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二 (2)
卷第十二 (2)
1. 寒癖方五首
病源寒癖之為病。是飲水停積脅下痃強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謂之寒癖。脈弦而大者。寒癖也。(出第二十卷中)肘後療腹中冷癖。水穀癊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方。
白話文:
疾病是由寒症引起的。主要症狀是飲水停聚在脅部之下,引起疼痛和僵硬。遇到寒冷時疼痛加劇,因此稱為寒癖。脈搏有力而緊繃,是寒癖的徵兆。(出自《肘後方》卷二十)
針對腹中冷癖的療法:
- 水谷停滯不暢
- 心下有痰飲
- 兩脅痞滿
- 按壓時會鳴響,影響飲食
大蟾蜍(一頭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用一升中人七合羸小五合)
白話文:
一隻大蟾蜍(去除皮膚和內臟後切塊) 芒硝
- 成年人:1升
- 一般體型:7合
- 體弱瘦小:5合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溫服一升。一時頓服一升。若未下。更服一升。中人七合。羸小五合。得下者止。後九日十日一遍作之。
又方
白話文:
上述的兩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取四升藥液。溫服一升,一次服用一升。如果還未排便,再服用一升。一般人服用七合,體弱小者服用五合。拉肚子後就停止服用。之後每隔九到十天再服用一次。
大黃(三兩),甘草(二兩炙),蜜(一升二合),棗(二十七枚)
白話文:
大黃3兩,甘草2兩(炙過的),蜂蜜1升2合,紅棗27枚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一合。去滓納蜜。
再上火煎令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
又方
白話文:
將這四味藥切好。用四升水先煮前三種藥材,煮至剩二升一合時,把藥渣濾掉,然後加入蜂蜜。
再放到火上煮至溶解。分成兩次服用。服用期間避免食用海藻和菘菜。
另一個配方。
巴豆(三十枚煮),杏仁(二十枚),桔梗(六分),藜蘆(四分炙),皂莢(三分去皮)
白話文:
- 巴豆 30 枚(煮過)
- 杏仁 20 枚
- 桔梗 6 分
- 藜蘆 4 分(炙烤過)
- 皁莢 3 分(去皮)
上五味搗。蜜和丸如胡豆。未食服一丸。日三。欲下病者服二丸。長將服百日都好瘥。忌豬肉蘆筍貍肉。(古今錄驗同並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加上蜂蜜揉成胡豆大小的丸子。還沒吃東西時服用一丸,每天三次。想要瀉下的病人服用兩丸。長期服用一百天,疾病就會痊癒。服用期間忌食豬肉、蘆筍和狸肉。(《古今錄驗》同方並出第三卷中)
深師主久寒癖。胸滿短氣。心腹堅。嘔吐。手足逆冷。時來時去。痛不欲食。食即為患。心冷。引腰背強急。吳茱萸丸方。
白話文:
吳茱萸丸適用於因長期受寒導致的老毛病。症狀包括:胸悶、氣促、心腹發硬、嘔吐、手腳冰冷,間歇性發作。患者食慾不振,進食後症狀加重。此外,還有心寒、腰背僵硬強痛的表現。
吳茱萸(八分),附子(三分炮),厚朴(五分炙),半夏(五分洗),桂心(五分),人參(五分),礬石(五分熬),枳實(五分炙),乾薑(五分)
上九味下篩蜜和。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不知。增之。(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吳茱萸(八錢),附子(三分,炮製後),厚朴(五錢,炙烤後),半夏(五錢,洗淨後),桂心(五錢),人參(五錢),礬石(五錢,熬製後),枳實(五錢,炙烤後),乾薑(五錢)
延年白朮丸。主宿冷癖氣因服熱藥發熱。心驚虛悸。下冷上熱。不能食飲。頻頭風旋。喜嘔吐方。
白話文:
延年白朮丸:
主治:
因服用熱性藥物而導致的體質虛寒、心悸、氣虛、下肢寒冷、上半身發熱、飲食不振、頻繁頭暈目眩、嘔吐。
白朮(六分),厚朴(兩分炙),人參(五分),白芷(三分),橘皮(四分),防風(五分),吳茱萸(四分),芎藭(四分),薯蕷(四分),茯神(五分),桂心(四分),大麥櫱(四分熬),乾薑(四分),防葵(四分炙),甘草(五分炙)
白話文:
白朮(30克),厚朴(10克,乾炒),人參(25克),白芷(15克),橘皮(20克),防風(25克),吳茱萸(20克),川芎(20克),山藥(20克),茯苓(25克),桂枝(20克),大麥芽(20克,熬製),乾薑(20克),防己(20克,乾炒),甘草(25克,乾炒)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二十丸。(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 15 味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酒送服 15 丸,每日兩次。逐漸增加到 20 丸。(出自第 16 卷)
2. 久癖方二首
病源久癖謂因飲水過多。水氣擁滯。遇寒熱氣相搏。便成癖。在於兩脅下。經久不瘥。乃結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鳴。積有歲年。故云久癖。(出第二十卷中)
集驗療冷熱久癖。實不能下。虛滿如水狀方。
白話文:
古人認為,久癖是由於過度飲水造成的。水氣停滯在體內,遇到寒熱之氣相衝,就會形成癖。癖通常位於兩脅之下,長期不愈,便會凝結成形。用手按壓時會聽到水聲。這種癖積累了很多年,所以稱為久癖。(出自《太平聖惠方》第二十卷)
