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一 (4)
卷第十一 (4)
1. 睡中尿床不自覺方六首
病源。夫人有於眠睡中不覺尿出者。是其稟質陰氣偏盛。陽氣偏虛。則膀胱腎氣俱冷。不能溫制於水。則小便多。或不禁而遺尿。膀胱足太陽也。為腎之腑。腎者足少陰也。為臟。與膀胱合。俱主水。凡人之陰陽。日入陽氣盡則陰受氣。至夜半陰陽大會。氣交則臥睡。小便者。
白話文:
病因:一般人睡著後會無意識地排尿,這表示他的身體稟賦偏重於陰氣,陽氣則偏虛,導致膀胱和腎臟的氣都偏冷,無法溫和地控制水分,因而導致小便增多,甚至會忍不住而遺尿。膀胱屬足太陽經,是腎臟的表腑。腎臟屬足少陰經,是臟腑。膀胱和腎臟配合,共同管理水分。人的陰陽,白天時陽氣盛,到了晚上陽氣盡,則陰氣接收陽氣。到了半夜時,陰陽交會,氣息混合,人就會入睡。這種入睡的狀態就是小便的原因。
水液之餘也。從膀胱入於胞為小便。夜臥則陽氣衰伏。不能制於陰。所以陰氣獨發。水下不禁。故於睡眠而不覺尿床也。(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小便是多餘的水液。從膀胱流入膀胱,形成尿液。晚上睡覺時,人體陽氣衰弱,無法控制陰氣。因此陰氣獨自發作,小便失禁。所以人在睡著時,會不自覺地尿牀。(摘自第十四卷中)
肘後療少小睡中遺尿不自覺方。
取鵲巢中蓐燒水。服一錢匕。即瘥。(文仲方千金同)
又方
雄雞肝,桂心
上二味等分搗丸。服如小豆一枚。日三服。
又方
雄雞屎白(熬),桂心
上二味等分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亦可除桂心。
又方
礬石(燒令汁盡),牡蠣(熬)
上二味等分末之。以粟米粥飲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白話文:
小孩睡夢中遺尿不知不覺,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取鵲巢中的鳥糞燒水,服用一錢匕,即可痊癒。
另外,也可將雄雞肝和桂心等量搗碎製成丸藥,每次服用如小豆般大小,一日三次。
或者,將雄雞屎白(熬製)和桂心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方寸匕,一日兩次,也可以去除桂心。
再者,將礬石(燒至汁液乾涸)和牡蠣(熬製)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粟米粥送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還有其他方法...
雄雞喉嚨。及屎白䏶胵裹黃皮燒末。麥粥清盡服之。
白話文:
雄雞的雞冠。還有白色糞便包裹著黃色皮膜,燒成粉末。用麥粥送服,直到糞便變清。
亦可。以赤雞翅燒末。酒服三指撮。日三。
又方
薔薇根隨多少銼搗。以酒飲之。(並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也可以用紅色雞翅膀燒成灰末,每次用酒送服約三指撮的量,一天三次。
另外一個方法是取薔薇根,不限數量,切碎後搗爛,用酒沖服。(這兩個方法都出自第二卷中)
2. 渴後小便多恐生諸瘡方二首
病源。渴利之病。隨飲小便也。此謂服石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然腎虛又不能制水。故小便利也。其渴利雖瘥。熱猶未盡。發於皮膚。皮膚先有風濕。濕熱相搏。所以生瘡也。(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病因:
口渴小便頻繁的疾病,主要是由於服用助陽藥物過度和房事過度,導致腎氣虛弱所致。
下焦(膀胱、腎臟)生熱,熱就會導致腎臟乾燥,腎臟乾燥就會口渴。但是,由於腎虛,不能控制水分,所以小便頻繁。
口渴小便頻繁的症狀雖然緩解,但體內熱氣尚未完全消退,會發散到皮膚上。皮膚本身有風濕,濕熱交織,因此會生瘡。
近效恐腎虛熱渴小便多。除風濕。理石毒。止小便。去皮膚瘡。調中方。
白話文:
近來身體虛弱,有熱渴、小便頻繁的症狀。可除去風濕、治療理石毒(一種皮膚病)、止小便,治療皮膚瘡,調和內臟機能。
升麻(四分),玄參(五分),甘草(四分炙),知母(五分),茯苓(三分),牡蠣(六分),漏蘆(五分),枳實(六分炙),菝葜(四分),黃連(六分)
白話文:
升麻(0.4克),玄參(0.5克),甘草(0.4克,炙用),知母(0.5克),茯苓(0.3克),牡蠣(0.6克),漏蘆(0.5克),枳實(0.6克,炙用),菝葜(0.4克),黃連(0.6克)
上十味搗篩飲汁。服方寸匕。日再服。以瘥為度。忌豬肉海藻菘菜酢物。
又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篩過,服用其汁液。每次服用方寸大小一匙,一天服用兩次,服用至痊癒為止。忌食豬肉、海藻、白菜和醋類食物。
