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一 (5)
卷第一 (5)
1.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
(合一十三法)
千金翼療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服附子湯方。
白話文:
治療少陰病一兩天後,如果患者感覺口中沒有明显的燥熱或冰冷,且背部感到怕冷,應該採用灸法治療,並服用附子湯。
大附子(二枚炮),茯苓,芍藥(各二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忌豬肉桃李雀肉酢。
白話文:
大附子(兩片,炮製)、茯苓、芍藥(各兩兩)、人參(兩兩)、白朮(四兩)
又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可與桔梗湯方。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白話文:
此外,治療少陰病發病兩三天的咽喉疼痛,可以服用甘草湯。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改用桔梗湯。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切片,用三升水煮沸後,取一升半的藥液,每次服用七合,一天三次,服用期間需忌口海藻及菘菜。
又桔梗湯方。
大桔梗(一兩),甘草(炙三兩)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兩服,吐膿血瘥。忌豬肉海藻菘菜。
又療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而便膿血,桃花湯方
白話文:
另外,有一個桔梗湯方。用大桔梗一兩,甘草炙過三兩,切碎,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兩次喝,可以治療吐膿血。忌食豬肉、海藻、菘菜。
還有一種治療少陰病二到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利、拉肚子不止,並且拉出膿血的方子,叫做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綿裹一半篩末),乾薑(一兩切),粳米(一升)
白話文:
赤石脂(一斤半,全部包在棉布裡,一半磨成粉末): 乾薑(一兩,切成片):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米熟,去滓,取七合,納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千金崔氏範汪同)
又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方。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三種,用七升水煎煮至米熟的程度,然後去掉藥渣,取藥汁約七合,加入一立方寸的赤石脂粉,一天服用三次。
另外治療少陰病,如果已經有兩三天以上,出現心煩無法躺下休息的情況,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這一方劑。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雞子中黃(二枚),芍藥(二兩),阿膠(三兩炙一云三片)
白話文:
黃連:四兩 黃芩:一兩 雞蛋黃:兩個 芍藥:兩兩 阿膠:三兩(炙製後,有人說三片即可)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阿膠煮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忌豬肉冷水。(並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好,加入六升水,先煮前三種藥材,取兩升藥汁,去掉渣滓,放入阿膠煮至完全融化,稍冷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熱服用七杯,一天三次。忌食豬肉和冷水。(出自《醫聖張仲景方書》第十一卷)
又療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堅,或心下卒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小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對於傷寒五六天時出現中風症狀,出現寒熱交替、胸脅苦悶脹滿、唉聲嘆氣、不想飲食,心情煩躁、想嘔吐,或胸中煩悶但吐不出來,或口渴,或腹中疼痛,或脅下痞滿堅硬,或心下突然悸動,小便不利,或不口渴,身體外有微微發熱或咳嗽,可以使用小柴胡湯。
柴胡(八兩),半夏(洗半斤),生薑,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柴胡(400 克),半夏(洗淨後 250 克),生薑、黃芩、人參、甘草(各炒製後 150 克),大棗(12 顆,剖開)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但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堅者,去大棗,加牡蠣六兩,若心下卒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心三兩,溫覆取微汗,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白話文:
取上七味藥材切片,加入一斗二升水煎煮,煎至六升,去除渣滓後再煎煮取三升藥液。溫熱服用一升,每日三次。但如果胸中鬱悶不嘔吐,可以去除半夏,加入人參及栝蔞果實一枚。如果口渴,去除半夏,加入人參,與其他藥材合為四兩半。加入栝蔞根四兩。如果腹中疼痛,去除黃芩,加入芍藥三兩。如果脅下有硬塊,去除大棗,加入牡蠣六兩。如果心下突然悸動,小便不利,去除黃芩,加入茯苓四兩。如果沒有口渴,但有輕微發熱,去除人參,加入桂心三兩,溫敷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咳嗽,去除人參、大棗和生薑,加入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忌食羊肉、海藻和菘菜。
(崔氏深師同)
又療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未解,梔子豉湯方。
肥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
白話文:
根據崔氏深師的記載,
另外治療傷寒病,在病發後的第五六天,經過大量出汗後身體仍然發熱,並且感到心口部位疼痛難耐,這說明病情還沒有得到緩解,應該使用梔子豉湯,其配方如下:
肥大的梔子(共十四个,需掰開),香豉(四合,用布包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若一服得吐余更勿服之,若嘔者,用後梔子加生薑湯。(傷寒論備急同傷寒兼療不得眠)