前胡(四兩),生薑(四兩),枳實(三兩炙),半夏(四兩洗),白朮(三兩),茯苓(四兩),甘草(二兩炙),桂心(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前胡四兩、生薑四兩、枳實三兩(用火炙過)、半夏四兩(洗淨)、白朮三兩、茯苓四兩、甘草二兩(用火炙過)、桂心二兩,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八升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
古今錄驗曾青丸。療久寒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者服之二十日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壽。殷仲堪云:扁鵲曾青丸。療久癖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咳逆消渴。隨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小宜服藥。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白話文:
曾青丸過去和現在都有驗證。治療久積的寒氣,以及飲食停滯。患上流感的病人服用二十天便會痊癒。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殷仲堪說:扁鵲的曾青丸治療久年的頑疾,飲食停滯,流感,咳嗽嘔吐,口渴,針對不同的症狀。長期患病和病弱的人,老年人和兒童都適合服用。可能會引發嘔吐、腹瀉或出汗。
曾青(二分),寒水石(三分),朴硝(二分),茯苓(三分),大黃(三分),附子(三分炮),巴豆(二分)
白話文:
曾青:二錢 寒水石:三錢 朴硝:二錢 茯苓:三錢 大黃:三錢 附子(炮製):三錢 巴豆:二錢
上七味各異搗。下篩巴豆消相合。搗六千杵。次納附子搗相得。次納茯苓搗相得。次納大黃搗相得。次納曾青搗相得。次納寒水石搗相得。次納蜜和搗千杵。大人服大豆二丸。小兒五歲以下。如麻子一丸。二三歲見如黍米一丸。如服藥以薄粉粥清下。當覆臥令汗出。吐下氣發作。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各別搗碎。然後加入巴豆,一起搗碎過篩。搗制六千次。接著加入附子,一起搗碎。再加入茯苓,一起搗碎。再加入大黃,一起搗碎。再加入曾青,一起搗碎。再加入寒水石,一起搗碎。最後加入蜂蜜,再搗制一千次。
成人服用兩丸,如綠豆大小。五歲以下的小孩,服用一丸,如麻子大小。兩三歲的小孩,服用一丸,如小米大小。服用藥物後,用稀薄的米粥送服。服用後應臥牀,讓藥效發揮,直到出汗。這樣會促進嘔吐和瀉下,排出體內廢物。
服二丸。霍亂服三丸。泄痢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豬肉冷水蘆筍大酢。(崔氏同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服用兩顆藥丸。霍亂時服用三顆藥丸。腹瀉不止。可以服用一到兩顆藥丸。另一個方子使用三分曾青。忌食豬肉、冷水、蘆筍和大醋。(此方出自崔氏方書第十卷中)
3. 癖羸瘠方二首
刪繁療癖羸瘠。膏髓酒方。
白話文:
刪除繁複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癖瘦的病狀。以下是膏髓酒的處方。
豬肪膏(三升),牛髓(二升),油(五升),薑汁(三升),生地黃汁(三升),當歸(四分),蜀椒(四分汁),吳茱萸(五合),桂心(五分),人參(五分),五味子(七分),芎藭(五分),乾地黃(七分),遠志皮(五分)
白話文:
豬油(1800 毫升),牛骨髓(1200 毫升),植物油(3000 毫升),薑汁(1800 毫升),熟地黃汁(1800 毫升),當歸(120 克),花椒(120 毫升汁液),吳茱萸(240 克),桂心(24 克),人參(24 克),五味子(33.6 克),川芎(24 克),乾地黃(33.6 克),遠志皮(24 克)
上十四味切。搗九味。下篩為散。取膏髓等五種汁。加水一斗。同汁煎。取水並藥汁俱盡。但餘膏在。停小冷。下散攪令調。火上煎三上三下。燥器貯凝。冷為餅方寸。以清酒一升暖下。膏取服之。晝兩服。夜一服。非但療癖。亦主百病。忌生蔥蕪荑。
又枸杞子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 14 種藥材切碎。搗碎以下 9 種藥材:
- 細辛
- 當歸
- 生地黃
- 川芎
- 黃連
- 白朮
- 茯苓
- 炙甘草
- 麥門冬
將搗碎的藥材過篩成細末。
取以下五種藥物的汁液:
- 膏髓(牡蠣煅研)
- 黃連
- 白朮
- 茯苓
- 炙甘草
加入一斗水。
將藥汁和水一起煎煮,直到水和藥汁都煮乾,只留下藥膏。
稍稍放涼。
將細末的藥粉加入藥膏中,攪拌均勻。
在火上煎煮,反覆向上翻三次,向下翻三次。
將煎好的藥膏放入乾燥的容器中凝固。
冷卻後,將藥膏切成方寸大小的方塊。
用一升清酒加熱,然後將藥膏融化服用。
白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不僅可以治療癖病,還能治療百病。
忌食生蔥和蕪荑。
枸杞子(五升),乾薑(五兩),白朮(五兩),吳茱萸(一升),蜀椒(三合汗),橘皮(五兩)
白話文:
- 枸杞子:五升
- 乾薑:五兩
- 白朮:五兩
- 吳茱萸:一升
- 蜀椒:三合(重量單位)
- 橘皮:五兩
上六味切。搗五味。三篩下為散。取枸杞子燥瓷器貯。研曝如作米粉法。七日曝之。一曝一研。取前藥散和之又研。隨飲酒食等。即便服一方寸匕和酒食進之。如此能三年服。非但療百病。亦長陽氣。(並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種藥材切碎,將五種藥材搗碎,過篩三次成粉末。將枸杞子放在乾燥的瓷器中保存。用研磨的方式,將枸杞子研磨成米粉狀。在七天內,每天曝曬一次,研磨一次。將前面藥材的粉末與研磨後的枸杞子混合,再次研磨。隨餐時或在喝酒時,服用一湯匙的藥粉。如果能持續服用三年,不僅可以治療各種疾病,還能增強陽氣。(此記載同時見於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