熟納土復搗。以好苦酒澆令浥浥。先以塗布一面仍㩉病上。又塗布上干復易之。取令消止。(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心下大如杯結症方二首

這個病是因為體內積聚的頑固結塊所導致。這是五臟六腑的氣,已經在體內積聚,又加上飲食不節制、忽冷忽熱,導致邪氣反覆侵襲,使得結塊牢固盤結。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癥狀。

肘後治療心下有東西大如杯,導致無法進食的藥方

葶藶(二兩)、大黃(二兩)、澤漆(四兩,洗淨)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再搗一千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一天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劑量。(《千金方》、《文仲集驗》、《古今錄驗》都記載,此方能治療結塊堅硬,心下有東西大如杯,吃飯就腹脹,心腹絞痛的症狀)

又一熨敷治療結塊的藥方

灶心土(一升)、生葫(一升)

將以上兩味藥材先搗碎,葫熟後再加入土一起搗碎,用好的苦酒澆濕,先將藥物塗在布的一面上,然後敷在患處,等布上的藥物乾了再換新的,直到結塊消失為止。

2. 症癖痃氣灸法四首

崔氏療症癖閃癖方。

令患人平坐。取麻線一條繞項。向前垂線。頭至鳩尾橫截斷。即回線向後。當脊取線窮頭。即點記。乃別橫度口吻。吻外截卻。即取度吻線中折於脊骨點處中心。上下分之。各點小兩頭通前合灸三處。其所灸處,日別灸七壯以上,十壯以下滿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即取線還度口吻於脊中點處橫分灸之。

其數一準前法。仍看脊節穴去線一二分。亦可就節穴下火。如相去遠者,不須就節穴若患人未捐可停二十日外。還依前灸之。仍灸季肋頭二百壯。其灸季肋,早晚與灸脊上同時下火也。

又灸閃癖法。

其癖有根。其根有著背者,有著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頭仍將手從癖頭向上尋之當有脈築築然。向上細細尋至膊上至築築頭。當膊即下火。還與前壯數無別。王丞云:背上恐不得過多下火。只可細細日別七炷以來。

又療癖左右相隨病灸法。

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即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下亦是灸處。左右各灸五十壯。一時使了。(千金云灸症癖方患左灸左患右灸右脊屈肋數第二肋上第三肋下向肉趐前初日灸三次日五周而復始至五十止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痃氣法。

從乳下即數至第三肋下。共乳上下相當。稍似近肉接腰骨外取穴孔,即是灸處。兩相俱灸初下火,各灸三壯。明日四壯。每日加一壯至七壯。還從三壯起至三十日即罷。

上前兩種灸法若點時。拳腳點即拳腳灸。若舒腳點時,還舒腳灸。(並出第七卷中)

白話文:

[症癖痃氣灸法四首]

崔氏治療症癖、閃癖的方法:

讓病人平坐。取一條麻線繞過脖子,向前垂下,從頭部到胸骨劍突處橫向截斷。然後把線移到背後,沿脊椎向上取線,到頭部盡頭處做記號。接著再橫向測量口唇的寬度,將超過口唇的部分截斷。然後取測量口唇的線,對折後放在脊椎記號的中心點上,上下各分一半,分別做記號,這三個點連成線,與前面做記號的三個點合起來,共灸三處。在這些灸的地方,每天分別灸七壯以上,十壯以下,滿十天就停止。觀察病人食慾稍微好轉時,就再取測量口唇的線,在脊椎中心點橫向分開灸。

灸的數量和前面方法一樣。然後觀察脊椎關節穴位,如果離線一二分,也可以在關節穴位下火。如果離得很遠,就不用在關節穴位灸。如果病人還沒好轉,可以停二十天後,再按照之前方法灸。另外,還要灸兩側季肋前端各二百壯。灸季肋,早晚要和灸脊椎同時下火。

又一灸治閃癖的方法:

有的癖有根,有的根長在背上,有的長在肩膀上。讓病人平坐,仔細觀察癖的頭部,然後用手從癖的頭部向上尋找,會感到脈搏跳動。向上仔細尋找直到肩膀上跳動的頭部,在肩膀處下火。灸的壯數和之前一樣。王丞說:背上不能過多下火,只能每天灸七壯左右。