又梔子生薑湯方。
肥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生薑(五兩切)
白話文:
以上這兩種藥材(梔子、豉),用四升水先煮梔子,取二升半的藥液,再去除藥渣,放入豆豉,繼續煮到剩一升半,去除藥渣,溫熱後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服用一次後就嘔吐,就不要再服用了。如果嘔吐後,再用剩下的梔子加生薑湯服用。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若一服安,即勿服。(傷寒論同並療虛煩不得眠耳)
白話文:
上述三種藥材,加入四升水,煮沸梔子和生薑,取出兩升半,過濾去渣,加入豆豉,繼續煮沸,取出一升半,過濾去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如果一次服用後症狀緩解,就不需要再服用了。(這段話出自《傷寒論》,針對治療虛煩失眠的方劑。)
又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宜陷胸湯主之方。
白話文:
傷寒六七天後,胸部鬱結、發熱,脈象沉實有力,心下疼痛,按下去像石頭一樣堅硬,可以使用陷胸湯來治療。
大黃(六兩切),甘遂末(一錢),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二沸,乃納甘遂,小溫分再服,得快利,止後服。
白話文:
大黃:6兩,切片 甘遂:1錢,研磨成粉末 芒硝:1升
又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病人在嘔吐、腹瀉後,病症持續七八天不減輕,身體內部熱氣蘊結,內外都發熱,時常畏風、口渴,舌頭乾燥煩躁,很想喝很多水,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又諸衄血家,不可與白虎湯,虛者亦不可與卒得之腹痛而利者,但可溫之。
又傷寒無大熱,而口乾渴心煩,其背微惡寒者,白虎湯主之。
又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湯主之方。
白話文:
鼻子流血的病人,不能用白虎汤,虛弱的病人也不可用白虎湯。突然腹痛腹泻的病人,可以用温热的药方。
伤寒没有高烧,但口渴心烦,背部微微发冷的,可以用白虎汤。
伤寒脉搏浮,发热不出汗,外感症状没有消除的,不能用白虎汤。渴了想喝水,没有外感症状的,可以用白虎汤。
知母(六兩),石膏(一升碎綿裹),甘草(三兩炙),粳米(六合)
白話文:
知母(360 克),石膏(600 克,包裹在棉花中),炙甘草(180 克),粳米(3.6 公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熟,去米納藥,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千金傷寒論備急文仲崔氏範汪經心錄同諸家無療天行之病)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使用一斗二升的水,煮到米飯煮熟,取出米飯後,再煮取六升湯液,去除藥渣,分成六份,每天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和菘菜。
又白虎加人參湯方。
石膏,粳米(各一升),知母(六兩),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這是白虎加人參湯的配方。
所需材料為:石膏、粳米各一升,知母六兩,人參三兩,炙甘草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納藥,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秋後,立春前,不可行白虎湯,正二三月時尚冷,亦不可與服。與之則嘔利而腹痛。忌海藻菘菜。
白話文:
用上五種藥材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煮沸後放入米,煮至米熟。然後加入藥材,繼續煮至湯液剩下六升,濾去渣滓,分成三份,每天服用一份,共服用三天。
注意事項:
- 此方只能在立秋後至立春前服用。
- 在正、二、三月天氣較冷時,也不宜服用。
- 如果在不適宜服用時期服用,可能會導致嘔吐、腹瀉和腹痛。
- 服用此方時,應忌食海藻和菘菜。
又療傷寒八九日下之後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白話文:
對於傷寒已經發病八九天,發燒退去後,出現胸部脹滿、心煩氣躁、小便困難、胡言亂語、全身沉重、無法翻身等症狀,可以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柴胡(四兩),黃芩,生薑,龍骨,人參,牡蠣(熬),鉛丹,桂心,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湯洗),大棗(六枚擘),大黃(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博棋子,煮取二升,去滓,溫分再服,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白話文:
柴胡(120克),黃連,生薑,龍骨,人參,牡蠣(煮過),鉛丹,桂心,茯苓(各45克),半夏(75克,用湯洗過),大棗(6顆,掰開),大黃(60克)
又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服茵陳湯方。
茵陳(六兩),大肥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
白話文:
另外,陽明病的人會發熱並出汗,這是因為熱氣太過,不會發黃。但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沒有,汗水會沿著脖子流回去,小便困難,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身體裡有瘀熱,身體一定會發黃,建議服用茵陳湯。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莢沫,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並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將茵陳、黃柏、蒼術切片,用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煮到剩六升,去掉渣滓,放入其他兩味藥煮,再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下。服藥後,小便會像皁莢沫一樣通暢,顏色鮮紅。服用一晚,腹部就會變小,黃疸會隨小便排出。(出自《傷寒雜病論》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