栝蔞(八分),茯苓(八分),玄參(四分),枳實(六分炙),苦參(三分),甘草(三分炙),橘皮(三分)
上七味搗篩。每空腹以漿水服方寸匕。日再服。忌海藻大酢菘菜。
白話文:
栝樓果(8 分),茯苓(8 分),玄參(4 分),枳實(6 分,經炙),苦參(3 分),甘草(3 分,經炙),陳皮(3 分)
3. 渴後恐成水病方三首
病源五臟六腑皆有津液。若腑臟因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數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診其脈。心脈滑甚為善渴。其久病變。或發癰疽。或為水病。(出第五卷中)
近效渴後數飲。嘔逆虛羸。恐成癰疽水病方。
白話文:
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有液體。如果內臟因為虛弱或亢奮而產生熱,熱氣就會在體內,導致液體減少,所以會口渴。如果口渴時大量喝水,人就會頭暈。背部發冷並且嘔吐,是因為身體虛弱造成的。診斷脈象時,如果發現心脈跳動非常快速,表示很口渴。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很長時間,可能會發展成癰疽或水腫。
茯苓(五分),栝蔞(六分),升麻(四分),麥門冬(六分去心),桑根白皮(八分),橘皮(三分)
上六味搗為散。清水服一方寸匕。日再服。忌酢物。
又方
白話文:
茯苓(5錢),栝蔞(6錢),升麻(4錢),麥門冬(6錢,去除根心),桑樹白樹皮(8錢),橘子皮(3錢)
人參(三分),豬苓(三分),通草(五分),黃連(六分),麥門冬(八分去心),栝蔞(八分)
白話文:
人參:3 分 豬苓:3 分 通草:5 分 黃連:6 分 麥門冬:8 分(去核) 栝蔞:8 分
上六味搗為散。漿水送方寸匕。日再服。以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冷等物。
又若已覺津液竭。身浮。氣如水病者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漿水送服,每次方寸匕的量。每天服用兩次。服用到痊癒為止。忌吃豬肉、冷水和生冷等食物。
漢防己(六分),豬苓(六分),栝蔞(八分),茯苓(四分),桑根白皮(十二分),白朮(三分),杏仁(六分去皮尖熬),郁李仁(六分),葶藶子(十二分熬紫色)
白話文:
- 防己:6 克
- 豬苓:6 克
- 栝樓根:8 克
- 茯苓:4 克
- 桑樹根白皮:12 克
- 白朮:3 克
- 杏仁:6 克(去皮尖,熬煮)
- 郁李仁:6 克
- 葶藶子:12 克(熬煮至呈現紫色)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漿水服三十丸。日一服。腫消小便快下為度。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藶丸。療消渴。成水病浮腫方。
甜葶藶(隔紙炒),栝蔞仁,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漢防己(各一兩)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藥。需在空腹時服用,每次三十丸,每日一次,以小便通暢且水腫消退為準。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醋、桃、李及雀肉等食物。
另外,這是一個製作藶丸的處方,用於治療消渴症及因水分代謝異常導致的身體浮腫。
所需藥材及其處理方式如下:甜葶藶(隔紙炒熟)、栝蔞仁、杏仁(去皮、尖,及雙仁部分,並用麩皮炒至微黃)、漢防己(各取一兩)。
上四味為末蜜丸。搗二三百杵。如梧子大。服三十丸。食前。茯苓煎湯送下。日三四服。
又瞿麥湯。療消渴。欲成水氣。面目並足脛浮腫。小便不利方。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四種中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用杵臼搗製兩三百次,每粒約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 30 粒,於飯前服用。用茯苓煎煮的湯送服。每天服用三四次。
瞿麥穗,澤瀉,滑石(各兩半),防己(三分),黃芩,大黃(各一分),桑螵蛸(炒十四枚)
上七味切。每服三錢匕。水三升。煮一升。去滓。空心溫服。良久再服。
白話文:
瞿麥穗、澤瀉、滑石(各兩半兩) 防己(三分兩) 黃芩、大黃(各一分兩) 桑螵蛸(炒製後,十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