又一治療左右相隨的癖病灸法:

第一肋骨彎曲處靠近第二肋骨下方,就是灸的地方。第二肋骨彎曲處靠近第三肋骨下方,也是灸的地方。左右各灸五十壯,一次性完成。(《千金方》說,治療症癖的方法,左邊有病灸左邊,右邊有病灸右邊。在脊椎彎曲的肋骨,數到第二肋骨上方第三肋骨下方,向肉趐的前方。第一天灸三次,每天五次循環,直到五十壯。禁忌大蒜,其他沒有禁忌。)

又一灸治痃氣的方法:

從乳房下方數到第三肋骨下方,與乳房上下對應,稍微靠近腰骨外側取穴孔,就是灸的地方。兩側同時灸,開始下火時,各灸三壯。第二天四壯,每天增加一壯到七壯。然後又從三壯開始灸,到三十天就停止。

前面兩種灸法,如果點穴時,是拳著腳點的,就用拳腳灸;如果是伸直腳點的,就用伸直腳灸。(以上內容出自第七卷中)

3. 積聚方五首

病源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腑臟虛弱。受於風邪。搏於腑臟之氣所為也。腑者陽也。臟者陰也。陽浮而動。陰沉而伏。積者陰氣五臟所生。始發不離其部。故上下有所窮。已聚者陽氣六腑所成。故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有常處。諸臟受邪。初未能為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

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痎瘧連歲月不已。以季夏戊巳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當傳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欲復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肝之積。以季夏戊巳日得之也。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當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欲復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也。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管。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當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欲復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也。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

久不愈。令人灑浙寒熱。喘咳發肺癰。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當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欲復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也。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賁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當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欲復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也。此為五積。診其脈駃而緊積聚。

脈浮而牢積聚。脈橫者脅下有積聚。脈來小沉實者。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即吐出。脈來細蟧附骨者積也。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以部處之。診得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脅下氣逆。背相引痛。少氣善忘。目瞑。皮膚寒。秋愈夏劇。

主皮中時痛如蝨綠狀。其甚如針刺之狀。時癢。白色也。診得心積。脈沉而芤。時上下無常處。病悸腹中熱。面赤咽乾煩。掌中熱。甚即唾血。主身瘛瘲。主血厥。夏瘥冬劇。色赤也。診得脾積。脈浮大而長。飢則減。飽則見䐜。起與谷爭。累累如桃李。起見於外。腹滿嘔泄。

腸鳴。四肢重。手足脛腫厥。不能臥。是主肌肉損。色黃也。診得肝積。脈弦而細。兩脅下痛。邪走心下。足脛寒。脅痛引少腹。男子積疝也。女子病淋也。身無膏澤。喜轉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劇。色青也。診得腎積。脈沉而急。苦脊與腰相引。飢則見。飽則減。病腰痛。

少腹裡急。口乾咽腫傷爛。目䀮䀮。骨中寒。主髓厥。喜忘。色黑也。診得心腹積聚。其脈牢強急者生。脈虛弱急者死。又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以左足踐右足上。除心下積。又云:病心下積聚。端坐柱腰。

向日仰頭。徐以口內氣因而咽之。三十過而止。開目。又云:左脅側臥。伸臂直腳以口內氣鼻吐之。通而復始。除積聚心下不便。又云:以左手按右脅。舉右手極形。除積及老血。又云:閉口微息。正坐向王氣。張鼻取氣。逼置臍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氣。以除結聚。低頭不息十二通。

以消飲食。令人輕強。行之冬月。令人不寒。又云:端坐拄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內氣閉之。自極七息。名曰蜀王橋。除脅下積聚。又云:向晨去桃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不息極。張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息微定。復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盪滌五臟。

津潤六腑。所病皆愈。腹有病積聚者。張吸其腹。熱乃止。癥瘕散破。即愈矣。(出第十九卷中)

