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2)

1. 近效極要消渴方二首

近效極要論:消渴舊來以為難療。古方有黃連湯牛膽丸為勝。亦不能好瘥。自作此方以來。服者皆瘥。服多者即吐水。豈有更渴之理。

白話文:

近效極要論:糖尿病自古以來都被認為很難治療。古方的黃連湯和牛膽丸效果較好,但也不能完全治癒。從我創製此方以來,服用的人都能痊癒。服用過量的患者會嘔吐水分,這怎麼會更口渴呢?

又療消渴麥門冬丸方。

麥門冬(五兩去心),乾地黃(三兩),蜀升麻(五兩),黃芩(五兩),栝蔞(七兩),苦參(八兩),人參(三兩),黃連(五兩),黃柏(五兩)

白話文:

材料:

  • 麥門冬(250 克,去除中心)
  • 乾燥地黃(150 克)
  • 四川升麻(250 克)
  • 黃芩(250 克)
  • 栝蔞(350 克)
  • 苦參(400 克)
  • 人參(150 克)
  • 黃連(250 克)
  • 黃柏(250 克)

上九味末之。以牛乳和眾手捻作丸子。曝乾。以飲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六十丸。忌蕪荑獵肉冷水。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牛奶和勻後,搓成丸子。曬乾後,每天早晚各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劑量至五六十丸。忌食蕪荑子、野味、肉類和冷水。

又方

黃連(五兩),苦參(一斤),知母(五兩),栝蔞(二兩),麥門冬(五兩去心),牡蠣粉(五兩熬),人參(五兩),黃耆(五兩),乾地黃(五兩)

白話文:

黃連 (250 克) 苦參 (500 克) 知母 (250 克) 栝樓 (100 克) 麥門冬 (250 克,去中心) 牡蠣粉 (250 克,熬製) 人參 (250 克) 黃耆 (250 克) 乾地黃 (250 克)

上九味末之。以牛乳丸。清漿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忌豬肉冷水蕪荑

2. 近效極要熱中小便多漸瘦方四首

近效極要論。熱中雖能食多。小便多。漸消瘦方。

地骨皮(切一升),麥門冬(三兩去心),黃連(二兩),小麥(八合),人參(一兩)

白話文:

地骨皮(切成一升) 麥門冬(三兩,去中心) 黃連(二兩) 小麥(八合) 人參(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八合。去滓。分為三服。間食服之。如不能多服。分作四五服亦得。忌豬肉

白話文:

將五味藥切碎,加水九升煮沸。煮到剩三升八合時,濾去渣滓。將藥液分成三份,每餐後服用一份。如果不能喝太多,也可以分成四到五份服用。服用期間忌吃豬肉。

又方

人參(五兩),麥門冬(八分去心),牡蠣粉(八分),乾地黃(十分),知母(八分),苦參(二十分),黃連(八分),栝蔞(八分)

白話文:

人參(250 克) 麥門冬(40 克,去心) 牡蠣粉(40 克) 乾地黃(50 克) 知母(40 克) 苦參(100 克) 黃連(40 克) 栝蔞(40 克)

上八味末之。以生牛乳為丸如梧子。清漿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食後服。忌蕪荑豬肉冷水。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生牛奶將藥粉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清澈的漿水送服十五丸,早晚各一次。逐漸增加服用的數量,直到四十丸。在飯後服用。忌食蕪荑、豬肉和冷水。

又療小便多或不禁方。

菟絲子(二兩),蒲黃(三兩),黃連(三兩),硝石(三兩),肉蓯蓉(二兩)

白話文:

菟絲子:20 公克 蒲黃:30 公克 黃連:30 公克 硝石:30 公克 肉蓯蓉:20 公克

上五味。兼雞䏶胵中黃皮三兩為散服。服方寸匕。日三服。如行五里久。又一服未有不瘥者。忌豬肉。(千金名九房散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混在一起,再加入雞膽汁、豬胰臟和橘子皮,各三兩,磨成粉末服用。每次服用一湯匙大小,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持續服用五里路那麼久,再服用一次。沒有人不這麼做而康復的。服用期間忌食豬肉。(千金名九房散)

