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一 (5)
卷第一 (5)
1.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
(合一十三法)
千金翼療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服附子湯方。
大附子(二枚炮),茯苓,芍藥(各二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忌豬肉桃李雀肉酢。
又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可與桔梗湯方。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
又桔梗湯方。
大桔梗(一兩),甘草(炙三兩)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兩服,吐膿血瘥。忌豬肉海藻菘菜。
又療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而便膿血,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綿裹一半篩末),乾薑(一兩切),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米熟,去滓,取七合,納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千金崔氏範汪同)
又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方。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雞子中黃(二枚),芍藥(二兩),阿膠(三兩炙一云三片)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阿膠煮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忌豬肉冷水。(並出第十一卷中)
又療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堅,或心下卒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小柴胡湯方。
柴胡(八兩),半夏(洗半斤),生薑,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但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堅者,去大棗,加牡蠣六兩,若心下卒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心三兩,溫覆取微汗,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崔氏深師同)
又療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未解,梔子豉湯方。
肥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若一服得吐余更勿服之,若嘔者,用後梔子加生薑湯。(傷寒論備急同傷寒兼療不得眠)
又梔子生薑湯方。
肥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生薑(五兩切)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若一服安,即勿服。(傷寒論同並療虛煩不得眠耳)
又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宜陷胸湯主之方。
大黃(六兩切),甘遂末(一錢),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二沸,乃納甘遂,小溫分再服,得快利,止後服。
又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又諸衄血家,不可與白虎湯,虛者亦不可與卒得之腹痛而利者,但可溫之。
又傷寒無大熱,而口乾渴心煩,其背微惡寒者,白虎湯主之。
又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湯主之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升碎綿裹),甘草(三兩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熟,去米納藥,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千金傷寒論備急文仲崔氏範汪經心錄同諸家無療天行之病)
又白虎加人參湯方。
石膏,粳米(各一升),知母(六兩),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納藥,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秋後,立春前,不可行白虎湯,正二三月時尚冷,亦不可與服。與之則嘔利而腹痛。忌海藻菘菜。
又療傷寒八九日下之後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四兩),黃芩,生薑,龍骨,人參,牡蠣(熬),鉛丹,桂心,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湯洗),大棗(六枚擘),大黃(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博棋子,煮取二升,去滓,溫分再服,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又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服茵陳湯方。
茵陳(六兩),大肥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莢沫,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並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
(共十三種方法)
治療少陰病一兩天,如果口中感覺平和,但背部怕冷,應該用艾灸,並服用附子湯。
附子湯的配方:
大附子(兩個,炮製過),茯苓、芍藥(各二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好,加入八升水煮,煮到剩三升時,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忌吃豬肉、桃子、李子、麻雀肉、醋。
又治療少陰病兩三天,出現咽喉疼痛,可以先用甘草湯,如果沒好轉,再用桔梗湯。
甘草湯的配方:
甘草(二兩)。
將甘草切好,加入三升水煮,煮到剩一升半,服七合,一天服三次。忌吃海藻和白菜。
桔梗湯的配方:
大桔梗(一兩),甘草(炙過,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切好,加入三升水煮,煮到剩一升,分兩次服用,吐出膿血就會好轉。忌吃豬肉、海藻、白菜。