範汪破積丸。療積聚堅症方。

大黃(一斤),牡蠣(三兩),凝水石(一兩),石膏(一兩),石鐘乳(一兩),理石(一兩)

上六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先食服。酒飲任下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又順逆丸。主久寒積聚。氣逆不能食方。

大黃(十分),黃芩(四分),厚朴(四分炙),乾地黃(四分),桂心(四分),滑石(四分),杏子(二分),黃連(四分),麥門冬(四分去心)

上九味搗合下篩。和以蜜。丸如梧子。服十丸。日再服。後食。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蕪荑生蔥豬肉。

又捶鑿丸療腹中積聚邪氣寒熱消穀方。

甘遂(一分),蕘花(一分),芫花(一分),桂心(一分),巴豆(一分),杏仁(一分),桔梗(一分)

上七味。蕘花芫花熬令香。巴豆杏仁去皮熬令變色已。各異搗。下細篩搗合丸。以白蜜搗萬杵。服如小豆一丸。日三行。長將服之。傷寒增服。膈上吐。膈下利。小兒亦服婦人兼身亦服。名曰捶鑿。以消息之。忌豬肉蘆筍生蔥。(並出第十三卷中)

延年療腹內積聚。癖氣衝心。肋急滿。時吐水不能食。兼惡寒方。

鱉甲(六分炙),防葵(四分),人參(四分),前胡(四分),桔梗(四分),檳榔(八分),白朮(八分),大黃(八分)枳實(四分炙),厚朴(三分炙),當歸(四分),附子(四分炮),乾薑(四分),甘草(五分炙),吳茱萸(三分)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為丸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再服。加至三十丸。忌莧菜豬肉生冷魚蒜。

又白朮丸。主積聚癖氣不能食。心肋下滿。四肢骨節痠疼。盜汗不絕方。

白朮(六分),黃耆(六分),牡蠣(四分熬),人參(六分),茯苓(六分),烏頭(六分炮),乾薑(六分),芍藥(四分),當歸(六分),細辛(四分),麥門冬(四分去心),桂心(五分),前胡(四分),甘草(六分炙),防葵(三分),鱉甲(四分炙),紫菀(三分炙),檳榔(六分),桔梗(三分)

上十九味搗篩。蜜和為丸。空肚酒下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忌莧菜桃李大醋豬肉生蔥。(並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積聚方五首

所謂的「積聚」,是由於體內陰陽失調、五臟六腑虛弱,又受到外來的風邪侵襲,與臟腑之氣相互搏擊所造成的。六腑屬陽,五臟屬陰。陽氣輕浮而活動,陰氣則沉靜而潛伏。積,是指陰氣在五臟中形成的,最初發病時不會離開其所屬的部位,所以會有所局限。聚,是指陽氣在六腑中形成的,沒有固定的根源,也沒有固定的位置,所以疼痛的地方也不固定。各臟腑受到邪氣侵襲,最初未必會立即形成積聚,但如果邪氣長期滯留不去,就會逐漸形成積聚。

肝臟的積稱為「肥氣」,在左脅下,形狀像覆蓋的杯子,有頭有腳。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瘧疾,而且會持續多年。這種積多在季夏(農曆六月)的戊巳日形成。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肺的病會傳到肝,肝的病會傳到脾。脾在季夏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襲,所以肝想把邪氣傳回肺,但肺不接受,於是就結聚成積。因此知道肝的積是在季夏的戊巳日形成的。

心臟的積稱為「伏梁」,從肚臍上方開始,大如手臂,向上延伸至心下。這種積多在秋天的庚辛日形成。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腎的病會傳到心,心的病會傳到肺。肺在秋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襲,所以心想把邪氣傳回腎,但腎不接受,於是就結聚成積。因此知道伏梁是在秋天的庚辛日形成的。

脾臟的積稱為「痞氣」,在胃脘部,覆蓋的面積像一個盤子,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四肢無力,出現黃疸,飲食無法轉化為身體的營養。這種積多在冬季的壬癸日形成。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肝的病會傳到脾,脾的病會傳到腎。腎在冬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襲,所以脾想把邪氣傳回肝,但肝不接受,於是就結聚成積。因此知道痞氣是在冬季的壬癸日形成的。