又療小便數多不足日便一二斗。或如血色方。

麥門冬(八兩去心),蒺藜子(三兩),甘草(一兩炙),乾薑(四兩炮),桂心(二兩),乾地黃(八兩),續斷(二兩)

白話文:

麥門冬(8 兩,去掉中心) 蒺藜子(3 兩) 炙甘草(1 兩) 炮乾薑(4 兩) 桂心(2 兩) 乾地黃(8 兩) 續斷(2 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古今錄驗療腎消腳瘦細小便數赤色似血虛冷者)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出二升半的藥湯,分為三分,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菜。(此方適用於腎虛腳瘦細小便數赤色似血,身體虛寒的患者)

3. 渴利虛經脈澀成癰膿方一十一首

病源夫渴利者。隨飲小便是也。由少服乳石。石熱盛時。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然腎虛又不能傳制水液。故隨飲小便也。其病變多發癰疽。以其內熱而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經絡澀。經絡澀則營衛不行。營衛不行則熱氣留滯。故成癰膿也。(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渴利(口渴多尿)這個病,是喝水之後立即小便。這往往是因為服用了過少的(藥性)寒涼的礦石類藥物,導致體內的熱氣太盛,而房事過多,使得腎氣虛弱,下焦產生熱氣。熱氣會導致腎臟乾燥,腎臟乾燥就會口渴。同時,腎虛又不能控制水液的代謝,所以喝水後小便就會增多。

這種病症容易發展成癰疽,因為它內熱而小便頻繁。小便頻繁會消耗體液,體液消耗殆盡,經絡就會乾澀。經絡乾澀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血液循環不暢就會導致熱氣滯留,形成膿瘡。

千金療下焦虛熱注脾胃。從脾注肺。好渴利方。

小麥(一升),竹葉(三升),麥門冬(四兩去心),茯苓(四兩),甘草(三兩炙),大棗(三十枚去核),生薑(五兩),栝蔞(五兩),地骨皮(一升)

白話文:

小麥:1 升 竹葉:3 升 麥門冬:4 兩(去除芯) 茯苓:4 兩 甘草:3 兩(炙烤過) 大棗:30 枚(去除果核) 生薑:5 兩 栝蔞:5 兩 地骨皮:1 升

上九味切。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切好,先用三鬥水煮一斗小麥。濾去渣滓,取清液八升。撇去浮沫,取七升。繼續煮藥,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海藻、菘菜、醃漬品。

又療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茯神湯方。

茯神(四兩),石膏(八兩碎),地骨皮(一升),竹葉(三升),栝蔞(五兩),葳蕤(四兩),麥門冬(二升去心),知母(四兩),生地黃(一升),宿姜(四兩)

白話文:

茯苓(160克),石膏(320克,搗碎),地骨皮(400毫升),竹葉(1200毫升),栝樓根(200克),葳蕤(160克),麥冬(800毫升,去核),知母(160克),生地黃(400毫升),老薑(160克)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下大棗三十枚擘。並藥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忌蕪荑

白話文:

將上面十種藥材切碎。用一斗二升水。放入三十枚擘開的大棗。將藥材和水一起煮,煮到水量剩下四升。將煮好的湯劑分為四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蕪荑。

又消渴利方。

生栝蔞根(三十斤)

上一味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盡。以暖酒先食後服如雞子大。日三服。

白話文:

切下最後一種藥材。用水一石(約120斤)煮沸,收集一斗半(約15斤)的藥液,過濾掉渣滓。用五合(約1000毫升)牛脂煎煮藥液,直到水份全部蒸發。用溫酒送服,每次服食雞子大小。一天服用三次。