又治療少陰病兩三天到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順暢、腹瀉不止並排出膿血,可以用桃花湯。
桃花湯的配方:
赤石脂(一斤半,一半用棉布包好,一半篩成粉末),乾薑(一兩,切片),粳米(一升)。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七升水煮,煮到米熟,撈出藥渣,取七合,加入一小匙赤石脂粉末,一天服三次。(與傷寒論、千金方、崔氏方、範汪方相同)
又治療少陰病兩三天以上,出現心中煩躁、睡不著覺,用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的配方: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雞蛋黃(兩個),芍藥(二兩),阿膠(三兩,炙過,一說三片)。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好,加入六升水,先煮黃連、黃芩、芍藥,煮到剩兩升,撈出藥渣,加入阿膠煮到融化,稍冷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服七合,一天服三次。忌吃豬肉和冷水。(出自第十一卷中)
又治療傷寒五六天,出現中風症狀,忽冷忽熱,胸口和脅肋脹滿不適,沉默寡言不想吃飯,心煩想吐,或只是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口渴,或腹痛,或脅下硬結,或心下突然悸動,小便不順暢,或不口渴,身體發熱或咳嗽,用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的配方:
柴胡(八兩),半夏(洗過,半斤),生薑、黃芩、人參、甘草(炙過,各三兩),大棗(十二個,掰開)。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好,加入十二升水煮,煮到剩六升,撈出藥渣,再次煎煮到剩三升,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如果只是胸中煩悶但不嘔吐,去掉半夏、人參,加入栝蔞實一個;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入人參,總共四兩半,加上栝蔞根四兩;如果腹痛,去掉黃芩,加入芍藥三兩;如果脅下硬結,去掉大棗,加入牡蠣六兩;如果心下突然悸動,小便不順暢,去掉黃芩,加入茯苓四兩;如果不口渴,身體發熱,去掉人參,加入桂心三兩,蓋被子取微汗;如果咳嗽,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忌吃羊肉、麥芽糖、海藻、白菜。(與崔氏、深師的處方相同)
又治療傷寒五六天,大便通利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結痛,這是病還沒好的表現,用梔子豉湯。
梔子豉湯的配方:
肥梔子(十四個,掰開),香豉(四合,用棉布包好)。
將以上兩味藥材加入四升水,先煮梔子到剩二升半,撈出藥渣,加入香豉,再次煮到剩一升半,撈出藥渣,溫服,分兩次服用。如果服一次就吐了,就不要再服用了。如果嘔吐,可以用後面的梔子加生薑湯。
梔子生薑湯的配方:
肥梔子(十四個,掰開),香豉(四合),生薑(五兩,切片)。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四升水,先煮梔子、生薑到剩二升半,撈出藥渣,加入香豉,再次煮到剩一升半,撈出藥渣,溫服,分兩次服用。如果服一次就好了,就不要再服用了。(與傷寒論的處方相同,並能治療虛煩、失眠)
又治療傷寒六七天,出現結胸的熱實證,脈象沉緊,心下疼痛,按壓感覺像石頭一樣硬,應該用陷胸湯。
陷胸湯的配方:
大黃(六兩,切片),甘遂末(一錢),芒硝(一升)。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六升水,先煮大黃到剩二升,撈出藥渣,加入芒硝,煮開一兩次,然後加入甘遂,稍微溫熱,分兩次服用,如果大便順暢了,就停止服用。
又治療傷寒,如果吐過或瀉過,七八天還沒好轉,熱邪結在體內,表裡都有熱,時常怕風,非常口渴,舌頭乾燥發煩,想喝好幾升水,應該用白虎加人參湯。
還有,凡是有出血症狀的人,不能用白虎湯。身體虛弱的人也不可用。突然腹痛腹瀉的人,只能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又治療傷寒,沒有明顯的發熱,但口渴心煩,背部微微怕冷,用白虎湯。
又治療傷寒,脈象浮,發熱但不出汗,表證還沒解除,不能用白虎湯。如果口渴想喝水,但沒有表證,用白虎湯。
白虎湯的配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升,搗碎用棉布包好),甘草(炙過,三兩),粳米(六合)。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好,加入十二升水煮,煮到米熟,取出米,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六升,撈出藥渣,分六次服用,一天服三次。忌吃海藻和白菜。(與千金方、傷寒論、備急方、文仲方、崔氏方、範汪方、經心錄相同,但各家都沒有治療天行病的記載)
白虎加人參湯的配方:
石膏、粳米(各一升),知母(六兩),人參(三兩),甘草(炙過,二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好,加入十二升水煮,煮到米熟,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六升,撈出藥渣,分次服用,每次一升,一天服三次。這個方子在立秋之後、立春之前不宜使用。正月二三月天氣還冷,也不可服用,服用後會引起嘔吐、腹瀉和腹痛。忌吃海藻和白菜。
又治療傷寒八九天,大便通利後,出現胸悶、驚恐、小便不順暢、胡言亂語、全身沉重、不能翻身,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配方:
柴胡(四兩),黃芩、生薑、龍骨、人參、牡蠣(熬過)、鉛丹、桂心、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湯洗過),大棗(六個,掰開),大黃(二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好,加入八升水煮,煮到剩四升,加入大黃,切成棋子大小,再煮到剩二升,撈出藥渣,溫服,分兩次服用。忌吃羊肉、麥芽糖、生蔥、醋。
又治療陽明病,發熱而汗出,這是熱邪發散的表現,不能導致黃疸。如果只是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沒有汗,一直到脖子,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這是淤熱在裡,身體一定會發黃,應該服用茵陳湯。
茵陳湯的配方:
茵陳(六兩),大肥梔子(十四個,掰開),大黃(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好,加入十二升水,先煮茵陳,煮到剩六升,撈出藥渣,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服用,小便應該會像皂莢沫一樣,顏色鮮紅,睡一晚腹脹減輕,黃疸從小便排出。(出自第九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