肺臟的積稱為「息賁」,在右脅下,覆蓋的面積像一個杯子。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時冷時熱、咳嗽氣喘,甚至引發肺癰(肺膿瘍)。這種積多在春天的甲乙日形成。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心的病會傳到肺,肺的病會傳到肝。肝在春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襲,所以肺想把邪氣傳回心,但心不接受,於是就結聚成積。因此知道息賁是在春天的甲乙日形成的。

腎臟的積稱為「賁豚」,從少腹(下腹部)開始,向上延伸至心下,感覺像小豬奔跑一樣,上下竄動不定。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氣喘、骨骼痿弱、氣短。這種積多在夏季的丙丁日形成。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脾的病會傳到腎,腎的病會傳到心。心在夏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襲,所以腎想把邪氣傳回脾,但脾不接受,於是就結聚成積。因此知道賁豚是在夏季的丙丁日形成的。以上這些就是五種積。

診斷時,如果脈搏跳動快速而繃緊,代表有積聚。如果脈象浮在表面但按下去卻很堅實,代表有積聚。如果脈搏橫向移動,代表脅下有積聚。如果脈搏微細且沉於深處,代表胃中有積聚,而且會食不下嚥,吃東西就會吐出來。如果脈搏細而緊貼骨頭,也代表有積聚。脈象出現在左邊,積聚在左邊,脈象出現在右邊,積聚在右邊,脈象兩邊都出現,積聚在中間。可以按照脈象出現的部位來判斷。

診斷出肺積時,脈象浮於表面且細毛狀,按下去會躲避,脅下氣逆,背部會相互牽引疼痛,氣短健忘,眼睛昏花,皮膚發冷,秋天會好轉,夏天會加重。皮膚會出現像蝨子咬的疼痛,嚴重時像針刺,有時會發癢,顏色是白色的。

診斷出心積時,脈象沉而空虛,上下跳動不定,會感到心悸、腹部發熱、臉色發紅、咽喉乾燥煩躁、手掌發熱,嚴重時會咳血,還會出現抽搐,以及因血脈不通造成的昏厥。夏天會好轉,冬天會加重,顏色是紅色的。

診斷出脾積時,脈象浮大而長,飢餓時會減輕,飽食後會出現腹部鼓脹,像是桃李一樣隆起於外,腹部脹滿、嘔吐腹瀉、腸鳴、四肢沉重、手腳腿腫脹發冷,無法躺臥,肌肉消損,顏色是黃色的。

診斷出肝積時,脈象弦而細,兩脅下疼痛,邪氣會竄到心下,腳脛冰冷,脅痛會牽引到小腹,男子會出現疝氣,女子會出現淋病,身體沒有光澤,容易抽筋,指甲枯黑,春天會好轉,秋天會加重,顏色是青色的。

診斷出腎積時,脈象沉而急,會感覺脊椎和腰部相互牽引疼痛,飢餓時會出現,飽食後會減輕,會感到腰痛、小腹緊迫、口乾咽痛,眼睛昏花、骨頭發冷,會出現骨髓厥證,健忘,顏色是黑色的。