又方

葵根五升盤大兩束切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

又療渴小便利復非淋方。

榆白皮二斤(去黑皮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一服三合。日三服。

又方

小豆藿一把。搗取汁。頓服。日三。(肘後文仲同)

又渴利方。

栝蔞粉和雞子。日曝乾更搗。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又療虛熱。四體羸瘦。渴熱不止。茯神消渴補虛。煮散方。

茯神(四兩),石斛(八兩),栝蔞(五兩),甘草(三兩炙),五味子(三兩),蓯蓉(四兩),知母(三兩),黃連(八兩),丹參(五兩),人參(三兩),當歸(三兩),小麥(三升),葳蕤(四兩)

白話文:

原料(重量以兩計算):

  • 茯苓:4 兩
  • 石斛:8 兩
  • 栝蔞:5 兩
  • 甘草(炙):3 兩
  • 五味子:3 兩
  • 蓯蓉:4 兩
  • 知母:3 兩
  • 黃連:8 兩
  • 丹參:5 兩
  • 人參:3 兩
  • 當歸:3 兩
  • 小麥:3 升
  • 葳蕤:4 兩

上十三味搗篩為散。取三寸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絹袋貯煮之。日再。一煮為一服。忌豬肉醋物海藻菘菜。(出第二十二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取三寸長的勺子,用三升水煎成一升藥液,用絹袋盛裝煎好的藥液。每天煎兩次,每次煎好的藥液作為一服。食用期間忌食豬肉、醋製品、海藻和菘菜。(出自第 22 卷)

崔氏療消渴瘦中焦熱渴方。

苦參(一大斤),黃連(六分),栝蔞(五兩),知母(五兩),牡蠣粉(五兩),麥門冬(五兩去心)

白話文:

苦參(600克) 黃連(36克) 栝蔞(250克) 知母(250克) 牡蠣粉(250克) 麥門冬(250克,去心)

上六味各搗篩為散。以牛乳和。並手捻為丸。如梧子大。曝乾。日再服。飽食訖。以漿水下之。服二十丸。如微利減十丸。如食熱面酒等。即加服五丸。忌豬肉。(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把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混合成細粉。使用牛奶調和,用手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將藥丸曬乾。每天服兩次,飯後服用,用米漿送服。一次服二十丸。如果出現輕微腹瀉,則減少至十丸。如果吃了熱麵條或酒等熱食,則增加至二十五丸。忌食豬肉。

廣濟療脾胃中虛熱消渴。小便數。骨肉日漸消瘦方。

麥門冬(十二分去心),苦參(八分),栝蔞(八分),知母(八分),茯神(八分),土瓜根(八分),甘草(六分炙),人參(六分)

白話文:

麥門冬(12錢,去掉內芯) 苦參(8錢) 栝蔞(8錢) 知母(8錢) 茯神(8錢) 土瓜根(8錢) 甘草(6錢,炙用) 人參(6錢)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每食少時。煮蘆根大麥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忌海藻菘菜豬肉大酢。(一方有黃連十二分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飯後少許時間內服用。煮沸蘆根和大麥,用藥湯送服藥丸。例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劑量至三十丸。忌食海藻、小白菜、豬肉和過度酸的食物。(另一種製方含有黃連十二分,請參閱其他卷)

肘後療消渴。肌膚羸瘦。或虛熱轉筋。不能自止小便數方。

栝蔞(六分),黃連(六分),漢防己(六分),鉛丹(六分研)

白話文:

栝蔞:6 克 黃連:6 克 漢防己:6 克 鉛丹:6 克(研磨成粉狀)

上四味搗篩為散。每食後取酢一合。水二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強飲水。須臾惡水。不復飲矣。(陶氏廣濟文仲同千金翼同分兩小別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藥粉。每次進食後,取食醋一匙,水兩匙,與藥粉適量(約一湯匙)混合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服用後應多喝水。不久後會排出黑色的水,以後就不會再嘔吐了。(出自《陶氏廣濟文仲》,與《千金翼方》的內容相似,在第十卷中有詳細記載)