診斷出心腹積聚,如果脈象堅實強勁,通常表示病情可以治癒;如果脈象虛弱而急促,則表示病情危險。總體來說,積聚的脈象,實而強勁表示可以治癒,沉而微弱表示病情嚴重。

對於積聚的治療,除了湯藥、外敷、針灸和砭石等方法外,還有其他輔助方法可以調養身體,疏通經絡,這些方法將在後面附上。養生導引法提到:用左腳踩在右腳上,可以消除心下積聚。又提到:如果心下有積聚,可以端坐,用腰部支撐身體,面向太陽仰頭,慢慢地用口吸氣,然後吞下,重複三十次,然後停止,睜開眼睛。又提到:可以左側臥,伸直手臂和腿,用口吸氣,用鼻吐氣,如此反覆進行,可以消除積聚,改善心下不適。又提到:可以用左手按住右脅,舉起右手到極限,可以消除積聚和舊血。又提到:閉上嘴巴,輕微呼吸,正坐面向有朝氣的方向,用鼻孔吸氣,把氣壓在肚臍下方,然後用小口微微吐出,重複十二次,可以消除積聚。然後低下頭不呼吸,重複十二次,可以促進消化,使身體輕健強壯。在冬季實行,可以讓人不感到寒冷。又提到:端坐,用腰部支撐身體向上,伸展雙臂,掌心向上,用鼻吸氣,閉住氣,從一數到七,這個動作叫做蜀王橋,可以消除脅下積聚。又提到:清晨去除桃子,仰臥,伸直手臂和腿,閉上眼睛和嘴巴,不呼吸到極限,張開腹部和雙腳,休息片刻,吸腹並仰起雙腳,使腳彎曲成拳頭,等氣息稍微平穩後,再重複做,春天做三次、夏天做五次、秋天做七次、冬天做九次,可以洗滌五臟,滋潤六腑,使所有疾病都痊癒。如果腹部有積聚,張開腹部吸氣,感到熱後就可以停止,腫塊會消散破裂,就會痊癒。

範汪破積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積聚形成的堅硬腫塊。

藥材包含:大黃(一斤),牡蠣(三兩),凝水石(一兩),石膏(一兩),石鐘乳(一兩),理石(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混合,過篩,用蜂蜜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服用,用酒送服三丸,每天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劑量,直到有效為止。

順逆丸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長期寒冷引起的積聚,導致氣逆和無法進食。

藥材包含:大黃(十分),黃芩(四分),厚朴(四分,炙過),乾地黃(四分),桂心(四分),滑石(四分),杏子(二分),黃連(四分),麥門冬(四分,去心)。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混合,過篩,用蜂蜜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十丸,每天兩次,飯後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劑量,直到有效為止。服藥期間忌食蕪荑、生蔥和豬肉。

捶鑿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腹中積聚的邪氣、寒熱等症狀,以及消化不良。

藥材包含:甘遂(一分),蕘花(一分),芫花(一分),桂心(一分),巴豆(一分),杏仁(一分),桔梗(一分)。

將以上七味藥材中的蕘花和芫花炒至香味散發,巴豆和杏仁去皮後炒至顏色改變,然後分別搗碎,混合過篩,用白蜜搗成萬杵,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每天三次。長期服用。如果患有傷寒,可以增加劑量。服藥後可能會出現隔上嘔吐或隔下腹瀉的情況。兒童和婦女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稱為「捶鑿」,取其敲擊消散積聚之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蘆筍和生蔥。

延年方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腹內積聚、脾氣上衝到心臟、肋骨部位脹滿、時常嘔吐清水而無法進食、同時還怕冷的症狀。

藥材包含:鱉甲(六分,炙過),防葵(四分),人參(四分),前胡(四分),桔梗(四分),檳榔(八分),白朮(八分),大黃(八分),枳實(四分,炙過),厚朴(三分,炙過),當歸(四分),附子(四分,炮過),乾薑(四分),甘草(五分,炙過),吳茱萸(三分)。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酒送服,每天兩次。可以增加劑量到每次三十丸。服藥期間忌食莧菜、豬肉、生冷食物、魚和蒜。

白朮丸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積聚、脾氣無法消化而導致不能進食、心脅下脹滿、四肢關節酸痛、盜汗不止等症狀。

藥材包含:白朮(六分),黃耆(六分),牡蠣(四分,熬過),人參(六分),茯苓(六分),烏頭(六分,炮過),乾薑(六分),芍藥(四分),當歸(六分),細辛(四分),麥門冬(四分,去心),桂心(五分),前胡(四分),甘草(六分,炙過),防葵(三分),鱉甲(四分,炙過),紫菀(三分,炙過),檳榔(六分),桔梗(三分)。

將以上十九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丸。空腹用酒送服二十丸,每天兩次。可以增加劑量到每次三十丸。服藥期間忌食莧菜、桃李、大醋、豬肉和生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